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下的激情岁月

谢俊辉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空33师97团机务大队一个兵的军营记忆</p> <p class="ql-block">  作者:谢俊辉 原空军航空兵33师老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语音版链接:</p><p class="ql-block">https://www.meipian0.cn/4j2ak2gr?first_share_to=copy_link&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1623585</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年前就想写写自己当兵的这段荣光历史,把短短的四年军旅写出来,但苦于自己在空军航空兵97团机务大队一中队任炊事员到三中队任炊事班班长、代理司务长,后又调二中队代理司务长的经历,这简单而平凡的岁月,让我难以下笔就搁下了。2022年八一建军前期,宝鸡战友为纪念入伍50周年而开展了心系军营征文活动,邀我参加。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当自己把个人经历同国家改革开放和军队建设结合在一起时;当回想起与战友们朝夕相处,荣辱与共的经历时。思绪的闸门一下就打开了,久远的事情一幕幕渐渐清晰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兵,却没能手握钢枪。我是一名空军航空兵战士,却没有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我在机务大队之中,却没能守护在战鹰身旁。一个现代化的军兵种,用专业讲义、操作规程、技术标准和解刀、扳手,托起战机。也许太过现代,也许太过梦幻,四十二年过去了,我却依然记忆犹新。空军航空兵第33师97团,是空军的首批甲类团,也是一支应急快反部队,复杂气象飞行技术的天下第一团。虽然我工作在灶台,但整个机务大队的文化氛围、精神傲气和官兵和谐,深深的影响着我。能工作在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能生活在这样一个荣耀的集体,我是幸运的。</p> <p class="ql-block">  离开部队已经整整四十二个年头了,今年八一前期,1973年入伍的宝鸡战友,开展了入伍50周年纪念征文活动,期间读到他们激情澎湃的军中回忆文章,也把我带回到了那远去的军旅岁月。当人生的幕帘缓缓掀开,如歌如诗的回忆就像潮水涌动起来,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是啊! 军营的四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但军旅岁月恩赐给我的一切却是永恒。是那身让我魂牵梦萦的军装给了我蓬勃的朝气、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无穷的力量和智慧,使我对人生的追求充满着信心。那种紧张而有序、宁静而沸腾、令行而禁止的军旅生活,使我人生之根深深的扎入到这块沃土之中。没有当过兵的人,永远无法理解军人的情感,没有在部队砺炼过的人,自然也没法理解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作为一名曾经的战士,已经离开心爱的连队四十二年了,但在军营中所发生的许多往事却依然历历在目。那曾经的四年军旅生涯,是我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每每忆起火热的机场,每每想到那翱翔祖国蓝天的战机,我就仿佛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军营生活,重温那昔日里营盘美好。在部队的那段岁月里,满山遍野的营区和机场都有我印下的足迹,机场和地勤灶上有我拼搏的汗水。最美的时光,在那一片上绿下蓝中走过。最初的军旅,在那机场通往号子口的公路和空置军械库中开始。在军营,我站过岗,给战友做过早餐,给机务兵送过饭。在军营,我淌过汗,流过泪,拼搏过,感动过。它像一个家,在这里吃,在这里睡,在这里生活,在这里欢笑。在这里,我习惯了歼6发动机的咆哮,闻过航空煤油的芳香。在这里,让我体会到了战友如兄弟的真谛,让我体会到了忠诚、无畏的本源,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个兵的最初意义!我融入了97团,97团也融入了我,我随你入滇参战,成就了我好男儿立身报国志。我退役走了,这是一种无以言状的酸楚,比那一次离家参军入伍来得更加真切,因为最美的青春留在了这那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新兵 1977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6年岁末,知青的我从广阔天地应征入伍,从田野来到部队。离开家乡的那天午后,乐山城的父老相亲们倾城而出,道路两旁站满了欢送我们的人群,有的手持花束,有的举着彩旗,敲锣打鼓好不热闹。我们这群刚穿上新军装的新兵胸戴红花,在市民们的热烈期望中走上了从军之路。1977年元旦正午,来到了驻防时属于四川的大足县,空军航空兵第33师大足场站就在这里,空33师师也在这里。这是一座没有围墙、难见到哨兵、非常分散的军营。一条弯弯曲曲,从机场通向师直属修理厂的公路旁,一幢空置的军械库房,便成了我们几十位乐山、眉山新兵的安生之处。库房外农村水田便是我们早晚洗漱的水源,露天水泥地上就是我们的“餐桌”,一盆素菜往地上一放,十人蹲下开始围食军粮,到达部队后的第一顿饭是咸中略带焦糊味道的面条糊糊。</p><p class="ql-block"> 1977年新年开训开飞的第一个飞行日,我们大足场站新兵一连集合好队伍,在老兵的带领下,从新兵连住地往机场走去,足足有两公里多地。那天天气是多云,云层下能见度良好。我们一行新兵排着队伍行径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当走过军人服务社与油库前的丁字路口(这里俗称是空33师的南京路),再往前走过汽车连、警卫连和场务连后,转过一道弯,机场顿时出现在眼前。我们一群新兵从机场正大门进去(也不是门,仅是一宽宽的通道),只见灰蒙蒙的天空下,一架又一架的银色歼6战机嘶吼着冲向天空,或机尾拖着长长的白色减速伞在滑行。又见一辆一辆的嘎斯牵引车拉着飞机,从我们眼前经过,朝着加油线走去(从北向南),不多远到了加油线停下车来。牵引车上坐着几位穿着黑色细帆布带毛领工作服的家伙,见他们跳下汽车,在飞机机身上上窜下跳,捣鼓着什么。也好像是看到眼前这一大群戴着棉帽,穿着崭新军服,还没有佩戴帽徽和领章的新兵们,而亢奋的故弄玄虚。也许里面就有一些上年才入伍的次新兵吧,一看到我们,他们似乎觉得自己成了老兵而兴奋不已。总之,我感觉他们很神奇。人生第一次看见战斗机,这在过去只能是电影中才能出现的画面,真实呈现在了自己眼前时,记忆十分深刻,非常难忘。给我留下极深刻印象是:飞机发动机工作时噪声特别大,几乎到了震耳欲聋的地步,整个机场在快速不停而有序的运行之中。</p><p class="ql-block"> 大足机场始建于抗日战争时期。过去就是一个大大的土坝子,老百姓叫它飞机坝子。1965年,空军基建部队扩建了这个机场,组建了空军大足基地(师级单位),由来自上海江湾、虹桥等机场的官兵和职工,组建了空军大足基地,后改建制为大足场站,降级为团级单位。1968年初,大足场站迎来了第一批来自陕西洛南的新兵。</p><p class="ql-block"> 1969年夏,空军航空兵第33师入驻。这个师于1960年2月5日组建于湖北武汉山坡机场。空33师转场来到大足机场,完成了军委关于川渝地区空军航空兵的布防任务,加强了西南、西藏的空中力量。</p><p class="ql-block"> 1977年前后,大足机场驻防有两个飞行团和一个师直夜航大队,场站飞行保障任务十分繁重,部队官兵常常周日都得不到休息。在新兵连的一个星期天,我们几个新兵去机场北面的登云公社,当走到机场北头尽头时,刚起飞拉升的歼6战机咆哮着从头顶上飞过,初次经历,身不由己的缩了缩脑袋。噪声之大犹如雷鸣,只见战机渐渐收回起落架,壮志凌云直插云霄而去。</p> <p class="ql-block">  到部队过的第一个春节是在新兵连度过。1977年2月17日是除夕,那天晚上的年夜饭比平时多做了几道菜,猪肉也多了一点,一个班发了四瓶山城牌啤酒。大伙都是初次喝到这东西,感觉啤酒味道怪怪的,有人说像马尿水,也有人说像潲水。当然谁都没有喝过马尿水和潲水,仅仅是对啤酒这种味道的主观评价。四天的春节假期,新兵们可轮流去大足县城游玩一天,徙步来回二十多公里。准假后外出的新兵发给红帽徽、红领章佩戴一天。到了大足县城,首先是找到照相馆,留下军旅生涯中的第一张军装照。这是千千万万个新兵的标配,也是父母和亲人收到的第一张戎装照。那种臭美的心情,战友们都还记得吧。</p><p class="ql-block"> 在这条机场通往师直修理厂的柏油马路上,迈出了我们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脚步,从齐步走到正步走,经过向左向右转到向后转,通过《内务条令》《纪律条令》《队列条令》,当佩戴上红帽徽红领章时,当打靶枪声响过之后,我们实现了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走向了空军航空兵大足场站的各个工作岗位。</p><p class="ql-block"> 我们新兵连有两个女兵班,她们跟咱们男兵一样,迎着冬日寒风,沫浴着春天的太阳,训练在柏油马路上。女兵们步伐整齐,坚定中带有一分柔性,是一种巾帼之美。女兵们队列口令中的雌性声音,给军营里多了一分稚嫩的色彩。好事的新兵连领导们,拉出我们班与女兵班比赛队列,较量之中难分伯仲。新兵连的战友们是否还记得这与女兵为数不多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守护战鹰升空作战,迎接战友平安凯旋。空军场站负责航空兵作战、训练所需航空器材、油料、弹药、气体、电源等物资供应和保障。组织实施飞行管制、通信、导航、气象、运输等勤务保障。对机场设施进行维修和防护,担负警卫、医疗救护和生活保障等。</p> <p class="ql-block">  新兵生活结束了。离开并解散新兵连的那天午饭后,我们新兵双肩背着背包,手里拎着旅行包,来到部队大礼堂外的台阶平台上,一个一个的点到名字后由老连队接走。命运使然,我们六个乐山新兵从大足场站分配到了空军航空兵97团机务大队各中队炊事班,俗称地勤灶,当上了伙头军。</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之前,地勤灶归属大足场站给养股管理(营级单位),空军为了缓解航空兵地勤与后勤之间的矛盾,在1976年底,将地勤灶全部人、财、物划给所用单位管理,我们这群新兵就从场站来到了飞行团机务大队。大足场站给养股主要负责部队的食品和生活用品组织与供应,直接管理着空勤灶(飞行员食堂)、地勤灶(我们这届分离给了机务大队各中队管理)、干部一灶、干部二灶、士兵灶、招待灶和家属灶,有炊事员数十人之多。给养股还管理着军人服务社、家属食品加工坊、冻库和澡堂子等等。</p><p class="ql-block"> 我们六个乐山新兵中,三个从知青入伍,三个从高中应届毕业生入伍。我与张友清分配到机务一中队炊事班。武成先和谭建富分到机务二中队炊事班,他俩小子都是应届高中生,可惜命薄都提前离开了这个世界。翟新军分到机务三中队炊事班。张智益也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分到机务定检中队炊事班。</p> <p class="ql-block">  在空军航空兵的方队里,除了众所周知的天之骄子飞行员方队,还有一只默默奉献在背后的地勤方队。他们与战鹰日夜相伴,朝夕相处,用解刀和扳手奋战在飞机维护保障一线。他们把忠诚化作坚守,用青春夯实祖国的蓝天梦。对“战友安全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对战斗胜利负责”是他们的铮铮誓言,他们就是我们地勤灶服务的机务官兵。</p> <p class="ql-block">  这新兵分下连队,感情上有点大姑娘出嫁头一回~有点害羞呐。记得到了老连队的第一顿晚饭,是老点的炊事兵领着我们来到伙房,拿出碗筷叫我们自己动手去掌勺舀菜。哇噻,眼前大大的两盆菜,一荤一素,眼睛都看绿了。记得那天晚上荤菜是油炸豆腐炒肉,战友们知道,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新兵生活,那是严重缺肉吃的。我把那油炸过后而黑黄的豆腐看成了瘦肉,给自己狠狠的来了一碗,结果一咬是豆腐……哈哈哈。</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机务一中队为我俩新兵的到来,在饭堂召开了一个欢迎会。中队领导讲完话后,我站起来读了自己下午撰写的决心书,铿锵有力的声音,让自己在精神上迈出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的誓言。</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中队是机务大队中人数最多、飞机也多4架的中队。有官兵近120人左右,其中有三个机械分队、一个军械分队、一个无线电分队、一个特设分队和教练机分队。炊事班这边有司务长一人,给养员一人,炊事员八人,炊事员比其他中队炊事班多俩人。一中队除正常维护的12架歼6战斗机外,比其他中队多4架教练机(两架歼教6和两架歼教5),还有大队部的官兵也在一中队就餐。</p><p class="ql-block"> 一中队炊事班班长周刚,1973年从甘肃定西入伍,周刚班长有着西北汉子的豪爽和仗义,待人和蔼宽厚。在初到炊事班的日子里,他就像亲大哥一样关心着我们。在他的帮助下,我进步的很快,一年内入团,一年半后我入了党,不到两年我也当上了班长。从来不曾忘记我的老班长那刚毅、睿智和慈祥的目光,并给我的每一次鼓励。也不会忘记战友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我刚来到炊事班的工作是,每天凌晨4点起床做早餐,工作从凌晨开始到黎明,从鱼肚白到太阳升起。我们俩个老炊做120人的早饭,工作任务是煮一大锅稀饭,蒸25斤面粉的镘头,炒两个咸菜,烧一大桶开水。</p><p class="ql-block"> 各中队伙房均是三口大铁锅,左边那口锅是用来煮米饭或蒸东西的,中间的锅是炒菜、中午熬骨头汤(每天伙房都有三十多斤猪肉供应)、早晨熬稀饭,右边这口锅作为备用锅,平时没有用。这些铁锅保障着两菜(一荤一素)一汤,一周中的加餐(4个大菜)或会餐(8到10个菜)工作。</p><p class="ql-block"> 每当机务大队篮球场那边哨声响起,战友集合好队伍,高唱着队列歌曲,伙房这边却是:快快快!把菜端出去、还有汤、米饭,快快快!当战友们列队来了饭堂门口,成纵队一列一列的排队走入饭堂,从碗柜里拿出自己的餐具,一日三餐就这样开始了。飞行日则送饭去机场。</p><p class="ql-block"> 身在灶台,心系蓝天。站在伙房外,抬头就能看见天上飞行的歼6战机,常见四机编成指尖队形通场,见一架又一架的战机脱离编队,绕到龙水镇上空转回,依次对准跑道飞来,缓缓降落。我与战友们一道献身国防,为戍守祖国蓝天贡献出青春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二、改革 1978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8年,在几十年政治运动之后,我们党响应人民和历史的呼声,掀起真理标准大讨论,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国家前途和个人愿景都洒满了阳光。这一年里,从报刊上和电影中,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变化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1978年2月17日,人民日报登出了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似春天的号角。部队基层分队和炊事班订有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空军报、四川日报和中国青年报。那天一口气读完了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记得作者是这样描述哥德巴赫猜想:它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从中知道了陈景润,还有杨乐。接着,3月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陈景润和他的老师华罗庚,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坐上了主席台。1978年还流行有小说,如作家刘心武写的《班主任》和《爱情的位置》,中国青年报连载了小说《爱情的位置》,收音机里也在广播。那时的军营犹如久旱遇甘霖,一颗颗青春躁动的心浸润到小说故事里,虽然写的是别人的故事,但内心却躺在了那个精神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部队机场始建于1965年文革大三线建设期间,那时的建设思想是分散隐蔽,准备打仗。所以部队机关与连队之间居住分散,机务大队在机场南头,去师团机关和部队集中生活区,要顺着公路走有两三公里,走田埂小道约近三分之一路程。去师部看电影,如果第二天要飞行,为减少大家体能消耗,晚饭后场站汽车连牵引排的嘎斯车会来到机务大队,拉各中队的官兵去师部看露天电影。第二天不飞行,去师部看电影是各中队整队沿着公路走去,回程大多走捷径,经田埂小路返回机务大队。在这一年中,日本电影《追捕》悄然来到了。那是197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高仓健饰演的检察官杜丘,受黑社会陷害而逃亡。牧场主女儿真由美,从感激杜丘的救命之恩,到义无反顾地相助杜丘。在东京街头的围捕中,真优美的马队及时赶到,杜丘跳上马背,问真由美:“你为什么要帮助我?”长发飘飘的真由美大声回答:“因为我喜欢你!”此前英雄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形象,这大胆的爱情表白而震惊并怦然心动,旋律怪异的电子音乐,这都是人生第一次接触到。记得那天晚上看电影天下大雾,在乘车返回住地时,汽车开进机场到南头,驾驶员居然没有找到机场出口。</p><p class="ql-block"> 随后纪录片《今日空军》在部队公开放影,极大的震憾我们。影片大量介绍了外军新型战斗机和导弹,三代机和美军百舌鸟反雷达导弹已经展现在电影屏幕上。影片还介绍了几支世界著名的飞行表演队。记得有一句电影台词是这样说的:战斗机编队之间的翼尖距离仅有1.5米,飞行员是一支脚踏着死亡在飞行。外国空军纪录片的放映,打开了我们的视野。知彼知自,百战不殆。</p> <p class="ql-block">  1978年,黑白电视机先后进入到基层连队。没有资金购买电视机怎么办?那就把报废的航空材料收集起来卖钱。经过广大官兵的努力,终于筹足了钱,买回了长虹厂组装的19吋匈牙利黑白电视机。只见兴高采烈的战友们从机场拿回航空级铜管和铝管制作电视天线,又把电视天线绑到高高的树杆上,然后旋转天线调制电视节目信号,让电视机荧屏清晰好看。那时我已经来到了三中队炊事班,三中队把电视机放在二楼靠山那边的一间房屋里,副中队长张建中(1968年泉州入伍)管理着电视机收放大权,并锁在一个架子上的木箱子里。那时的电视节目只有一个四川电视台,一个频道,且晚上十一点左右会说再见。那年月,电视台播放技术水平低下,仅一个频道不说,常常一个节目结束后,需要等较长时间才会出现下一个节目,战友们等的遭急时,总会有人嘴里会说:这锤子电视台又怎么啦。有趣的是,当国外电视节目中出现接吻镜头时,居然有领导关闭电视机,让这情节结束之后又重新打开电视。记得在云南参战的日子,一天晚上云南电视台在播放美国影片《车队》,已经过了熄灯时间电视节目还没有放完。大家正看的津津有味之时,团参谋长郑洁来巡查到此,他一脚踹开房间前门,大声喊道:给老子回去睡觉……。轰的一声,战友们从后门跑掉了。当我走到后门时回头看,只见副中队长张建中还一个人在那里默默地收拾着电视机。回忆写到这里,同样让我又想起在云南陆良机场发生的另一件事情。是一天晚上看电影,飞行大队的战友们就坐在我旁边,因多数飞行员没有带枪,参谋长郑洁如叫没有带手枪的飞行员回房间去拿枪。只见队伍里没有人动,这时站在参谋长旁边的闫锡官副师长(曾经的我团老团长)突然一声高喊:给老子回去拿枪……。没有带枪的飞行员们赶快纷纷起身,向房间跑去。</p><p class="ql-block"> 电视机进入连队,极大的丰富了基层官兵的文化生活。那时部队规定每周二四六晚上观看电视,周日晚上是中队晚点名和召开班务会时间,对一周工作进行总结和下一周的工作安排。</p> <p class="ql-block">  1978年10月,在司务长李灿荣和班长周刚的介绍下,我被光荣的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在机务一中队,我从入团到入党,完成了自己“三观”的成熟和确立。12月,我从一中队炊事班战士,调往三中队任职炊事班班长。在忑忐和中队领导期许下,走上了炊事班班长的岗位。担子重了,责任大了。如何组织带领全班战士去完成工作任务,按时按质提供可口的饭菜,确保食品安全,成了我最大的责任。“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是对炊事班工作的鞭策。</p><p class="ql-block"> 中队领导非常重视和关心炊事班的工作,除副指导员具体分管外,平时中队都派有一到俩人来炊事班帮厨和监厨(对给养员购进的猪肉和蔬菜进行复检),干一些杂活。去大足县城粮站拉粮、包馄饨等,需要帮手时,根中队值班领导一讲,大伙就来了。再此,感谢机务中队的战友们,谢谢你们!</p><p class="ql-block"> 按照基层连队伙食管理的要求,每周一在小黑板上公布本周食谱,从周一到周日菜式基本不重样,给养员会根据每天的菜谱安排,去采购食材。众口难调,努力让更多战友吃好,是炊事班对空军航空兵建设的最大贡献。每周炊事班都会在晚餐安排一次会餐或者加餐,餐时提供山城牌啤酒,节日会有白酒和青岛牌原装啤酒供应。</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物资短缺的七十年代,地勤灶是广大空军战友们向往的福地,每人一天伙食标准为1.07元,每人每天供应三两左右的鲜猪肉或禽蛋,每人一月供应3斤菜油和1斤白糖,这样的伙食标准和供应,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空军航空兵的重视和对机务兵的关怀。</p> <p class="ql-block">  在炊事班的工作,绕不开家属来队的事。机务中队的技术干部多,老兵也多,常年都有家属来到部队探亲。特别是朝鲜族的战友家属来部队探亲,更是热闹非凡,他们喝酒开心后会载歌载舞,那欢乐气氛是很热烈的。说实话,来部队探亲的嫂子们都长的很好看,天南地北,衣着打扮很有地方特点。那个年代,女青年嫁人首选就是咱亲人解放军,所以优秀的女青年都愿意嫁给解放军,空军更是首选。她们的先生在机场工作期间,没事干就爱来炊事班,看看咱们这些男子汉是怎么样巧手做饭。去县城拉粮,也跟着去县城逛逛,到生产队买蔬菜也去凑凑热闹。嫂子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口音是南腔北调,说起话来挺逗人的。在这里,向军功章的另一半,军嫂们问好了!</p><p class="ql-block">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p><p class="ql-block"> 这年底,中越关系日趋紧张起来,边境争端事件不断,越南不停的在边境挑衅和驱赶华侨,战争的乌云笼罩在祖国的千里南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硝烟——1979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9年1月28日是春节,初三那天晚上去师部看电影,我才从大足场站的乡党(同年一起入伍的老乡)口中知道:你们97团将赴云南参战。据大足场站战友回忆说: 1979年2月6日,一早部队广播里军号声过后,播音员通知,各单位到师部大礼堂开大会。战友们从不同的地方列队来到大礼堂,集合完毕后,由师长李德传达中央军委作战命令:空军航空兵第33师97团、98团和夜航大队入滇参战。随后由政委李彬作了战斗动员。简短的誓师大会后,各单位按照作战要求开始战前准备工作。我们驻在机场南头的机务大队,从来没有听到过什么广播和播放军号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值班领导的吹哨声响,炊事班也从来没有参加过师里的什么军人大会,偶尔参加在机务大队饭堂召开的团军人大会。</p><p class="ql-block"> 师里参战动员大会后,场站拟定出了部分参战人员,协同前线机场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飞行团成建制入滇参战。参战人员和部队随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备战工作之中。2月8日早上,第一批战友乘空军航空兵第34师(中央首长专机师)三叉戟飞机抵达前线机场,我是第4天,也是第四批飞抵空军第十航空学校云南陆良机场的。记得在机务大队操场上,天天看着大型飞机从机场频繁起降,一批又一批战友乘机离开,我的那颗心急呀,艰难的熬到该我走的那一天。飞走前的那一天晚上,兴奋的我早早就打好被子背包等待,熬到夜里十一点时,实在是又冷又困,我又把打好的被子解开,上床睡了。第二清晨醒来一看大雾,心里急呀,这咋走哇?上午十点云开雾散,我们最后一批上前线的战友背上背包,手提旅行包登上汽车来到机场起飞线,三叉戟飞机已经在此等候了。成空指挥所(原空8军)武继元军长早已在机场等候大家,军长同所有登机干部战士一一握手告别,口中不停的祝福大家多打胜仗,在战机上印出更多的红五星。三叉戟机组人员要求干部交出佩戴的手枪,士兵们没有武器。我们依次排队登上三叉戟飞机,身着军装的空勤女兵们站立在飞机舱口,迎候战友们登机,并发给每人一些水果糖。我们从机头舱门进去,经过摆着沙发的前舱来到飞机后舱坐下。机上软软的座椅真舒服,刘姥姥进大观园头一会呀。据说该飞机曾经是周恩来总理的专机,飞机编号是254。当飞机滑出起飞拉升中,透过舷窗看到地面,第一次有了飞行员的视角看这片大地,既陌生又似曾相识,兴奋极了。</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个小时的飞行,飞机降落在了云南陆良机场,当我跨出机舱,眼前的景象与四川大足完全不一样,强烈的高原阳光和苍茫感一下袭上心头。刚来到云南高原,我的反应是口干舌燥,军用水壶不离身,站一会儿就感觉特别累,一周后上述症状消失。高原上几乎天天都是蓝天白云,傍晚天边常常会出现满天红霞,美极了。到新住地后,部队后勤保障良好,主副食品供应充足。在陌生环境中,炊事班工作推进十分顺利,有力的保障了机务工作顺利展开。</p><p class="ql-block"> 参战之前,人人都写了决心书,愿意为了祖国而付出一切牺牲。来到前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为了适应打仗的要求,机务各中队成立了战斗小组,由十二人组成,配发了冲锋枪和半自动步枪。记得中队领导讲,如果部队遇到敌特袭击,战斗小组立刻投入战斗,其他人员就近隐蔽疏散。初上战场,气氛是紧张的,晚上哨兵站岗均为双双制双岗(四人)。经过近十天的战前适应性训练,部队很快进入到了战斗状态。我听说飞行员已经从四川多云多雾气象飞行中,习惯看仪表向瞭望转变,视距逐渐从几公里提高到十多公里。自卫还击作战的日子在一天天临近,终于在1979年2月16日傍晚七点钟,全团紧急集合,由团参谋长郑洁来宣读了中央军委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命令。此时,一种庄严肃穆袭上心头,这是战争,这会有大批年轻的军人献出生命,心里还是有几分忐忑与不安。炊事班班长的我,安排好了2月17日早餐工作。凌晨四点部队官兵都起床了,机务兵们直接乘车去了机场,炊事班在忙碌着做这天的早餐,做好后我和另一位炊事员把热气腾腾的早餐送到机场起飞线。一到机场,被一种极为严肃的氛围所笼罩。战友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着,或守在战机旁边等待。只见起飞线停机坪上摆满了航炮炮弹、火箭弹和副油箱。这就是战争!大家随时准备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危付出流血和牺牲。</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凌晨06:50分,部队进入了8机1等、8机2等,4机备份,20架歼6飞机威风凛凛停在陆良机场起飞线上,飞行员、机务人员、后勤保证人员井井有条的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机场飞行的红色标志旗迎风飘扬(红色为一等战备、黄色为二等战备、绿色为三等战备或训练)。一切就绪,等待起飞。</p><p class="ql-block"> 在我乘车拉着餐具返回炊事班途中,看见公路两旁的杨柳树已经吐出了米粒般大小的嫩芽。哦!春天到了。在往后的岁月中,每当看到杨柳树吐出新芽,就会想起1979年2月17日那个肃穆的早晨,有多少同龄人把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春天里。</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24日,我带领的炊事班因工作成绩突出,受到机务三中队火线嘉奖一次。战后,炊事班因后勤保障工作有力,成绩突出,分配到一名三等功名额。抗美援朝参军入伍的刘守贵老师傅因工作努力、表现突出而荣立三等功,我亲眼目睹了那枚三条红杠的军功章。</p><p class="ql-block"> 对越自卫还击战从2月17日开战到3月5日我国宣布撤军,3月16日撤军完毕。我们取得了自卫还击作战的胜利,达到了惩戒越南对我边境挑恤的目的,维护了祖国千里南疆的安全和安宁。</p> <p class="ql-block">  战后,全国各地的慰问信像雪片一样飞向军营。云南省慰问团携话剧团和中央慰问团携上海越剧院,先后来到部队慰问演出,并向参战部队发放了慰问品和参战纪念章。上海越剧院表演艺术家王文娟和徐玉兰(越剧红楼梦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扮演者)也随上海越剧院,来到了陆良机场慰问演出。那天晚饭后,97团机务大队四个中队前前后后排着队伍向空军第10航校礼堂走去。陆良县地广人稀,走到半路,大队领导发出了停止前进,解散的命令,要求大家就地清理废水。一阵躁动过后,公路两旁站满了叉开双腿的年轻军人们。近四百人同时解决废水,只听似淅淅沥沥的雨点拍打着大地,这声响清脆有力,充满着军人的坚定和年轻。</p><p class="ql-block"> 那天晚上的大礼堂内,我们的歌声是一浪高过一浪,高亢的到了几乎撕裂一般,压倒了一切声响。我们的掌声经久不息,响彻整座礼堂。战友们好似发了“人来疯”似的。我忧虑起来,担心着这巨大的声响,会不会产生什么共振,把大礼堂的房顶给震塌喽。那天演出着陆良场站的官兵们根本没办法开口歌唱,我们的歌声压倒了一切。演出结束后,上海越剧院领导和演员们上台谢幕,台下热烈而有节奏的感谢掌声经久不息,他们激动的振臂高呼解放军万岁!解放军万万岁!!</p><p class="ql-block"> 1979年4月23日,是我们团班师回营的日子。陆军有几十辆崭新的东风卡车来到了我们驻地。航校为我们每一个参战官兵准备了一大袋烤制的新鲜面包(第一次尝到空勤面包),还有苹果。从云南陆良机场乘车到达曲靖市上火车,途经贵州回到重庆大足,沿途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 1979年4月26日子夜,我们凯旋在大足县邮亭铺火车站,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杨超、空军成都指挥所司令员武继元和永川地区党政军领导到火车站月台迎接大家,与全体参战人员一一握手,祝贺同志们胜利凯旋。</p><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慰问中,永川地区文工团在师部大楼外举行的慰问演出,当97团机务大队列队入场时,文工团乐队奏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此时的心情无比激动。各机务中队列队整齐,全体官兵胸前佩戴着闪光的参战纪念章,在掌声和大足场站战友们的注目下,踩着进行曲的节奏入场。队列里扬溢出无比的朝气和骄傲,那是空33师建师以来最为高光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中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二十八天里,我们圆满完成了空军和军委交给的作战任务,二十八天里我们牢牢撑握着战争的绝对制空权。我们无愧于共和国的卫士,无愧于时代的中国军人。我们铸就了军魂,国旗和军旗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我的工作岗位是在炊事班,除了飞机日送饭去机场,对飞行训练的艰苦没有什么切身感受。大足的气候特点是,冬天多雾,能飞行的日子不多。一到夏天,大足酷热难耐,也是一年中飞行训练的旺季。只要有飞行,炊事班会根据飞行训练的需要,把饭菜送去机场起飞线和着陆线,让战友们及时吃上热饭热菜。</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个飞行日,我送饭去着陆线,看见飞行员跨出歼6战机座舱时,整个身子后背衣服全部湿透了,脸晒的跟黑人一般。在着陆线上,我认为捡飞机减速伞的人很辛苦,看见他们俩人在热浪滚滚的跑道上快速来回奔跑,捡回减速伞,觉得这工作岗位既枯燥又辛苦。飞行训练到了结束时,砰的一声信号枪响,一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告示今天的飞行训练结束了(早上飞行训练开始时,是射出绿色信号弹。)。随后场站各后勤保障单位的人员和装备依次撤出机场,这时机务兵还忙碌着,要把最后落地的飞机拖回停机坪摆放整齐,机组人员(主要是机械专业)在飞机上爬上爬下,把战机从上到下穿戴好蒙布,并捆扎好,打上铅印后交给警卫战士,签字后才算一天工作结束。如果飞机有故障,那还得熬夜排除故障,确保飞机第二天的正常飞行训练。</p><p class="ql-block"> 飞行训练犹如一首交响曲,它牵动着太多的人员和专业保障队伍。大足夏天炎热而难以入眠,第二天一早起床,在开飞前两到三个小时就要进入机场作飞行前准备。特别是大足场站的战友们说,在1977年前后,要保障两个飞行团正常训练,工作强度非常大。训练高潮时,油库战备航油都会烧的见底,运油排的战友们没日没夜的从火车站往机场拉油。什么调度、气象、导航、医疗、消防、保伞、氧气、冷气、电源、警卫等等,机场几十个岗位的军人全力以赴保障飞行训练安全进行。若大的天空,对南来北往的飞机、对自己飞机飞行的空域、训练科目等等都要了如指掌。这是一个航空兵指挥员指挥弹奏的一首飞行交响曲。为了祖国的天空更蓝,一代代军人在炽热的骄阳下,瑟瑟寒风中默默地奉献着。</p><p class="ql-block"> 由于机务大队远离部队机关和相关服务单位,大足场站卫生队轮流派出军医值守在机务大队,为机务大队官兵们提供医疗服务。葛淑范军医就是其中的一个。她像一位母亲呵护着机务大队官兵的身体健康。深秋和初冬季节,她会搬来凳子坐在只有冷水喷头的澡堂门口,不让机务官兵们进到澡堂子冲洗凉水澡,怕大家生病感冒。她夜里会来查铺,包括炊事班。记得葛军医的样子,像极了妈妈。</p><p class="ql-block"> 1976年从广东海丰、陆丰入伍的战友们,到1979年是他们服役期满的首个探亲季。从云南参战归建后,他们陆续回到广东探亲,返回部队时带回好些走私物品,有全自动机械手表、电子表、计算器、录音机和港台歌星磁带等。军营里慢慢飘出了邓丽君的歌声,《美酒加咖啡》《回头望一望》在悄无声息的传唱。这些走私物品,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飘了进来。部队持宽容态度,没有什么干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四、老兵——1980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0年春节初四晚上,已经是机务三中队代理司务长的我,在俩人住的小房间里早早的上床睡了,其他战友们还在大房间里玩着扑克。九点多钟,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声闷响。当我听到这声响时,还在想这个冬天春雷打的这么早?紧接着传来了急着的哨声。我立刻起床穿好衣服,推开门一看,天呀!油库方向火光冲天,不好!油库着火了。机务大队住地距油库较远,远远望去油库像几座小山头似的。大家正准备拿着脸盆去灭火,紧接着哨声又响起。团里来指示,要求机务兵们赶快去机场,准备转移飞机,炊事班待命。后历时一年多,侦破此纵火案,系部队油料股一战士想立功受奖而为,被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p><p class="ql-block"> 在机务大队,机务兵往往有出差到沈阳或贵州安顺的机会,这是部队列装的歼6型战斗机都来自这两地军工企业。战斗机飞行到了一定时间和使用年限,需要返回制造工厂维修,或到工厂接回新列装的飞机,机务兵就有出差顺带游一游的机会。炊事班可没有这样的跨省美差。我代理司务长后,有了去重庆购买干货、海货等食材的机会。每隔一段时间,机务大队各中队会组织人员去重庆采购买食材。那时军人探亲出差需持团级机关出据的军人通行证,此事办理去机务大队部找文书就行了。去重庆出差都住在解放碑八一路的军队招待所,那里去大阳沟菜市场不远。到菜市场选好所购食材后,打电话回部队,联系好车辆前来重庆拉回。重庆诸如上清寺、两路口、菜园坝、枇杷山、鹅岭公园、人民大礼堂、朝天门、弹子石、北温泉等等均留下了我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在重庆看到了改革开放之初的模样。从市民的衣着打扮开始,时髦的蛤蟆镜、交谊舞。夏日的重庆,姑娘们穿上尼龙紧身港衫和短裤,那青春的曲线,撩拨着年轻的心。电视屏幕上在播放美国电视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社会在变,人们的生活在变,我们身处在了改革开放的初期。</p><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服役期已届满三年了,可以回家探亲,看望朝思暮想的父亲母亲大人和兄弟姐妹、亲朋好友。这一年的五月底,我回到了离别已久的家乡。那时从大足县到乐山市没有直达汽车,需乘坐部队班车到大足邮亭铺火车站,再坐火车到成都中转。是在离开部队的第二天上午11点左右,回到了位于乐山土桥街人民银行的家中。父母还没有下班,我到家门口伸手摸窗户内挂钥匙的地方。三年了,依然在那里。打开房门进到熟悉又陌生的家里。当时有一种从天外回来的感觉,似乎自己一直都生活在军营中。走进银行大门口时,碰见几个叔叔孃孃,很快父母就知道我到家了,当听到窗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时,我眼睛就湿润了,爸爸、妈妈您们还好吧!按照往年的规矩,部队换发春秋军装时,有一批服役期满的优秀士兵提拔为干部,穿上四个兜的六五式军服。虽然我已经代理司务长一年多了,由于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从士兵中选拔干部制度改革,提干需要走院校化之路。我的专业在97团机务大队是没有机会上部队后勤院校的,那就下定决心退役吧。这才匆匆回家探亲,打算年底还乡。探亲期间与同学们打的火热,还有之前退役回来的战友们。回到乐山,就想去亲近母亲河:岷江,我身轻如燕的扑进了她的怀抱。假期很快就结束了,带着对亲人、朋友和家乡的深深眷恋,踏上了返回军营的归途。</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国庆节刚过完,部队奉命空中转场到云南砚山县平远街机场轮训。这次去云南平远街与1979年2月参战时的陆良县相比,从地理地貌的角度看,两地差别很大,海拔高度也降低了许多。平选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犹如在广西。机场距离平远街集镇很近,该镇地处交通要道,车来人往,经贸发达。街上有不少回族男女在兜售走私物品,诸如手表、计算器和衣服,还有匕首和弹簧刀等等。</p><p class="ql-block"> 部队轮训期间,第一次看到歼6战斗机在机场边上对地攻击,打火箭弹和投炸弹(水泥做的炸弹),只见飞机从高空向地面府冲,机翼下闪出一道道火光,火箭弹拖着长长的尾烟向地靶射去。四十来天后轮训很快就结束,部队于的11月15日乘机归来。一走下三叉戟飞机,就得知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工作已经开始了。那天晚上,马上就要退伍离开的场站汽车连加油排老乡丁猛来到机务大队与我告别,我们三送三别,在机场外公路上来回相迎相送。记得夜幕下,是哪个航校的歼7小分队来到大足,与我团合练打米格21(歼7)科目。暮色中歼7战机尾翼高高耸立着,这时我的心里十分茫然。退伍是否能够如愿,心中还是没有底。幸好那年退伍季遇上政策宽松,想走的人都基本满足。我迅速向中队部提交了书面退伍申请,并口头表达了退伍意愿。中队领导只是问了我一声:愿意留下来转志愿兵吗?我说不了,留给更需要的战友吧。从云南平远街机场回到大足,一周后我便怀着一丝丝不舍和愁肠,登上了汽车,挥手告别了留下我无悔青春的军营-97团机务大队。</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豪迈的说:我拼搏过、奋斗过、奉献过。我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部队,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国防事业。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人民,无愧于我们伟大的祖国。虽然已经离别军营四十二年了,回首往事,我怎能忘记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怎能忘记那煅石成金的熔炉、怎能忘记在部队朝夕相处、苦乐与共的战友们。</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五、炊事班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空军航空兵的后勤保障体系,是学习和沿用了前苏联空军的后勤保障模式。飞行团的空勤人员就餐由场站给养股空勤灶负责,飞行团地勤人员用餐也由场站给养股地勤灶提供。1977年,空军为了加强地勤灶管理,改革过去炊事班工作中的弊端,为更好的服务于机务官兵,改为机务大队各中队组建炊事班,负责本中队干部战士一日三餐工作。我们就是在这炊事班归属改革中,从大足场站来到97团机务大队。四年的炊事班工作和生活经历,也在回忆中慢慢泛起。往事如烟,岁月如歌。已经远去的时光渐渐清晰起来,往日的流金岁月如电影一般,一幕一幕的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在空军航空兵97团机务大队各中队炊事班中,有抗美援朝参军的老炊事员,他们从空军上海江湾机场来到大足机场。刘守贵老师傅就是其中一员,他抗美援朝参军,从四川江油入伍来到志愿军空军航空兵,从事炊事工作,后改为职工。老刘师傅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与我们同吃同住,不到轮休日不回家。1979年2月,他与我们一道随部队入滇参战,由于工作出色而荣立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机务一中队司务长李灿荣,1970年从福建晋江入伍,中国象棋下的特好。一次他挑战大足食品公司驻部队的卖肉师傅,条件是李司务长输棋,送给对方两斤白糖。如果赢了,那明天的猪脚、猪肚、猪肝全部供给一中队炊事班(在那物质短缺的年代,猪内脏是紧俏商品)。结果李司务长大获全胜,回来后就跟给养员林友钳骄傲地讲,明天一早去把猪内脏全部买回来。</p><p class="ql-block"> 机务二中队炊事班班长金成道是一位朝鲜族老兵,他1971年从吉林省延吉市入伍。幸会的是,我们夫妻于2019年9月在延吉见到了刚从韩国归来的金成道老班长,他依然精神矍铄,满脸红光。在部队有一次我们惹他生气了。记得那是一个冬天,金班长去买来一条土狗,杀了炖着吃(朝鲜族有食狗肉的传统)。当狗肉炖熟了的时候,我们几个炊事班的老炊们不请自来,寻着那狗肉扑鼻的香味摸进了二中队炊事班,这那经得住十来个老炊的偷袭,不一会儿锅里的狗肉就所剩无几了。对此,金班长很生气。</p> <p class="ql-block">  炊事班生火多是使用航空煤油,煤油的来源是靠同年入伍的老乡那里获得。部队有明文规定,禁止使用航空煤油烧炉子。这种事儿只有通过老乡才能办到。流程是拿起电话,请总机接汽车连加油排,一会儿对方有人接电话,说找谁谁谁,老乡接过电话后,不一会儿加油车就来到机务大队篮球场上。同年入伍的老乡把加油枪往吃完了榨菜的空坛子里一放,煤油就哗哗的流了进去。一次二中队炊事班武成先(乐山兵)在生火中,往炉堂里泼上煤油,关上火门,因灶堂里缺氧而一直冒烟不着火。此刻,他探头去观望。当炉门打开之时,氧气进入到炉堂,突然间火舌从里面窜了出来,把武成先的整个脸灼伤。当时他本能的自我保护而闭上双眼,脸上褶皱处没有烧着,形成了一个犹如京剧老生般的大花脸。在战友们的关心抚慰后,见他身体无大碍,大伙又都哈哈的笑开了。长着一副像孙猴子般的脸,是有点搞笑哈。</p><p class="ql-block"> 在机务一中队炊事班时,那是1977年的一个夏日凌晨,我们俩老炊起床做早餐,蒸馒头、熬稀饭、炒咸菜,还烧了一大保温桶开水。我与另一个老炊准备把烧好的开水桶抬到饭堂里去,使劲往上抬的瞬间,事故发生了。因为开水桶使用年限已久,手把子早就锈蚀,在重力下脱落,一整桶滚烫的开水向我脚上淋来,我猛然间跳到灶台前的小台子上,但脚背已经烫伤。是战友们用脚踏三轮车把我送到大足场站卫生队救治,之后恢复的很好,一点疤痕都没有留下。</p><p class="ql-block"> 在机务三中队炊事班,有一位1976年从云南宣威入伍的战友,名字叫王顺选。他识字不多,常常把自己的名字写成:王川页选。活活被他整成了一个日本人的名字。1979年2月,在云南参战的期间,一个休息日,王顺选去陆良县城新华书店买回来一本《妇产科手册》。我当时调侃的对他说:王兄这是要看图识字呀。除了刘师傅,大伙没事干的时候,也拿着王顺选买的手册翻一翻,也算是一次性教育吧,渐渐明白了一些事情。王顺选喜欢抽水烟,就是用一个大大的竹筒做的,烟叶燃烧后通过水过虑,再吸到嘴里。每当他忙完灶上的活儿,逍遥自在的蹲下吸上几口水烟,那种满足全写在了脸上。在我经历过的机务大队一、二、三中队炊事班,没有哪个炊事员偷奸耍滑,对待伙房工作都能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我们炊事兵也为戍守蓝天,付出了自己的辛勤汗水和青春年华。</p> <p class="ql-block">  各机务中队为了更好的支持伙房工作,使饭菜更合广大官兵的口味,每天都会派出一到俩个官兵来炊事班帮厨。他们往往一来到炊事班,就会调侃地说道:要干技术性最强的活。剔骨头切肉你行吗?就干点剥葱、洗菜的杂活就行啦。有好事的,也会走上灶台挥舞着大铲子炒炒菜,但没有人去切肉,那可是弄不好会伤到手儿的活。中队官兵有人生病了,相应专业分队的人员会来炊事班告知情况,我们会为生病的战友做上一份病号饭,一般是面条加一个荷包蛋或炒上一份肉丝什么的。战友们是为了国防事业来到部队,远离父母和亲人,在饮食上关注更多战友,注重官兵民族生活习惯,是我们炊事班的工作责任,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炊事员在部队分工中不算起眼,但是炊事班的工作非常重要。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讲到: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炊事班就肩负着这样的责任,让广大官兵吃饱吃好,是对战友最好的关心。</p><p class="ql-block"> 口味上,部队伙食总体上偏向北方。厨艺上,周刚班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部队曾经派他去过上海学习烹饪技法,有两道菜至今难忘。一个是拔丝土豆,另一个是溜乌鱼片。炊事班冬天爱做肉皮冻和炖大锅菜,那鲜香味道太美妙了。每当看见战友们吃的酣畅淋漓,我们老炊们都会开心的微笑,那笑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大认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六、后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四川省乐山市后,我被分配到农业银行乐山分行直属支行,从事信贷管理工作。只有初中文化的我,在努力工作之后,加强了学习。自学完了高中课程,并经过各科考试及格,取得了高中文凭。1986年考入广播电视大学财经专业学习,攻下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两本高等数学等二十门课程,两年修满学分毕业,取得了大学专科文凭。我从一个退伍士兵成长为了一名金融方面的“专家”,并提拔为直属支行信贷部主任,取得了中级经济师技术职称,带领信贷部员工把直属支行资产业务发展到几十个亿,不良贷款占比0.2%的全省信贷管理优秀大行。后上调到农业银行乐山分行,从事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至退休。回望自己成长的经历,我要感谢部队给我人生之初的磨练和励志。我的人生感悟是:知青(农村)艰苦的劳动赋予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军旅生涯磨练了我坚韧不拔的意志;三十七年的信贷管理工作铸造了我对人生、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p><p class="ql-block"> 大足是一方热土,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这四年军旅中逐渐成熟,97团机务大队是我青春之花绽放且人生起航放飞的地方,忘不掉那军营中的朝朝暮暮。</p><p class="ql-block"> 2007年7月,在建军8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给97团机务一中队写去一封信思念之信,很快时任机务一中队中队长的李广打来电话,欢迎老兵回部队看看。阔别二十七年后,我和夫人,带上上初中二年级的孩子,第一次回到了老部队,受到了老部队官兵的热情接待。之后2017年到2019年中,四次回到大足,走进军营,两次去到重庆沙坪坝师部,走进师史馆,目睹了空33师的成长经历和一个个辉煌时刻。2019年5月,参与组织了97团机务二中队老兵重返军营活动,写出了:回大足去,踏入离别已久的军营。历史不会忘记,二中队的每一段光辉历程,都镌刻着老兵坚毅的足迹,每一个闪耀的瞬间,都涤荡着老兵的青春热血,每一次升腾的魂魄,都深涵着我们一代代军人的忠诚。</p> <p class="ql-block">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自媒体兴起,有了宣传老兵奉献精神、抒发战友情怀的平台。我制作的大量关于空33师老兵事迹的文章和视频,受到广大战友的喜爱和社会关注。《搏击长空,雾都雄鹰》发表后,有5.4万人次阅读,2502次转发。大足场站老兵为纪念建站50周年筹备会短视频,观看人数达到23.8万人,转发1613次。机务二中队重返军营两个视频观看人数均达了7万多人次。今年空军节做的庆贺短视屏,受到战友们的追捧,短短两天就有5.5万人观看,1.1万人转发。这些数字的背后 ,充分说明了战友们的喜爱和社会大众对军人奉献精神的肯定,多少热心读都留下感谢的话儿让人欣慰,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这些退役老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七、我的大事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部队期间的主要领导有(按任职顺序):</p><p class="ql-block">师长:李德、李忠。</p><p class="ql-block">师政委:赵博、李彬。</p><p class="ql-block">团长:闫锡官,金荣。</p><p class="ql-block">团政委:兰清树,田世英,汪佩山。</p><p class="ql-block">机务大队长:邓久成。</p><p class="ql-block">机务大队政委:崔建宝,吕光燿。</p><p class="ql-block">一中队</p><p class="ql-block">中队长:刘福祥,王根存。</p><p class="ql-block">指导员:李建中,袁国兴,毛胜利。</p><p class="ql-block">二中队</p><p class="ql-block">中队长:金成汉。</p><p class="ql-block">指导员:沈长生。</p><p class="ql-block">三中队</p><p class="ql-block">中队长:刘树林。</p><p class="ql-block">指导员:程二兴,王福贵。</p><p class="ql-block">2、部队期间一道工作过的战友:</p><p class="ql-block">机务一中队炊事班:司务长李灿荣(1970年福建晋江入伍),给养员林友钳(1976年广东海丰入伍),班长周刚(1973年甘肃定西入伍),炊事员:宋福才(1970年南京入伍)、韦会勇(1975年重庆南川入伍)、张文祥(1975年重庆南川入伍)、荀金生(1976年云南曲靖入伍)、张友清(1977年四川乐山入伍)、谢俊辉(1977年四川乐山入伍)。</p><p class="ql-block">机务三中队炊事班:司务长徐嘉德(1974年昆明入伍),给养员黄华东(1976年广东海丰入伍),炊事班班长谢俊辉(1977年四川乐山入伍),翟新军(1977年四川乐山入伍)、刘守贵(抗美援朝老师傅)、王顺选(1976年云南宣威入伍)、汤传发(1978年安徽入伍)、王凤莲(1980年海南海口入伍)、黄美槄(1980年海南海口入伍)。</p><p class="ql-block">机务二中队炊事班:司务长谢俊辉,炊事班班长谭建富(1977年四川乐山入伍),朱贵富(1980年贵阳入伍)、还有俩位湖北80年兵等......</p><p class="ql-block">3、服役四年中,部队发生两次严重的事故,摔掉歼6和歼教5飞机各一架,飞行员成功弹射跳伞,无人员伤亡。中国空军自1949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以来,先后有1700多位飞行员血洒长空,折翅蓝天。“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八、作者简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谢俊辉,1976年12月底从四川乐山青衣公社入伍来到空33师,在大足场站新兵连训练结束后,于1977年3月分配到空军航空兵97团机务大队一中队炊事班。1978年12月调机务三中队任炊事班班长,1979年11月任代理司务长。1980年7月调机务二中队任代理司务长,1981年1月退出现役。1981年4月安置于农业银行乐山分行直属支行,从事信贷管理工作,后上调农业银行乐山分行,从事风险管理工作至退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二年十二月五日</p><p class="ql-block"> 搁笔 于四川乐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