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倾听我的人

上善若水

<p class="ql-block"><b>那是一个浅绿的春天,乍暖还寒。伴随着新时代初来乍到的钟声,在高中毕业五年后,我走进大学校园。</b></p><p class="ql-block"><b>专业枯燥,周边喧嚣,教师很远,讲台很高,沉浸在终结旧时代兴奋中的人们,固守着来不及转换的旧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这是当时我对大学的印象。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落感与陌生感,令我疏离。</b></p> <p class="ql-block"><b>在一片铿锵中,还是飘过来一缕亲切: 轻柔,清澈,带着春风拂过的暖意。循着声音望去,看见一个纤细的身影,清秀而温婉。面对面时,她对着我笑笑,露出我喜欢的干净和宁静。</b></p><p class="ql-block"><b>这是我的同学周敏倩,坐在我的前排,和我同一个小组,也是南京人。她大我近八岁。停课那年,她读名校高二,我上小学四年级。她的知识结构比我合理,文化素养比我全面。她热爱我们所学的专业,而我对专业鲜少兴趣。</b></p><p class="ql-block"><b>但这些并不妨碍我对她的喜爱。随着接触的增多和了解,她的形象、气质、谈吐、性格、价值观念、人生态度都是我所认同所欣赏的。我很庆幸班级里有一个她。</b></p> <p class="ql-block"><b>她似乎做什么都是最好。军训时,教官指着她说:这位同学正步走得最标准;排练节目时,指导我们的丁宏昌同学说:周敏倩动作最好看;运动会上,她夺得女子短跑冠军;实习时,她上的课得到指导老师称赞;她对学习十分投入,领悟力高,门门功课都是优秀;她文章写得好,文笔流畅而朴实,思维缜密而有深度;她对同学友好而适度,既热情又冷静,从不背后议论同学,如非得议论,则全是称赞;她热爱班集体,积极融入其中,在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她高标但不高调,低敛却不低眉,一切恰好。几十年后,纵然千帆过尽,我仍然认为周敏倩是我见过的素质最全面最具人格魅力的人。</b></p> <p class="ql-block"><b>周围似乎个个都是洪钟大吕,只想做涓涓细流的我,执拗地站在槛外,守着一份格格不入的自由自在,孤独却也怡然。周敏倩成了我连接槛内的一条纽带,我跟随她跨入槛内欣赏风景并参与其中,同时将她视为懂我的人,与她分享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事情: 读过的书,经历的事,喜欢的人。她成了我最好的朋友。</b></p><p class="ql-block"><b>课间,她会转过头来,和我聊一会儿天,让彼此从被灌输得昏头昏脑中拽回清醒,轻松片刻。课后,我们一同去图书馆,坐在同一条凳子上,她读专业书,我读小说,我们正处在捧起一本书就能忘记一切的年龄与时代,何况是与彼此感觉舒服的人一起读书。我们每天都在政教系前那条排着青松的小路上并肩走过,边走边聊: 她知道我不喜欢讨论专业,她就不说;她知道我总是沉浸在某部文学作品的情境中自我感动,她就静静倾听。同学万和平曾对我说:你和周敏倩在一起,是当时大家最熟悉的画面。</b></p> <p class="ql-block"><b>在我痴迷于托尔斯泰的一段时间,每天跟她深情款款地讲述列文的真诚纯净和吉蒂的温柔美丽以及他们之间的幸福美满,讲述娜塔莎从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到多情美丽的少女再到贤妻良母的成长过程,以及安德烈、彼埃尔的俄国贵族灵魂。在我转而沉醉于屠格列夫的那段日子,又每天无限感慨地向她描述让“整个俄罗斯都为之流泪”的丽莎与拉夫列茨基之间的悲伤爱情,描述拉夫列茨基坐在长椅上的黯然落寞和丽莎行走在偏远修道院的默默无言。我常常向她背诵书中的句子:“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人生里面,有些瞬间,也有些情感,那是我们只能意会,却不可以言传的”。</b></p><p class="ql-block"><b>其实我并不清楚周敏倩对我说的这些有多大兴趣,我知道她已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专业学习上了。但我确信她在听的那一刻是非常专注认真的,这足以让我感激。我感激她的善解人意和对我的迁就。</b></p> <p class="ql-block"><b>有一天她问我:你的记忆力怎么这么好?竟然把这么多情景这么多句子都背诵下来了。我告诉她我做了摘录,写了笔记,然后反复看。她提出借我的笔记本看看。半个月后她才将笔记本还我,对我说:这里面的内容令人感动,你的记录很有意义,你比我丰富。</b></p><p class="ql-block"><b>前几年得知她生病的消息,我去看她。她正在翻阅一本手写笔记,没认出我。她非常认真地看着我说:这是我大学同学迟文的笔记本。我顿时眼框湿润感动不已:当年那个笔记本的主人变了模样,她已不能辨认,但那本笔记却依然留在她的脑海里。她从来不是一个只对专业感兴趣的人,她的内心很丰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前排中为周敏倩)</b></p> <p class="ql-block"><b>记得有一回系里组织观看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影片《解放》,时间长达八个多小时。天已很晚,我不等看完便执意中途退场回家。正被这部气势恢宏又贴合专业学习的历史影片深深吸引的周敏倩,担心我的安全,便也随我退场,送我去车站。看着她一边拉着我的手往外走,一边频频回头看银幕,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我感到不好意思。在她看来,我是需要被关爱照顾的任性妹妹;在我眼里,她是令人敬重予人温暖的贴心姐姐。</b></p> <p class="ql-block"><b>当我有了非宣泄不可的情绪时,周敏倩是唯一的宣泄处;当我面对某些人生难题时,周敏倩是人生导师。我觉得以她的善良、睿智和人生阅历,绝对能理解我的心事,化解我的情绪,给予我指导和帮助。</b></p><p class="ql-block"><b>有一天我收到一封 “情书”,开篇就是:我知道你喜欢我,证据是你多次对我微笑,我一直等你表白而不得,今天只好我向你表白了。微笑本来是我给予不熟悉或不想走近的人的礼貌,却被误解如此,清高如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我立马拿着信去找周敏倩,怒气冲冲地说: 我要当着众人的面,将信扔给他,他既冒犯我,我就让他难堪。周敏倩笑着劝我:不必这样,什么也不用说,将信寄还给他就说明一切了。我想想也是,照她的话做了。</b></p><p class="ql-block"><b>还有一次,有人给我介绍男朋友,我第一时间去找周敏倩商量。她问我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我说他特别好,但与我不合适。她说:我也认为你俩不合适,你俩都特别好,但不是好人就能走到一起。她向我列举了不合适的诸多方面,我觉得每一条都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后排左一为周敏倩)</b></p> <p class="ql-block"><b>我也曾给她介绍过男朋友。有一个我从小崇拜的邻家哥哥,长相英俊,名校毕业,研究所工作。当我将他俩约在我家见面时,发现多年不见,青年才俊已变成油腻大叔,这种猥琐之人怎么配得上女神一般的周敏倩?那人走后,我为我的鲁莽忙不迭向她道歉。幸好,她能体谅我的好意,没有怪我。</b></p><p class="ql-block"><b>后来她结婚的时候,请我去她家,我见到了她的先生翟老师,一位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与周敏倩天造地设一双人。几十年间,他为她雨天撑伞,黑夜点灯,炎夏挡烈日,冷冬送暖阳。这一对学者伉俪,学术上共同成长,生活上相扶相携,女儿优秀,家庭美满。这正是周敏倩命中注定该拥有的幸福样子,我从心底为她高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前排右一为周敏倩)</b></p> <p class="ql-block"><b>我也不是绝对不和周敏倩讨论专业,毕竟还要对付考试。习惯使然,我上课听讲很专心,笔记记得很详细,只是课本和笔记的全部作用只在于考试前背诵,而背诵时发现有很多东西没搞懂。每当考前一周,我必缠着她请教。她可能奇怪我怎么问出这么肤浅的问题,而我则佩服她怎么懂得如此艰深的问题。我很厚脸皮地占用她的考前宝贵时间,享受着她的耐心。她告诉我答案并讲解分析推理过程,旁征博引,化枯燥为生动,比老师讲的更能让我接受。只是她把白天给了我,自己只能挑灯夜战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后排右二为周敏倩)</b></p> <p class="ql-block"><b>毕业分配时,系里先是通知我去某个单位,几天后又告知我工作变动要去附中,我对具体单位并无感觉,使我不能接受的是这种突如其来的儿戏般的改变,忍不住哭了起来。周敏倩也被通知分配去外地,也委屈地哭了。大学毕业本应是人生的高光时刻,那几天却成了我俩的至暗时分。上大学前,我俩也曾在农村农场磨炼多年,照理也积淀了一些社会阅历,但我们的内心依然是十里长街而非通幽曲径,常常忘了世上除了清风明月还有其它。我们相对流泪,相互安慰,彼此支撑,也算经历了一次共患难吧。慢慢地我修复了心绪,决定接受命运安排,她也最终争取到留在南京。时过境迁,回看当时,寒冷中的温馨陪伴令我终身难忘。</b></p><p class="ql-block"><b>后来的事实证明,附中是个好地方,高贵,相对纯净,温暖,更适合我,我在这里愉快地工作并成长,对这个世界始终抱着美好的希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排左二为周敏倩)</b></p> <p class="ql-block"><b>“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跟周敏倩在一起,受她影响,得她教益,我也逐渐改变:专业学习变得认真,班级活动变得积极,感性变得更有温度,理性也逐渐丰厚起来,由疏离而融入。我的大学,是和周敏倩共享的时空情境、共度的人生阶段,她是留给我最温暖最珍贵最美好回忆的人。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我已拥有更高更远的视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间坐者为周敏倩)</b></p> <p class="ql-block"><b>很多年后,我俩的工作单位相继迁到了一条街的两边。已经学术成就卓然担任学院领导的周敏倩,偶尔会到我的办公室坐坐。老同学相见分外亲切,我关上门,想和她半躺在沙发上舒服地聊天,她却坚持坐在我的办公桌外侧,和我隔桌对坐,像谈工作一般。没有外人,面对老友,话题轻松,而她一如当年:坐着最端庄的姿,展着最优雅的态,轻言细语,安静素然。她的自律、慎独已刻入骨髓,成了寻常。</b></p> <p class="ql-block"><b>2014年夏天,我从温哥华回南京,在北京机场等待转机时,接到她的电话。从来都是她倾听我,这回换作我倾听她。近三个小时,她从工作说到家庭,从事业说到健康,回顾过往,感慨人生,点点滴滴,娓娓道来。我坐在机场一隅,静静地听着,我听出在欣然释然中些许的怅然。原来是她的身体出现了状况。我很清楚,几十年间,她将所有的精力都付诸给了事业,将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无论健康与生病。工作着成为她人生的一道美丽风景。她看似柔弱文静,实则坚韧刚强。如今她用毅力抵挡病痛,在她是为了无悔,而我看到的则是一幅完美人生。</b></p><p class="ql-block"><b>最近几年,大学同学时有聚会活动。热闹欢快之余,我在人群中寻不到因病不能参与的周敏倩的身影,很是遗憾。</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