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书院 2022 春季智永千字文班第三十六周授课(一)

小燕子

重要声明:除非特别注明,版权属四海书院,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周内容:渠荷的歷,園莽抽條。枇杷晚翠,梧桐早凋。陳根委翳,落葉飄搖。遊鵾獨運,凌摩絳霄。 渠荷的歷,園莽抽條。<br><br>【譯文】池裏的荷花開得光潤鮮艷,園中的草木抽出條條嫩枝。<br><br>〖注解〗<br><br>此承上索居閑處而言,乃林皋之景物也。<br><br>渠,溝也。<br><br>荷,芙蕖也。《爾雅》:“其莖茄,其葉荷,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br><br>的歷,光彩爛灼之貌。吳蘇彥《芙蕖賦》:“映的歷于朱霞。”<br><br>園,《說文》:“樹果曰園。”<br><br>莽,茂草也。<br><br>抽,拔也。<br><br>條,枝也。<br><br>〖釋義〗<br><br>這一句連同下面的三句是在寫四季景色的,分別對應夏、春、冬、秋。<br><br>渠荷,即荷花。荷花的別名很多,最常見的如蓮花、水芙蓉、芙蕖,還有澤芝、溪客、淩波仙子、六月花神等數十個稀奇古怪的叫法。荷花這個名字的來源,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給了一個解釋:“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針對不同顔色,又有“白色爲蓮,紅色爲荷”之說。<br><br>的歷,聯棉詞,光亮、鮮明的樣子。唐代虞世南有一首《詠螢》:“的歷流光小,飄飖弱翅輕。恐畏無人識,獨自暗中明。”這裏的“的歷”就是這個意思。古方言有“的歷都盧”一詞,指眼珠子亂轉,現在一般寫作“滴裏嘟噜”。<br><br>南宋佚名繪《出水芙蓉圖》 清末文學家李漁篇寫過一篇《芙蕖》,把荷花的各種好處說了個遍。主要有四條:一是“可目”,即觀賞性強,它從出水開始一天比一天美麗,就算花朵凋謝還會生出蓮蓬;二是“可鼻”,它有特殊的香氣,可以用來避暑納涼;三是“可口”,蓮籽和藕都很好吃;四是“可用”,枯萎的荷葉可以用來包裹東西,綠色環保可降解。最後得出結論:“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br><br>與李漁對荷花實用性的客觀描述不同,北宋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則從精神層面高度贊美荷花,說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亵玩焉”。<br><br>園,《說文》解釋爲“所以樹果也”,就是種植果樹花木的地方。莽,原字形意爲狗跑到草叢中追兔子,借指草木茂盛、莽莽蒼蒼的樣子。抽條,指樹木抽芽,長出新的嫩枝新葉,也喻春天。有植物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木本植物春天會抽條長葉,草本植物會拔節,尤其是在農村呆過的人都有體會,庄稼有拔節追肥期,拔節之後就要秀穗了。老農民最幸福的時刻一是秋收,二就是聽稼禾拔節的聲音。夜晚蹲在地頭,抽上一袋煙,聆聽麥子、水稻“咔咔”的拔節聲,像聽孫兒哭笑一樣,享受至極。<br><br><br><br>枇杷晚翠,梧桐早凋。<br><br>【譯文】枇杷到了歲晚還是蒼翠欲滴,梧桐剛剛交秋就早早地凋謝了。<br><br>〖注解〗<br><br>枇杷,果名,其葉四時不凋。<br><br>晚,歲暮也。<br><br>翠,鳥名,其羽青,故以青色爲翠。<br><br>梧桐,木名。<br><br>凋,葉落也。梧桐應秋之候,立秋節至,一葉先墜,故云早凋。<br><br>〖釋義〗<br><br>枇杷,屬薔薇科常綠的小喬木,全身都是寶:樹可供觀賞,花可做蜜源,果子甘酸潤肺、止渴、下氣,葉子可入藥——清肺和胃、降氣化痰。平時所見枇杷膏,用的並非枇杷果,而是枇杷葉,還要老葉,因爲新葉有毒。枇杷葉還是青草茶的主要原料,古代隱居的人,沒有條件喝茶葉水,就用枇杷葉煮青草茶,燒焦棗茶,炒大麥煮麥香茶,味道更淳樸、更自然。<br><br>枇杷樹的葉子一年四季都是綠悠悠的,不會凋謝,所以說“枇杷晚翠”。到了冬天晚景了,枇杷葉子還是那麽青綠,還是蒼翠欲滴。<br><br>宋 林椿 《枇杷山鳥圖》頁 故宮博物院藏 曆代名家不乏有以枇杷入畫者,如北宋徽宗、林椿、崔白,明代沈周等均有枇杷的畫作流傳。林椿的《枇杷山鳥圖》頁圖繪江南五月,成熟的枇杷果在夏日的光照下分外誘人。一只繡眼翹尾引頸棲于枇杷枝上正欲啄食果實,卻發現其上有一只螞蟻,便回喙定睛端詳,神情十分生動有趣。<br><br>枇杷經常被寫錯為“琵琶”,清代褚人獲在《堅瓠集》中講了兩個故事並做了解釋:“有人送枇杷于沈石田,誤寫琵琶。石田答書曰:‘承惠琵琶,開奁視之,聽之無聲,食之有味,乃知司馬揮淚于江幹,明妃寫怨于塞上,皆爲一啖之需耳。嗣後覓之,當于楊柳曉風梧桐夜雨之際也。’又,屠赤水、莫廷韓過袁太沖家,見帖上寫琵琶一盒,相與大笑。屠曰:‘枇杷不是這琵琶。’袁曰:‘只爲當年識字差。’莫曰:‘若使琵琶能結果。滿城弦管盡開花。’一座絕倒。劉熙《釋名》云:‘批把樂器,本胡琴,馬上所鼓,推手前曰批,卻手後曰把,取鼓時以爲名也。’《六書正訛》云:‘後人借枇杷字爲樂器,別作琵琶,非。’然使今人寫琵琶爲批把。亦必成笑話矣。”<br><br>枇杷主産區在四川、江蘇、浙江、福建等很多地方,這種南方的特産經常作爲貢品向皇帝進獻。唐太宗體恤民情,下令停止進貢枇杷,他在《枇杷帖》中說:“使至得所進枇杷子,良深慰悅,嘉果珍味獨冠時新,但川路遙遠,無勞更送。”<br><br>唐太宗李世民《枇杷帖》 梧桐樹是應秋的樹,對應著立秋的節氣。立秋一到,梧桐樹的葉子準有一片先落地。成語中“落葉知秋”就是指梧桐樹說的。立秋是在陰曆的八月,天氣還很熱,立秋後面還有一個節氣叫處暑。俗話說:晚立秋,熱死牛。夏天還沒過完,梧桐樹就落葉了,所以說它早凋。<br><br>關于梧桐的最早記載是《詩經》中的《卷阿》:“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由此可見,至少在商周時期,梧桐就已經被人們所熟悉,開始作爲美化環境的園林植物開始栽種,並賦予梧桐多種象征意義。<br><br>最初,梧桐象征高潔美好之品格,如《卷阿》中描寫的鳳落梧桐。此後,梧桐還被認爲忠貞愛情的象征。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合起來就是兩口子了,一起在那站著,分擔風雨,同生共死!于是唐代孟郊在《烈女操》中說:“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 東漢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詩中用松柏梧桐的枝葉交通,表達焦仲卿和劉蘭芝忠貞不二的愛情。<br><br>再後來,梧桐又象征孤獨憂愁和離愁別緒了,這可與忠貞愛情的象征意義矛盾了,或許再忠貞的愛情時間久了也會有孤獨感?又或許看到梧桐想到忠貞的愛情卻得不到而感到孤獨?南唐後主李煜《相見歡》中的一句“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其淒涼孤獨讓無數讀者感同身受,而李清照《聲聲慢》中的那句“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更是讓人愁腸百轉,抓心撓肝。<br><br><br><br><br><br>陳根委翳,落葉飄飖。<br><br>【譯文】陳根老樹枯萎倒伏,落葉在秋風裏四處飄蕩。<br><br>〖注解〗<br><br>陳,故也。<br><br>根,草木之本也。<br><br>委,棄也。<br><br>翳(yì),自斃者也。《詩·大雅》:“其菑其翳。”<br><br>落,衰謝也。<br><br>飄飖(yáo),風動物也。《爾雅》:“回風爲飄。”<br><br>〖釋義〗<br><br>陳根,老樹的根部;委,通“萎”;翳,古同“殪”,出自《詩經》中的《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這裏的“菑”、“翳”、“栵”,說的是草木的狀態,分別是指直立而死的樹木、死而仆倒的樹木、斬而複生的枝杈,而“作”、“屏”、“修”、“平”都是砍伐草木的手法。<br><br>飄飖,《蒼颉篇》中解釋爲“風也”,如果詳細解釋,指的是兩種風:飄風是暴起之風,嘩啦就刮起來了,而飖風則是自下而上的旋風。<br><br>這兩句既是對前面寫景那幾句的總結,又是對歲月流逝的感慨。古往今來,但凡有點人性的人就會傷春悲秋,這是人類與自然共鳴的一種情結。樹木枯死,落葉紛飛,對于隱居的人來說,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無論是如今還是古代,平靜的心靈都是真正的奢侈品,即便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多年的宅男熬成佛,做到了心如止水,但那一片片秋葉仍能激起心靈的漣漪。<br><br>明袁尚統繪《枯林孤棹圖》 隋代侯白《啓顔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人患眼側及翳,一人患齆鼻,俱以《千字文》作詩相詠。齆鼻人先詠側眼人云:‘眼能日月盈仄,爲有陳根委翳。’患眼人續下句:‘不別似蘭斯馨,都由雁門紫塞。’”說一個斜眼的人和一個鼻塞的人互相用千字文嘲弄,鼻塞的人說用“日月盈仄”和“陳根委翳”嘲笑對方的大小眼,而斜眼的人用“似蘭斯馨”和“雁門紫塞”來嘲笑對方鼻子不通氣、聞不到味兒。<br><br><br><br><br><br>遊鵾獨運,凌摩絳霄。<br><br>【譯文】寒秋之中,鯤鵬獨自高飛,直沖布滿彩霞的雲霄。<br><br>〖注解〗<br><br>鹍(kūn),鳥名。<br><br>運,轉動也。<br><br>淩,出其上也。<br><br>摩,迫也。<br><br>绛,赤色。<br><br>霄,《爾雅》:“近天氣也。”<br><br>言林皋之中,渠有的歷之荷,園有抽條之莽。枇杷則歲暮而猶茂,梧桐則當秋而先零。根之陳腐者,委棄而自斃;葉之衰謝者,隨風而飄飖。至于鹍鳥之遊,獨運轉于天際,淩虛摩空,而在绛霄之上。其草木禽鳥之美如此,見索居閑處之樂也。<br><br>〖釋義〗<br><br>遊,從容地行走。獨運,獨自飛行。<br><br>鹍,貌似野雞、山雞、大雞一類的飛禽——爲什麽有三只雞呢?第一只,《山海經》中說“鹍,狀如鶴而文”,說鹍長得跟鶴差不多,但是比較花哨,明顯是野雞。第二只,《文選 鹪鹩賦》中有“鹍雞竄于幽險,孔翠生乎遐裔”一句,意思是說鹍雞經常在幽靜險峻的地方亂跑,孔雀翠鳥都在邊遠之地生存。這說明鹍是一種山雞。第三只,《爾雅 釋畜》上說“雞三尺爲鶤”,“鶤”和“鹍”是一碼事,可見這種禽鳥確實不小,但這只說了它的長度,李時珍在 《本草綱目》上還說了它的高度:“蜀中一種鶤雞,楚中一種伧雞, 高三四尺。”<br><br>鵾和鶴都喜歡獨居,性情孤傲,沒有一群鶴在一塊的。鵾可以飛得很高,所以這裏說遊鵾獨運,同時也對應前文的“索居閒處,沉默寂寥”,襯托出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黨,處染而不染的操守。<br><br>凌是向上升高,摩是迫近、接近,如摩天大樓。絳是紫紅色,绛霄,出自道教九霄之說。道教認爲天有九霄,分別爲赤霄、碧霄、青霄、玄霄、绛霄、黅霄、紫霄、練霄、缙霄也。绛霄是九霄最中間的那一部分,一般指天空極高處。“凌摩絳霄”的意思就是高飛接天,直沖九霄。<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