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孟买,下一站是博帕尔市。</p><p class="ql-block">印度是佛教发源地,它的许多建筑遗存对我有特殊的吸引力。其中位于印度中部的桑奇大塔造型独特,雕刻精美,一些部件还是中国佛塔建筑的滥殇。出发前我们先在地图上找到一个离桑奇东北约50公里的名为Bhopal的城市,在孟买火车站买了车票后,我拿起导游书Lonely planet研读起来(受英文程度限制,我以前还真未仔细阅读),看到其中一段文字,顿时使我毛骨悚然.,原来此 Bhopal竟然正是恶名远扬的城市博帕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帕尔,这个永远与环境灾难和恐怖捆绑在一起的城市,位于印度中部,是中央邦的首府,有一百四十多万居民。在人口密度很大的印度,这样的城市十分普通,但是1984年发生的一起惨案却使它一夜成名。12月3日凌晨,人们被尖厉的汽笛声惊醒,在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设在贫民区的农药厂,白色的气柱冲天而起,剧毒的氰化物喷射而出,人口稠密的贫民区立即被笼罩在蘑菇云下,睡梦中的人们慌不择路,有三千人在逃跑中就倒下死去,大街上到处是人和动物的尸体,博帕尔变成了恐怖之城。这种名为异氰酸甲酯的毒气,二战期间德国集中营曾用来屠杀犹太人。严重的污染当场导致2万人死亡,20万人失明或伤残,二十多年中陆续致使超过55万人死于与化学中毒有关的肺癌、肾衰竭、肝病等疾病,至今当地居民中仍有大量后遗症。更可怕的是,毒气渗入土壤和地下水,长期未清理干净,居民不得不饮用污染的水,造成妇女不能生育,婴儿畸形、夭折率高等恶果,成为工业史上的一场大劫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去,还是不去?我们心里尽管咚咚直跳,但桑奇的诱惑力还是无法抗拒,我们的“两全”对策是在博帕尓的近两天时间内不吃当地饭,不喝当地水。于是在孟买上火车前,我们揣上在国内买的几盒方便面,拎了4升饮用水和一袋坚硬的点心,也不知是否够我们在博帕尔的两天之需。</p><p class="ql-block">印度是一个过分倚重铁路交通的国度,印度火车又是一个有太多传奇色彩的交通工具。孟买车站吞吐着巨大的人流,深蓝色的列车车窗很小,透过加固的铁栅泛出昏暗的灯光。当晚,我第一次在印度的火车上过夜,对面开来的列车虽然没在车厢外挂满乘客,但从敞开的车门里可以看见有许多乘客席地而坐,十分拥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似睡非睡中,火车在清晨抵达博帕尔。我们背着行囊走出车站,发现这正是一座我想象中的印度中等城市:杂乱的站前广场,拥挤的旅客,无序的车流,人们在厚厚的垃圾上或坐或卧。一辆三轮摩托把我们送到Soluli旅社。旅社在一条深巷中,烈日下只有几个卖水果的小贩,几条瘦狗在无精打采地游荡。办完手续,我们又花950卢比订了一辆汽车,就挤上窄小的电梯,两人前胸贴后背,行囊只能由服务生搬上三楼。安顿下来后我们不想耽搁,乘上汽车直奔桑奇而去。</p> <p class="ql-block">车廂铺位</p> <p class="ql-block">博帕尔车站所在的老城区街头</p> <p class="ql-block">旅馆门前的小巷</p> <p class="ql-block">双人房面积很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桑奇大塔( The Great Stupa at Sanchi)是印度著名的古迹,印度早期王朝时代的佛塔,位于中央邦首府博帕尔附近的桑奇村。相传公元前 3 世纪,阿育王共建有 8.4 万座窣堵婆(佛塔),其中有 8 座建在桑奇,现尚存 3 座,被考古学家编为 1、2、3 号。桑奇大塔为 1 号。</p> <p class="ql-block">关于桑奇大塔</p><p class="ql-block">大塔为半球形建筑,直径约为 36.6 米,高约 16.5 米,最早是为埋藏佛骨而修建的土墩,后在覆钵形土墩上又加砌了砖石,涂饰银白色与金黄色灰泥,顶上增修了一方形平台和 3 层伞盖,并在底部构筑了石制基坛和围栏。南、北、东、西四方建有 4 座陀兰那(砂石塔门牌坊),每座砂石塔门高约 10米,由 3 道横梁和 2 根方柱以插标法构成,在横梁和方柱上布满了浮雕嵌板和半圆雕或圆雕构件。在 4 座塔门中,南门最为古老,建于公元前 75 至 20年。南门 2 根方柱上有承托横梁的 4 只一组的狮子柱头。在保存最完好的北门上,伊朗阿契美尼德王朝雕刻的有翼的狮子和有翼的公牛,与印度特有的驮着法轮的大象和驮着药叉的骏马并列,波斯波利斯王宫常见的钟形柱头、忍冬花纹和锯齿状饰带,与印度特有的莲花卷涡纹、野鹅和孔雀装饰图案杂陈。在横梁与方柱间的浮雕嵌板中,分别以 2 只小象向坐在莲花上的女性身上喷水、菩提树、法轮和窣堵婆,象征佛陀一生的 4 件大事,即诞生、悟道、说法和涅盘。在每座塔门的第一道横梁上都刻有 7 个一组排列的窣堵婆和菩提树,代表“过去七佛”。</p> <p class="ql-block">塔中心半圆形的覆钵最初是公元前250年左右由阿育王修建的,后在巽伽王朝时代由当地富商资助的一个僧团继续扩建,在覆钵土墩外面垒砌砖石,顶上增修一个方形平台和三层伞盖,底部构筑了石砌的基坛和围栏。公元前1世纪后半叶到公元1世纪初叶,安达罗王朝又在围栏四方陆续依次建造南、北、东、西四座砂石的塔门牌坊。每座牌坊由三道横梁和两根立柱构成,并饰以左右对称的浮雕嵌板和圆雕构件。浮雕嵌板的内容多为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由于当时佛教雕刻尚禁忌出现佛陀本身的形象,所以只有法轮、宝座、菩提树等象征物表示释迦牟尼的存在。。印度把这种塔门牌坊称作“陀兰那”(Torana),所以后代把这种雕刻艺术称作“陀兰那艺术”。</p> <p class="ql-block">大塔外圈的石围栏</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几个小塔</p> <p class="ql-block">残存的配套建筑</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石雕细部</p> <p class="ql-block">东门方柱与第三道横梁末端交角处的托架像《树神药叉女》,约作于公元 1 世纪初,是桑奇最美的女性雕像。她双臂攀着芒果树枝,纵身向外倾斜,宛若悬挂在整个建筑结构之外凌空飘荡,显得婀娜多姿。她头部向右倾侧,胸部向左扭转,臂部又向右耸出,全身构成了富有节奏感、律动感的 S 形曲线。</p><p class="ql-block">塔门上高浮雕或圆雕的构件,基本上左右对称,主要题材包括法轮、三宝标等佛教象征符号,以及印度民间信仰的精灵药叉和药叉女等人物。</p> <p class="ql-block">时近岁末,又赶上好天气,游人很多</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毕已经过了中午,我们匆匆找到一家餐厅,吃了一顿印式午餐。午餐味道不佳,但就餐的花园很是漂亮。</p> <p class="ql-block">离开桑奇村返回博帕尔,汽车从一个古城墙的门洞穿过,赶紧下车拍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帕尓还有许多古城堡,我们路过的一个古城堡规模很大,参观的人很多,受时间限制我只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也没搞清究竟是哪个城堡。</p> <p class="ql-block">塔吉-乌尔清真寺</p><p class="ql-block">回到市区,我们赶紧去参观塔吉-乌尔清真寺。</p><p class="ql-block">塔吉-乌尔清真寺意为“清真寺的王冠”,建造于莫卧儿帝国时期,还曾被用作伊斯兰学校,是亚洲最大的清真寺之一。</p><p class="ql-block">塔吉-乌尔清真寺的正立面为粉红色,18层高的八角形尖塔使其成为博帕尔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三个大型白色球形屋顶形成了一道壮观的风景。塔吉-乌尔清真寺可容纳175000人,曾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地方,这座壮观的清真寺曾经举办过为期三天的世界穆斯林代表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聚集于此。</p> <p class="ql-block">我看到清真寺门前放着一大堆鞋,那是做礼拜的信众脱下的。入乡随俗,我们也脱了鞋,但是我们有点小私心,害怕脱下的鞋被人拿走,所以一手拿照相机,一手拎鞋进了清真寺。拍照的时候我刚把鞋放在地上,便有人过来提醒我鞋底不能触碰地面,于是我赶紧把鞋子翻了过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角形塔</p> <p class="ql-block">供信众洗浴的水池</p> <p class="ql-block">信众做礼拜前在水池里洗脚</p> <p class="ql-block">司机把我们带到博帕尔市的另一个景点,巨树如盖,围绕水池有一些白色的柱廊供人憩息</p> <p class="ql-block">博帕尔的一个大湖。远眺对岸有许多漂亮的新建筑</p> <p class="ql-block">参观艺术中心</p><p class="ql-block">伯哈拉特·伯哈万由著名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设计。这座建筑是一座独具特色的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中心,内设部落与民族艺术博物馆若番卡尔(Roopankar)、美术馆、美术工作室、话剧团、图书馆、演艺厅和排演室。由于这位建筑师曾任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席,所以我们也来见识一下他的大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小旅社,用剩下的“净水”在电热杯里煮完方便面,我们的贮藏水又已告罄,于是决定冒险上街买两瓶瓶装水(一定要注意是非本地产的)。旅伴老黄自告奋勇前去,半小时后他紧张地提着两瓶水回来报告说,没有路灯,小巷很黑;踩着垃圾,觉得地面“很有弹性”,所以腿软心慌赶紧逃回来了,好像很后悔这一趟买水壮举。</p><p class="ql-block">逃离博帕尔</p><p class="ql-block">我们此行的第三个目标是位于印度中部的阿旃陀石窟,我们计划先乘火车到贾尔冈(Jalgaon),再转汽车到石窟附近的法达浦尔(Fardapur)村住宿。</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蒙蒙亮时,服务生给我们送来早餐。每人一杯牛奶(我觉得好像经过牛身体过滤的产物应该比水干净)、两片吐司。吃完早餐,背包上肩,从黑咕隆咚的小巷出来,只觉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焦糊味,大街上有多处火光,那是露宿街头的流浪者在用任何可以点燃的东西烤火取暖。一月份的夜里还有点寒意,火堆旁男人披着毛毯,女人裹着纱丽,孩子躺在地上,他们都只露出两只发亮的眼睛,诧异地打量着我们----这两个从他乡来的不速之客。</p><p class="ql-block">挤进破旧的车站,找到前往贾尔冈的候车室,我们小心地避开横七竖八躺在地上酣睡的旅客,在充满咖喱和洋葱味的人群中挤了个地方安顿下来,心中只盼望火车早点进站。</p><p class="ql-block">忽然显示屏开始滚动,带来了最坏的消息:我们那班车竟然晚点五个多小时,要午后才能抵达!虽然大约在冬季,但我的汗一下子冒了出来。且不说在这没有粮食又不敢喝水的肮脏地方苦捱五六个小时,更要命的是我们已在孟买买好了全部行程的火车票,今天到不了法达浦尔,以后的计划将全部泡汤。我们拎起背囊挤出候车室,毫无目的地在站台上转悠起来,忽然看见“站长室”的牌子,想找站长试试运气。</p><p class="ql-block">满头白发的站长很同情我们这两个来自异国的老头儿,答应改签相同方向的其他车次,但一是要补钱,二是只能到Bhaswal,再自行设法去法达浦尔。见我们点头,他便叫来一个胸前挂有CONDUCT铜质徽章的人,这个Conduct外形魁梧,很有点老祖宗雅利安人的味道。他带领我们上了刚进站的火车,让列车员给我们补了两张下铺,上铺一个是孟买军港的海军军官,一个姑娘是新德里的IT公司职员。邻铺一家人去德里参加亲戚的婚礼,带了许多食品,几个手臂上描满棕色花纹的女孩热情地招待我们。我早已口干舌燥饥肠辘辘,但看到她们拿着食品的小脏手,我还是有点不习惯。</p><p class="ql-block">熟悉之后便交谈起来。我问他们对博帕尔惨案的看法,年长一些的军官对这场悲剧有点愤懑,而年轻的女职员却无所谓,她说自己弟弟就在博帕尔,好像现在也没多大毛病,还说我们的担心有点过分了。</p><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多火车快到Bhasawal,列车员通知我们去车厢门口等待下车,此时火车的速度起码有四十迈,但车门已经大开,因为门口狭窄,每个从我身后走过的旅客都会拱我一下,我只有一手抱着行囊,一手紧抓扶手,生怕被挤得掉下车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与我们同车廂的几个小旅伴</p> <p class="ql-block">Bhaswal是个原先不打算去的小城,火车站没有任何英文标识,遇到的印度人也不会英语。出得车站,我们只能逢人便念叨Fardapur,一会儿身后聚拢了一帮孩子,他们簇拥着我俩,齐声叫唤Fardapur,Fardapur,有人明白了我们的用意,带我们找到一辆长途车,并请售票员让我们先上了车。长途车司机座周围像个笼子被钢筋隔开,售票员一面嚷着站名一面用票剪敲打着扶手,在下午强烈的阳光下,破旧的汽车开动了。车越来越挤,后上车的背着大小包袱在走道上席地而坐。车里,洋人特有的体味混合了尘土、阳光与各类食物的味道,我又热又渴又饿。长途车沿路进了几次站,这些车站个个破旧,垃圾满地,尘土飞扬,墙上贴着几张政要照片,向选民祝贺新年,可就是没有卖水的小店。在车上苦苦熬了三个多小时,傍晚汽车在离法达浦尔最近的山路转弯处把我们扔下。</p><p class="ql-block">路边的一辆三轮车把我们送到挂有“印度观光局特批旅馆”标识的MTDC旅社,这是个典型的鸡毛小店,它的标准间房价仅350卢比(不到人民币70元),还包括简单早餐,有热水供应。我们早已饥渴难耐,便顾不得许多,匆匆登记住下。MTDC旅社面向公路是一间大餐厅,穿过餐厅是一个圆形的内院,周边围着十余间客房。我持钥匙打开客房的大锁,移开铁闩,进屋一看条件实在简陋,尤其不能放心的是客房紧邻着一个猴园,大小黑面猴子上下翻飞穿梭,吓得我们赶紧关闭阳台门,猴儿见状又顺着树干跃上屋顶从内院走廊上过来。可能是新年期间,旅社十几间客房只有我们两人形影相吊,店主在内院草地上生火烧水拎进屋来让我们洗澡。洗完热水澡躺在简陋的木床上,听着屋顶上猴子的脚步声和群鸦的聒噪,心里总算有了点着落:感觉逃离污染,身处山野,静听天籁,呼吸干净空气,真成了现代人的奢求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店主在院子里给我们烧水洗澡</p> <p class="ql-block">蹲坐在我们旅馆房间顶上的黑面猴子</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要准备进入旅行第三站——阿旃陀石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