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惠民生近相随

润田君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江东去与大海同在,浩气长存励复兴之志。”在深切缅怀江泽民同志的丰功伟绩之际,我不禁回想起自己职业生涯中那些珍贵的瞬间。几十年来,我曾多次承担跟随保障任务,有幸近距离采访、拍摄并接触江泽民同志。每一次的接触,都让我深刻感受到这位伟大人物的雄才大略和高超的政治领导艺术。他始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高度重视国防建设,为国家的繁荣与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泽民同志的远见卓识和卓越领导力,不仅体现在他对国家发展的宏观规划上,更体现在他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与把握中。他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睿智与从容,他对人民军队的深切关怀与殷切期望,都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3年,我担任CCTV驻原第二炮兵记者站记者。彼时正值20世纪80年代,电视新闻业方兴未艾,采编设备匮乏,专业人员紧缺。就在这一年,我初次见到了江泽民同志。当时应北京电视台新闻部之邀,我参与了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江泽民同志深入北京市朝阳区北京电子管厂调研的新闻报道工作。这次采访经历不仅让我亲身感受到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历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头戴防尘帽,身着洁白的工作服,脚穿防护鞋套,全副武装地跟随拍摄江部长一行深入车间调研。在家属区,他毫无拘束地与职工们亲切交谈,细致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这种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厂区办公楼的座谈会上,江部长脱稿发言,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语言幽默风趣,带着浓厚的扬州口音,极具感染力和号召力,与会人员无不聚精会神地聆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座谈会结束后,我迅速扛起摄像机,快步下楼抢占最佳拍摄位置,等待江部长与厂领导合影。忙碌一番后,我和第二炮兵记者站站长邹军新、北京电视台新闻部负责人陈胜利等媒体记者有幸应邀与江部长合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张珍贵的合影照片最终未能拿到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笔者与时任中央电视台驻二炮记者站站长邹军新(左一)等电视同仁,在中朝边境鸭绿江边,拍摄大型纪录片《中国女兵》右边的铁路通往朝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9年11月,我从CCTV驻第二炮兵记者站调任至南京军区记者站,开始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挑战,我迅速调整状态,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在此期间,我积极参与并报道了南京军区的多项重大任务和中心工作,通过电视新闻的形式,向全国观众传递了军区官兵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1年7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洪水灾害,洪水肆虐,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南京军区官兵迅速响应,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洪抢险的战斗中。随着灾情的不断升级,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重视,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前往受灾最严重的苏浙沪三地,深入一线视察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洪救灾工作。这是我第二次有幸近距离接触江泽民同志,亲眼见证了他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救灾工作的高度重视。在随后的15年里,我多次受命担负跟随保障采访任务,见证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瞬间。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职业生涯,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京军区“硬骨头六连”是一支承载着光辉历史与崇高荣誉的英雄连队。自成立以来,六连始终以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坚定的革命精神著称,在无数次重大任务和战役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与毅力。1964年,为表彰其在国防建设和军事训练中的卓越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正式授予该连“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这一称号不仅是对六连全体官兵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在新时代强军征程中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再创辉煌的殷切期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1年10月26日上午,江泽民同志来到“硬骨头六连”视察,他首先在营区同全连官兵合影,听取指导员岑卢波汇报连队情况,在连队俱乐部,江泽民同志为连队写下了“发扬硬骨头精神,全面建设部队”的题词,总政治部及南京军区领导全程陪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3年10月,江泽民同志再次接见“硬六连”全体官兵。他特别强调: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和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进程中,坚持弘扬“硬骨头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6年4月28日。江泽民同志看望接见驻沪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并发表重要讲话。江泽民同志特别讲到上海警备区大学生士兵公举东,说公举东的典型事迹很有时代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到江泽民同志对公举东事迹的高度赞扬,我内心无比激动,仿佛一股暖流涌遍全身。作为全程参与公举东典型事迹宣传报道的记者,我深知这份荣誉背后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努力。从最初的线索挖掘到深入采访,从撰写稿件到电视报道的精心制作,我亲眼见证了公举东同志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的不平凡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报道过程中,我深入一线,与公举东同志及其战友们近距离接触,记录下他们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江泽民同志的称赞,不仅是对公举东个人的肯定,更是对全体新闻工作者辛勤付出的认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泽民同志强调,军队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全面建设。充分体现出统帅的非凡格局、眼光和胸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洪魔肆虐,严重威胁着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江泽民同志亲自指挥,统帅三军,带领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抗洪斗争,奏响了一曲举世瞩目的降洪壮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场抗洪抢险的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98年8月23日,安徽省军区军士吴良珠在皖江抗洪大堤上连续奋战55天后,因体力不支倒下,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诊断,他已是肝癌晚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在洪魔与病魔的双重夹击下,依然坚守岗位、毫不退缩?是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是他作为一名军人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得知这一新闻线索后,迅速组织记者团队跟进采访,深入挖掘吴良珠同志的感人事迹。8月29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加编者按的形式,播出了吴良珠同志的事迹报道。节目一经播出,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吴良珠同志的名字迅速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他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吴良珠同志的病情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亲自过问,要求加强对吴良珠事迹的宣传报道,并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他的生命。躺在病床上的吴良珠,尽管身体极度虚弱,仍用微弱的声音吃力地说道:“感谢江主席对我的关心厚爱!”这句话饱含着他对党和人民的深情,也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军人的赤胆忠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8年9月10日,江泽民同志签发命令,授予吴良珠同志“抗洪钢铁战士”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向吴良珠同志学习。吴良珠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成为抗洪斗争中的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人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为保卫家园、守护人民而奋斗。他的故事,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抗洪救灾的历史丰碑上,成为新时代军人精神的生动写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江泽民同志担任军委主席15年间,对处在改革开放和对台军事斗争准备第一线的南京军区特别关注、特别厚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4年9月3日至5日,江泽民同志专程来到漳州、厦门,第22次视察南京军区部队,检阅军区部队对台作战准备工作,这对身处对台军事斗争一线的全体指战员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近距离采访拍摄江泽民同志的点点滴滴,那些珍贵的瞬间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印记。如今,尽管江泽民同志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和那个时代的记忆早已在我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音容笑貌、人格魅力、高尚品质和革命风范,如同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永远定格在我的心中,成为激励我前行的精神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旅途中,我们所经历的一切,终究无法永久占有,只能成为一段段经历与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去。我们不过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与这个世界里的一切告别。面对过去,我选择坦然;迎接未来,我欣然接受。无论是喜悦还是遗憾,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无需遮掩,也无需回避。唯有以客观的态度叙述自己的遇见,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同与善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愿我们都能在坦诚中分享美好,在相互信任中携手同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些珍贵的记忆与情感,都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财富,指引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