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p><p class="ql-block">“冬天”</p><p class="ql-block">“你觉得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很冷,会下雪。”</p><p class="ql-block">“那我们要怎么取暖呢?”</p> <p class="ql-block">通过课件我们知道了穿衣,锻炼,取暖电器来帮助我们取暖。</p> <p class="ql-block">那么我们有这么多的取暖电器,这些电器也是存在着危险的,我们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通过教育活动的开展,孩子们了解了冬季安全取暖的知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冬季取暖用具种类繁多,虽然给我们提供了生活便利,带来了温暖。但是,我们也要提高安全意识,注意使用方法,做到安全取暖,幸福大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向大家推出以下安全提示:👇👇👇👇👇</p><p class="ql-block">🔥第一章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p><p class="ql-block"> 煤火取暖须防煤烟中毒,每年一进入取暖季,一氧化碳这个无形杀手就会潜伏到人们身边。</p><p class="ql-block"> 冬季室外气温低,人们喜欢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冬季取暖时一定要做好防范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p><p class="ql-block">轻度中毒</p><p class="ql-block"> 轻度中毒者会感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果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p><p class="ql-block">中度中毒</p><p class="ql-block"> 中度中毒者可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等症状,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p><p class="ql-block">重度中毒</p><p class="ql-block"> 重度中毒者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40℃高热,此时生命垂危,病死率高。即使有幸存活,也会遗留严重后遗症。</p><p class="ql-block"> 紧急处理原则</p><p class="ql-block"> 1.迅速脱离中毒环境;</p><p class="ql-block"> 2.迅速将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p><p class="ql-block"> 3.解开中毒者的领扣、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室息,同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发生;</p><p class="ql-block"> 4.患者应保持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加重氧的消耗,有条件的尽快让患者吸氧;</p><p class="ql-block"> 5.尽快拨打120,送往医院进行抢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时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1.注意通风。</p><p class="ql-block"> 室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时,煤炭要烧尽,不要闷盖;门窗不要全用塑料膜封死,要预留一定的缝隙,使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一氧化碳聚积。要经常门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p><p class="ql-block"> 2.选好炉具。</p><p class="ql-block"> 取暖用的煤炉要安装烟筒,炉具应从正规渠道购买,烟筒接口处要顺茬接牢(烟筒粗的一头朝向煤炉),保持烟囱结构严密和通风良好,防止漏烟、倒烟,并保持其畅通。烟筒口最好开在下风向,伸出窗外的烟筒应该加装防风帽,开口处应该低于房檐。</p><p class="ql-block"> 3.经常检查。</p><p class="ql-block"> 正确安装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定期检查炉具,维护和清扫烟筒,最好是每两个月清扫保持烟筒畅通。此时烟囱中积攒的煤灰特别多,最容易堵塞烟筒。</p><p class="ql-block"> 烟囱接口处要经常检查,并用胶条封好,防止漏气。</p><p class="ql-block"> 没有装烟囱的煤火炉最好不要放入室内。</p><p class="ql-block"> 白天应该注意多开窗开门通风,保证屋内空气流通,氧气含量充足。</p><p class="ql-block"> 4.尽可能在存在一氧化碳气体的生活场所安装一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器,且每年定期检查或更换电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章 安全使用取暖设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暖器</p><p class="ql-block"> 1.不要把衣物放在电暖器上烘烤;</p><p class="ql-block"> 2.不要把棉、布、纺织等物品放在电暖器附近;</p><p class="ql-block"> 3.不要把酒精、打火机、花露水等易燃易爆物品放在电暖器附近;</p><p class="ql-block"> 4.睡觉取暖时候,不要靠电暖器太近;</p><p class="ql-block"> 5.不要与其他大功率电器同时使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热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使用电热毯前,先检查线路是否良好;</p><p class="ql-block"> 2.电热毯必须平铺在床单或薄的褥子下面,绝不能折叠起来使用;</p><p class="ql-block"> 3.不要长时间持续加热,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有可能使电热毯的棉布炭化起火;</p><p class="ql-block"> 4.电热毯的平均使用寿命为5年左右,使用超过这个时间,电热毯就有可能老化、开裂引发安全事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暖宝宝及暖水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在正规商家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产品必须具有国家3C认证和产品合格证,布料应选用防火面料;</p><p class="ql-block"> 2.检查电热水袋密封是否完好,电源线是否完好无损,电源线接口是否有裂纹或其他安全隐患等;</p><p class="ql-block"> 3.每次充电时间不宜过长,更不能电源长时间不拔,以延长其使用命;</p><p class="ql-block"> 4.不要将热水袋放入被褥内使用 ,严禁边加热边使用;</p><p class="ql-block"> 5.不要放在腰部或其他身体部位用力挤压,可能会让充电热水袋爆裂;</p><p class="ql-block"> 6.发现有破损、漏液就要停止使用并将热水袋丢弃;</p><p class="ql-block"> 7.充电类型的暖手宝,不一边充电,一边使用;</p><p class="ql-block"> 8.不要皮肤直接接触,防止烫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空调</p><p class="ql-block"> 1.不要超期使用,严防线路老化、漏电等现象;</p><p class="ql-block"> 2.不要断电后,瞬间通电,会造成空调短路、起火;</p><p class="ql-block"> 3.不要长时间负荷运行,负荷过大会引起外机起火;</p><p class="ql-block"> 4.远离可燃物,窗帘等;</p><p class="ql-block"> 5.经常性检测空调电路,防止空调进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太阳</p><p class="ql-block"> 1.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皮肤灼伤;</p><p class="ql-block"> 2.加热过程会烧红,放射大量红外线,避免直视炉丝;</p><p class="ql-block"> 3.使用合格的、带地线的三孔插座,否则会有漏电危险;</p><p class="ql-block"> 4.取暖器上不能覆盖衣服等物品;</p><p class="ql-block"> 5.取暖器应放在不易碰触的地方,远离可燃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几点希望引起各位家长的高度重视,并加强自身和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孩子的安全事关每一个家庭的未来和幸福,希望各位家长能以孩子安全为重,做好以上工作,并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在涉及安全的其他方面做好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让我们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生活环境,为孩子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