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古镇仁居(古时称豪居),是平远县历史中涂染过异彩的地方。她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置县,首任知县王化(广西人)。至一九五四年县治南迁前,一直为县治所在地,时历四百多年。这座风光秀丽的小山城,历尽沧桑,刻下了平远历史印记,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迹。(备注:图片可点开放大看,点击长按图片可以下载存入手机相册)<br> 配乐:广东汉乐巜怀古》。 点击屏幕右上角 “K” 可开、关音🎶乐。</h3> <h3>清末平远县城图</h3> <h3>仁居集镇视频</h3> <h3> 民国时期平远县政府大门钟楼</h3> <h3> 在县府旧址上新建的仁居文化广场 </h3> <h3> 省级文物:“永昌桥”(别名真武桥)。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已酉岁(公元1609年岁),由知县喻子贤始建。桥西有“贤侯祠”内祀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岁(1762年)知县李邺,后被拆。桥西有真武帝庙一座,当地人普遍叫“真武桥”,时至1928年被洪水冲毁,后由当地人募资重建。<br></h3> <h3> 古镇八景诗篇</h3> <h3> 八景之一 凤山(孔雀开屏)。因形似鹅蛋当地人叫“鹅石”“鹅”与“呆”方言谐音,似为“呆蛋”,后文人取名为“凤山”。<br> 凤山~半山有一“双凤庵”。</h3> <h3> 八景之一 麟石飘霞</h3> <h3> </h3> <h3> 八景之一 横岗古塔:在古镇东北隅,位于五福村(塔下颜屋)横岗山梁上,此塔为增添古城山光水色之美,相传明朝万历年间,由邑人募资所建,塔八角七层,枕山瞰河,蔚为奇景。在“文革”前期以“破四旧”为由被折毁。<br></h3> <h3> 曲涧清流</h3> <h3> 古镇八景之一“曲涧清流”</h3> <h3> 八景之一 绝登云梯:“梯云岭”麻楼古道~梯子岌</h3> <h3> 梯云岭古道上的摩崖石刻“须到”由明万历庚申年(1620)平远知县李允懋题刻,强调必须到此一游,至今保存完好。</h3> <h3> 古镇东岭~“尖山”</h3> <h3> 古城东岭尖山脚“浴佛”</h3> <h3> 毫居(仁居)古城墙</h3> <h3>“南门桥”~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原是木板桥(只能行人、不可通车)。现有的石拱桥(文胜大桥)是1968年由仁居人民公社投资建造。由于有“文革”铬印,后把“文胜”二字铲除。</h3> <h3> 古镇人家</h3> <h3> 八景之一“双桥虹驾”</h3> <h3> 省级文物:“青云桥”,始建于明崇祯末年,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重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由知县卢兆鳌重修,1928年被洪水冲垮,由县长林公顿募资重修。</h3> <h3> 省级文物:“驾虹桥”俗称老东门桥,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h3> <h3> 省级文物:抗日战争时期民国广东省四大银行金库遗址。</h3> <h3> 仁居学宫(孔庙)圣殿。位于仁居中学校园内,明嘉靖四十二年癸亥岁(公元1563年)由知县王化始建。至清初,遭兵焚毁。清顺治十二年乙末岁(公元1655年)知县赵复昌重建。1975年以“破四旧”和危房为由折毁,现“泮池”和“状元桥”仍然保留完好。</h3> <h3> 省级文物:“邹坊文祠”(别名“八角亭”),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为邑庠生刘企贤倡建。</h3> <h3> 1930年5月14日红四军一纵队在林彪司令员率领下由江西吉潭经大畲坳、邹坊进入平远。下午在“邹坊文祠”(八角亭)召开群众大会,成立“邹坊农会”。</h3> <h3> 明代古建筑:邹坊村磜下“大济桥”,建于民朝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由邑庠袁冲翰创建。经历410多年风雨仍完好无损。</h3> <h3> 由邹坊村大坑“西湖寺”遗址出土的平远县馆藏文物~铁钟。</h3> <h3> 古建筑:木溪石拱桥</h3> <h3>六吉村古桥“三济桥”</h3> <h3>仁居镇六吉村招福地“招福亭”</h3> <h3> 平远县(仁居)红军纪念园</h3> <h3> </h3> <h3> 省级文物:红四军纵队司令部驻地旧址。(肖家祠)</h3> <h3> 省级文物:红四军第三纵队七支队驻地旧址。</h3> <h3> 省级文物:红四军纵队军需处旧址。</h3> <h3> 省级文物:古民居“小树庐”。位于城西南一公里处,系国民党少将师长严应鱼故居。</h3> <h3> “树人庐”为严应鱼城内故居。</h3> <h3> 梅州市级文物:“素庐”。原国民党广东陈济棠部少将军务处长、广东省禁烟局长温钟声所建。</h3> <h3> 省级文物:客家围龙屋(井下村吴屋)。</h3> <h3> 旧时仁居有一种说法:“岗坊的塘,店背岗的尝,长安街的磨坊”。指的是岗坊的魚塘面积大且数量多,店背岗冯姓祖宗的尝田多,长安街居民从事磨豆腐的人多。</h3> <h3> 仁居船灯。据考,船灯源于福建武平县,十九世纪末,始由武平传入平远县差干至仁居。在古城仁居,每逢新春、元宵佳节,人们舞起船灯,为节月增添逸兴。<br> 船灯舞曲调以汉乐巜渔家牙》、《闹元宵》和《摇船曲》为主乐, 杂以巜十二月古人》、 巜卖杂货》、《瓜子仁》、《十月怀胎》、《花鼓词》等古代民间小调,八音伴奏,律韵和谐,优美动听。</h3> <h3>旗袍秀《江南雨》</h3> <h3> 平远县仁居镇邹坊村“迎相公”习俗</h3> <h3> 相公爷出巡</h3> <h3> </h3> <h3> 平远古镇“城隍庙”正门</h3> <h3> 仁居城隍庙</h3> <h3> 城隍庙正堂</h3> <h3> 城隍老爷像</h3> <h3> 城隍庙对联</h3> <h3> 1、古城西门对联<br> 2、六吉村石垇宫楹联</h3> <h3> 古镇民众“祭江”活动。据考证,清末,瘟疫恶性蔓延乡里,无数民众染疫致死。人人束手无策,无计可施,人们只好求助神明。于是乡民自发拜城隍,请张天师来除瘟降福。家家户户自觉搞好环境卫生,备牲仪,没香案,放鞭炮,烧纸宝,不久瘟疫自行消失了。<br> 尔后每年农历七月间,乡民择吉日迊神集会,遥请各路大神,民众抬着诸大帝,城隍老爷,关帝老爷,三元三位相公等诸神,游行于古县城内外大街小巷,到“驾虹桥”上设坛祭祀。这种活动名曰“祭江”。其涵义是驱逐瘟神,让他随江河流水而逝。其实,通过此举,目的是使乡民自觉地搞好家居环境卫生,消灭蚊、蝇,预防疾病的发生。<br></h3> <h3> 邹坊村(卓氏)代表队抬着三元三位“相公爷”参加仁居镇“祭江”活动。</h3> <h3>观光视频《上吉公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