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典型的浙西山乡土墙楼,一轮高高悬挂的金黄圆月,构成了古朴迷人的舞台背景;八位身着大红布衣裤、脚穿绣花鞋、清纯秀美的妙龄姑娘,扛着长条木凳,在衢县民歌《绣花鞋》那优美婉转的音乐声中,载歌载舞……</p><p class="ql-block">当衢州市群艺馆的舞蹈节目《山里妹子正十八》,今年元宵之夜在中央电视台的"神州百姓闹元宵”晚会上亮相时,想必电视机前的衢州人民欣喜自豪之情,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山里妹子”正走向全国!</p><p class="ql-block">可人们是否知道:《山里妹子正十八》的蓝本———衢县民歌巜绣花鞋》,早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通过女声表演唱、音乐舞蹈及女声小合唱,并灌制成唱片,歌本《中国民歌选》《中外歌曲三百首》等形式,传唱全国,唱响世界!</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人们常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阐述地理区域与人的气质的关系,我们何不妨,用“一方水土一方歌”,来阐述民歌风格与当地自然风光的联系呢!</p><p class="ql-block">衢县民歌《绣花鞋》的发源地浙西乌溪江山区,素以山水奇秀闻名:乌溪江江水清澈凝碧,两岸峰峦耸翠。奇山秀水,孕育了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也滋生了不少柔婉地方歌谣和朴素明快的劳动号子。如洛阳牡丹仙子南下到乌溪江,看到圆石村村口的巨大圆石,阻挡了山民们的出行,就让大力神劈开巨大圆石,湖南镇破石村从此由圆石村变成破石村的美丽传说。《绣花鞋》就是在当地山歌、号子等较为简朴的音调基础上整饬、润泽,发展而成,成为浙西民歌的代表性作品。</p><p class="ql-block">《绣花鞋》原来是一曲以茶灯戏形式表演唱的小戏。是由两名男青年扮成母女两亇角色,在清脆的锣鼓声、悠扬的二胡声伴奏下,边唱边表演的爱情题材的小戏。小戏由三首曲子组成,表演时间约十五分钟。曲词以“绣”“花鞋”这一表达爰情的特殊方式为中心,写山姑“绣”“花鞋”,从正月新年“绣”到十月立冬,“绣”出了对“意中人”的思恋与爰慕,“绣”出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细腻柔婉、清雅秀丽的曲调,很好地表达了山姑,追求甜蜜爰情那清新明快,又略带羞涩、矛盾的情感。但在表演动作上,有浅浮轻佻的倾向。</p><p class="ql-block">民歌《绣花鞋》千百年来,流行在衢县湖南镇朝书村这亇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1958年11月初的一天,衢县歌舞团余渭泉先生,带领同团的两位演员到乌溪江湖南镇采集民歌。这天下午,他们在一位理发师傅的向导下,从湖南镇乌溪江区剧团驻地出发,翻山越岭10余华里,攀上了海拔近800米高的湖南镇朝书村,已是掌灯时分。余渭泉一行,走进一座农家小院,这时一轮金黄的圆月,正高悬在土墙楼的上空,月映土楼,楼衬明月……</p><p class="ql-block">理发师傅请来村里的两位二十四五岁的男青年,为余渭泉先生唱山歌,并邀请了一位老先生二胡伴奏。两位青年唱过几首山歌后,一位扮演母亲,一位扮演女儿,边唱边演起一曲叫《绣花鞋》的爱情小戏。余渭泉这位作曲员兼二胡演凑员,立刻被《绣花鞋》优美柔婉的旋律,悠扬的二胡声深深吸引。他一边看演出,一边将曲子、曲词记录在笔记本上。从此,干百年来,口口相传的《绣花鞋》,从此被记载下来。</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离开朝书村时,余渭泉看到一幢幢土墙楼建在群山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正从土墙楼群前“丁咚丁咚”由西向东蜿蜒而去。群山上,竹林苍翠,百鸟和鸣;群山下,一大片平整的农田里,山民们割稻的割稻,挖红薯的挖红薯,收豆子的收豆子,起小黄姜的起小黄姜……男女老少的欢歌笑语,和着飒飒秋风穿过竹林发出的那轻柔的声音,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余渭泉回到歌舞团,朝书村采风的一幕幕,就像电影镜头在脑海里不停地闪现。他当即打开笔记本,删去不能表现衢州民歌特色的第二首曲子“凤阳花鼓调”,然后以第一首曲子为主,提取了第三首曲子的精华部分,对《绣花鞋》曲子加以改编。</p><p class="ql-block">余渭泉对改编的曲子非常自信!</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余渭泉请歌舞团的编剧刘一光先生对《绣花鞋》歌词进行改编。</p><p class="ql-block">刘一光先生的新词为:</p><p class="ql-block">1、春季百花开(哎),奴奴绣花鞋。</p><p class="ql-block">绣(哪)几袋花鞋,朵朵心花开(奥)</p><p class="ql-block">(衣子呀嗬衣呀,呀子衣嗬吆)</p><p class="ql-block">十八(里格)姑娘(吆),就把那亇老公想(罗),真正倒霉相(哎)</p><p class="ql-block">2、夏季荷花香(哎),阿姐绣鸳鸯</p><p class="ql-block">鸳(哪)鸯(格)戏水,恩爱配成双(奥)</p><p class="ql-block">(衣子呀嗬衣呀呀子衣嗬吆)</p><p class="ql-block">十八(里格)姑娘(吆),就把那亇老公想(罗),真正倒霉相(哎)3、秋季菊花黄(哎),阿妈绣凤凰</p><p class="ql-block">凤(哪)凰(格)被服,双双映朝阳(奥)</p><p class="ql-block">(衣子呀嗬衣呀呀子衣嗬呟)</p><p class="ql-block">十八(里格)姑娘(吆),就把那亇老公想(罗),真正倒霉相(哎)</p><p class="ql-block">4、冬季雪花飘(哎),花鞋绣好了采(哪)几袋花鞋,坐进(哪)花花轿</p><p class="ql-block">(衣子呀嗬衣呀子衣嗬呟)</p><p class="ql-block">夫妻(里格)双双(吆)生(里格)小宝宝,真正像大人(哎)</p><p class="ql-block">新歌词,采用传统“四季歌”的写法,以“绣”“花鞋”为线索,通过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表现了山姑对心上人的思念、盼望早日做新娘的急切心情。新词精炼明快,畗有节奏感,同时,采用的衢县方言,民歌地域特色浓郁,如“倒霉相”(害羞的样子),“老公”(丈夫),“采”(拎);大人(大银,人,读音银)。余渭泉改编的曲调比原来更加秀丽动人,把少女倾吐爱情时,细微变化的感情淋离尽致地表现出来,充分体现了江南民歌的特色。</p><p class="ql-block">《绣花鞋》改编完成后,衢县歌舞团即以女声表演唱的形式演出,获得好评。巜绣花鞋》这位“养在深闺”的“山里妹子”第一次走出大山,登上高雅的艺术舞台,让更多的人“认识”。</p><p class="ql-block">1959年3月,衢县歌舞团的女声表演唱节目《绣花鞋》,代表金华专区,参加浙江省音乐、舞蹈节目汇演,并荣获表演奖。</p><p class="ql-block">不久,浙江民间歌舞团也准备排演《绣花鞋》。</p> <p class="ql-block"><四>接受多方面的建议,在衢县文教局张云舞局长的指导下,刘一光先生对原词进行了修改:将第一段的人物称呼“奴奴”改为“妹妹”;将第二段“鸳鸯戏水”,第三段“凤凰飞舞”的内容改为“拒嫁”,表现出姑娘拒嫁“八十岁的老新郎”和“八岁鼻涕郎”的反封建思想。这样,将一首纯爱情民歌“出新”为反封建婚姻制度的优秀民歌。余渭泉又与浙江省群艺馆黄进之先生合作,将《绣花鞋》配上二部合唱。</p><p class="ql-block">浙江民间歌舞团排演的女声表演唱《绣花鞋》采用的就是第二稿的歌词!从此,《绣花鞋》的词曲就定型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9年6月的第六期《浙江歌曲》,刋登了第二稿的《绣花鞋》。</p><p class="ql-block">同年9月,衢县歌舞团在女声表演唱基础上,创作的音乐舞蹈节日《绣花鞋》,作为浙江省选送的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之一,在北京隆重演出。并被评为浙江省“音乐、舞蹈、曲艺、木偶、皮影戏”汇演优秀节目!</p><p class="ql-block">1960年,衢县歌舞团的音乐舞蹈节目《绣花鞋》在全省巡回演出。同年,衢县歌舞团及浙江民间歌舞团表演的音乐舞蹈节目灌制成唱片。从此,《绣花鞋》的音乐传遍神州大地!</p><p class="ql-block">这之后,民歌《绣花鞋》又被《中国民歌选》《中外歌曲三百首》《春到新疆》《夸公社》等歌本登载。1982年,还成为电影《飞来的女婿》的配音曲。1983年,又评为全国优秀民歌,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将其列为“浙江民歌专辑”曲目之一,灌制成磁带。</p><p class="ql-block">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还将她作为教材。利用《绣花鞋》曲调,新作的歌曲和器乐曲多首。《音乐研究》《音乐爱好者》这些专业刋物将她作为江南民歌的代表作而大力推崇!</p> <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绣花鞋》从两人边唱边舞、口口相传的以茶灯戏形式表演的爱情小戏,到八位姑娘边唱边舞的,以反封建婚姻制度为主题的女声表演唱,再发展到音乐舞蹈节目,经历过二次大飞跃的话,那么衢州市群艺馆在衢县歌舞团、浙江省民间歌舞团音乐舞蹈节目基础之上,创编的音乐舞蹈节目《山里妹子正十八》是一次质的飞跃!</p><p class="ql-block">1991年,衢州市群艺馆创编了音乐舞蹈节目《山里妹子正十八》。她的音乐,根据《绣花鞋》曲调改编,并用新词演唱,八位年轻姑娘在新科技生成的舞台背景下,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边歌唱边起舞,。曲调由孙天强先生,在余渭泉先生采集改编的《绣花鞋》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新词,由市群艺馆的牟学农先生,知名江南民歌词曲家周祥钧先生填写。新歌词将原歌词的四段,浓缩成一段,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浙西山区农民崭新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主题再次得以升华。孙天强改编的曲子,很好地表现了这一主题。</p><p class="ql-block">《山里妹子正十八》一推出,就在"浙江省音乐舞蹈节”上,荣获金奖。1992年,又荣获文化部“群星奖”银奖。</p><p class="ql-block">1993年元宵之夜,《山里妹子正十八》在中央电视台于广东梅州举办的“神州百姓闹元宵”晚会上隆重推出,舞台背景就是“典型的浙西土墙一楼”“一轮高高悬挂的金色圆月”…这就是当年,余渭泉先生在乌溪江山区湖南镇朝书村采集《绣花鞋》时,看到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民歌是劳动者智慧的结晶,心声的流露,生活的伴侣。她是那样的平凡朴素,而内涵却是极为丰富的、深邃的。然要使民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赋予她时代的内容与形式。民歌《绣花鞋》的发展道路,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p><p class="ql-block">我坚信衢县民歌《绣花鞋》在音乐舞蹈节目巜山里妹子正十八》的高度上,一定会有新的跨越。</p><p class="ql-block">我期待着。让我们共同期待着!</p> <p class="ql-block">【写在后面的话】</p><p class="ql-block">本文发表在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三日的衢州日报第3版(文学版)“桔颂”专栏,评为衢州日报半年度优秀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的写成,有很大的机缘性。这年四月初,民歌《绣花鞋》的采集者、改编者,衢县文化馆音乐指导余渭泉先生,来到我们乌溪江中学,指导我校徐秉云老师音乐视唱,因为多才多艺的徐老师,“五一”前夕,要去参加全县庆“五一”卡拉0k音乐大赛!</p><p class="ql-block">我、章光友校长,徐秉云老师,陪同余渭泉先生吃中饭时,余先生深情地说,他对乌溪江山区有着特殊的感情:一来,五十年代末,他和衢县歌舞团的同事,多次到乌溪江山区采风,足迹几乎踏遍这里的山山水水,收莸颇丰,最大的成绩是在湖南镇朝书村采集了民歌《绣花鞋》;二来,这里有一位他尊敬的余万源老师。余万源老师是他五十年代初,就读衢县初级师范学校时的班主任老师。</p><p class="ql-block">当余渭泉先生得知,余万源老师正是家父,而我也得知余渭泉先生正是著名民歌《绣花鞋》的采集者和改编者时,两人既惊且喜。一瞬间,眼前闪现出音乐舞蹈《山里妹子正十八的场景,耳畔,飘荡着衢县民歌《绣花鞋》那优美婉转的旋律……</p><p class="ql-block">于是,我就和余渭泉先生聊起,元宵之夜,我在电视上看到,衢州市群艺馆的音乐舞蹈节目《山里妹子正十八》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神州百姓闹元宵”晚会成功推出时的情景,以及为家乡骄傲的激动心情。也向余先生询问《绣花鞋》与《山里妹子正十八》之间的联系问题。余渭泉先生简略谈了《山里妹子正十八》与巜绣花鞋》的传承关系。</p><p class="ql-block">这时,我就萌生了一亇想法,将这一发展过程写下来。这一想法,得到了余渭泉先生的赞赏。两天后,我就收到了先生寄来的文字资料。几天后,我去城里公差,顺便去拜访了先生;余先生在家里盛情接待了我。</p><p class="ql-block">在章光友校长和徐秉云老师的热情鼓励下,我在教学之余,开始构思本文。老同学陈园先生,提议我应到巜绣花鞋》的最初表演地湖南镇朝书村实地去走一走,看一看,感悟一下,并陪同我翻山越岭,专程去了趟朝书村。这一点,对本文的写作帮助极大!</p><p class="ql-block">我用了3亇晚上,终于完成了散文《从绣花鞋到山里妹子正十八》。</p><p class="ql-block">当我将手写稿寄往衢州日报编辑部的那一刻,我内心是自卑的……我,这样一位山乡中学小老师的文章,能进入大编辑的法眼吗?我真的能成功吗?我不禁问自已。</p><p class="ql-block">不承想,一周后,文章登在了衢州日报第三版,而且是第一篇。我一看,文章标题改成了:《绣花鞋》引巜山里妹子》走出山———标题一改,全文鲜活起来!</p><p class="ql-block">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位编辑的姓名,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她)的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今天,我让旧文重现,一是想表达我对生我养我的乌溪江山区一丝感恩之情,二是想让有情怀、有能力的人,帮助我完善这篇文章,因为我的文章还是粗糙的,对《绣花鞋》和《山里妹子正十八》,词曲的介绍更是碎片化的!</p> <p class="ql-block">附:衢州民歌《绣花鞋》</p><p class="ql-block">旧现的《从绣花鞋到山里妹子正十八》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厚爱。</p><p class="ql-block">唱片中的,金华专区代表队的女声小合唱,作者听起来不太清晰,湖南镇中学的陈志军老师边听边记下歌词,帮助我丰畗了本文。</p><p class="ql-block">寄寓北京的乡贤余水泉先生,在网上找到了衢江区文化馆传承的、女声独唱《绣花鞋》,令人欣喜!欣喜有二:衢江区文化馆,即原衢县文化馆薪火相传,此乃欣喜之一;欣喜之二,衢江区文化馆还源了《绣花鞋》原貌!</p><p class="ql-block">本文还待完善。敬请大家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