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三树新城幼儿园心理健康小课堂

新幼

<p class="ql-block"><b>  这些话语,是不是特别熟悉?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孩子害怕。你说:没什么好怕的。</b></p><p class="ql-block"><b> 你以为这是安慰,其实,这是否定了他的感受。所以,孩子并不会听你的话,他仍旧害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孩子哭了。你说:坚强一点。</b></p><p class="ql-block"><b> 你以为这是鼓励,其实你在回避他的脆弱。所以,孩子也不听你的话,他还会哭个不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 孩子不写作业。你说:那别想看动画片了!</b></p><p class="ql-block"><b> 你以为这是在说服,其实你是在威胁。所以,孩子还是不听你的话,他照样磨蹭,不写作业。</b></p> <p class="ql-block">  家长朋友可能从上面的例子领悟到,并不是孩子不听你的话,而是你和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但是很多家长并没有觉知到这一点,而是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开始了唠叨,甚至打骂,这又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首先,我们来看看,究竟什么样的孩子"不听话"?</b></p> <p class="ql-block">  当小婴儿还没有自主意识,那他会是我们怀中的乖乖宝,当孩子到了2岁左右,开始了自我意识敏感期,他就没那么听话了。这正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标志。心理学上甚至有一种说法:“terrible two”,也即糟糕的两岁现象。</p><p class="ql-block"> 到了3岁,<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但不听话,孩子还经常</span>和你反着来,这就是孩子心理成长的第一个叛逆期。叛逆期又被称为“狂躁期”、“困难期”,可见,家长在这个养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  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和意志,孩子就会反抗。</p><p class="ql-block"> 而当父母表现出对孩子的肯定和信任,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庭工作和决策,给孩子机会,让他体现“我很能干”,孩子的内心才能得到满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第二、孩子开始"不听话",是大脑发育的结果</b></p> <p class="ql-block">  与生理相对应,孩子2、3岁的时候大脑前额叶皮层开始发育,前额叶皮层掌管着思考、情绪调节、体察别人的想法和心情、发展同理心等,能够让孩子在遭遇情绪波动的时候理性面对、合理控制。所以,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主动思考,没那么听话了,正是大脑发展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孩子一两岁的时候,父母就应该积极培养孩子在边界范围内的事情做决定并承担后果。我们常看到一些三四岁的孩子像个小大人,说话理智、冷静、有条不紊。这就是因为他们的前额叶皮质发展得很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第三、你在替孩子负责,还是让孩子学会自我负责?</b></p> <p class="ql-block">  我们首先必须要分清楚责任。很多时候,我们爱孩子,却在无意中替孩子承担了他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比如:</p><p class="ql-block"> 奶奶追在孩子后面喂他多吃一口饭,是在替孩子承担判断饥饱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妈妈每天晚上陪孩子写作业,气到心梗,是在替孩子承担坚持学习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爸爸替孩子决定将来报考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是在替孩子承担人生规划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只有你的孩子充分承担起他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无论学习,健康,自我发展,努力奋斗等,他必须充分接受这是他自己的事,为之投入,孩子才能自我负责,而家长才会轻松省力。</p><p class="ql-block"> 反过来说,如果是你比他更努力地想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你在替他承担责任。</p> <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只要是限度内的事情,要多让孩子自己做主,要相信孩子的力量,有时候父母管得太多,不仅让孩子没有机会承担责任,还造成亲子关系紧张。</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教育?“教”是一方面,“育”就是让孩子有机会实践、体验、经历、感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第四、万万不可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唠叨或打骂</b></p> <p class="ql-block">  我们会有这样的经验,当父母给与孩子过多的压力,例如唠叨个没完、批评、打骂……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过大的心理压力,会引发大脑和心理的应激反应。结果有三个:</p><p class="ql-block"> 1.孩子暴躁易怒,习惯大喊大叫,无法控制情绪。</p><p class="ql-block"> 2.孩子变得沉默,胆小,问他什么都不说话。</p><p class="ql-block"> 3.孩子变得谄媚,表面讨好父母,背地里想办法下次再做违背父母意愿的事情时,不被父母发现。</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为什么绝大部分孩子在虎妈狼爸的压力下,学习没进步,甚至越来越差。因为父母伤害了他们的大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第五、轻松立规矩</b></p> <p class="ql-block">  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孩子在没有规则的环境下长大,自我膨胀,反而会没有安全感,更别提自我发挥效能。但怎样立规矩,才有效呢?</p> <p class="ql-block">  化规矩为约定,孩子更容易接受。可以这样说:</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 “有……的一个约定,如果遵守,我们会获得……好处,如果不遵守,你将要承担……的后果,你愿意加入这个约定吗?”</b></p><p class="ql-block"> 把规则变为约定,意味着,规则是商定来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给孩子提供变通和创新的可能。孩子有自主选择是否加入约定,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孩子的自主动机,加入约定,我们共享利益;拒绝加入,那么你必须自行承担风险和后果。</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个约定一旦商定,那么,就一定要坚决执行,言必行,行必果。</p> 小贴士 <p class="ql-block">  在放手给孩子做主的时候,我们教给父母几句话。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你最了解你自己,你是自己的专家。(自信心和责任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你看,你有自己的小脑袋。(独立判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3.我发现你希望生活有条不紊。(掌控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4.“我能感觉到你害怕了”,“你现在一定很难受”。(理解并接纳自己的感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5.“你是怎样表达这种难受的感觉的?你觉得还可以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言语化感受的表达方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6.“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还可以怎么做?”(探索各种可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7.“你做了什么事让事情变好一点呢?哪些行为是有用的?”(增加自我效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8.“你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做了什么” (反思总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9.“这次结果不理想,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什么?”(总结经验,形成收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0.“哪些事那估计下次做会比这次更好?”(把经验应用到未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问题会带来强烈的心理暗示,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有意愿也有能力做很多事。孩子都是好奇的,求知欲也是与生俱来。</p> <p class="ql-block">  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耐心。逼迫不能使孩子获得好的人生,就算你千辛万苦把他送进了大学,一旦失去了外在的约束,孩子就会彻底放松。这样的孩子也许永远都没办法形成自驱型(self-driven)人格,这将会是他成长路上最大的损失。</p><p class="ql-block"> 从今天开始,当孩子不听话时,停止对孩子唠叨、吼叫。</p><p class="ql-block"> 从科学的角度帮助孩子掌握自控力,让每一个孩子成长为自己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文稿编辑:于惠红</p><p class="ql-block">文稿审核:园长室</p>

孩子

父母

不听话

承担

约定

自我

我们

大脑

自己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