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美篇配文《我与彭一谦》,来自赵丽春老师(赵丽春,女,白族,文学爱好者,作品发表各级报刊和网络平台。喜欢书法、摄影、朗诵、音乐、旅游和户外运动。文字给了我纯净的灵魂和轻盈的翅膀,让我以一颗平凡的心,记录着世上每一处细小的美丽。)<br><br> 我 与 彭 一 谦: <br>我是一个书法、摄影爱好者,初学者,按道理说没有资格为彭一谦老师的书写序,但我知道老师是有意让我历练历练,所以就硬着头皮答应了。</h3> <h3>彭一谦老师是我的表哥,在我和我爱人谈恋爱时,就常常听我爱人聊起他,爱人嘴里的表哥是一个能人,无论他做什么,玩什么,都能做到极致玩出名堂。嫁到彭家后,走近他,我感觉爱人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表哥和我都从事教育工作,他是高中老师,我是小学老师,他退休前是鹤庆一中赫赫有名的校长。表哥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都成绩斐然,在他的潜移默化下,我鼓起勇气于2007年参加了兰坪县城区二小校长公开竞聘,如愿当上二小副校长。表哥一直激励着我,就象一盏明灯,照耀着我前行的方向,他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他走过的路,给我提供了一条有章可循的途径。</h3> <h3>我和表哥都属于那种殚精竭虑地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人,相继退休后又如痴如醉迷恋书法,共性很多,最近几年,我时常向他请教一些书法方面的诸多问题,得到他的点拔后,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顿悟,同时我们又都喜欢摄影,成为了亦师亦友、亦兄亦长的挚交。</h3> <h3>恰逢盛世,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更多的追求精神和文化的愉悦,而传统的书法艺术又恰恰被我们所喜爱。表哥在昆明定居,我居住在兰坪,虽相距五百多公里,但因为使用微信的便利,所以并不影响我们相互探讨切磋。表哥经常在微信上给我发他的书法和摄影作品,每天看表哥的作品是一种享受。他是在静穆与沉思中书写,他将自己浸润在一种敛心凝神的感觉与思索里,或疾或徐,或浓或淡,很有节奏感,有些笔画的处理有时是在意料之中,而又往往在意料之外。看到中意的,就厚着脸皮向表哥要,他总是慷慨应允,给我邮来。</h3> <h3>表哥的书法作品无论篇幅大小,字数多少,都能做到线条饱满,遒劲有力,不管线条多么粗,多么细都有一股力道在里边,绝无一带而过,蜻蜓点水之意。其线条流畅而不浮滑,迟涩而不僵硬。柔软显现其外,劲道深藏之中,能软能硬,百折不挠,真是“百炼成钢绕指柔”。</h3> <h3>人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芭蕾。观其作,美跃然纸上,或沉着冷静,一丝不苟;或行云流水,且歌且行;或点滴经营,气息内含。其书法作品有的大气磅礴,一起呵成;有的山花烂漫,云卷云舒;有的婉若一片轻轻的羽毛在撩拨你的心扉,让你舒服至极。</h3> <h3>字如其人,人如其字,谈其字即谈其人矣。表哥的书法作品,尤其受朋友们的青睐,有不少人纷纷慕名前来索要,喜欢之余欣然掏腰包,表哥总是断然拒绝,从不收取润笔费,这让我想起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三须用功勤。”表哥将淡于名利,取法高古,砚田勤耕,三者完美统一于身。其心澹泊而宁静,其书自然而洒脱,经过多年粹练,已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 </h3> <h3>在这篇文章行将收笔之时,我油然产生一种感动之情,感激表哥的承前启后,敬慕他锲而不舍的精神,钦佩他质朴而纯粹的性格。每个人心里都是有一座山的,它上面可以栽不同的树,结不同的果。表哥是我心里高不可攀的那座山,他在书法和摄影方面的造诣,已是至细至美,难以逾越。而我,只有仰望,继续去攀登他树起来的那座高山。<br></h3> <h3>一帧一世界,一字一菩提。我们摄影的构图不一定完美,我们书写的技巧不一定娴熟,但只要我们为美好的事物而歌,为善良的人性而鸣,用最真实的情感去感知生命的本源,认真去经历每件事,认真去记录生活,观察大自然,不忘初心,勤于创作,坚守真、善、美,就会创作出好的书法和摄影作品。<br> 彭一谦表哥如是,我亦如是。<br> 赵丽春写于兰坪听花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