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大家晚上好!</p> <p class="ql-block">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寒风凛冽,疫情当前,我们所有教育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今天我们共同相约"家校共育,同心战疫"的微课堂。我是本期主讲朔城区第二小学的老师郭玉叶,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家校携手,助力孩子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两个场所。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习惯表现,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家长也需要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且清楚了解学校的工作。家庭与学校之间能否有效的携手,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位家长,从孩子入学起,无论是班级事务,校内活动那里都能看到她美丽活跃的身影。从孩子入学起,这位家长积极地加入班级班委会,参加班级各项活动,事无巨细。她总会主动参与,任何一件交给她承担的事情,她总会尽力做到完美。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位同学在妈妈的影响下,也特别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乐意为老师为同学服务,热心公益活动。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投射的影子。父母尊崇知识,孩子就热爱学习。父母说话算数,孩子就言而有信。父母宽厚善良,孩子就乐于助人。父母意志坚定,孩子就自律自强。</p> <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近几年来,随着很多私立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很多家长在孩子稍有自理能力的同时,选择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借口是:孩子太调皮,管不了。作业辅导不了。在教育这条路上,最不该缺席的是父母。看过很多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忙于工作,缺席孩子的教育,等到终于有时间管孩子了,孩子已经长大了,也管不住了。教育孩子就像种树,在幼苗的时候细心栽培,耐心捉虫、施肥、修剪,等树苗长大了,才能坐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下乘凉,仰望着它去更高的天空中去沐浴阳光。</p> <p class="ql-block"> 幼苗的时候不管不顾,就别指望去改变它长大后的生长方向。勉强要改,也是伤筋动骨的折磨。所以教育这条路上,比起一切教育资源,父母才是最不该缺席的。孩子的童年无法重来,父母每一次缺席,都是孩子人生中无法弥补的遗憾。也许你现在嫌孩子影响你的工作,可曾想到你以后只能望着他的背影,而彼此都在渐行渐远。</p> <p class="ql-block"> 亲戚家的一个孩子在被送进私立学校后,曾对他妈妈说过:我一定不是你亲生的,否则你怎么会对我不闻不问。都说养育之恩大于天,养育之恩,育要大于养。育的过程并不轻松,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那就是甜蜜的负担。只有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离不弃的陪伴,时时刻刻的相守,孩子才会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才会和家长心灵相通。我曾在家长会上和家长们分享过我读到的一段话:孩子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欢乐不是成绩,而是陪伴。不是你上辈子造了什么家孽,才会辅导他做作业,而是你们修了几辈子的缘,才会有今生的相遇。趁他翅膀还没硬,还躲在我们的怀抱;趁他还没有长大,我们还没有老;趁他现在还跟我们在一起,好好爱他们,好好珍惜他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教育。家校共育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p> <p class="ql-block"> 钱文忠教授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里,本来就包含着痛苦的成分,要说在教育里感受快乐,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们,生活是公平的,孩子小时候不吃学习的苦,长大后就得吃生活的苦。</p> <p class="ql-block"> 我们深知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教育这件事不是父母单方面的努力,也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加油,只有老师家长各司其职,互不打扰,但又彼此支持、彼此配合。达成共识,心往一处想,步子往一个方向迈,才能托起孩子的人生,让孩子走得更稳,走得更远。教育的路上,孩子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同时拥有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老师,和以身作则、永不缺席父母。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让我们共同驾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的连心桥,加强家校联系,相互配合,促进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共建我们的美好明天。</p>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让我们下周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