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十条”政策的出台,各地政府纷纷响应积极调整防疫政策,疫情防控也开始进入全新的阶段。当前,自己就是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何提升个人免疫力、储备感冒药和退烧药、避免感染,成为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然而,昨天下午开始,很多葡萄酒商纷纷在朋友圈发如下截图,并表示每天一杯葡萄酒可预防新冠!</p> <p class="ql-block">乍一看,以为是酒商们为年底促销而发的,仔细一看还说的有理有据,于是为了搞清楚是否存在夸大宣传或过度宣传的嫌疑,我们专门从外文数据库下载了这边文章,认证研读了一遍。</p> <p class="ql-block">原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nut.2021.772700/full</p><p class="ql-block">从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早在2022年1月3日就已经公开线上发表了,只不做昨天被一位有心的博主刚刚爆料出来,一时间朋友圈纷纷炸锅了。那么,这项研究到底是否权威呢?我们先看一下这本期刊杂志的名字《Frontiers in Nutrition》,翻译为中文就是《营养前沿》,2022年中国科学院JCR分区为1区,影响因子6.590。既然是1区,而且影响因子在6以上,对于食品专业领域的研究僧们应该都十分清楚,这是一本相当权威和严谨的学术期刊了。</p> <p class="ql-block">影响因子和中国科学院的JCR分区截图</p> <p class="ql-block">文章的作者是分别来自深圳康宁医院精神健康中心和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的6位专家学者们,下面对文章的摘要部分进行原文翻译,方便各位迅速了解此项研究的核心内容。</p> <p class="ql-block">研究目的:为评估不同酒精饮料的消费状况、数量、频次与新冠病毒感染风险和致死率之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研发方法:总计包括473957名受试者,其中16559人为新冠病毒阳性病例。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饮酒与新冠肺炎风险和致死率的相关性。饮酒量与新冠肺炎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广义加性模型进行评估。</p> <p class="ql-block">研究结果:①酒精摄入量超过指导建议值两倍的受试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更高(1.12[1.00,1.25])。②红葡萄酒饮用量大于指导建议值或大于两倍指导建议值时,会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起到了保护作用。③无论饮酒的频率和数量如何,饮用啤酒和苹果酒均会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④在指导建议值范围内,低频次饮用加强葡萄酒(每周1-2杯)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有保护作用。⑤在指导建议值范围内,高频次饮用烈酒(≥5杯/周)会增加新冠病毒的感染风险,然而,当白葡萄酒和香槟的饮用频次高于指导建议值时却依然能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风险。⑥饮酒者的状态、频率、数量和酒精饮料的亚型与新冠病毒的致死率无关。</p> <p class="ql-block">研究结论:①新冠病毒的感染风险因酒精饮料的种类、饮用频率和饮用数量而不同。②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香槟可以降低新冠病毒的感染风险。③在新冠病毒爆发期间,不建议饮用啤酒、苹果酒、烈性酒和大量饮酒。④公共卫生指南应倡导啤酒、苹果酒和烈性酒的消费人群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降低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该项研究给予我们哪些启示?</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的研究数据告诉我们适当饮用葡萄酒可以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其中,红葡萄酒降低感染风险的效果最佳,每周喝五杯以上的红葡萄酒可将风险降低17%,每周5杯以上的白葡萄酒或香槟可将风险降低5%。</p> <p class="ql-block">红葡萄酒比香槟和白葡萄酒预防新冠病毒的效果要好,这与红葡萄酒的养生效果比白葡萄酒和香槟的养生效果要好是完全一致的。联想红葡萄酒养生的核心在于单宁、花青素、白藜芦醇等多酚类抗氧化成分,于是我们有理由进一步推测单宁、花青素、白藜芦醇等多酚类成分对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有积极作用,希望科学家们能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p><p class="ql-block">坚持每天适量饮用一杯红葡萄酒</p><p class="ql-block">尽量选用新酒,不建议老酒</p><p class="ql-block">上述研究再次证实葡萄酒是酒精饮品中最为健康的饮品之一,但是大家也不要拼命去喝,建议大家每天坚持1~2杯,控制在50~150mL即可,过量饮酒会宿醉,反而影响自身的免疫机能。另外,建议大家尽量选择颜色深、涩感重的新酒,不建议大家去饮用陈年的老酒,因为陈年过程中酒液里面花青素、单宁、白藜芦醇的含量是降低的,预防效果很可能不如新酒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