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12月10日上午9时—12时,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举办“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实验对话暨第三届北外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论坛”,我们五年部教师在云端观看了一线教师讲述感人的成长故事,聆听了教授、专家、学者“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创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专家的讲座中,我们了解下什么是“教育现代化”。科学说法就是:以现代信息社会为基础,以先进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过程。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按照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通过教育改革和体制创新,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教育现代化包括观念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内容现代化、方法现代化等多个层面,其灵魂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过: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由此可见,教育要想实现现代化,首先需要我们教育人转变教育观念,达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现代化的主要理念应该是个性化、差异性、创造性、开放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教育,从听说到知道,从知道到了解,从了解到加入,最欣赏的,也是在不断坚持的就是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一书中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所谓“三专”是指: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实现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三专”缺一不可。专业阅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专业写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而专业发展共同体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专业阅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教育认为,如果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书籍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深入,新教育人认识到,简单地给教师推荐阅读的书目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真正的专业阅读,教师的专业发展仍然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开始提倡编制教师专业发展的地图,这也就有了魏智渊老师编写的《教师阅读地图》一书。这个地图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知识(约占30%)、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约占20%)。这三部分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支撑的。在《教师阅读地图》一书中强调每个人必须有一本或几本根本书籍,也就是影响和形成教师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教师要能深刻理解这本书,而且这本书也应该成为教师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的原点。阅读经典书籍,就是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的根本书籍有三类:一是人类文明的根本书籍,比如《论语》、《道德经》、《圣经》等。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艾德勒的意见,此类书籍,绝对不会超过100本。二是学科奠基之作、代表作和集大成者。这类书籍,蕴含了本学科的框架,对本学科的根本概念有透彻的解释或梳理,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例如对于修辞学来说,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就是根本书籍;对于语文课程理论来说,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就是根本书籍;对于语言学来说,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概论》就是根本书籍等等。还有另外的图书,因为是活的教育学,也在根本书籍之列,例如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好》。三是大家小书。即由一流的专家所写的一些通俗易懂又不失深邃,对某一领域概貌及主要概念有清晰把握的书籍。例如杜维明的《儒教》,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弗洛姆的《爱的艺术》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阅读的方法上,新教育强调知性阅读,就是一种带有咀嚼性质的啃读,亦即阅读者通过对书籍的梳理、批判、选择等,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自己的结构之中,从而丰富、优化或重建教师自己原有的结构。在读书的方式上,可采用共读的方式相互切磋,在这个过程中真正的好书会不断涌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专业写作,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启示我们,教师要想缩短自己的成长周期,必须要学会反思,而专业写作就是反思的一个重要且必要的手段。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和“五个一”也都提到了专业写作的重要。新教育认为,我们的教育生活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低层次上不断重复。通过专业写作,可以从这些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加以理解,形成经验后再次融入教育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四个不停我们应该时刻践行。只做不思不如不做,只思不读不如不思,只读不写不如不写,只写不做不如不写,四个不停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祥老师在《改变,从写作开始—教育写作实用技巧30讲》中列举了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育随笔、读后感、教育书评和教育专著,八种教育专业写作的指导方法。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要使写作恢复其本来的面目,即写作是为了服务教育教学实践,是自我反思的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最终仍然要落到促进学生的发展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专业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专业共同体,是有着共同愿景的教师群体。用新教育的话来说,就是 “相同尺码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专家指出,专业发展共同体可以支持和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去应对变化的环境和新的挑战。新教育一直致力于建立各种专业发展共同体,这些共同体的名称虽然各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标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乐于分享,彼此支持。我们熟知的就有教育大家李镇西老师、写作文有方法的管建刚老师、早安新网师的郝晓东老师……以及坚持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中所有的教育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互联网+教育”必然会引起教育观念的变革。它必将改变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改变师生的关系。学习者不再限于学校里、课堂上,而是时时处处可以学习、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得各种信息。“互联网+教育”的最大优势是个性化、互动性、开放性。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更不是知识的权威。我们教师应利用互联网的特点为每个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同时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正确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专”模式,对推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和贡献,成果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显现。教育的现代化,究其根本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我们与其去苦苦追寻一匹“不健康”的马,不如用这时间来种草,待到草长莺飞时,自然会万马奔腾。</p> <p class="ql-block">(注:《教师阅读地图》、《改变,从写作开始》正好是今年新网师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必读书目)</p> <p class="ql-block">撰稿:杨树芬</p><p class="ql-block">摄影:五年部全体教师</p><p class="ql-block">审核:岳彩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