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与,《天鹅湖》

秋之韵

<p class="ql-block">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4幕,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费里德游天鹅湖,深深爱恋奥杰塔。王子挑选新娘之夜,恶魔让他的女儿黑天鹅伪装成奥杰塔以欺骗王子。王子差一点受骗,最终及时发现,奋击恶魔,扑杀之。白天鹅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结合,以美满结局。</p> <p class="ql-block">  一部芭蕾舞剧有如此强大的魅力与生命力。这出古典芭蕾舞台剧经典中的经典,历经时代淬炼,在观众心中留下无可取代的地位,其艺术价值非凡。</p> <p class="ql-block">  第一点是优美的旋律之王。《天鹅湖》音乐由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1876年写成。他采用交响乐写作手法,构建了一个宏大的音乐场景,许多乐曲成为传世经典。在这部芭蕾舞曲中,有如泣如诉的管乐呜咽,表达奥杰塔公主纯洁的内心世界;也有华丽明朗的舞曲,表现齐格费里德王子的阳光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  第二点是纯美无比的童话。《天鹅湖》故事取材于民间故事,内容为“恶魔把美丽的少女变作天鹅,但爱情和正义的力量最终战胜邪恶”。最初《天鹅湖》拥有两个不同的结局,通常是混合上演:第一个版本里王子被幻象所惑,最后与奥杰塔公主双双逝去;但在著名的圣彼得堡版本里,尽管结尾音乐悲戚,却是个爱情战胜邪恶的大团圆结局。</p> <p class="ql-block">  第三点是32个“挥鞭转”的震撼。《天鹅湖》第三幕著名的黑天鹅奥吉莉娅独舞变奏中,黑天鹅要一口气做32个被称作“挥鞭转”的单足立地旋转。这一绝技由意大利芭蕾演员皮瑞娜·莱格纳尼于1892年独创,在圣彼得堡版演出中出现。舞者以细腻的感觉、轻盈的舞姿、坚韧的耐力和完美的技巧,诠释了白天鹅和黑天鹅完全不同的心灵世界,这一绝技至今保留在《天鹅湖》中,成为衡量芭蕾演员和舞团实力的试金石。</p> <p class="ql-block">  好美的故事,好美的音乐,故事有了音乐,变得更扣人心弦;音乐有了故事,变得更耐人想象。作为一部永恒的经典,即使一百年,一千年以后,这部作品给人们带来的心灵震撼也是无法忘却的。</p> <p class="ql-block">  1871年,三十一岁的柴科夫斯基来到妹妹家中小住。作为好舅舅,他决定送给可爱的外甥们一份特殊的礼物———根据孩子们平时阅读的德国作曲家莫采乌斯的童话《天鹅湖》(其中讲述的是一位青年骑士怎样打败恶魔,救出了被魔法变成天鹅的少女,最后与他结婚的故事)而创作的独幕芭蕾音乐。</p> <p class="ql-block">  1875年,作曲家的好友、莫斯科大剧院的艺术指导弗·别吉切夫约请柴科夫斯基为大型舞剧剧本《天鹅湖》谱写音乐,并许诺说事成之后将付给酬金八百卢布。对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执教,年俸仅一千五百卢布的柴科夫斯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当然,除此之外,渴望能在芭蕾领域作一些大胆尝试的想法也是他接受这一委托的主要动机,也因此我们才有缘聆听这部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芭蕾音乐。</p> <p class="ql-block"> 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出生于俄罗斯维亚特卡省,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p> <p class="ql-block">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织体饱满,旋律优美,情感丰富。他从1877年开始受梅克夫人资助,创作了《天鹅湖》《胡桃夹子》等世界名曲。1893年,他接受了英国剑桥大学名誉博士的学位,同年10月底在彼得堡指挥《6号悲怆交响曲》,演出后不久逝世。</p> <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