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相遇,向美而行

天山区教研室

观《沃尔塔瓦河》直播课有感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又一次通过网络,如约而至,来到由浙江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与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助力乡村美育·名师音乐课堂直播》课堂,今天的音乐课是交响诗《沃尔塔瓦河》是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的欣赏曲目。这堂课由浙江省徐惠琴省特级教师工作室选送,执教者为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张威老师,课题为《沃尔塔瓦河》。</p> <p class="ql-block">  《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创作一首交响诗。作品创作于1874-1879年间,在音乐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被认为是捷克民族交响音乐的起点。作品中充满了爱国的热情,乐曲结构宏伟绚丽,音乐形象富有诗意。</p> <p class="ql-block">  斯美塔那说:沃尔塔瓦河有两个源头,水遇岩石发出快活的声音,受阳光照射而发出光辉。河床渐渐宽阔,两岸传来狩猎的号角及乡村舞蹈的回声—阳光、妖精的舞蹈。流水转人圣约翰峡谷,河水拍打着岸边岩石,水花飞溅。河水流人徐缓的布拉格,向古色古香的维谢赫拉德打着招呼。”此曲为急促的快板,E小调,先借第一、二小提琴拨奏,由长笛描述第一水源,一条清凉的水流;第二水源由单簧管表现,一条温和的水流。两道水流汇合后,河床宽阔,双簧管及第一小提琴奏第一主题,经反复而进入发展,表现它映着阳光闪耀着光芒。然后表现“它在森林中遗巡”,圆号声为“聆听猎号的回音”,“它穿过庄稼地,饱览丰盛的收获”。接着表现农民的婚礼,“在它两岸,传出乡村婚礼的欢乐声”。转为降A大调,长笛、双簧管描写水流中,第一小提琴奏“非常温柔”的第三主题,表现“月光下水仙女唱着迷人的歌在浪尖上嬉戏”。转为E小调,双簧管、第一小提琴奏第一主题,这已是早晨,“在近旁荒野的悬崖上,保留着昔日光荣和功勋记忆的那些城堡废墟,谛听着它的波浪喧哗。河水顺着圣约翰峡谷奔泻而下,冲击着峻岩峭壁,发出轰然巨响”。通过激流后进入布拉格,E大调第一主题再由木管及第一小提琴奏出,木管部出现城堡主题,表示它流经维谢赫拉德,它现出全部的瑰丽与庄严。在竖琴华彩后,转为庄严的最缓板,最后表现河水经过昔日波希米亚王的宫殿旁,“同易北河巨流合并渐渐消失在远方”。</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我的感受是张威老师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巧妙用音乐旅行者创设积极的情境体验,以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出的源头小溪,森林狩猎,乡村婚礼,乡村婚礼,仙女舞蹈等等,形象鲜明的主题表现不同的场景和情绪变化,他巧妙运用分段聆听逐渐叠加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效聆听。张威老师对这种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的长作品《沃尔塔瓦河》的灵活处理是通过对作品的解构、建构、整合,对音乐本体的深度挖掘,用音乐旅行者初见,遇见,又见,解决了长期困扰老师们对长作品欣赏无从下手的棘手问题。在张威老师的娓娓道来之中,我们这些听课老师也成为一位音乐旅行者,随着音乐感受沃尔塔纳河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  张威老师在教学着眼于音色、节奏、力度、调性这些丰富的音乐要素,引导学生聆听,让学生在流动的音响聆听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捕捉相关信息,对感受到的音乐要素进行分析、思考、认知。学生在聆听中想象场景,从中理解形象,体验情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p> <p class="ql-block">  再比如在“冲出峡谷”主题的聆听,张威老师先引导学生综合的运用前面学习中,已掌握的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与运用,关注音乐要素想象并迅速落实之后,着重围绕旋律的调性变化展开探究。教师演奏e小调和E大调的沃尔塔瓦河主题旋律,提出问题:“熟悉的主题旋律与之前有什么不同?”学生由对比鉴赏得出,声音变高了。另一位同学说,不对,是因为第一个旋律是小调,第二个旋律是大调,对调性与色彩,调性与形象,调性与情境的感受和理解,清晰而深刻。</p> <p class="ql-block">  浙江省徐惠琴省特级教师工作室徐惠琴老师从教学设计、课堂样态、教学思想三个方面展开对这节课进行详细的解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解读本课的教学设计,徐惠琴老师重点向听课老师介绍他们教研中:着重思考让学生听什么,怎么听。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对促进学生听觉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力越强,那么对音乐感受和理解就会越深刻。音乐思维离不开音乐语言,学生感知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调式等等音乐语言及音乐要素的经验积累是听觉思维活动的欣赏。教学应从音乐要素入手。找准点,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沃尔塔瓦河》以音乐要素的变化发展出源头小溪、森林狩猎、乡村婚礼、仙女舞蹈、峡谷激流等形象鲜明的主题表现。</p><p class="ql-block"> 本课采用多种聆听方式,交替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调动学生听觉、动觉视觉,多感观参与,经历感知深化和全面体验,达到悟的审美境地。一、有听有唱。主题旋律是音乐作品的核心,熟悉主题,能更好的感受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二、边听边动。对音乐美感的体验表达,最原本和自然的方式就是动作,用动作来表情达意。三、边听边唱边画,演示辅助是欣赏教学方法之一,利用文字、视频、图形、教具、小道具等的直观演示,使学生对欣赏内容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体验。</p><p class="ql-block"> 二、解读本课的课堂样态。课堂是探索未知,彼此交流的场所。这堂课呈现出来的多声对话的课堂样态,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对话与修炼的过程中,通过与他者的合作与多样化思维的碰撞,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三、解读教学思想。音乐为本,儿童为尊。音乐教学强调音乐的本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关注音乐,关注学生是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的思想。那么关注音乐的哪些方面?关注学生的什么?以音乐为本,我们去关注音乐的整体,感知音乐的要素,体验音乐的行为方式,音乐的情感表达,音乐的文化语境。和人文内涵,教学中要处理好要素感知,难点突破与音乐整体感知的关系,以学生为主,需要关注的是注重儿童的兴趣与自发,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依据儿。</p> <p class="ql-block">  浙江音乐学院二级教授,音乐教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义教艺术课程标准修订专家崔学荣博士对徐惠琴老师的课例解读和张威老师的授课进行点评。她说:“欣赏中的听什么、怎么听这两个核心问题虽然聚焦这节课,但却反映出音乐欣赏中的普遍性和深刻性、常规性和典型性、结构性和逻辑性、音乐性和哲理性等常见的问题,能够给予我们一些方法论意义、心理学意义和教育学意义上的启发和思考。平时一线老师们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如何做研究,不知道如何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的高度。从徐老师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是运用了一定的理论思维,站在了一定的理论高度来剖析这堂课的。她巧妙运用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加以分析。</p> <p class="ql-block">  今天这一堂课,如在第一个问题听什么,首先关注音响与音乐,根据学情和教材对学生学什么进行专业引领。强调抓住音乐是听觉艺术这一特点,不仅聚焦一手作品的欣赏,而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必备的核心素养的长远发展,用音乐的语言。比如说本课着眼于音色、节奏、力度、调性等,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听觉审美、听觉经验、听觉思维,特别是最后形成音乐思维能力。即从音乐要素入手,从乐曲中最动人的部分恰当确定欣赏的焦点,在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展开有效聆听,达成音乐审美感知和音乐思维能力等素养的培育。这是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观体现。</p><p class="ql-block"> 在第二个问题怎么听的问题上,徐老师聚焦音乐联觉、问题驱动这两个方面,解说了音乐欣赏的有效聆听方法和策略。音乐联觉大家知道它是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机制,是各种感觉的相互联系和沟通。这种心理现象在音乐教学中我称它为多觉联动,多觉联动音乐教学法,也是这些年来我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很有效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一节课张老师就有效的利用了听、唱、动画等不同形式的动起来的方式,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听觉、动觉、视觉等多觉联动。这种动起来的方式,我想它不仅仅是肢体语言上的动,还包括情感上的动、思维上的动、心灵上的动,多层次多面相的动,让学生在风格迥异、多主题的音乐中,亲身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多种美感体验,有效领略了沃尔塔纳河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时而优美欢畅,时而洪流奔腾,时而翩翩起舞,时而宁静柔美,时而微波荡漾,时而波涛汹涌,冲出峡谷,给人目不暇接的感觉。学生们的音乐感觉,画面感觉、思想的感觉,情感上的感觉都非常的棒,表现的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节课运用的有效聆听第二个策略,问题驱动,问题驱动。我想它不仅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蕴含着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艺术。布鲁纳说过,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适宜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联想想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既要围绕学习内容提出有效问题,更要贴切学生已有经验,提出启迪学生高阶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当中经历音乐欣赏的审美心理的全过程。正如徐老师所说的,学生在审美直觉初体验,音乐审美体验细,体验审美升华深体验这一具有情境性,阶段性和层次性的欣赏过程中,经历了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想象,理解,表达等多种心理综合的动态过程,从而而逐渐掌握音乐审美能。综合能力和欣赏的方法,也正如执教者张老师用连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以音乐旅行者的身份,沿着初见,遇见又见,沃尔塔瓦河这些线索,让学生在互动体验的音响感知,聆听比较的情感体验思。为创想的想象联想,平等对话的理性认知,这一过程中建立了音乐思维,并升华了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这一过程体现了音乐心理学家张田教授所提出的音乐欣赏心理的四层次学说。</p> <p class="ql-block">  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教育集团新天地实验学校张威老师对自己所执教的这节课,从音乐本体,学生主体,教师角色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p> <p class="ql-block">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中小学教师在天山区教研员邵斌老师的带领下专心听课,认真记录,在会后也进行了教研活动,大家积极踊跃地发言。</p> <p class="ql-block">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教研员邵斌老师,是一位爱学习,爱思考的教研员,听课后他说到自己的想法:“在联觉教学设计中,边听边唱,边听边动,记忆作品主题,边听唱边画主要是调动学生思维和感知的敏感性,这点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 问题驱动大家很好的理解,本节课的问题很有特点,比如音乐将如何开启旅行?音乐是如何模仿大自然的?这是执教者和教学设计者对本节课沃尔塔瓦河的一种音乐情节,可感可思不可说这就是教学情境创设妙处。</p><p class="ql-block"> 初中的音乐课不好上,中学的音乐课面对学生,老师们总是觉得学生在小学阶段学的不扎实,对小学的音乐老师来说,要好好的思考,我们的学业成绩到了中学段,为什么不行了?</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评课徐老师提出的多声对话的提法与音乐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我们总是在说师生互动,那么师生互动的桥梁在哪里?这几个对话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学生要倾听作品的声音,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平等对话的课堂,交织着多种声音,是课堂教学动态的生命体。名师的评课功底扎实,视野开阔,教育理念先进。</p><p class="ql-block"> 以音乐为本,儿童为尊,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了儿童的一切,为了一切儿童。徐老师倡导老师后退一点,学生自然就会站在前面,就站在课堂教学的中心点。徐老师评课的过程对我来说就是醍醐灌顶,收获颇深。这已经是从教育教学理念上升到教育哲学的高度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看来学习才是一直不变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评课精彩,干货多多,今天的活动,不虚此行,让我们做有思想,有文化,有艺术的音乐使者!</p><p class="ql-block"> 通过名师的点评,名师的发言和培训,能够感受到他们多年来的知识,技能,哲学思想,教育教学理念对课程标准研读的深度与积累,甚至是教材之外的其他一些对人生发展有帮助多学科书籍,行家伸手就知道功底深浅,教育专家一出手就能体会到,功力强大!”</p> <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小学马睿妤老师说:“每周一次的公益课,总是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张老师的《沃尔塔瓦河》,如春风拂面,让学生沉浸式的学习,老师是一个引导者,是一个陪伴者,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优秀的老师不仅让人赞赏,更让人感动!因为他们身上那种对音乐教育的专情与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广博的学识,是教育之路上最美的风景!最喜欢的是解读和评课环节,专家们精准的阐释与高深的理论水平,实在让我非常钦佩!一节课的背后,其实蕴含着很多内涵,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把握教学目标,依据学段的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对作品的解读,抓住作品最具特色的音乐要素,引导学生赏析。最重要的是,要做智慧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广度的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p><p class="ql-block"> 乌鲁木齐市第十一中学管姝娇老师说:“今天有幸聆听了名师音乐课堂公益直播课第七课,由杭州市安吉路新天地实验学校张威老师执教的《沃尔塔瓦河》以及徐惠琴老师对这节课的课例解读。 整节课以“音乐旅行者”为主题伴随音乐开启旅程,通过旅程的追溯、初见、遇见、又见、未来,巧妙的展示了本节课的曲式结构。整节课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能够让学生有效的聆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了解到一节音乐欣赏课要有整体思维,整体认识,整体聆听和思考,部分和整体要相对结合。在欣赏中,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聆听音乐要素聆听中要多感官的去参与。要有听有唱,边听边动,边听边画等等。在问题的设计中,要有连续性的问题去点燃学生的热情,要有开放性的问题引发音乐思维。”</p>

音乐

学生

老师

沃尔塔

教学

聆听

瓦河

张威

思维

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