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事件 悟情感 观资料 立壮志——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

虫儿飞

<p class="ql-block">  历史,因为真实而感染人、警醒人;教训,因为深刻而昭示人、鞭策人。语文课,应该拿什么给我们的孩子?仅仅是再现历史的真实?还是演说教训的深刻?显然不是。语文传承的是文化,她较历史更添厚重,她比教学更显丰满。</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9日,隆安县粤桂小学语文组开展了2022年秋季学期教研活动。本次教研课由四年级的骨干教师黄晓娟老师执教,执教内容为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课文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表现出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家国大义面前的不同风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处理好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言文字理解运用的关系?经过教研团队讨论,最终决定将情感的熏陶融入到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去理解。而情感的熏陶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品读感悟。遵循阅读的规律,以读为本,以读代讲。</p><p class="ql-block">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寻找课文中表层信息的能力是具备的,如何去探寻信息背后的关联是有难度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直面历史,在文本及与文本有关的多个事件中浸润、沉潜,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p><p class="ql-block">  因此教研团队将本次教研课主题确定为“抓事件 悟情感 观资料 立壮志”。</p>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磨”是一种品质的保障,”课”更需多磨砺,方可“开花结果”,以下是黄晓娟老师的磨课过程。 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黄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启发了学生求知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充满了求知的生机。在黄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在议课环节,听课的语文组老师们针对黄老师的第一次磨课,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讨论气氛十分活跃。 通过四次磨课,黄老师把自己融入进了课堂之中,有条不紊地开展个各个环节,教学层层深入。 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探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 <p class="ql-block">  经过五次磨课,黄老师终于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黄老师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有条不紊地展开教学,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情感通过朗读等形式得到了很好的激发。</p> 学生也在这浓厚的课堂氛围中书写自己的志向。<div>  感恩于祖国的脱贫攻坚好政策,有的学生立志为国家全面奔小康贡献力量;感恩于疫情中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有的同学立志从医救死扶伤;感恩于教师的辛勤教导,有的同学立志站上三尺讲台......</div> 四年级教研组进行团队展示。 各年级老师对本节课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何副校长对本节课的总结:<div>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教学本来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课。有遗憾才有方向,黄主任是有着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上这节课前已经磨了五次课。这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值得所有老师学习。其次,黄主任对多媒体的运用非常熟练,课件真正做到了为教学服务,黄老师上课充满激情,循循善诱,但由于学生现在所生活的年代与课文中涉及的时代背影相隔较远,学生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激发。</div>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此次教研活动为语文教师相互学习、提升自我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正是在这种学习与反思中、探索与交流中,智慧的心灵才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让教研真正地服务于教学、收益于学生。

教研

教学

学生

老师

语文

磨课

四年级

课文

情感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