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君同行,共赏“文”情——语文组教研之评课活动

大庆市三永学校

冬日之美,暖阳静雪。守教育初心,尽师者之责。为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深入探讨线上授课教学模式,12月8日下午,初中语文组通过腾讯会议举行了线上听评课活动。本次活动由语文教研组长李铁梅老师主持,七年级訾钰老师以线上教学的方式主讲《回忆我的母亲》,教学校长杨立敏、教学主任孙晓华以及语文组全体老师积极参与了线上听评课活动。 一、精心备课 用心授课 <br> 訾钰老师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熟练运用钉钉直播课堂进行授课,尽最大程度模拟实际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直观的上课效果。课程内容讲解系统全面,且对重、难点把控很好,授课思路清晰,上课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状态,鼓励形式多样化,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二、专心听课,认真记录<br> 一笔一画,燃起思想的火花;一字一句,印刻钻研的痕迹。听课教师认真对待此次线上听评课活动,用心观看了授课教师的线上课程,并用笔尖记下了课堂中的精彩! 三、集体评课,共促成长<br> 初中语文教研组凝心聚力,每位老师都在学习交流中不断思索,不断成长。公开课结束后,全体初中语文听课教师就本节课进行了研讨! 杨立敏校长:<div> 訾钰老师在师傅孙晓华的带领下,成长得很快,教态大方,语言亲切,对于整节课的设计可以看出下了很大功夫,在单元目标的梳理中,訾钰老师关注了文体特点,关注了单元内容,关注了单元写作,这些关注,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有莫大的帮助。建议:每一篇教学目标,以及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要兼顾到,做到心中有数。</div> 孙晓华主任:<div> 訾钰老师课前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藤野先生》一文引入新课,做到了温故知新。对于新知讲授以及与学生的互动都很流畅自然,能在分析母亲可贵品质时渗透人物描写方法,注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div><div> 希望语文组的同仁们给訾钰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踏实稳重、聪明睿智的訾钰能在继续保持并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集众家之所长,让自己快速地成长!</div> 黄新颖老师:<div> 訾钰老师本节课教学环节的设定比较清晰,与学生连麦次数可稍作调整,字词等简单的环节可以简单处理,这样课堂节奏会更紧凑。教师授课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即教学目标要明晰,单元目标基于单元整体教学进行设计,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细化每一篇教学目标,甚至是每一节的教学目标,这对于我们教学思路的确立有很大的帮助。</div> 李铁梅老师:<div> 訾钰老师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浏览课文,理清思路,找准作者回忆母亲的典型事例,可谓循循善诱,同时,备课时,能够关注到课后思考探究和拓展提升,了解编者意图,实属难能可贵!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管讲哪一类文体,都应让学生树立这样的意识: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即内容),表达了什么(即情感、主旨),如何表达的(即写作特色),这样学生学习目标就清晰了。</div> 蒋丽敏老师:<div> 訾钰老师授课时呈现在白板上的字体美观大方,如行云流水一般,让我十分羡慕;随机点名软件的使用,让我眼前一亮。不得不说,年轻老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在点拨学生字词时,可以考虑将形近字写到白板上,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认知。</div> 汪昕雨老师:<div> 訾钰老师虽是一位年轻教师,但却有很多优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确实应该用心研究语文教学,我们应以教材为媒介,把教材作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教师只有磨砺好语文教材,才能让自己的课堂达到高效。</div> 唐甜甜老师:<div> 我也比较赞同汪老师的观点,我们真应该认真研读教材,把教材读厚,我们才能在教学中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把教材读薄,我们才能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让课堂高效起来!</div> 田瑞雪老师:<div> 訾钰老师授课时语速适中,引导学生挖掘课文传递出的情感时,娓娓道来,不急不躁,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学习。建议布置作业时可以紧扣教学重难点,由浅入深地布置,比如本文我们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整理关于母爱的名句、诗词,也可以布置亲自实践、替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div> 訾 钰老师:<div> 感谢领导和语文组的各位同仁对我的鼓励!我把大家在授课时的一些好的建议已整理好,这堂课,对于而言,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第一,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情,随机连麦时让学生回答的问题难易度没把握好,也没有引导好,导致浪费时间。第二,对课堂时间分配出现偏差。对疏通课文和知识疏导时间分配太少,感觉课堂头重脚轻。第三,教学课时目标还应该再细化,不应贪多。今后,在教学中,我会避免出现类似问题。</div>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此次听评课活动帮助语文组教师更加明确了课标意识、明晰了教学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紧扣素养提升,以优质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语文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真实的语文情境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沃土。 2022年12月10日

教学

訾钰

老师

语文

学生

授课

课堂

评课

教师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