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区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参加威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语文课程”专题培训暨初中传统文化教学线上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理解《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指导标准》,加深初中传统文化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深刻领会,指导教师明确新课标的新观念、新目标、新要求,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语文课程的方式和策略,文登区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参加威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语文课程”专题培训暨初中传统文化教学线上研讨活动。<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一、课例引领释迷津<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研讨活动分为公开课和经验交流两部分,文登区各初中学校组织语文教师统一进行了线上学习。 二、学有所思明方向<br> 学贵有思。学习结束后,教师们在各自教研组的引领下,整理笔记,梳理收获,积极反思,将自己在学习中的所思、所获形成文字。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生根发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登区金山中学 谭向丽</div> 今天的四节课,刷新了我对传统文化课的认知,原来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能体现出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优秀的载体,所以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对语文教材进行深度地发掘,通过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来渗透传统文化,达到对学生进行熏陶的目的。<br> 《穿越百年的对话》这节课,教师融合了当代与古代、经典与流行的名篇佳作,引领学生对其展开诵读、品析,让学生鉴赏时间流逝名句,感悟名家思想,并水到渠成地说将出如何惜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审美能力。<br> 由此,我想到了教材中的古诗词,更是完美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br> 很多古诗词中都渗透着传统节日,例如,王安石的《元日》、韩翃的《寒食》都渗透了传 统文化风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便讲到在春节时家家户户会放鞭炮,教 师可以由此讲述春节的由来,以及关于放鞭炮的传说,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探索精神。“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则是说春节来临,要将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教师可以由此向学生提问,让学生主动去思考,结合生活给出答案。 教师在教授学生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度解析其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学习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教师可以将春节的由来,风俗习惯讲给学生,让学生对传统习俗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好奇和探索,让其主动了解古老文化文明,也提高了学习成效。<br>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传统文化的热爱,激起了其爱国主义情怀,也让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相互融合,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重要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开启学生的心智,传承中华悠久的文明,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这是新 课改的需要,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需要。只有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会得到发扬光大,我们的民族才会在康庄大道上一路前行。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共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昌中学语文组</div>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课程资源与传统文化资源两者结合,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 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 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教书育 人,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br> 今天下午,教研组里组织观看了威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语文课程” 的专题培训活动。专家们的精彩讲解、生动形象的课例、娓娓动听的语言,都深深感染着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真是身临其境,受益匪浅。看完后,我的几点思考如下:<br> 今日培训中,专家依旧讲解了大单元的概念,常听常新。开展大单元教学是核心素养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整合取向的课程开发和实施,与传统的单元教学在学习目标、知识形态、教学方式、情境任务设计、课程资源利用等方面迥然不同。大单元教学最明显的特 征体现为课程内容、教学材料或资源“更多”,用“大观念”进行内容统摄,具有情境驱动特征。大情境主张要创设一个整体性的、真实性的、全程性的学习的情境。<br> 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艳丽老师所做的报告,真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经典范例。艳丽老师就学习英雄人物写作顺序和神态、言行描写的活动,设计了五个 环环相扣、贴合学生实际的环节。第一步,单元概说:整体把握 (课本第三单元利《传统文化》 仁者爱人单元) 课文情节。二是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金色的色钩》:分析写作顺序, 人物神态、言行描写的细节,结合背景,分析人物精神品质。三是阅读《为人民服务》抓住人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特点,理解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四,阅读《古诗三首》,结合作 者背景,体会作者的精神品质。五,结合《传统文化》“仁者爱人”单元,分析人物崇高品格。 她紧扣课本内容,步步引领,引导学生读出文中蕴含的哲理,让学生能真正领略了英雄们独有 的人格魅力,同时巧妙地进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链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br>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分会“十三五”科研课题,其主要目标是研究如何把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个孩子心中。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密切结合,促进了学生大量阅读,也引领 了我们教师关注并研究中华传统文化,铺就了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滋养学生的心灵的路径。研究永不停息,我们需继续努力!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侯家中学 王伟波</div> 今天参与了威海市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语文课程专题培训活 动的听评课。听了几位老师的授课和几位专家的讲座,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觉得传统文化是个高大上的学科,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老师才能去执教、研究传统文化课,今天的学习,我幡然醒悟,原来传统文化离语文教学这么近。<br>一、语文与传统文化学科融合<br> 语文课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丰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对于语文学习也是一种拓展,增强了 语文学习的外延。打通文本与文化的联结,课堂与生活的联结。从名人的文章、著述中挖掘教育元素。<br>二、声、画、音多元融合<br> 四位老师的课都有共同点,运用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通 过说文解字、观看视频、思辨分析,课堂教学张弛有度,古典文化气息浓厚,又不乏接地气的 烟火味道。<br>三、听、读、思、辩多种方式融合<br> 语文课程与传统文化齐飞,促进学生丰厚文化底蕴的形成,更是提升学生全新的思维方式与无限的想象力。学生可以通过听、读、思、辩等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多维空间。在艺术、文学、科学、历史等全方位的滋养下,培养孩子的思维方式,拓宽想象力的边界。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听课感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里汤中学 唐美</div> 整节课在情境教学的大背景下,以“朗读者”活动贯穿学习始终。将课文学习与国学经典 有机结合,学生在回顾课文、拟写诵本,探究孝道、朗诵稿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父母之 爱,探究孝的内涵,学习如何尽孝。<br> 在“温真情之回顾课文”环节,通过忆字词引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借助仿写引导学生体 悟亲情,注重方法的引导。在“拓真情之融经典环节”,借助经典句子和视频引导学生体味“孝”, 探究行孝的方式,注重经典诵读和学生自身的感悟。<br> 本节课将语文学习与传统文化学习相融合,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自信。也 启发了我们语文教学,应从人格精神拓展、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去把握,使其成为“塑造国民 灵魂的教育”。 三、声声话语传哲思<br>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要传承,更要发扬。让我们听听老师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吧!<div><div><br></div><div> 听了线上传统文化的经验交流和课例,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不断加大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这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学生眼界的开阔,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能培养学生对我们文化的热爱之情。 ——方锐 </div><div> 抓住戏剧的情节,引导学生探究情节中的悬念、巧合或矛盾冲突的合理性,进而把握剧本凸显的主旨,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这种方法可以尝试。 ——刘远娥 </div><div> “演”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也要学生参与点评。要引导学生充分抓住表演者是否符合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来点评,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剧本中的人物和主题。 ——孙忠莲 </div><div> 诗词教学课堂设计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缺乏师生、生生间的双向互动。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寻找有效途径来推进诗词教学的有序开展。而教育戏剧教学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帮助。 ——宋淑霞 </div><div> <br> 课堂教学过程中 ,适当加强经典著作的推荐和引用 ,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唐丽丽</div><div> <br>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践行国学时,你会蓦然发现,国学大美,其实已在你心里。——李敏</div><div> <br>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通过对《道德经》《论语》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国学的博大精深,从中吸取精髓,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于乐春</div><div> <br> 每一节课的悠扬、儒雅,踩着十二月冬阳的韵脚,沁过薄雾和窗纱,微微地浸润着我的心田;悠悠古韵弥散在空气中,让我不觉神游于五千年的古国文化长河中。 ——张迎雨</div><div> <br> 我记得鲁迅曾说“惟有民魂是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有进步。 ”奥巴马也曾 说“当中国忘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时,就是我们攻打这个民族的时候”我想我们用全部的聪明 才智和生命热血来传承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来构建我们的祖国辉煌。今天的传统文化课堂, 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王红磊 </div><div>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引领学生多视角探索课文中渗透的传统文化的思想,在解读这些文化思想的同时,塑造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王伟波</div><div> <br> 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语文课程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也使学生的以和为贵、珍惜时间等优秀品质获得了成长,同时厚实了教师的文学底蕴。 ——田麦波</div><div> <br> 语文教师要锤炼好内功,把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吃透,充分挖掘语文学科蕴含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育人元素。 ——孙竞芳 </div><div> <br> 只有充分的理解意象与作者自身的联系,才能够充分地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感情。——王术江</div><div> <br>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时进菊 </div><div> </div></div> 通过本次学习和研讨,老师们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中应该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和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