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虽已是大雪节气,但在郴州市第三十二中学三年级197班的教室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李辉艳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学习文言文《司马光》。</p> <p class="ql-block"> 走进李老师的课堂,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李老师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单调枯燥的小古文,令推门听课的老师也沉浸于课堂之中。</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在授课伊始便“授之以渔”,让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工具书,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等,进而将此法迁移到本课文言文的学习之中,大大减轻了初学古文的三年级孩子的畏难心理。当学生默读课文时,教给其具体的默读方法:不出声、不指读。学生基本技能的落实扎实有效。</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循循善诱,用学生熟知的故事“司马光砸缸”引导学生概括故事大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紧接着以“缸”作为切入点:司马光砸是“缸”吗?激发学生沉心读课文,从而了解“缸”与“瓮”的区别,紧接着又抛出一个问题,文中是说“砸”瓮吗?学生再次走进文本,发现是“击”瓮,老师就这样悄然无声地用问题驱动学生走入了文本。</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润生无痕”。她的引导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时,她用各种妙法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或联系生活经验、或扩词、或看图解意,学生很快理解掌握了文章的意思。对于课堂生成,李老师能及时、巧妙地把握、利用起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在指导学生朗读文中的长句子时,李老师用生生互评、生生带读、创设情景等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朗读的技巧,提升学生整体的朗读水平。即使是老师的评价语,也是于无形中有意点拨,或于表扬中强化方法,或于肯定中渗透情感,或于质疑中启发思考......</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的课堂是“娓娓道来”的课堂。整堂课,李老师从容大方,以课标为纲、紧扣文本、由浅入深达成教学目标,巧妙突破重难点。一堂常规课成了老师们眼中的精品课,其深厚的教学基本功令人折服!</p> <p class="ql-block"> 课后,老师们对这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p><p class="ql-block"> 欧智娜老师大赞李老师的课堪称完美;段燕霞老师说课堂上李老师温和的主导者,引导、启发得法;王晓兰老师则对李老师的“良师益友”的角色给予了高度评价,课堂得从细节处看真功夫——目标教学法的落实、学法与朗读的指导、关键字词的点拨……都体现了李老师常态课的扎实;周作宏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要用课本展示文本,而不直接用课件?李老师解释说是为了便于学生使用语文书做笔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何小莉校长则用“惊艳”来形容自己的听课感受;樊秀梅作为督课组长用“随机不随意,触底能反弹”精辟地形容李老师的课堂,也指出:“课堂总有美中不足。本堂课时间没有把握好,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处可以再精简;讲故事环节之前先理清文章条理。”中肯的评价为此次推门听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推门听课,取长补短,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校全体老师将进一步在常规课上下功夫,力求将原汁原味的常态课堂上出精彩,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通讯员:何艳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