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掌握新理念”———记南城县第一小学研讨沙龙活动

Mia

<p class="ql-block">  心中有课标,脚下有尺度。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对2022版新课标的理解,切实把握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并将其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南城县第一小学开展了以“聚焦新课标 掌握新理念”为主题的沙龙研讨活动。</p> “跟着课标去读书”——语文组 <p class="ql-block">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以及“双减”政策深入落地、纵深推进,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准确把握课改的内容、形式,促进课堂教学走高品质、有内涵、高质量的发展之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组开展了“聚焦新课标 掌握新理念”的校本论坛活动。每位语文组的老师都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p> <p class="ql-block">  付菊老师: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对学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应从朗读,积累,阅读,练笔四大块着手。新的“双减”背景下,在我们2022版4月份出台的课程标准之下,我们的学生更需要树立起学习的自信,老师一定要给学生更多的发言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同学和同学之间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交流互谈的机会,建立起有效的同伴合作,形成既能够悦纳自己、也能够悦纳别人的一种学伴关系。基于这样的学伴关系,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呈现出更加有生命力,而且让孩子能够真的感受到我们语言文字的美,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  黄玉英老师:2022年版新课标发布后,最大的变化之一便是情境式学习和实践式学习。在课程理念中也提及到了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景式教学就是为了帮助孩子们认识生活和理解知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和生活实践中创立一种更加有效的沟通。阅读就是在给孩子们开创一条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  余志蓉老师:新课标与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相比,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是我们日后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依据。我认为其中最突出的区别在于,“整体融合”意识贯穿于新课标的方方面面。像“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等概念,都强调了综合性和整体性,它们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综合构建的,这也意味着,今后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按部就班地“线性推进”,而是要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的教学,“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种教学活动互动交融,融合构建,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p> <p class="ql-block">  黄有红老师就如何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方面进行发言。她认为平常的阅读教学应做到:一,让生走进文本,让生爱上阅读。二,借助整本书阅读单,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小学阶段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使阅读成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的推进剂。</p> <p class="ql-block">  周应林老师:作为一名在一线深耕多年的教师,我深感任重而道远,结合新课标的学习,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 关注学生的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以“体验”为线索,从三个方面来优化语文教学。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一、开放课堂积累体验。 二、学习文本生成体验。 三、走向生活发展体验。新课程的体验观让我在语文教学时,真正关注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通过体验教学,使生活、文本、教师和学生有机整合,这既赋予语文教学新的活力,也加强了语文课程建设,有效开发了语文课程教学。</p> <p class="ql-block">  吴雨彤老师:首先应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做到的几点: 第一,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实际生活;第三,要从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少做题、多读书;第四,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加强语文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 其次,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一,培养学生的文化感受能力。第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第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p> “领悟与成长”——英语组 <p class="ql-block">  人生有涯,而知无涯。随着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为学习和掌握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堂活动设计,有效指导课堂教学,英语组的老师们齐聚一堂,集体研读了新课标,重点对比了新旧课标的不同,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p> <p class="ql-block">  胡密老师:通过对比新旧两个版本课标,探讨了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并结合学习共同体的理念,提出要重点开展语篇教学,让学生在思考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过程中,让学习真实发生,实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p> <p class="ql-block">  曹欢老师以五年级上册第11课听说课和自己的教学活动为例,和大家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具体体现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  谭静老师结合新课标就词汇教学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她根据新课标对于词汇的要求,提倡学生在教师的分享和引导下,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拓展视野、培养兴趣,同时积累词汇,一举多得。</p> <p class="ql-block">  陈慧老师: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采取有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p> “把握新航向”——数学组 <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课标”便是教师教学的“活水”,亦是课堂发展的“领航标”,更是教学的依据。2022版《数学课程标准》伴随春风吹来,经历了春种、秋收的时节,新课标的理念已然在老师们心中生根。寒冬时节里,数学组的教师们齐聚一堂,畅谈自己在教学实际中如何运用新课标的新理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  欧阳宇婷老师认为:一、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二、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三、对比理解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p> <p class="ql-block">  杨毅老师对于如何吃透“课标”精神,让核心素养落地课堂,提出了“三研读一辅助”做法。“三研读”即研读课标理念和实施方案、研读课标内容与目标和研读教师用书。他还强调研读教师用书要遵循读厚(把薄薄的材料读厚来)——读透(纵向通读教材体系,横向对比不同版本教材)——读薄(深入浅出,透过教材现象,看到教材本质)。“一辅助”即教师要多查阅数学史料等辅助教学,让数学教学更有深度、广度、温度。他的一席发言像在座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指明灯,给老师们教学研究指引方向。</p> <p class="ql-block">  李振辉老师基于内容结构化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论述了基本概念的核心地位。他结合“4/5÷2/3”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教学为例,通分转化成12/15÷10/15相当于12÷10即(4×3)÷(5×2)=4×3/5×2=4/5<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3/2,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分数除以分数也等于乘那个分数的倒数,是与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吻合的。他指出教师要抓住基本概念的核心进行教学,让核心素养落地。在座教师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研读“新课标”,对照“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来审视自己的课堂,建构新课标的教学模式,改造思维定势,秉持“教学有法 研无止境”的思想向“新”而行!</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木无火,相激而生灵光。”有理论为基石,有学习为源泉,有思考为助力,有合作为力量,相信学校全体教师定能用炽热的激情、严谨的态度、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创新走出更坚实的教育之路!</p>

新课标

学生

教学

语文

学习

素养

教师

老师

课标

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