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老师送书有感

任逍遥

<p class="ql-block">感谢赠书人:</p><p class="ql-block">当我收到了杨老师、方老师、周老师的赠书</p><p class="ql-block">心里除了感謝就是感动</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老师</p><p class="ql-block">留给我的不仅仅是这几本书</p><p class="ql-block">还有暖暖的情意</p><p class="ql-block">我将好好地珍藏</p><p class="ql-block">这是我最值得炫耀的东西</p><p class="ql-block">我将细心地品读</p><p class="ql-block">这是我最好的精神食粮</p> <p class="ql-block">以上视频:良师益友共话师生情</p> <p class="ql-block">上图:三位老师给我赠送的书</p> <p class="ql-block">杨发兴</p><p class="ql-block">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1928年3月出生,土家族,高级讲师。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小学、中学、师范学校及中、高师函授语文教师,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县民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现为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香港国际羲之书画院终身荣誉教授,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湖北省语言学会会员,长阳诗词楹联学会顾问。现已编著出版《长阳方言志》、《长阳诗词民歌集萃》、《鸿泥集》到《鸿泥五集》、《新韵绝式竹枝词》、《长阳方言与普通话》及《中华今韵》等十多部。被中华诗词著作家评委会评为特级中华诗词著作家。</p> <p class="ql-block">杨发兴老师为此次送书赋诗四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人联袂访德声(有序)</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29日下午,方松、大为、碧麟诸君与我一道造访德声、绪清家,蒙贤伉俪殷勤款待,相聚甚欢,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直到夜幕降临,方频呼拜拜,依依惜别。</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四人联袂访德声,</p><p class="ql-block">沿路拉瓜口未停。</p><p class="ql-block">转弯入巷百多步,</p><p class="ql-block">一扇红墙耀眼睛。</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一扇红墙耀眼睛,</p><p class="ql-block">庭园寂寂静无声。</p><p class="ql-block">环视院中一片绿,</p><p class="ql-block">千年矮与万年青。</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千年矮与万年青,</p><p class="ql-block">大堰姑娘李绪清。</p><p class="ql-block">一中还是黄花女,</p><p class="ql-block">今日儿孙已满庭!</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今日儿孙已满庭,</p><p class="ql-block">学习工作露峥嵘。</p><p class="ql-block">纵目晚霞无限美,</p><p class="ql-block">夕阳犹照半山明。</p><p class="ql-block"> ( 杨发兴)</p> <p class="ql-block">杨老师是我老伴的班主任老师,也是我在一中读书时的老师,我早就收到他送给我的《新韵绝式竹枝词》和《鸿泥六集》,这些文学的东西,都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我早就想写写自己的感动,但又苦于思想上的负担,怕写不好。今天,适逢杨老师又来给我送书,並赋诗四首,我终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不揣浅陋,付诸笔端,做个《美篇》,将它变成时间的佐料,让时日生香。我想象着杨老师写下这些文字的心情,读懂了这四首诗的意境和师生相聚时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周碧麟在为杨老师的《旅踪屐痕》作序中说:杨老师是我最为敬重的师长,他的人品与学识永远值得我学习。他治学严谨,著述丰硕,对诗词及语言学研究尤深,有几部语言学专著问世,有诗作《鸿泥集》七辑出版,在诗词界影响深远。这部从日记中挑选出来以游历内容为主的集子,是在如烟往事中淘取的情感精华,是历经沧桑后“天凉好个秋”的从容与淡定,是人生旅途的深情回望,是一个时代背影的局部写真,因而值得我们去认真品读,研究。杨老师一生在书海遨游,笔耕不辍,活出了一种境界。而今杨老师年近期颐,依然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关心时事,思想不落伍;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诗文佳作不断;依然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杨老师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p> <p class="ql-block">方松</p><p class="ql-block">谱名为瑞,1938年6月生,湖北枝江市白洋镇武魁场人。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函授毕业,中共党员。从1958年至1998年分别在秀峰桥小学、长阳一中、长阳师范和县委党校从事教育工作41年,任高级讲师,湖北省哲学学会会员,先后在书刊上发表社科论著十余万字。退休后学习和创作中华传统诗词,作品见载《诗词月刊》、《湖北诗词》、《长阳诗苑》等期刊,入选《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等近百部典籍。现为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湖北诗词学会会员,曾任长阳诗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长阳诗苑》副主编。《松荷斋诗词集》已梓行。</p> <p class="ql-block">方松老师是我老伴的班主任老师,由此,我把他邀请到我们《清江潮》同学情。我“知遇”了他,品读了他精彩的美文和诗集,有幸忝列其中,使我一直处在激动与兴奋之中。</p> <p class="ql-block">杨发兴老师在为他的《诗词续集》作序中说:翻开《续集》从头到尾蹓跶,真如到了一座花园,繁花似锦;又如到了古今博务馆,琳琅满目……。诗人的感情是丰富的,而对故乡的感情特别浓烈,长久不衰。“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在《续集》的《竹枝词. 故乡武魁场轶事》里,洋溢着乡情和亲情。</p><p class="ql-block">方松先生一直是讲授马列主义,干的多是些侧重逻辑思维的活儿。夙夜匪懈,兀兀穷年,经常在与辛苦打交道。照理说,他退休后大可以好好地与老伴儿手牵着手地逛逛公园,与同事们热热闹闹地玩玩麻将。要不拘抱孙子,串串门子。散散步,钓钓鱼,种种菜,赏赏花。可他却一头扎到偏重于形象思维的诗词艺术里面而不能自己。他甘愿自讨苦吃,黄卷青灯,熬更守夜,暝思苦索,神游物外,真到了“夜观玉魄疑悬饼,晨钓金鳞忘举竿。镇日搔头情郁郁,一朝拍案舞翩翩”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周碧麟</p><p class="ql-block">湖北长阳人,土家族。1954年生,大学文化程度,文学学士学位,高级讲师职称,现供职于长阳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系宜昌市第一、二届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省教师教育学会会员,县第七届政协委员。有数十篇散文、教育论文散见于各类报刊,亦有多篇获奖。参撰教育科研论著一部,参编教育教学论文集一部,中小学教师培训用书两部。《中国长江三峡科教人才库》、《宜昌文艺家词典》收录有“周碧麟”词条。</p> <p class="ql-block">上图:杨老师和方老师,是我老伴的班主任老师。周碧麟老师是我入门散文写作时的启蒙老师,他在编辑《乡愁长阳》和《守望长阳》时,收录了我的几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周碧麟老师是我踏入文学门后的启蒙老师,如今是长阳散文群的群主,让我有机会接近了他。温新阶老师在为他的《推磨谣》作序中说:“周碧麟的文章笔法传统老到,行文实在,颇具二三十年代散文之风骨,不像今天的青年才俊们的文章语言灵动飞扬,而内容甚为苍白。对于我们这些颇有年岁的人,对于那些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人读起来倍感亲切,且正如老酒,愈品愈觉觉得中正淳和,愈品愈觉得回味绵长。他的中国古典文学和古汉语的造诣绝对在某些全日制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学生之上。</p><p class="ql-block">周老师的散文写得非常好,我最欣佩的是他笔下的《高山之上》散文集。品读他的文集“跋”,总感到他的语言十分优美,並且每句话都总结的十分精确。从他的美文中,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饱读诗书,出口成章”。他的文字,让人读起来十分温暖。他对人生的总结。十分到位,语言是那么经典、精致!比如他说:读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最是书香能致远”,眼睛看不到的风景,文字可以抵达;脚步丈量不到地方,读书可以走近。读书让人渊博,让人厚重…。行走,是阅读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走进奇幻大自然,灵魂放牧在广阔天宇下,那是在读无字之书,其快乐让人无法拒绝,无法抵挡。我们没有办法延续生命的长度,但读书与行走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人生虽然漫长,但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一年也只算活了一天;阅读与行走让人体验千百种人生,感受无限精彩。“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周老师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从他的语言中,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文字有温度,语言有力量。我曾看到过一句话叫做“平淡生活,唯有读书和跑步不可辜负”。我静下心来回忆古稀之年以后,我来到红磨坊,读了文友们的近千篇散文,交了20多篇“作业”,写了400多篇“读后感”,上了100多篇“头条”,静下心来清醒的思考,才知道书读的多了,就会对未来有一个更加通透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这次师友小聚收获满满,感谢老伴的倾情相伴和奉献,她用精心制作的晚餐,演绎出了浓浓的师生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