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生长在苏州河边,儿时常去苏州河游泳戏水,几十年的上下班依然天天跨河过桥。伴随着苏州河成长,见证了它自清变浊发臭,又自浊变清变绿的过程。自上海开埠至今,苏河两岸促成了我国近代工业发源,催生了大半个近代上海。这条修长曲折的城市河流助育着上海的成长发展,才是上海真正的“母亲河”。</p><p class="ql-block">今天的苏州河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自桥沿河迈行,不竟感慨万千,虽然经常看到赞美的图文,却依然忍不住留影抒言,感怀不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白渡桥:</span>一座连接浦江历史文化和苏河传统文化的桥,苏州河由此汇入黄浦江。这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1856年初建成名为“威尔斯桥”,1876年第二代外白渡桥建成,定名为“公园桥”。1907年,外白渡桥建成并沿用至前几年的“整桥移地整修”,使桥更加美观稳固。外白渡桥南起于南苏州路,北止北苏州路,整桥长104.24米 ,是沪上南北主干通道,也是观赏浦江两岸美景的最佳点。</p> <p class="ql-block">建成初期和抗战时期的情景(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乍浦路桥:</span>俗称二摆渡桥,1873年工部局所建的木结构桥,连接虎丘路和乍浦路,距外白渡桥仅二百余米。后由工部局设计,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于1927年竣工,总长72米,通常情况下其他一般驳船都能在桥下航行。 1994年2月15日政府公布乍浦路桥为上海优秀历史建筑。这里是瞻仰两岸的历史建筑群和观赏外白渡桥、浦东陆家嘴的极佳地,新天安教堂的“外滩源”更是游人必到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川路桥:</span>以前称为“里摆渡桥”,始建于清末,《上海县自治志》称为“白大桥”。因位于旧邮政局大楼南,俗称“邮政局桥”。初建是木桥,1922年改建为三孔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长度80米,连接虹口区繁华的四川北路商贸街,北岸的邮政博物馆更是突现时代变迁的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河南路桥:</span>连接虹口区河南北路和黄埔区河南中路的河南路桥俗称三摆渡桥,(1843年前这里曾是渡口),1885年改建成驼峰式六孔木桥,1925年再度改建成3孔载重为量15吨的钢筋混凝土桥。因桥堍下建有天后宫而称之“天后宫桥”。2006年6月,老河南路桥拆除重建,于2009年建成通车,桥由原来的四车道拓宽至六车道,是苏州河上主要的景观桥梁之-。</p> <p class="ql-block">沿岸的上海总商会,是近代中国成立最早的“商业首脑机关”。脱胎于清政府于1902年设立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后改称上海商务总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西北路桥:</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为六孔人行木桥,1956年原桥因过于陈旧而被拆除。直到2006年,河南路桥改建时,为方便行人过河而建造了现在的山西路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福建路桥:</span>几经拆建的福建路桥,俗称老闸桥,桥两端分别连接静安区福建北路和黄浦区福建中路。福建路桥桥址处原为清康熙年间建造的一座三洞石闸,上设浮桥可供行人通过。1864年,建成木桥,1885年6月拆旧桥改建成7孔木桥取名老闸桥。1946年因旧桥毁损严重再度改建为六十余米的新木结构桥,更名福建路桥,1966年,终于拆除木桥,改建成长七十余米长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于1968年建成。现在的桥是2001年拆危再建而成,于2007年底竣工通车。</p> <p class="ql-block">浙江路桥:浙江路桥1880年修建,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浙江路桥是我国现在仅存的几座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的老桥之一,从侧面看,整个桥身像一条剔除了鱼肉的鱼骨架。这样的结构既兼顾了受力,又使桥的外观漂亮,是苏州河上很有特色的百年老桥,“魚头”般的旧桥构件作为历史而留作一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藏路桥:自</span>小生长在桥边,母亲怀我时正逢解放上海,枪声激烈炮声隆隆,全家人提心吊胆。那时只知道这是“泥城桥”。桥始于1853年,初为木桥,因毗邻泥城浜,俗称泥城桥。1922年拆除木桥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又又加固加宽,改称为西藏路桥。2002年在原址重建这座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桥,2004年建成这座长100米,宽40米,双向6车道的新桥。新桥的装饰仍保存其原来的风格又包含现代元素,抗战时的遗迹“四行仓库”依旧保留桥北岸,这座曾被称作“垃圾桥”的泥城桥真正成为了苏州河上一座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桥。</p> <p class="ql-block">西藏路桥北岸的四行仓库弹痕累累,告知人们这段难忘的历史。</p><p class="ql-block">49年5月解放上海时,桥上战斗异常激烈,第二天市民一早在此见到的情景十分感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乌镇路桥:</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乌镇路老桥原为6孔木结构桥,在抗战中毁于战火。1948年乌镇路桥重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桥梁。原桥于1997年拆除重建,新桥为单跨钢管系杆拱桥,于1999年5月建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桥路桥(新闸路桥):</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有悠久历史的新闸路挢初建于1735年,为三洞石闸桥,1737年竣工。闸的两岸设碰,闸中有浮桥,东距老闸不远,1862年改建为3孔帘桥。后又仿西式桥型改建成木桥,取名新闸桥,成为周边各县通往上海老城的要津。再后因桥木腐朽而改建成钢桁架桥,但机动车仍不能通行。改建后的新闸桥属老桥原拆原建,无墩,桥面分设车行道和人行道。桥上设竖曲线,梁底标高为5.7米满足航运。现桥是2000年底拆旧后建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北高架桥(成都路桥):</span>成都路桥是苏州河上座连接两岸的南北高架桥的一部分,既称共和新路桥,又叫南北高架桥。凡苏州河上的桥都标有桥名,唯独此桥无标识,因它连接成都路高架,人们也称它为成都路桥。桥于1995年建成通车,是苏州河上最宽的桥,它实际上则是南北高架道路的一段,车辆行驶过桥时没有上下桥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恒丰路桥:</span>恒丰路桥南接石门二路,北连恒丰路,也是一座百余年的木桁架结构桥的历史老桥,俗名汇通桥。因南岸桥侧有舢板厂,又名舢板厂桥。1914年拆除后重建,之后取名恒丰桥。抗日战争期间也被日伪拆除,于民国37年重建,1987年在其东侧重建新桥,以恒丰路得名,桥长过六百米,宽三十米,几拆几毁几建,足见这是一座见证上海历史的老桥。</p> <p class="ql-block">(对比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昌平路桥:</span>2020年12月6日,上海昌平路桥建成通车。该桥不设桥墩一桥过河,造型宛若明眸凝望着苏州河,因而得名“苏河之眼”。设计中上翘的人行道与主梁之间距离缓缓变化,仿佛一只微微睁开的眼睛。上拱的拱轴线特意高出车行道面的人行道,配以大跨度的悬臂加劲构件及拱肋间的横向铝板构件,不仅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还可以成为行人坐靠的休憩平台,尤以夜景夺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普济路桥:解放</span>前普济路叫通济路,与海防路之间只有小船摆渡而无桥。1996年因长寿路扩建工程,为解决行人通行而动工新建此桥。1997年10月普济路桥竣工。从此苏州河上多了一座静雅的而具有古典风格的普济路桥:灰白的桥身,干净的街区楼宇…漫步在天桥上,苏州河的美景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寿路桥:</span>据相关资料记载,长寿路与广肇路(今天目西路)间曾经有座木桥,但被毁于日军占领时期。解放初期此间无桥,过往两岸只靠船渡称为广肇渡口。建国初期政府投资建造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是新中国成立后苏州河上建造的第一座桥。1998年长寿路桥进行改建,在老桥两侧增添复桥,中间用绿树相隔,形成三桥并列的独特景观,同时解决了交通增量问题,成为市区的主要交通枢纽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昌化路桥:</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昌化路桥连接着“中远两湾城”和市中心区。昌化路桥是上海解放初期建成的七孔木桥,当时称归化路桥,于1957年改名为昌化路桥,1974年9月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桩基拱肋吊杆桥,又于2000年拆除重建,第二年于即重新通车。(历史图片取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南岸桥堍有一个奇特的建筑“天安阳光广场”,这里原先是荣氏家族的阜丰面粉厂,前些年一度成为文艺人的“图雅”之地,经规划改造成为今天的“天安千树”大型商业广场。建筑“千树在天”的奇特造型在国内独一无二,形成苏州河沿岸一道十分别致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江宁路桥:</span>江宁路桥俗称“造币厂桥”。20世纪20年代后期沿苏州河闸北一带工厂林立,商业亦趋繁盛,交通骤增,戈登路(今江宁路)苏州河北岸的中央造币厂因水上运输不便几经周折而在苏州河上架木桥一座。1949年4月重建,后因危桥原故几度加固修建,终在2011年拆除重建,于2012年末恢复通行。江宁路桥南起于江宁路澳门路路口,北止于普陀区光复西路(上海造币厂保护性建筑处),桥梁长三百余米,宽二十余米 ,成为普陀区通往中心城区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西康路桥:</span>十九世纪中叶,这里曾是过河渡口,称曰“小沙渡”。于1981年撤渡建桥,命名为西康路桥。经数十年的通行该桥状况仍良好,于2015年经景观改造后继续开放通行。西康路桥北通光复西路,南连西康路,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结构,昔日的木船摆渡成为现代人行桥,至此过河“船渡”成了苏州河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镇坪路桥:</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镇坪路桥兴建于2007年,全长近七百米,其桥梁长度达200米,分5跨,主跨47米,一跨过河,设双向4车道。南北引桥东侧各设置一座人行梯道,桥型为梁桥。镇坪路桥位于江宁路桥和武宁路桥之间,增加了市中心西部地区苏州河的桥梁密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宝成桥(人行桥):</span>宝成桥又名叶家宅路桥,这是小时候去“大自鸣钟”常走的人行木桥。1930年由浜北的崇信纱厂杨杏堤等人捐资建造,因位于宝成弄(现叶家宅路)而得名。建造时为五孔木桥,1936年也被日军炸毁,1938年修复,1971年改建拓宽为钢筋混凝土的行人桥,成为苏州河上唯一的一座双曲拱梁人行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武宁路桥:</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武宁路桥作为连接普陀区苏州河南北两岸的要道,1956年建成,后多次改造扩建,为配合世博会的要求对整个桥体又进行“中西合璧”的景观要求设计。4座立柱采用艾奥尼克式立柱风格,高达27米的桥头堡使其整座桥梁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的视觉焦点。桥头堡顶部用铜浇注,表面贴金分别代表孕育、萌芽、成长、希望的雕塑,使桥梁饱含西方文化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曹杨路桥:</span>小时候只晓得曹杨路上的“三官堂桥”是平排两座木桥,也叫曹家渡桥,过桥即是三官庙的大殿,巨大的菩萨塑像印象深刻。木桥始建于1928年,20世纪40年代在该桥西侧又建造了一座桥,叫曹家渡西桥,两桥相距200余米,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先后拆除。1976年8月在该处重建钢筋混凝土桥,并拆除寺庙连通北江苏路,成为新的南北大通道,于1980年12月建成通车,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初期,旧桥南岸曾建全市最大的禽蛋市场。(旧桥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华政桥(人行桥):</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苏州河上唯一一座用单位名称命名的桥。“华政桥”为方便华东政法大学通行而建,距曹杨路桥上游约不足千米,连接着苏州河两岸的华东政法大学校区,形成了苏州河上一道难得的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凯旋路桥:</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5年民国政府交通部着手建设沪杭铁路,为了使火车通过苏州河,在现桥址建了一条钢结构桥梁,故称为“铁路桥”。1997年后沪杭线改由外围通行,原来的铁路不再通行铁路,市政方面将其建成轨道交通线,并在现址并列新建了一座贯通凯旋路和凯旋北路的桥梁,定名凯旋路桥,于2000年建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山西路桥(内环线桥):</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山西路桥是连接中山北路和中山西路的跨河路桥,是上海内环线组成部分与凯旋路轨道桥相邻。中山西路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是上海内环线的重要力量,环通了内环线。中山西路桥也是苏州河节点,从中山路桥向西走,苏州河地区即逐步远离市区,桥梁密度也开始减少。</span></p> <p class="ql-block">(夜景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强家角桥:</span>强家角桥所在的河段曾经是苏州河的最后一个渡口。据说早在1827年南岸强家角村富裕人士捐资建造了强家角渡口,在两岸设有木质大转盘,用绳索牵引木船过河。1937年上海沦陷,人工拉船渡口停运,抗战胜利,摆渡船改为燃煤小火轮。1997年轮渡码头东侧建成一座人行桥,桥长51米,宽5.5米,拱形钢梁与乌镇桥相似,同年12月16日苏州河上结束了最后一个渡口的运行,从此母亲河上众桥飞架,通行无阻,有力地助力了上海的经济建设。</p> <p class="ql-block">(图片摘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北路桥:</span>古北路桥是苏州河上跨径最大的桥梁。过去行人过河主要靠强家角轮渡。为解决行人交通不便的问题,于80年代建设了一条钢筋混凝土可推行自行车的一跨式钢梁人行桥,称之为“大渡河路桥”。2005年12月改建并更名为古北路桥。新桥拆除了人行老桥,2007年建成人车通行十分美观的新桥。古北路桥全长七百多米,桥梁长度为四百多米,其中跨越苏州河部分长度为154米,主跨跨径达70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泸定路桥:</span>泸定路桥位于上海市西部,南起长宁区威宁路天山路交叉口,北至普陀区泸定路云岭东路交叉口,设计车速40公里/小时,双向二车道,两侧设非机动车道;全桥近五百米,主跨为近六十米。在主桥两侧设有人行道,在苏州河两岸设有人行梯道和无障碍轮椅坡道与之相连接,共设4个人行梯道,2个轮椅坡道。泸定路桥于2010年2月建成了这座十分人性化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横主线桥:</span>北横通道西起中环北虹路立交,东至周家嘴路内江路,全线长19余千米,其中西段长近十余千米,是连接长宁、普陀、静安等区的快速通道,也是上海“三纠三横”干线网的组成部分,于2021年建成这座颇有气势的现代感十足的大桥。此为长宁区跨越苏州河段的取景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真北路桥(中环线):</span>真北路桥原来也是木结构桥,始建于1932年,1964年拆除后重建钢筋混凝土桥,因近北新泾镇,故称为北新泾桥。2000年起上海建设中环高架路,在建造苏州河高架桥的同时,对真北路桥进行了系统性的改造,由原来的一座桥改成两座桥——中环真北路南向北桥和中环真北路北向南桥,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现代化色彩,也连通了中环线的连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岸风采:</span>曾去过世界许多城市,领略过不少城市河流:伦敦有泰晤士河、巴黎有塞纳河、开罗的尼罗河、莫斯科运河…,桥型多彩,雕塑生动,河流让城市润泽而灵动,让生活充满诗意。而唯有上海的苏州河, 经过河道边的“精雕细琢、步步用心” 的改造,使河畔成为人们游览、休闲、散步、锻炼的好地方。苏州河道边的美丽景色大大增强了上海城市的人文气息,成为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诠释。</p> <p class="ql-block">苏州河的悠久的历史萌生了说不完的故事,那些横跨在苏州河上建于不同年代风格迥异的桥,俨然是座桥梁博物馆,见证着百年来苏河两岸的发展变化,见证着上海从民族工业兴起走向现代世界的过程。真如作家程乃珊曾写道:“没有哪一条河流像苏州河这样,与上海如此亲近、密不可分。这条母亲河不仅承载着悠远乡愁与文化记忆,更是上海‘城市项链、发展名片、游憩宝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