带你走近历史上真实的仓央嘉措!

宋大毛

<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他是雪域上最大的王,也是最美的情郎…▼</p> <p class="ql-block">今天,带你去了解著名民歌诗人——仓央嘉措,他也许不是一个出色的喇嘛,却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他的诗和歌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看似叛逆却是一个佛法的真正传播者,他以真诚的慈悲心让俗界的人们感受到佛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他是一个浪漫而温柔的情人,每个女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款款深情的仓央嘉措;他是一个凡间的神,读他传奇的人生,如同经历一场苦行的朝圣,难忘还是难忘;他是一个神界的人,读他美丽的诗章,跟他一起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祈福,只为与爱人相见。</p><p class="ql-block">2010年12月12日,电影《非诚勿扰2》发布了主题曲——《最好不相见》,这首歌改编自诗人仓央嘉措的传世名篇《十诫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十诫诗 》</span></p><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的情诗近年来在汉文化圈持续走红,由于诗人的特殊身份和悲惨结局,他的作品也在无形中笼罩上了浓浓的悲剧色彩。无奈和幻灭是这位雪域诗圣吟诵的主题,也是他一生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b>桑结嘉措</b></p><p class="ql-block">转世灵童 六世达赖</p><p class="ql-block">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于1682年圆寂后,西藏政府根据其生前安排和遗言,依例开展转世灵童的寻访活动。在此期间,西藏地方的一切政教事务,一如既往,仍由藏王桑结嘉措代行处理。</p><p class="ql-block">桑结嘉措选择了秘不发丧,对西藏人民、僧侣和康熙皇帝隐瞒五世达赖的死讯长达十五年之久。</p><p class="ql-block">对于驻兵西藏的蒙古达赖汗提出的面见五世达赖的要求,桑结嘉措也以“达赖闭门修炼,居高阁不见人”的理由敷衍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五世达赖死后一年,仓央嘉措出生在西藏门隅。</p><p class="ql-block">西藏处于分裂割据时期的九世纪至十三世纪,门隅被称为“培域吉莫夸”,意为“隐藏着世外幸福之地”。这里居住着的藏民,多信奉红教。</p><p class="ql-block">关于仓央嘉措的家世背景有两种说法。</p> <p class="ql-block">一说仓央嘉措的父母双方家族在门隅都是煊赫隆盛之族、锦衣鼎食之家;一说他自幼家境贫苦,年少时还曾随母种地放牛。但无论出生如何,都没有改变仓央嘉措被认定为转世灵童的命运。</p><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被藏王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之后,秘密安置在家乡供养。从此,他结束了童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迁居位于错那县城之外亚玛绒村专门建造的宫殿式楼房内,由从拉萨派来的6名近侍僧专门照管、服侍和陪读。</p> <p class="ql-block">1696年,康熙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时,偶然从西藏的俘虏口中了解到五世达赖圆寂多年的消息。康熙震怒,致书严厉斥责桑结嘉措,并威胁将集“云南、四川、陕西之师,见汝城下”。</p><p class="ql-block">桑杰嘉措十分惶恐,立即遣人赴京请罪。</p> <p class="ql-block">1697年,桑结嘉措在布达拉宫东大殿召集各级官员、活佛、堪布,向众人昭告:“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已有15年,灵童不日将登上达赖喇嘛宝座”。</p><p class="ql-block">这个保守了15年的秘密得以昭告天下。</p><p class="ql-block">同年,仓央嘉措被迎回拉萨,拜班禅五世罗桑益西为师受戒,并于十月在布达拉宫司喜平措大殿举行坐床典礼。</p> <p class="ql-block">木已成舟,康熙皇帝接受了这个事实,尼泊尔及周边国家、部落也派遣代表参加典礼,赠送珍宝庆贺。庆祝活动持续了7天,西藏全体僧俗欢天喜地。</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谎言的终结,也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b>各方势力博弈下的西藏</b></p><p class="ql-block">十七世纪后半叶的西藏,是众多势力竞相角逐的交汇点。自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蒙古和硕特部封建主内部分裂成两派:</p><p class="ql-block">一个是以达赖汗为首的称作“西藏派”,这是属于和硕特部固始汗嫡系,他们极力希望重振和硕特部汗权。</p><p class="ql-block">另一个是以博硕克图济农为代表的称作“青海派”,他们渴望摆脱“西藏派”的统治,便一方面联合以桑结嘉措为首的西藏僧侣封建主集团,一方面又联合准噶尔势力,企图和“西藏派”抗衡。与此同时,西藏统治阶级又与清朝中央政府存在不小的矛盾。</p> <p class="ql-block">刚刚继位的六世达赖,刚好处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心。</p><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坐床后,便在藏王的严格监督下开始了繁重的课业。</p><p class="ql-block">他在诸多高僧经师的教授下学习《根本咒》、《供咒经》、《续说》、《生满诫》、《菩提道广略教诫》等各类经卷。</p> <p class="ql-block">从小自由惯了的仓央嘉措,无法忍受这种枯燥的学经,有时厌学而外出散步,经师们唯恐招来桑杰嘉措的严历批评和训斥,一路尾随恳求他坐下耐心听经。面对这种无法摆脱的责任和束缚,仓央嘉措甚至一度“流下凄然之泪”。</p><p class="ql-block">即使如此,他依旧研习了大量经典,为后来讲经说法,著述立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1698年5月4日,仓央嘉措在哲蚌寺第一次讲经传法,此后辗转色拉、甘丹三大寺及曲果杰寺等多座寺院讲经说法、灌顶。他学习成果之精妙,令人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1699年,达赖汗的长子丹增旺杰与次子拉藏兄弟不和,为财产和继承汗位发生严重冲突,桑杰嘉措作为中间人出面调解。</p><p class="ql-block">最后双方达成妥协:拉藏拿走一部分财产,然后返回青海。</p> <p class="ql-block">次年,达赖汗去世,长子丹增旺杰此时已到青海当了珲台吉的义子,刚返回青海的拉藏回到西藏继承汗位。拉藏为篡权,向清廷争宠并不停攻击桑杰嘉措。一时间,西藏多种尖锐矛盾交织。</p><p class="ql-block">面对这样复杂的政治局面,一直跟在桑杰嘉措身边的仓央嘉措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觉得苦闷不堪。</p> <p class="ql-block"><b>当活佛走下神坛</b></p><p class="ql-block">从青春少年骤然成为人间活佛,不但没有给仓央嘉措带来任何欢乐和慰藉,反而使他失去了作为人的权利,饱尝了宗教禁锢的痛苦。此外,统治者的政治倾轧和尔虞我诈也引起了他由衷的反感。</p><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开始不再想学经拜佛,在学习中不安心,“走来走去,不合听经的规矩”。森严的宫廷生活对于他只是牢笼和负担,他渴望到现实生活中去找回自己的尊严。</p> <p class="ql-block">于是,他在晚上偷偷走出布达拉宫,化名“达桑旺波”,身穿便装,戴假发,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在拉萨街头的酒家和民居,沉迷于歌舞游宴,甚至夜宿于宫外女子之家。</p><p class="ql-block">传说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正门旁开了一个一小门,自带钥匙然后出门。某夜时逢大雪,黎明归来时雪印其迹。守卫喇嘛发有神秘足印直趋达赖卧室,大惊,以为有刺客,急推门人,见达赖安卧于床,别无他人,又见靴尚挂雪,其事乃为人所知。</p><p class="ql-block">流连在民间的他写下了大量歌颂人间生活的诗篇,在诗歌中公开宣称“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p><p class="ql-block">这种离经叛道的生活为仓央嘉措招来了“行为不检”、“不守清规”的骂名。而他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的人间生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自由和爱情而已。</p><p class="ql-block">所谓“浪荡”,不过是被禁锢的人性得到了释放。</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西藏寺院统治集团内部,“贪污受贿、饮酒赌博乃至嫖妓”都是常事,甚至连寺院的最高职位也可出钱买。贵族老爷们更是肆无忌惮,以夺人妻女为乐。</p><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在诗歌中愤怒地写道:“心爱的意抄拉毛,是我这猎人捕获的,却被有力的暴君,诺桑王子抢走”,宗教戒律的虚伪被赤裸裸揭开。</p> <p class="ql-block">在虚伪的神性和真实的人性之间,仓央嘉措选择了后者。他不仅漠视了来自拉藏汗之流的攻击和诬蔑,同时也无视了善意的约束和苦谏。</p><p class="ql-block">1072年,仓央嘉措终于迈出了宗教史上空前绝后的那一步。</p> <p class="ql-block"><b>重回人间的青年</b></p><p class="ql-block">藏历水阳马年(公元1702年)六月,仓央嘉措到日喀则授受班禅大师比丘戒,因厌恶险恶的政治斗争环境,坚决向班禅大师罗桑益西请求退回沙弥戒,“只保留世俗之权”,从此开始着俗装。</p><p class="ql-block">他用行动高喊出了“还我自由”,宣告了造神者从未有过的破产。</p><p class="ql-block">这不仅仅是个人冲突宗教束缚的破天荒之举,更是对整个封建宗教制度的反抗与批判。</p> <p class="ql-block">西藏封建农奴制的残酷统治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上,也突出地表现在利用宗教以行精神奴役上。但凡家里有两个男孩的,必定有一人要出家为僧,家中有两个以上男孩的,只许留一人,其余均得为僧。女孩中也有大量的人削发为尼。</p><p class="ql-block">森严的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存在世俗生活的贫苦人民中,也存在寺院的下层僧尼中。宗教世界中的严酷压榨甚至比世俗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p> <p class="ql-block">渺茫的天堂不能慰藉现实的苦痛,所以神性的外衣也难以永远维系天真的虔诚。</p><p class="ql-block">正因如此,仓央嘉措石破天惊的荒唐行为受到了人民前所未有的拥戴,这也是他为什么屡遭迫害、诬蔑仍然在西藏深受崇敬的根本原因。</p> <p class="ql-block">来自民间的仓央嘉措代表了西藏底层百姓如沉睡的火山般压抑已久的天性,他们兴奋地歌唱仓央嘉措写的诗篇,甚至假他的名义不断地增添新作。</p><p class="ql-block">当时广为流传的西藏民歌唱道:“别怪活佛仓央嘉措风流,他所寻求的和凡人没有什么两样。”</p><p class="ql-block">他看似离经叛道的行为背后,是生而为人、无可选择的抗争。</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雪域间的诗人</p><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短暂的一生像流星般短暂地划过夜空。</p><p class="ql-block">他本生于民间,成长于乡间田野,却因为机缘巧合被迎上了达赖喇叭的宝座,被迫卷入宗教势力与世俗势力的争斗;他本该执掌政教大权,却始终在两种势力集团的斗争中扮演着一个傀儡的角色。</p><p class="ql-block">年轻的仓央嘉措采取了最决绝的反抗方式,他混迹民间,吟诵游荡,以释放内心的郁闷和落寞。</p> <p class="ql-block">他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感情真挚、旋律热烈的诗篇,被后人反复吟唱。</p><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最出名的情歌大多采用西藏非常流行的“谐体”民歌,易记易唱,体裁短小精悍,多歌唱爱情,在短短语句中抒发出浓郁的民歌意境,比如“野马跑到山上,可用绳子捉拿,变了心的情人,神仙也抓不住她。”</p> <p class="ql-block">从内容上来看,他的诗歌作品中既有情意绵绵的词话,也蕴含了不少佛学哲理。例如,“珍宝在自己手里,并不觉得稀奇;一旦归了人家,却又满腔是气”,对人间得失的道理一针见血;而“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则是修行之人被宗教与世俗撕裂的最好体现。</p><p class="ql-block">再比如,他所写的“花开季节过了,玉蜂可别惆怅。相恋的缘分尽了,我也并不悲伤。”这种看破缘来缘散得淡然,就颇有佛家出世的禅机。他大概早已明白世间的离合悲欢,结局早已注定,谁也躲不过。</p> <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藏语意思为“音律之海”,这个名字成了他的一生的预言。</p><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高僧曾评价其“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以最真诚的慈悲让世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台湾籍作家陈若曦女士在青海湖滨旅游时曾写下这样一段话</p><p class="ql-block">“以前读他(仓央嘉措)的诗,为他死无葬身之地而深为哀悼。如今望着青青原上草,茫茫湖中水,心思又自不同。风光如此温柔,也许正是风流才子的最佳享地(相传仓央嘉措死于青海)。”</p> <p class="ql-block"><b>被迷雾掩盖的死亡真相</b></p><p class="ql-block">作为桑杰嘉措精心培养和扶植的傀儡,仓央嘉措这种放荡不羁的生活,恰好为给头号政敌拉藏汗蒙古势力提供了可供攻击的口实。</p><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四年,桑杰嘉措与拉藏汗之间的矛盾达到白热化。桑杰嘉措给拉藏下毒未遂,拉藏汗一怒之下向康熙奏书,质疑仓央嘉措达赖化身的身份,并添油加醋地描述了其深夜流连酒家和女色之事。</p> <p class="ql-block">康熙遣使者前往西藏查验。使者到达后,请仓央嘉措裸体上座,观其身体,后上奏康熙称“不知是否是五世达赖化身,但确有圆满圣体之法相。”</p><p class="ql-block">在这种波谲云诡的局势前,仓央嘉措迎来了最后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因为在权力问题上无法达成调和,桑杰嘉措集结军队企图以武力方式驱逐蒙古势力,拉藏亦火速增调骑兵应战。双方在拉萨城郊激战,桑结嘉措兵败被杀。</p><p class="ql-block">他死后,仓央嘉措失去最大的依靠,拉藏斥责其行为失准,非达赖化身,继而召集三大寺喇嘛上层,企图废除六世达赖,但却未能得逞。所有人都认可仓央嘉措的灵童身份,说他仅是“迷失菩提”。</p> <p class="ql-block">拉藏不甘,向康熙上书要求严惩“假活佛”。康熙下令废黜六世达赖喇嘛的称号,并将其押解至京城,听候发落。</p><p class="ql-block">至于仓央嘉措的最终结局如何,史料记载多有不同。</p><p class="ql-block">第一种,也是流产最广、可信度最高的说法是</p><p class="ql-block">他死于青海,终年二十四岁左右。</p><p class="ql-block">清朝官方史料《清圣祖实录》、《清史稿》均持该观点。</p> <p class="ql-block">第二种说法是他死于五台山。据《十三世达赖喇嘛传》载,十三世达赖到山西五台山朝佛时,曾亲去参观六世达赖闭关坐静的寺庙。有人据此认为仓央嘉措被送到清廷后,康熙将其软禁在五台山,后来逝世在那里。</p><p class="ql-block">第三种说法是《仓央嘉措秘传》记载的,仓央嘉措于乾隆十一年死于阿拉善旗朵买地区的一座蒙古营帐中。</p> <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离去后的西藏政局依然波动。拉藏汗于1707年立第六世达赖喇嘛,借此巩固权力。</p><p class="ql-block">但是藏蒙之人均不认可。据藏史记载,蒙藏人称这位新六世达赖为“门巴喇嘛”、“先生”,甚至直呼“门巴人”,而对他们普遍承认的由仓央嘉措转世而来的七世达赖格桑嘉措,则尊称“杰旺”,意为“圣王”、“佛王”。</p><p class="ql-block">足见仓央嘉措死后,人们对其思念和敬仰之情有增无减。</p> <p class="ql-block">仓央嘉措(1683年—1706年),第六世达赖喇嘛,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仓央嘉措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最为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词句优美,朴实生动,汇集了仓央嘉措60多首诗,如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他的诗歌已经超越民族、时空、国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结语</b></p><p class="ql-block"><b>身为达赖,“活佛”与“浪子”共身,修持与逸情并行,注定是不能长久的。他背叛了佛,又不容于世。</b></p><p class="ql-block"><b>这位不幸而又不平凡的僧人的一生,是中世纪封建农奴制压榨下西藏人民苦难的缩影。所谓“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他在重重压迫前挺身抗争,刺破宗教的光环,留下了无数瑰丽浪漫的诗歌。</b></p><p class="ql-block"><b>六世达赖早已入轮回,诗人仓央嘉措之魂却永存人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来源/微聊历史)</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