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蒋小•教研】在统计中发展儿童的“数据意识”——记蒋堂小学互联网+教育共同体线上教研活动

贝贝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 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冋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 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促成长,关于统计教学的思考,在2022年12月8日,我校与金师附小、琅琊小学一同开展了如何教学“平均数”与“平均数的再认识”的互联网+城乡教育共同体教学活动,分享这两节课的分别是金师附小的张燕芳老师和朱晔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老师执教的是“平均数”,她先从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引导学生思考:淘气通常能记住( )个。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统计图引出移多补少,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意义,然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朱老师执教的是“平均数的再认识”。她从购买哪张火车票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儿童票的身高标准是由全国儿童人均身高作为依据的,接着朱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身高统计,完成Excel统计表,观察填表时的数据变化,引出“平均数”具有敏感性,会随着数据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极端性,极端数据会影响整组数据的变化,具有代表性,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接着出示班级身高统计图、全校五年级学生身高统计图、金华市500名五年级学生身高统计图,引导学生思考:极端数据会改变平均数,但是如果增加统计量,平均水平则比较集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最后,俞正强特级教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彩课堂,俞特还给大家对于“数据意识”的培养带来了新的启迪。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解决中,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理解“平均数”、“平均数的再认识”以及今后要学习的“百分数”的统计意义,感受随机性,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培养数据意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小数、分数、角的初步认识”和“再认识”中也给老师们理清了思路,为</span>真正落实学生的学科素养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br></p>

数据

平均数

学生

身高

统计图

老师

教研

意识

统计

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