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山野的篝火是美的</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港湾的灯塔是美的</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夏夜的繁星是美的</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庆祝胜利的焰火是美的</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来源于永远燃烧的太阳</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艾青《光的礼赞》</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 我们的老师也是美的,因为他们就如同太阳一样,永远散发着积极向上的光芒……</i></p> <p class="ql-block"> 根据教育部门扎实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了有效提升学科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也为广大教师、教研员提供研讨、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辐射作用,</span>通辽市教研室于12月9日上午召开全市小学数学第二届名师工作坊2022年第十二次教学研讨会暨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开题仪式,下午举办了名师坊跨学科融合课(小学道法 心理 科学)观摩研讨会活动 。庆和学校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授课教师参加此次教研活动。</p> 数学学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全市数学教师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减负增效”目的,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活动中通过两节示范课来展示课中、课后作业的设计,又通过 “综合型作业”的展示进行研讨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目的:</p><p class="ql-block">1.通过分层评价检测作业,能让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梳理完善自己的思路,发展开拓自己的思维。既要保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提优”和“辅差”,全面提高作业质量。</p><p class="ql-block">2.通过体验式作业、表达式作业、特色作业等多种形式的作业,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p><p class="ql-block">3.根据作业数据分析问题,深层次地探究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引发教师的深度学习与教学反思。</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中老师们认真观摩了《百分数的认识》、《认识周长》两节示范课和说课,一致认为所展示的内容可借鉴性极强,可操作性极强,能够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抛砖引玉。</p><p class="ql-block"> 在聆听了作业设计分享交流之后更是受益匪浅。深刻意识到“双减”背景下的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和作业观。如今,数学作业已经成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成为学生数学概念形成、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获得的载体,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数学作业这一基本活动。</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道法 科学 心理学科 <p class="ql-block">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强调: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教育内容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强调:着力培养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p><p class="ql-block"> 因此,跨学科融合课程的探索势在必行。科尔沁区教育研修中心荣静老师带领她的团队已经行动在研究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跨学科”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塞森.伍德沃斯提出,用于指代“多个学科的结合”,后经赫尔巴特、霍普金斯等研究者引入课程领域,并作为一种课程形态被应用于教育实践活动。在学科课程的基础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针对现有中小学学科知识进行“再结构化”,并衍生出新理论、新思维、新方法的过程。</p><p class="ql-block">融合课程的特点:</p><p class="ql-block">1.在载体上,融合设计或提炼、或合并、或删减、或再造为系列主题内容,变零碎松散的“知识点”为全面整体的“知识群”。</p><p class="ql-block">2.从过程上,通过运用游戏、实验、活动等方式,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整个活动由融合课展示和讲座两部分组成。老师们全程认真观课,都被这种新生事物所吸引,所震撼,不禁感叹道:原来课也可以这样上!这样的课堂集整体性、关联性、迁移性、实践性众多特点于一身。这样的课堂,幕后是老师们的齐心协力、精益求精,台前是孩子们的实践创新、个性发展。聆听了荣静老师的讲座之后,对于各学科2022版新课标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体会到了课标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方向标的作用。老师们一定会将本次教研活动学习所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跨学科融合课程研究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仰望高山,因为它巍峨高耸,厚重刚毅;敬畏高山,因为它“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但事实它又是那么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可以成为流水,它永远奔流向前、不歇不止——虽然曲曲折折,但“百川东到海”,不因曲折而断流、不因蜿蜒而止步、不因坎坷而放弃,始终为了远方的目标迈出勇毅的脚步、高扬激流勇进的精神,从来不会忘记自己要一直向前奔走的初心。庆和学校的老师们定将珍惜每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传承“流水”精神,不忘初心,砥砺深耕,笃行不怠!</p> <p class="ql-block">供稿:任智成</p><p class="ql-block">初审:张艳秋</p><p class="ql-block">终审:张鸿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