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8日,秦安县第四小学数学组教师观看天津市咸水沽第三小学数学教研组组长韩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上册线上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p> <p class="ql-block"> 秦安县第四小学数学组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线下交流、学习、研讨。</p> <p class="ql-block">一年级组教师观课感受:</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学生学的轻松愉快!本节课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本课特色,着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自主研究,磨炼思想,培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 <p class="ql-block">二年级组教师观课感言:</p><p class="ql-block"> 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知识以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出发,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给学生充分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产实践,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三年级组教师观课感言:</p><p class="ql-block"> 本课时是学生在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刚刚从几何图形的学习转向对立体几何图形的学习,所以对学生来说在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上是一个重要的进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这节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出发,借助实物模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先自己制作、观察、交流、探究、归纳、提炼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掌握,使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进一步发展。</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发展空间观念,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值得借鉴与推广。</p> <p class="ql-block"> 今天听了韩老师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们四年级组的感悟如下:</p><p class="ql-block">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表面积的意义;二是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三是联系生活,解决有关表面积的简单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本节课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它是研究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学生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探究表面积的知识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韩老师所授这节课主要有两个亮点:1、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2、将传统的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教学,帮助学生克服认识上的难点,在剪中学,在思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五年级组教师观课感受:</p><p class="ql-block"> 通过实物、教具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遵循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 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和总结出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p> <p class="ql-block">六年级组教师观课感想:</p><p class="ql-block"> 教师遵循了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引入,为学生创设了探索新知识的条件,让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学生们瞧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东西,使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对知识的思考与实物模型的演示操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表象,建立概念,以动促思,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与总结出计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算法的交流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p> <p class="ql-block"> 今后,我们数学组教师在聚焦新课标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前提下,在严格落实新课标“四基”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规范教学设计,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综合、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数学练习环节设计中,我们要给予学生出错的机会,通过错例的展示,体现融错课堂,不断引导学生不仅要“学以致用”,还要达到“用以致学”的深度学习效果。</p>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 宋静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