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共同富裕———中共滨湖区隐秀苑党委组织生活侧记

太湖水

<p class="ql-block">  2022年11月22日上午我们隐秀苑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去宜兴参观“新四军苏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p><p class="ql-block"> 哪知行程过半,忽接通知“纪念馆暂时封控,不能参观”。不得已,调整活动方向,就近参观了二个农村景点。让我们这些“城里人”亲身体验一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农村“改变经营模式”后,给家乡建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新面貌。笔者不由得“眼前一亮”,急速地记录下此文。</p> <p class="ql-block">  湖㳇[fù]镇位于宜兴南部山区。面积约118平方公里,长年处于亚热带季风气侯。历史上曾用名:骡埠、湖洑渚、湖浦。下设竹海村、洑西村、东兴村、邵东村、张阳村、银湖村、大东村等七个自然村。 </p><p class="ql-block"> 因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大三角的中心,因“太湖第一源”、“太湖之父”而得名。更以“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天世界”、“紫砂源地”而名闻遐迩。区域内自然资源丰厚,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脉久远,经济繁荣富裕。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著名景点有竹海、张公洞、灵谷洞、陶祖圣境、玉女山庄、磬山崇恩寺等。</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来到洑西村。</p><p class="ql-block"> 洑西村在阳羡生态旅游区的西南面。由城泽,龙山,庙干,油车,九龙等五个自然小村合并而成。面积约22平方公里,全村约1560户,4000多人。这里人文荟萃,物产丰饶,著名的“阳羡贡茶”就出产于此。</p> <p class="ql-block">  走近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时,手机随意对周边扫视一圈,给人一种“富裕”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2010年前全村人均收入已超1.5万元。近十年来,村民们遵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全面整治了家乡自然环境。硬化马路主干道,山涧河道垒石护坡,清除塘湖杂草淤泥,还修建了村民休闲健身场所等。总投资达500多万元。切切实实地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更提高了村民环境保护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哦。是夜。落雨了。</p><p class="ql-block"> 微寒袭来,银杏叶缀黄了湿漉漉的街道。彩色的健步跑道摹画出山村健康得气息。这是深秋时节最辉煌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飘落的银杏,是深秋迟来的梦。满城落木萧萧下,又是一年落叶黄。</p> <p class="ql-block">  抬头看,这里青山环绕,岕谷交错,空气清鲜,富硒量高。<span style="font-size:18px;">拾步前行,沿着山涧小溪旁尽是山里人家的农家乐。村民们一年四季用当地最盛产的笋尖,茶叶,板栗,百合,杨梅,银杏等农产品招待远方来的客人。</span></p> <p class="ql-block">  人间满目皆清欢,唯有杏黄不负秋。一年好景君须证,最是橙黄橘绿时。</p> <p class="ql-block">  习总书记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山林中袅袅升起的炊烟,是门前缓缓流过的溪水,是淳朴憨厚得一笑,是浓浓乡音的问候,更是忠实笃行的奉献。</p><p class="ql-block"> “你吃过了?”</p><p class="ql-block"> “到嗲咯(哪里)去忙?”</p><p class="ql-block"> “今年又分多点(多少)头(钱)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代文明把山林农村装扮一新。面对满墙彩画,不由得想起当下网红诗句:</p><p class="ql-block"> 本是后山人,偶坐前堂客,醉舞金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清-丁元英)如今的山里人已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堂客”,书写出家乡最丰硕最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在服务中心的展示厅中,有一堵黑瓦叠垒起的“墙”,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洁白耸顶的花格栅木,再加上灯光的妩媚通透,将整个画面营造出一种视觉的反差。</p> <p class="ql-block">  陶艺出山穹,</p><p class="ql-block"> 一生痴情浓,</p><p class="ql-block"> 捏刮揉锤画,</p><p class="ql-block"> 邂逅窑火红。</p> <p class="ql-block">  现代文人有诗曰:</p><p class="ql-block"> 我敬岁月一杯酒,岁月还我一乡愁。</p><p class="ql-block"> 千种缱绻向天诉,几缕青丝悄白头。</p><p class="ql-block"> 倚临窗前看云走,清溪流过碧山头。</p><p class="ql-block"> 再无往事可回首,旦愿余生渡春秋。</p><p class="ql-block"> 农家乐,农家生活幸福快乐!</p> <p class="ql-block">  当下红黄绿色倒映在山涧小溪中,呈现出清澈碧池的感觉~宁静舒适;</p><p class="ql-block"> 在春夏灿烂的阳光下,山涧奔腾着从山里倾泄而来的泉水~热烈奔放。</p> <p class="ql-block">  雾龙桥。是村民们修建得又一景观休闲之地。据说每到黄梅雨节气,汹涌而来的山水挟带着“灵气”,游弋在村民们的庄前屋后,宛如神龙一般护佑着风调雨顺丰谷硕果的好光景。</p> <p class="ql-block">  水面如镜,翠绿倒悬。涧底砾石,红粉飞霞。</p><p class="ql-block"> “美吗?就在那偏远的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  秋去冬来满目诗,</p><p class="ql-block"> 红枫似火两相知。</p><p class="ql-block"> 磕磕绊绊差参别,</p><p class="ql-block"> 潇潇洒洒划心间。</p><p class="ql-block"> 渲染了时间,</p><p class="ql-block"> 醉美了流年。</p> <p class="ql-block">村里娱乐景点:月亮弯弯。</p> <p class="ql-block">村里娱乐景点:太阳灿烂。</p> <p class="ql-block">  时空动感: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p> <p class="ql-block">  穿越写照: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唐-王维)</p> <p class="ql-block">  宜兴多毛竹,有著名的风景区“竹海”等。但要说到竹,你可知道竹既非草亦非树,属草本植物。竹子一生60年只开一次花,每次开花之后就死去。竹,用开花作为生命的最后告别,不免惊起世人的敬仰与动魂。《山海经》中写道:竹六十年一易根,而根必生花,生花必结实,结实必枯死,实落又复生。</p> <p class="ql-block">  苏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p><p class="ql-block"> 郑板桥在《竹》诗中吟道: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充分展示出竹的高冷与自律。</p> <p class="ql-block">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山村农家的木楼梯与石柱墩,不仅有“坚固结实”的感觉,更兼有“复古出新”的艺术味。</p> <p class="ql-block">  走进室内细探,更是充满建筑艺术格调。</p><p class="ql-block"> 迎面墙上土黄色的工艺砖配有若干段雕空树桩,屋顶悬掛着古色的莲花吊灯,再加上店堂边那架老式的钢琴,整个装饰似乎在追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味;而屋顶和边墙上红色的椽子,配上“竹月原乡”的玻璃横镜,却又告诉你这里有“宜兴佬”的生活情趣。这种中西结合、洋古一堂的修饰的确令人想象。</p> <p class="ql-block">  影中画,画中诗。</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雨,深秋的风,放下忙碌,走出家门;</p><p class="ql-block"> 去看山里竹,去听落叶声,去追飞鸟鸣,去觅旷世情。</p><p class="ql-block"> 多一份宁静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多一份恬淡与遐想,</p><p class="ql-block"> 深秋真好!</p> <p class="ql-block">  听说近十年来,已有80%的村民踏进村镇工业企业,全村家家户户都操办起农家乐。人均收入已达十万元之多。山里人正向中国梦努力奋进,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们在以后的日子里会过得越来越红火。</p><p class="ql-block"> 再见,洑西村,再见山里的农家乐。</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驱车来到阳羡溪山的“雅达小镇”。与其说洑西村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那么雅达小镇则是硕果顶上的那颗珍珠。</p><p class="ql-block"> 阳羡溪山坐落在宜兴湖滏镇西南方向约5公里处,是一座以传统江南民居为特色的小镇,其所处位置依山傍水,风景古典秀丽。同时,宜兴自古以来就是学识深邃人文霸气的地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宋代诗人苏轼的生活遗迹。</p> <p class="ql-block">  据《宜兴县旧志》载,宋元丰⼋年(公元1085年),苏轼得神宗诏旨,准定居宜兴。是年五⽉,苏轼携全家来宜,买⽥筑室于丁蜀⼭南麓,称为“东坡草堂”。后人为了缅怀苏东坡,在溪山丘壑的最高处修建了一座楼阁,即“东坡阁”,这是小镇的标志性景观建筑。</p> <p class="ql-block">  当时,霾雨飘过山头,整个小镇笼罩在阴冷灰暗的氛围中。而小镇的山门牌坊却屹然挺立着,“阳羡溪山”几个金字在暮色沉甸中熠熠辉映。四周古树随风摇曳,湖面秋波涟漪。 在湖的东面横跨出一座古雅精致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廊桥的名字叫“前缘”,取自于苏东坡《楚颂帖》中的“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如此索取桥名,颇有几分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溪山有“隐”必有“龙”,</p><p class="ql-block"> 呑云吐雾绕山充。</p><p class="ql-block"> 农人祈福丰年顺,</p><p class="ql-block"> 富甲一方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 浓雾缭绕锁溪水,</p><p class="ql-block"> 漫边氤氲黯心随。</p><p class="ql-block"> 偶遇山坳红枫笑,</p><p class="ql-block"> 独展风姿万般俏。</p> <p class="ql-block">  路过喷水池边,看着“土不垃渣”的园林建设,随口念出四句,曰《心事》 </p><p class="ql-block"> 荒草丛生露翠叶,</p><p class="ql-block"> 碧水溢池珠涟涟,</p><p class="ql-block"> 唯有闺秀多心事,</p><p class="ql-block"> 瞒爹瞒娘难瞒天。</p><p class="ql-block"> 似乎觉得此《心事》太过于小家子气,怎容在雅达景苑里吟哦儿女情长?转念又一想,都是凡人渡生,饮食烟火,家长里短,岂不正常。</p> <p class="ql-block">  望着眼前这远山、古树、牌楼、廊桥与流水,所营造出来的江南意蕴,真让人流连忘返、驻足梦境一般。正如东坡先生所说: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摘自-满庭芳》</p> <p class="ql-block">  迎风聆音,踏实努力,勤奋研学,勿容怠慢。真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二句东林书院门前的对联,却能生动地刻划出宜兴人刻苦好学的精神实质。</p><p class="ql-block"> 在这风铃屋的后面就是雅达小镇的文化核心地~雅达书屋。凡是到此一游者都必访之地,亦是开启现代性江南文化的研发之地。</p> <p class="ql-block">  雅达书院是一所当代文化书院,崇尚“君子安雅,以雅致达”的雅文化理念,致力于将高雅艺术融入生活。其旗下设立“乌镇文化讲堂”、“雅达书院讲谈”等系列活动,以艺术、设计和文创产业为依托,开展品牌运营、教育培训等传播,倡导践行时代感的生活美学。目前已在乌镇、宜兴设立运营机构。</p> <p class="ql-block">  雅达书院联合创始人杨葵说过:书院旨在倡导江南文化,研究江南文化,宣传江南文化。并非一味追求继承传统,更大的希翼是构建更具现代性的新江南文化。</p><p class="ql-block"> 书院中收集了当下社会名流王宾虹、白岩松等人的教育培训资抖与文稿,供读者游览。</p> <p class="ql-block">  在雅达书院对面开办了“宜兴院士之家”。这里主要展出自近代民国史以来从宜兴走出来的著名学者和科学家。</p><p class="ql-block"> 迄今为止(不完全统计)宜兴已经走出了26位两院院士,为国内大学输送了上百位大学校长,比较知名的有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南京大学校长潘菽、吉林大学校长唐敖庆、天津大学校长史绍熙等人,他们都来自于宜兴。更有8000多人,在海内外大学中担任教授。由此,宜兴当之无愧地被世人誉为“院士之乡”,“教授之乡”的美称。</p> <p class="ql-block">  走出书院时,偶尔回头一望,流线型圆形的移步长廊在“东坡阁”和翠绿的衬托下,隐显出玄妙博深的幻觉。随手拍一张后,继续向前赶。</p> <p class="ql-block">  经路人指点,沿山路约十多分钟既可以到达顶峰“东坡阁”。于是,振作精神,迈开大步,向大文豪靠拢。</p><p class="ql-block">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唐-常建)好似正映此景。</p> <p class="ql-block">  踏进“东坡阁”山门,就被眼前二左二右四只大黑缸所惊愕。此缸足有齐胸高(约1.5米),上大下小呈陶罐型,黑色釉面铮亮照人。我想,宜兴虽然是著名的“陶都”之乡,以生产缻罐壶砖出名,但要生产出如此巨大的缸体实属难上加难。可能正因为“难”,才有资格在大文豪的山门口站立。</p><p class="ql-block"> 看着硕肥粗大的黑缸,突然间形象得想起描写历代文豪那种:“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诗句,顿时自语道:</p><p class="ql-block"> “嗯,悟出点味道了!”</p> <p class="ql-block">  前面是一片青竹林地,似乎可看见东坡先生隐步林边,他长衫楚楚,一手持竹杖,一手捊胡须,器宇轩昂地念道:</p><p class="ql-block">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p class="ql-block"> 《摘自-定风波》</p> <p class="ql-block">  据史记载,苏东坡一生曾先后十多次来到宜兴,遍览宜兴的山山水水,写下大量的散文和诗词,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笔墨,给宜兴人民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其中,“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的词句,即是苏东坡钟爱阳羡溪山的心迹。</p> <p class="ql-block">  东坡阁,海拔高160米,三层(地下还有一层)四面飞檐翘角木构造,是由中国古建筑泰斗李光亚院士亲自设计。他沿用宋代建筑风格,依山而建顺势而筑,既是雅达小镇的精华之最,又是“点亮宜兴山水的明灯”。</p> <p class="ql-block">  通往东坡阁需经三道山门,分别代表苏东坡“通达,乾坤,伯仲”的三大人生境界。</p><p class="ql-block"> 此处为“乾坤”门。</p> <p class="ql-block">  此处为“伯仲”门。</p> <p class="ql-block">  看见东坡阁前凌空飞架的曲桥,不禁想起苏东坡的名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p> <p class="ql-block">  看着浩浩逝去的阳羡湖水,红枫绿叶尽相争辉 。绿荫下都是来此登高的休闲客。冥冥之中似有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情绪。这是苏东坡一生颠簸大江南北的最高境界。既有履职尽责的无奈,又有体恤庶民热忱。值得我们后人对他的坎坷人生和渊博学识深探细究,穷其一生,乐其无涯。</p> <p class="ql-block">  苏轼-《定风波》</p><p class="ql-block">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p> <p class="ql-block">  登楼远眺,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叹。环视四周,除了“壮观秀丽”,还是壮观秀丽。几乎没有其它形容词来修饰。</p> <p class="ql-block">  从小读着苏东坡诗句长大,又念苏东坡饱学多才超群绝伦,更知苏东坡仕途多舛颠沛流离,不免心叹挽惜。兀自敬仰文豪,特留下几句:</p><p class="ql-block"> 柳叶低垂万花飞,青史乌台怨是非。</p><p class="ql-block"> 春江水暖鸭未知,阳羡溪边把酒醉。</p><p class="ql-block"> 满腹才学空以对,一腔忠魂赋予谁。</p><p class="ql-block"> 欲问花落何处归,天涯海角与风随。</p> <p class="ql-block">  走近苏东坡,博采他的文范精髓与浩然荡气,为官一任秉直勤政,四海为家造福黎民。</p><p class="ql-block"> 走进新时代,把握踔厉奋发的时代脉搏与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己薄力,落实二十大党代会的号召:人民至上共同富裕。</p><p class="ql-block"> 上图为隐秀苑党委第九党支部成员合影。</p><p class="ql-block"> 借助于百度知识和宜兴朋友的指点,完成此美篇。在此拱手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