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上《厘米和米》教学札记及数学实践活动 ——九一教育集团南中环小学二年级30班、31班优秀作业展示

数学韩老师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一、课标引领,明确教学方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小学阶段侧重对经验的感悟。</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二、把握教材,调整教学模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厘米和米》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来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初步建立一厘米、一米的长度观念。难点是建立正确的一厘米、一米的长度观念,测量和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span></p><p class="ql-block"> 但是,近一个月由于疫情学校改为线上课程,一直担心隔空互动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我一直没想好该怎样教授《厘米和米》这一单元。在向谢晓霞老师请教后,我开启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 为了能掌握孩子们的上课状态,也更方便课堂互动操作,我把腾讯会议升级了。就为了能60人同时开摄像头的会员特权。</p><p class="ql-block"> 课前让孩子们准备学具:</p><p class="ql-block"> 1、一根毛线或其他彩带等,不用太长,稍微粗一些,能让我在摄像头里看清楚。</p><p class="ql-block"> 2、一张长方形纸,一支深颜色的水彩笔,一把直尺。</p><p class="ql-block"> 3、可以用家里的小棒剪出几个1厘米长的小棒,让孩子充分感知1厘米有多长。</p><p class="ql-block"> 4、自制米尺或卷尺,让孩子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三、课堂教学,记录精彩瞬间</b></p><p class="ql-block"> 第1课时:例1《线段的初步认识及用直尺画线段》。</p><p class="ql-block"> 课堂活动:先把线拉直,再找出身边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的,然后折纸描出长短不一的折痕,过程中不断体会和强化线段的特征;最后用直尺画线段。通过这些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画线段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第2课时:例2《厘米的认识》,例3《用厘米作单位来量长度》,例4《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会用直尺画指定长度的线段。</p> <p class="ql-block">  第3课时:例5《认识米》。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印象,知道 1米=100厘米。</p> <p class="ql-block">  第4课时,综合与实践:《我们身体上的“尺”》。认识“身体尺”:一拃,一庹,一步,一脚。 会找到身体尺,并度量身体尺的具体长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尺”量身边的物体。感悟 用“身体尺”测量很方便。“身体尺”还能帮助我们记住长度单位和解决实际问题。 不过要得到精准的结果,还要借助尺来量。</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每节课的课堂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真为他们感到骄傲!下课后,我都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要和谢老师分享一番,同时把我的新困惑说一说,谢老师就会给我分享一些实用的课堂小妙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四、是否学会,实践活动验证</b></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我设置了两个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 第一个是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第二个是自制米尺并用它来测量身边一些可以用米作单位的一些物体。</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怎么能不做一把米尺呢?虽然麻烦一些,但我认为好处有两个:</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1、帮助孩子建立1米的直观表象。</b></p><p class="ql-block"> 通过米尺的制作,孩子能够具体感知1米大致有多长。并且为孩子估测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1米是孩子在生活中进行估测最重要的测量基础。</p><p class="ql-block"> 回到问题解决上,我们既在生活中找了1厘米,又做了米尺。孩子们对于厘米与米的区别就会比较深刻,再做类似填写合适单位的题目一般不会错。这类题目,以往我们就是让孩子们练习。往往忽视单位直观表象的建立。就是在孩子脑海中少了单位的具体感知。</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2、理解第一个长度单位转化公式——1米=100厘米。</b></p><p class="ql-block"> 是的,没错。1米=100厘米,是孩子在小学阶段遇到的第一个长度单位转化公式。</p><p class="ql-block"> 怎么帮助孩子去理解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观察或许是一种好方法,出示米尺,让孩子观察米尺上的刻度关系。但是如果让孩子自己一格一格画出来,虽然费事,但是我想孩子一辈子都忘记不了一把米尺上要画100个格子,一个格子就是1厘米。</p><p class="ql-block"> 上课时,当我问1米=(&nbsp;&nbsp;)厘米的时候,全班孩子几乎就是异口同声地说“100”。我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孩子就拿出一把自制米尺,说我辛辛苦苦在一把米尺上画了100个格子呢,一格是1厘米,100格就是100厘米啊。所以,1米=100厘米。</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你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p> 活动一  “寻找1厘米” 活动二  “自制米尺并测量” <p class="ql-block">  米尺制作的流程:</p><p class="ql-block"> 1、自选材料。</p><p class="ql-block"> 说到材料,真是百花齐放。有礼盒包装袋、钢条、卡纸、木条……</p> <p class="ql-block">  2、标注厘米。</p><p class="ql-block"> 慢工出细活。对于一位二年级学生来说,要耐心把100个格子画完,也是在考验孩子的毅力。另外,孩子在一格一格画的过程中,对于1厘米的长短又进行了回顾。回顾了100次。</p> <p class="ql-block">  3、实物测量</p><p class="ql-block"> 实物测量之前。我们来了一个标配动作,双手打开,一个怀抱大约是1米。</p> <p class="ql-block">  这两次作业的共同点:</p><p class="ql-block"> 1、一方面是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感受,特别是认识长度单位,那必须要有吸纳足够多的实践操作经验。另外一方面,课堂中产生的是大量的间接经验,但是缺少直接经验,这样的活动一定程度上让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互补。</p><p class="ql-block"> 2、测量的本质是长度单位的累计。要帮助孩子建构长度单位的直观表象,动手感受是必经之路。只有让孩子自己动手实践了,孩子对于1厘米还是1米都会建构起比较具体的长度意识,通俗点说,孩子是大致知道1厘米、1米大约是多少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从一年级开始就经常布置数学实践作业,想让数学与生活有一个紧密联系。这些实践活动能顺利开展并且效果越来越好,也得益于班里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从长远来看,这些实践活动,是在奠基学生最为底层的学习能力,相当于让孩子从小就开始积蓄力量,厚积薄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孩子们,明天优秀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如此认真努力的你!加油吧,少年!</b></p>

厘米

孩子

米尺

长度

线段

单位

实践

测量

活动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