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县县衙抚今追昔,长安古寨古色古香

泉之海

<p class="ql-block">文物古建筑是历史文化遗产和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也是不可再生的人文资源,很多地方按照史书记载,试图<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重</span>现当年的辉煌场景,如洛阳的洛邑古城,山西的韩城古城,等等。最近去参观了一处古建筑群落,看的出来投资不小,据说这是在古代遗址上复建的仿古建筑群,<span style="font-size: 18px;">属于修旧如旧明清时代建筑风格,</span>很多砖雕木雕、桌椅门窗和牌匾对联悬牌都是老物件,相当一部分为整体迁移于此,异地恢复原貌。</p> <p class="ql-block">在这规模建制不小的“老宅院”内转了转,内部古寨,四合院 ,长廊 ,古亭 ,圈门,雕刻照壁,莲花池,雕梁画栋,<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城堡围墙,</span>白墙青瓦 ,小桥流水,处处体现古韵,移步一景。既有晋派建筑痕迹,又看到了典雅古朴徽派建筑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一起去的朋友介绍说,这个地方历史上曾叫长安古寨,即今人所说的上李河古寨,又称郑县县衙。说起郑县,大家都知道,他是如今大郑州、河南省省会的前世,追溯历史郑州虽然也在中国八大古都之列,但也有郑州是近代“火车拉来的城市”一说。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先攻陷洛阳,后攻破长安,唐玄宗带领杨贵妃等皇室子孙向蜀迁移。</p> <p class="ql-block">唐玄宗第三十皇子李璥不愿意随父皇西迁,并且一心想打败安禄山、收复失地,他带领自己的家眷向汴州(今开封一带)逃亡,由于安禄山在汴州有重兵把守,后来辗转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汴哀王李璥看到此地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寨子三面环水,地势呈现乌龟饮水之象,风水极佳,于是决定在此立足。</p> <p class="ql-block">为抵御叛军建立了防守兼备营寨,命名长安寨,并准备休养生息、招兵买马光复唐朝。他带领百姓辛勤劳作、兴修水利,后来安史之乱平息,唐朝也随之光复。李璥与当地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因此不愿再回朝享受荣华富贵,就在此颐养天年,并要求子孙后代隐性瞒名,多为地方百姓谋福利。其后代子孙在长安寨上,修建了李氏祠堂。</p> <p class="ql-block">虽然后来几经改朝换代,但长安寨一直安定兴盛,并且规模扩大到百余亩,并有童谣:“李氏长安寨,福泽千百代;李氏长安寨,繁华永远在;李氏长安寨,平安千百载。”</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寨子上共修建了6个碉楼,分布在各个不同的方向,并且修建了高3米,厚2米的寨墙。寨子三面环水,只有一面有路与外面连接,这样寨子易守难攻。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防止日军再次空袭,还从方圆百里移植了许多老槐树和皂角树。这些槐树树龄均在500年之上,目前还有四颗依然绿叶繁茂,其中一颗被当地百姓尊称为“槐仙”。</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围绕旅游经济发展,各地因地制宜开发文旅项目,长安古寨被历史钩沉。毕竟不远的民国时期也曾在此建立郑县县衙,属于郑州前身的“官方机构”办公地点,以此为由头,复建古建筑群落也不算空穴来风。加之政策鼓励,建业集团实力雄厚“圈地有方”,地方各级领导要干大事,政绩观驱使,在远离繁华城市中心的地方投资,开发“长安古寨”项目就可以理解了。</p> <p class="ql-block">至少它带动了一方经济,让很多人知道了原来“郑县衙门”在这里,也让市民多了个享受清幽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离开这里时,热情的服务小姐告诉我,这里有十多棵梅花,开花时欢迎再来,我却想的是,冬天很快下大雪,古建筑雪景应该不错,如果雪花梅花邂逅,来此拍摄就更有味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