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学2022年教学教研对外开放周高中化学分会场活动纪实

海南中学陈智红

<p class="ql-block">  根据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建设的要求,我校高中化学组于12月9日在化学多媒体教室举办2022年教学教研对外开放周活动。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为课堂展示、个人说课、专家点评三个环节进行。&nbsp;</p><p class="ql-block"> 我校高一年级黄依萌老师、高二年级符方航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两节高质量的化学示范课。两位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令人折服,也充分体现了我校青年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个人素养。</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化学平衡常数》的授课老师符方航老师用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新课,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瞬间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p> <p class="ql-block">  接着,符老师利用化学史实,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活动一:寻找描述化学反应限度的物理量。</p> <p class="ql-block">  符老师巧妙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excel表格的数据处理功能,迅速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从特殊到一般的科学思维,也体现了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此时,符老师再次利用化学史实,帮助学生借鉴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符老师提出两个问题,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板书推理的过程,当学生推理出正确答案时,全场同学自发地发出了赞叹声,符老师也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课堂气氛达到高潮。</p> <p class="ql-block">  接着,符老师继续启发学生思考:化学平衡常数有何应用呢?请学生判断各组分处于屏幕所示的浓度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由此引出平衡常数取值的大小与反应限度的关系,各个环节的过渡自然流畅。</p> <p class="ql-block">  整节课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课,积极投入到符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p> <p class="ql-block">  本课接近尾声时,符老师启发学生思考能否直接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反应程度的大小,并应用所学知识判断四个反应k值的大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最后,符老师利用黑板板书将整节课的知识内容结构化地呈现,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启发学生思考化学平衡常数还有哪些应用,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元素周期表的故事》的授课老师黄依萌老师以元素周期表的不断演变作为主线开展教学。</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首先请学生思考德贝莱纳是根据什么对元素进行分类的,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p> <p class="ql-block">  在任务二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德贝莱纳的“三元素组”和纽兰兹的元素“八音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p> <p class="ql-block">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感受到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他们不时地为科学家的智慧发出赞叹。</p> <p class="ql-block">  黄老师还巧妙地利用排列扑克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门捷列夫当年是如何得出元素周期表的,学生们兴趣盎然,深深地感受到科学家的创新意识和无穷智慧。</p> <p class="ql-block">  在任务四中,学生继续寻找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与初中所学的现代元素周期表的异同点,黄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通过寻找Cs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和推测Cs可能具有的性质,再次加深学生对“位—构—性”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在本节课的尾声,黄老师寄语同学们: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一样创新、一样求真!黄老师再次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升华!</p> 个人说课 <p class="ql-block"> 课堂展示环节结束后,两位上课老师分别进行说课。符方航老师是将本节课从概念的发现到理解再到应用进行整体设计,他还将化学平衡作为大概念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本节课只是其中一节。黄依萌老师则侧重于利用科学史实进行育人价值的深度挖掘,整节课的明线是四个元素周期表的演变,暗线是“位—构—性”的化学思想。两位老师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带领学生感悟到了科学探索的迷人之处。</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文昌中学吴志军老师认为,符老师这节课作为一节概念课,做到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同于常见课的平铺直叙,符老师利用化学史和真实情境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水到渠成地推理出结果,非常好地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地。</p> <p class="ql-block">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吴益平副院长认为,黄老师这节课体现了海南中学作为“双新”示范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尤其是黄老师对教材中“科学史话”栏目的深度挖掘值得我们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史实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形成发展的观点和质疑的态度,并且能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黄老师这节课,将死板的化学史实转化为灵动的教学素材,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色,整节课共有15人次的学生主动发言,师生互动融洽,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吴院长也希望黄老师能够给学生更多适时的、恰当的评价,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p> <p class="ql-block">  最后,陈辉校长进行点评。陈校长首先高度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优异表现。陈校长指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有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同时他认为我们在选取化学史进行教学时要有批判选择的态度,使之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他认为两位老师都使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体验感和收获感非常强。陈校长最后还寄语化学组的全体老师,希望大家积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加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力争将每节常规课都上得像这两节优质课一样高质量!</p> <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本次课堂展示及研讨活动,我们对新课标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老师们在交流中进步,在分享中提升,也为打造优质、高效的化学课堂奠定了基础。</p>

老师

学生

化学

教学

课堂

周期表

元素

平衡常数

本节

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