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万里长

董良平

<h3>万里长城万里长<br>说来,我与长城的不解之缘还要追溯到1999年的那个初夏。因为腰带扣头质量问题以及售后服务的需要,工厂组织了八个小分队分赴各大军区后勤部仓库去翻包。作为政工人员,由我带队,与工厂五金车间的周师傅前往新疆军区后勤部住乌拉泊仓库。<br>记得那时还没有动车和高铁,有飞机乘,但价格相当昂贵。而且,工厂规定只有厂级领导因公外出才能乘飞机。所以,身为一名小干事的我,只能从南京乘坐由上海始发至乌鲁木齐市的绿皮火车。行程66个小时。虽说路途遥远,人很辛苦,但我还是异常兴奋着,因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的千里之行。<br>随着火车慢慢地向西行驶,我好奇并贪婪地透过车窗欣赏着沿途陌生的城市、葱茏的田野、奔流的黄河、绵延的山峦、皑皑的雪山、荒芜的戈壁……其中,最为记忆犹新的是我站在嘉峪关车站站台上的留影,以及车窗外那雄浑凄凉的嘉峪关。可惜的是,我们没有在嘉峪关中转一下,去凝视触摸祁连山下、丝绸之路的天下雄关。那一刻,成为一个遗憾的定格,但也点燃了我驴行万里长城的期望。<br>时隔十年,也就是2009年,我有幸被借调到北京工作。工作之余,我拥有大把的时间去挥霍。于是,只要有时间或者是只要有机遇,我都要去游览雄浑绵延的万里长城。<br>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br>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长城多为明朝扩建修筑。<br>搜索百度得知,我国的长城资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河北省境内长度2000公里,陕西省境内长度1838千米公里。根据文物和测绘部门的全国性长城资源调查结果,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公里,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公里,总长超过2.1万公里。现存长城文物本体包括长城墙体、壕堑、界壕、单体建筑、关堡、相关设施等各类遗存,总计4.3万余处。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br>我国已故考古学家、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曾写过一副题为《长城赞》的长对联,是对长城历史的最佳诠释。<br>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br>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br>从2009年国庆起,直到如今退休了,初心不变,我先后去过甘肃的嘉峪关、河北的山海关、山西的雁门关、北京的居庸关、河北的紫荆关、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北京的司马台长城、北京的慕田峪长城、北京的古北口长城、北京的箭扣长城、北京水长城、张家口大境门长城、承德金山岭长城、大同长城等。<br>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长城最通用的称谓。《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br>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这样说:“古希腊的明灯在初点燃的土地上熄灭。古罗马的威力被埋葬在它广大帝国的废墟下。但是建立在社会与人的精神理想基础上的文明仍然活在中国和印度……正像活的种子一样,天上降下滋润的雨水,它就会抽芽、成长,伸展它造福的树枝,开花、结果。”我想,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以及军事史上都可以称之为一个奇迹。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先民的文化观念、思想感情以及价值取向等,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以及生产力水平的状况。如今长城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与意志的体现,长城精神包括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