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跟岗研修再一程——记铜梁区2022年小学语文(二坊)第三次跟岗研修

一只羊

<p class="ql-block">  只有启程,才会达到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成功;只有不断学习研修,才能更上一层楼。12月9日,在黄小娟老师的指导下,小学语文二坊新教师第三次跟岗研修在线上顺利进行。</p> 共研共美,细研出新 <p class="ql-block">  在研讨之前,黄老师让大家学习了何捷老师的《语文新课标解读》和郑桂华老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两位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大家快速了解和熟悉新课标的变化,让大家对新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后,以何捷老师的《精卫填海》为例,黄老师带大家研讨:何老师这节课都有那几个目标?是通过哪些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的?陈玉琴老师关注到何老师设计的“角色扮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熊荣凤老师重点关注到何老师对孩子们阅读与鉴赏能力的培养。陈琳、陶怡、徐玲、何欣荣、卢春蓉老师都依据新课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细谈了自己的想法。黄老师一一对每一位老师做了点评,并引导老师们对何老师课中的教学细节展开讨论,提醒新老师们注意组织教学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采取更有效的策略,课堂评价时也要注意教学评的一致。</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还以这节课为例,就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做了总结:何老师本节课的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应课标关于中年段阅读要求的如下几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向本课课后习题第1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此目标牢牢紧跟课标而制定。第二个目标“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考虑了文体,也指向单元目标。第三个目标“体会《精卫填海》背后的农耕文化,探索神话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隐含的,也是针对“神话”这种文体而制定,于学生的生命有着指导意义,很好地落实了立德树人。</p> 心泽境染,润物无声 <p class="ql-block">  老师在学习中进一步熟悉了课标的新变化,重新定位了教师角色,了解了学生核心素养,在反思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p> <p class="ql-block">陈玉琴</p><p class="ql-block"> 观看何捷老师的《精卫填海》,我主要有以下三点收获。</p><p class="ql-block">一、教学目标直观明了</p><p class="ql-block"> 课堂伊始,何老师就结合单元目标以及课后习题,出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目标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认识到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目的就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引导学生找到单元目标中的关键词“想象”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p><p class="ql-block">二、教学活动紧扣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在落实新课标与单元目标时,何老师通过组内练说、推荐展示、口耳相传等步骤完成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目标。抓住本课只有起因、经过没有结果的特点,提出结果大预测,让学生分角色展开想象创编故事,落实新课标表达交流目标,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抓住课文不可思议的地方,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p><p class="ql-block">三、关注教材、关注学生</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四篇课文《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都是神话,以神的形式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何老师通过资料延伸讲解炎帝,讲解《精卫填海》背后的农耕文化,让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课堂活动中,何老师也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如在朗读环节,先找出班级里平日读书时只张嘴不出声的学生来读,再请班上的朗读高手来读。</p> <p class="ql-block">熊荣凤</p><p class="ql-block"> 所谓收获是什么,每一句话、每个动作背后都能有收获。我们小组根据何捷老师的公开课和新课标解读进行了第三次的集中研讨,研讨会上每位组员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何捷老师的《精卫填海》示范课进行剖析。何捷老师的课完美地结合了新课标的理念,突出核心素养,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人受益匪浅,这是我的第一收获,知道每一堂课都应该是核心素养的综合与整合。</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二收获是什么?这来自于小伙伴们的妙语连珠,来自在微信屏幕上也能认真地做笔记,因为我这人有一个坏习惯,听了就听了,从不愿动笔去记,因为我会抓不住重点,觉得好像没什么需要记的(这是对自己的过度自信),但后面会发现好记性真不如烂笔头,要是过了段时间,老师讲了什么我还真不能再回忆起来,回忆是学习的利器,不能回忆也就不能有进步。</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收获来自黄小娟老师,作为一名成熟教师,她还是要详细做听课记录,并经由专家的课反思自己,而她对我们新老师也永远是那么真诚,我觉得这也是我应该向她学习的,这是怎么做人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徐玲</p><p class="ql-block"> 何老师的课堂具有明显的个人特色,风趣幽默的语言不时和学生擦出火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何老师以单元教学目标导入,朗读起调,让孩子们读通故事;引导理解“精卫”“衔”等关键词语,读懂故事;设置组内练说、推荐展示、口耳相传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有充分的口语表达机会,讲述故事。何老师的结尾出乎我的意料,“今天的我们一直按照祖先的样子生活”一句话把神话故事升华到一种精神,与我们的现代生活相联系,让语文学习变得有深度。 </p><p class="ql-block"> 观名师之课,悟教学之道。要想上出语文课的深度,就需要深入挖掘文本、广泛联系材料,紧扣语文课标,上出意想不到的味道。我们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语文的能力在“听说读写地实践”中逐渐形成,教学中要紧扣语文要素,创设操练情境,培养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同时,要做到“教—学—评”一致性, 我们要在课堂的设计上下功夫,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努力实施精准教学,展现一个以生为本、精准服务于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课堂。 </p><p class="ql-block"> 名师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方法的传递,更多的是观念的更新,思想的指引。我们将追随他们的脚步,在语文教育的道路上边走边思、边学边教,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卢春蓉</p><p class="ql-block"> 何老师的教学采取逆向的设计,让学生参与体验,基于对目标的理解,对结果的预测,实现教、学、评一致,以学评学,以学定教,抵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课本知识进行课外延展,对接生活,面向未来,连接世界。整节课设计得非常流畅,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一步步实现目标。我想这样的“举重若轻”一定来自于老师的用心备课。为了实现“轻松课堂,快乐学习”,备课时我们要把课文钻研得很深,对于目标理解透彻。但真正到了课堂上,也不能一股脑儿把备课所得“灌”给学生,更不能硬要学生往老师的“预设”答案上“靠”。备课时,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要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我的学生能回答出来吗?如果不能,我该怎样去引导他?</p><p class="ql-block"> 为了实现课堂的高效,我们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确定策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把握方向;熟知内容,选对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p> <p class="ql-block">何欣荣</p><p class="ql-block"> 教学文言文时,教师真正要理解故事内容之间的联系。何捷老师《精卫填海》一课中有三个学习任务:回顾旧知,预习文言文的方法;结合注释,读通故事;结合注释,读懂故事。其任务二中需要孩子们把故事讲清楚,在孩子们角色扮演的途中,给孩子们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讲述,不仅完成了复述故事的要求,而且还拓展了孩子的思维,学会从不同的立场发言。用预测的方法补充结局,实现创造性复述故事,对孩子们提出更多的要求,让基础不同的孩子各有所得。何老师对精卫行为的创造性解读,让我大开眼界。对“游”的解释,让孩子理解精卫的举动——忠于自己的职责,寻找新的土地,更是升华了精卫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何老师让我明白,文言文的教学不仅仅是要读通读懂字面意思,更要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精卫填海》很简短,可是文本中每字每句都值得我们去挖掘。我教学本课时,传递给了孩子怎样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的方法,引导感受精卫的精神,但是我有没有真的去查阅资料。对于“游”的理解,“以西山之木填东海”……这些神奇之处是为什么,在日常教学之中我只关注到却从来未真正解决。所以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解决这些问题,教学生之前我要先解决,不可囫囵吞枣。要认真根据《课标》对每个年段的要求,结合核心素养,设置确切完善的教学目标,并且要用评价给教学保驾护航,实现所教即所学。</p> <p class="ql-block">陈琳</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听了何捷老师的《精卫填海》,何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太强了,整堂课非常的自然流畅、张弛有度。在我们印象中打磨过很多次的课堂用语应该是非常简短、严谨的,但是何老师的课堂上用语简短但又感觉有些“随性”且幽默。就比如有一个场景,何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我们今天才知道当灵魂真的好”,很自然地对学生做出了评价,这个评价有什么作用?从中也能看出来何老师课前下的功夫,何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很多话都是源于他备好了课,又提前了解学生。课堂上何老师有一个环节说:“我要抽一个你们班读得最差的来”,在这里何老师应该是提前了解了学生的相关情况,并且在学生回答后他也及时做出了正反馈,如果是缺乏自信的孩子这一次回答可能会大大的增加自信心。</p><p class="ql-block"> 何捷老师对新课标的解读中提到评价要针对目标而评,要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评价。评价应镶嵌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里面,依据课堂目标来评价学生,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课堂目标是否达成。对于优等生要引导他们去提取成功的关键要素,形成自己的方法,便于迁移学习其他知识,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反观自己,做为一名教师,我也要做到及时课后反思,去总结自己的当节课的得失,写下笔记,后面翻看的时候也能有所感悟,多学习、多积累才能有所进步。</p> <p class="ql-block">杨秀娟</p><p class="ql-block"> 听了何老师执教的《精卫填海》这节课,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何老师精准把握了教学目标。课堂伊始,何老师就把单元目标出示给学生,然后整节课就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几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如“借助拼音,读通故事”、“借助注释,读懂故事”等都是在落实教学目标。平时我们在备课时要尤其重视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及课文后的思考题,因为这些地方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整节课的教学才有方向,课堂教学才能聚焦,而不会散漫游移。</p><p class="ql-block"> 还有就是何老师讲的“教学评一致性”,要以学为中心,用评价保驾护航,促进所教和所学,教学活动要嵌入评价活动。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评价任务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就可以嵌入评价任务,把评价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可以这样理解,教学活动同时也是评价任务的呈现与实施,学习活动同时也是评价任务的理解与完成。我们在今后设计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书写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课堂评价一定要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所有教学活动、学习活动、对学生的评价、作业布置都要指向目标,才能实现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陶怡</p><p class="ql-block"> 何捷老师思维敏捷、语言幽默、课堂扎实高效。通过观看何老师的课我有了如下收获。</p><p class="ql-block">一、明确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 何老师的本节课有两个显性目标:(一)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何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个隐性目标:体会《精卫填海》背后的农耕文化,探索神话里人与自然的关系。</p><p class="ql-block">二、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依据课程标准、文本、学生学情、编者意图</p><p class="ql-block"> 《精卫填海》的文本是一篇神话故事。神话的“神”是神奇、是竭尽所能的夸张与想象,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本单元目标为: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复述故事。制定教学目标,另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对学情的把握。我们要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有清楚的认知。如同何老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基础较好,由此调整自己的上课速度。再者,制订教学目标也要努力研究编者的逻辑起点几编者意图。结合课文后面的题目,我们不难发现编者意图。</p><p class="ql-block">三、有明确的育人意识</p><p class="ql-block"> 何老师让学生的思维紧紧跟着自己意识,重视对人的培育,以中华文化为根基,打好精神底色。在课堂的最后,通过神农资料的拓展,升华到中国神话中祖先与自然的相处,由此联系到今天的生活:“今天的我们一直按照祖先的样子生活”,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钙”,增强民族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  我们将持之以恒,学之、知之、行之,以课堂为主阵地,努力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让我们胸中有本,手中有法,书写教学之新路,砥砺前行探华章。精彩未完待续,未来遥盼可期。</p> <p class="ql-block">制作: 卢春蓉</p><p class="ql-block">资料收集: 徐玲 陈琳 陶怡 熊荣凤 陈玉琴</p><p class="ql-block">杨秀娟</p><p class="ql-block">审核: 黄小娟</p>

老师

教学

学生

目标

课堂

精卫填海

新课标

评价

学习

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