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芙蓉山之考证

横山之巅望南沙

<p class="ql-block">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唐代大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脍炙人口,广为传颂。可是这座在后人心中屹立千年的芙蓉山究竟位于何处,却至今没有定论。因为山名叫芙蓉山的有很多,比如山东临沂、福建闽侯、广东曲江、山东苍山、湖南桂阳和宁乡包括台州临海等地均有。况且地名是变动的,现在叫芙蓉山唐朝时不一定叫芙蓉山,而唐朝时叫芙蓉山后来却易了名。由于缺少其他资料的佐证,导致这幅寒山夜宿图中的芙蓉山位置至今还是一个谜。</p><p class="ql-block"> 欲知芙蓉山,先知刘长卿。刘长卿,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唐代宗大历年间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唐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司马,是协助刺史管理地方军务的副职。坊间有人说诗中的芙蓉山位于湖南桂阳,因为那里有座山叫芙蓉山,是刘长卿在淮西、鄂岳转运留后任上出使过那里,这绝对是想当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的管辖范围是安徽和湖北一带,而武汉与桂阳的直线距离就超过500公里。被贬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所以纵观刘长卿的成长和工作经历,去湖南桂阳的可能性不大。再看桂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桂阳纬度在25—26度之间,比福州还要偏南一点,冬天下大雪的概率极低,且桂阳地貌多丘陵少山地,与诗中描述的环境也不符合。所以,不能因为那里有座芙蓉山就觉得写的是桂阳。</p><p class="ql-block"> 据我考证,诗中的芙蓉山位于古睦州的桐庐(今杭州市桐庐县)境内。为什么这么说,且听我细细分解:</p><p class="ql-block"> 刘长卿任职睦州司马期间,共在睦州即如今的梅城呆了近5年时间,住在城郊严东关附近乌龙山脚下一个叫碧溪坞的山涧边,是自建房,名为碧涧别墅。住所名字好听周边环境也很优美,“柳塘春水慢,花坞夕阳迟”,就是他的好朋友严维描写碧涧别墅的风景的诗句。可是由于远离家人,加上被贬以致自己满腹经纶、满腔抱负得不到施展,再美的环境与政治上的失意、与安史之乱之后的民不聊生困境、与远离家人比起来,刘司马的内心还是极度压抑的。这从他当时写的《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诗中“荒村、落叶、古路、寒山、野桥”等用词、“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的造句都可以看出来。这些文字,无不说明刘司马被贬睦州时生活之窘迫心情之压抑。所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的意境也符合诗人当时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刘司马在睦州的生活是清贫的,但很多仰慕他才情的朋友和他写诗应和给予关心问候,甚至不远千里来看他,都给了他很多安慰。因此睦州任司马期间成为刘长卿创作的又一高峰期,流传后世的就有六十余首,而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正是诞生在这个阶段。刘长卿在睦州写给他女婿的《酬李穆见寄》:“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诗里“柴门”用词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里“柴门”是完全一致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更有力的佐证:就是民国的《桐庐县志》上记载:在富春江边,有座山就叫芙蓉山,就在如今的大奇山国家森林公园附近(附图源自民国《桐庐县志》)。此处与睦州府直线距离30公里左右,正是骑马或步行可至的范围之内。综上,我们完全有理由断定,那座在读者心中屹立千年的芙蓉山就位于古时的睦州、严州,今天的杭州市桐庐境内。</p><p class="ql-block"> 刘司马在睦州的那次借宿农家,应该是刘司马无数次外出访贫问苦处理公务回家路上的其中一次。虽然已经过去千年,可因为刘司马这20字的记录,却成了经典,成为了永恒,成了每个读者心中的一幅画。</p><p class="ql-block"> 又到了大雪纷飞的冬日,这时如果你来桐庐来严州,或许可以和千年前的刘司马一样,邂逅一次寒山夜宿。</p><p class="ql-block"> 日暮苍山远,</p><p class="ql-block"> 天寒白屋贫。</p><p class="ql-block"> 柴门闻犬吠,</p><p class="ql-block"> 风雪夜归人。</p> <p class="ql-block">民国《桐庐县志》上的芙蓉山位置图</p> <p class="ql-block">古睦洲今梅城北郊的乌龙山雪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