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2月6日初中心理课程研讨小组进行了第十六次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为长青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姜爽。活动主题为:教师职业倦怠及调适。</p> <p class="ql-block"> 姜爽老师从关键词“职业倦怠”入手,给伙伴们讲解了相关的定义、症状、包含的方面和应对的策略,并分享了自身曾经存在的职业倦怠表现。</p> <p class="ql-block"> 伦悦老师提出在工作遇到困难,出现畏难和逃避情绪时,会产生职业倦怠。提升业务水平,转移注意力,享受美食等是对此比较有效的解决方式。</p> <p class="ql-block"> 积极性的多与少,成就感的高和低以及是否真心喜欢是高媛老师觉得影响职业倦怠感很重要的因素。及时调转方向,不虚度光阴和做有意义的事情是她认为克服倦怠感的重要方法。</p> <p class="ql-block"> 王晶老师认为疲惫是具有阶段性的,过了工作强度过大的时期,倦怠情绪就会有所好转。当学生在课上积极发言,参与配合时,作为教师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王莹莹老师提出“当职业认知浅”、“成就感低”和“工作推进不太顺畅”时,会产生职业倦怠感。但随着工作越做越熟练,认同感提高,学会享受生活后,工作和生活也达到了相互的良性促进。</p> <p class="ql-block"> 王梓寒老师认为在工作压力大时,自身会存在轻微负面情绪,但会在课上温馨有趣的互动中得到治愈,获得快乐。并提出了课堂中对于学生的管理问题,伙伴们分享了自己的思路和应对策略。</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每一次的相聚和分享中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