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教师的风范:刘恩兰教授</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字原创 文小平</b></h1> 1954年,刘恩兰教授从东北师范大学被调入哈军工,任海军工程系海道测量教授会主任,使学院增加了一位名师 ,这位名师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海洋界的巾帼英雄”。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中国第一位</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考察世界自然地理的女学者</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刘恩兰</b></h5> 刘恩兰(女)(1905--1986),山东省安丘县人。1919年,入南京汇文女子中学。192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并留该校附中任教。1929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攻读自然地理,取得硕士学位。从此,在自然地理这个当时新兴的科学领域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的女硕士。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陵女子大学老校区</b></h5> 从克拉克大学毕业后,又到芝加哥大学深造半年。离校时,校方决定奖励这个品学兼优的中国姑娘,问她想要什么礼物时,刘恩兰提出:她不从太平洋直接回国,而要途经北美,游历欧洲。作科学考察,请学校资助。这一令人赞叹的要求,学校欣然接受。<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从美国返国时,她与女友相伴,由美国到达加拿大的魁北克,然后横渡大西洋到地中海,入法国,经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到荷兰,渡英吉利海峡到英国,渡北海到挪威、瑞典,再渡波罗的海到波兰,最后横穿苏联全境,入满洲里回国。这无异是一条漫长的地理考察路线。她心系高山,胸怀大海,沿途边看,边问,边记,将各国的自然风貌、人情习俗都积累起来。她跋山涉水,不畏艰险,表现了一个地理学家浑然忘我,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刘恩兰的这次长途跋涉,经三大洲十二国,26岁的她,创造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地理考察记录,成为中国第一位连续考察北美及欧亚社会地理、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女地理学者。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中国第一位自然地理女博士</b></h1> 刘恩兰回国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创办了地理系,并担任系主任、教授,主讲自然地理。与竺可桢一起创建中国气象学会,中国地理学会,成为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她还参加了蔡元培先生组织的中国科学社,为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奔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位于南京师范大学</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随园校区的金陵女子大学旧址</b></h5> 1938年,她入英国牛津大学研究院攻读,三年后取得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自然地理女博士。此时,适逢二战前夕,刘恩兰受英国军方邀请,帮助英军测量英吉利海峡。她沉着勇敢,测量报告数据精准,为反法西斯贡献了一份力量,从此奠定了她海道测量专家的地位。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刘恩兰的牛津大学博士学位证书照</b><br data-filtered="filtered"></h5> 1940年回国,任成都金陵女子大学地理系和地质系教授。她曾带领4名学生,身背简易器具,到川西北等地考察,溯岷江而上,直入无人之境。考察论文、照片刊登于美国《全国地理杂志》上,影响很大。1946年,她应邀去美国讲学,拒绝了高薪聘请,毅然回到祖国。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纽约邮报采访刘恩兰的照片</b></h5>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曾三次接见她,征求她组建中国科学院的意见,邀她参加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工作。1951年9月,刘恩兰从原金陵女子大学被聘到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到1952年,她所在的地理系已经拥有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学科较为齐全的师资队伍。<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从上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她主要致力于气象、气候、农业地理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50年代中期以后,她主要从事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地理等学科的教学研究。她当选为中国海洋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航海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成员。她对我国的海洋状况了如指掌。她在一生的科研生涯中,注重实地考察,足迹遍于祖国的山山水水,几十年来,写出了大量实地考察报告和科学论著,成为研究中国自然地理及海洋的重要文献。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在哈军工</b></h1> <b> 1,把培养高质量的军事工程师视为最神圣的事业</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刘教授到学院后,一个引人注目的行动是主动、自觉地学习战术知识。军事工程技术与战术紧密结合,是哈军工与地方大学的重要区别。她来到军事技术院校,从事海洋学研究,认为自己缺乏军事、战术知识,讲专业课难以结合战术,便挤时间认真学习战术课程。一位知名的学者、教授,跟学员们一起听战术课,再根据海军战术要求改写自己的讲义。学院科学教育部受到她行动的启发,要求各系普遍为专业教师开设军兵种战术知识讲座。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刘恩兰与教师研究学员实习问题</b></h5> <p class="ql-block"><b> 2,治学严谨</b></p><p class="ql-block"> 她讲授自然地理课,,一次,带领学员到哈尔滨外一个小山上实习,主要从山体的形状,风化石的形成特征来说明自然地物、地貌的结构成因。到现场后,她让学员自己去寻找辨认各种风化石的特点,用以验证所学理论。由于天气较热,大家不愿意爬到山顶去找,只在山下转悠。而山下的风化石,已遭人为破坏。她看出学员们的心态,就自己带头向山上爬。一位年过半百的女老师的行动,震动了学员,同学们一面劝阻刘教授不要去爬山了,同时,也被她的行动所感动,一个个不顾天热的不适,争先恐后地向山上爬去,结果,每个人都找到了形状、颜色、结构各不相同的化石,当这些化石集中到刘教授面前时,她高兴地露出慈祥的笑容,接着,她严肃地告诉大家:要获得扎实的知识,必须下苦功夫,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要深入实际,发现和探索事物的本来面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这种教学严谨、教书育人的态度使学员们久久难以忘怀。</p> <b> 3,带领学员出海考察</b><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从事海洋学教学、科研工作,决不仅是坐而论道,而是需要亲自带着学员出海考察、实习,考察海洋航道、水文、气象、岛屿、海岸等。出海考察条件相当艰苦。她带领学员们乘坐小艇,不顾风浪颠簸,不怕触撞暗礁的危险,到生疏的海区去,取得新的资料。<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956年春,刘恩兰带领海军工程系海道测量专业学员外出考察。在渤海长山列岛考察自然地理时,她领着学员,不顾生活与行动上的不便,坚持上军舰实习。在军舰的颠簸中,她晕船了,但一登上岛屿,她依然步履矫健,指点着海湾、岛屿,对学员讲解地质的演变,潮汐的涨落。大自然像一本教科书似地由她一页页地展现给学员们。在她的身边,学员们被她那热爱科学、热爱祖国海洋的不倦精神所感染,决心更加勤奋地学习。业余时间她也大多和学员们在一起,促膝谈心,嘘寒问暖,像一个老妈妈那样呵护着她的学生。<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957年秋,刘恩兰带领毕业班学员,结合毕业实习,承担了国家下达的测量海岸线的地形地貌和沿岸水深的大型科研任务。当年,她年近六旬,一身蓝布衣的她走上舰艇时,海军船长大吃一惊:“怎么上来了一位瘦老太太?"船长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位被周总理称为“海洋界巾帼英雄”的瘦老太太,正是测量海岸线这一大型科研任务的领头人。船上没有女宿舍,船长把小会议室腾出来,给刘恩兰搭上张床。“在晃动中的舰船上和风吹日晒下进行海道测量,老太太吃得消吗?”船长和水兵们小声地问哈军工学员。事实证明,船长和水兵们多虑了,这可是走遍全世界,下过英吉利海峡的刘恩兰博士啊,眼前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她依然像当年考察欧美、测量英吉利海峡一样,英姿不减。4个月艰苦的船上生活,刘恩兰笑傲东海万顷浪,和学员们度过了难忘的日日夜夜,她指导学生完成了一幅万分之一比例尺的水深测量报告图,添补了国内该领域科学研究的空白。刘恩兰又带领学员实地调查从定海到温州的海道,师生共同写出一份详细的勘测报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57年,哈尔滨抗洪时,</b></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刘恩兰在省市抗洪指挥部分析水情</b></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在海军航海保证部门工作</b></h1> 1961年,刘恩兰奉命到海军航海保证部门工作。这时她已经56岁了。56岁的健康妇女出海也会有一大堆困难,更何况一个伤病缠身的老教授呢,这需要有多大的毅力呀。然而,刘恩兰兴致勃勃,随舰艇从塘沽出发,沿渤海、黄海、东海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直达南海,一路考察了海岸设施、地貌、水文等,写出了几万字的材料。以后,她一直战斗在海洋科研、调查的第一线,为海洋事业和海军建设呕心沥血。她所表现的献身精神,至今还深深打动着海军干部、战士们的心。一次,她乘一艘海军快艇到黄海某海区考察。这时,她正患着胃溃疡。小艇破浪奔驰,艇体激烈振荡、颠簸,恶心、呕吐把她的胃搅得疼痛难忍。忽然,她觉得要吐。她怕弄脏舱室,急步登上甲板,一口鲜血吐进大海。同志们忙奔出来扶她,然而,她昂首望着前方,疾风掠着她那苍然白发,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似的。突然,刘恩兰发现快艇来了个急转弯,全速返航了。她一下子明白了这突然变化的原因,立即三脚两步回到舱内找到艇长,严厉地问:“为什么返航?”艇长有些不自然地回答: “刘教授,您别急,这次出海风浪太大,刚才上级命令……”刘恩兰仍是十分着急地比划着说:“同志,你难道不懂吗,风浪越大,越能获得珍贵的资料,对部队建设更有参考价值,快发电请示上级,一定要按原定计划到预定海区进行测试!”艇长听了老教授斩钉截铁的话语,内心十分感动。他象执行命令一 样,立即与上级取得联系,又驾艇奔向大海的深处。 <h5><b> 在1959年学院先进集体和先进积极分子颁奖大会上,刘居英向刘恩兰颁发奖品</b></h5> 刘恩兰教授在哈军工执教8年,她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教书育人,成为哈军工的模范老教师。这位传奇女教授更成为国家的骄傲。她为科学的忘我献身精神和严格求实的治学态度,深深地影响着学员们。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晚年的刘恩兰教授</b></h5> 刘恩兰把深沉的爱献给了祖国的科学事业,终身未嫁。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音乐推荐 杜香琴</b></div><b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片来源 网 络</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文编辑 孟庆泉</b></div></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