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明代都城南京城墙,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后期,耗费百万工匠,历时28年建筑而成。无论历史还是现存,其规模都是世界第一,富有多元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南京可是块风水宝地,历史上有十个朝代定都于此。传说三国时期,诸葛亮出使东吴,前往京口(今镇江),路过秣陵(今南京)后,建议孙权:“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而南京的“京”字的级别也是很高从“京”字最早的甲骨文写法中能看出重要意义,原始部落用来观察敌情的瞭望塔,逐渐演化成高大的建筑物,建在高处的房屋。在中国城市名中有“京”字的只有北京和南京两座城市。</p> <p class="ql-block"> 有城的地方一定有墙。为了保护这座城池,一座伟大的明城墙就此诞生。这座明城墙动用了一部、三卫、五省、三十七府,一百六十二州县,28万民工,3.5亿块城砖,历时28年完工,“高坚甲于海内”,城池规模世界第一。 这座城墙从此开始历经战火洗礼,清代的金川门之变、民国的南京保卫战.......至今仍然屹立不倒。明城墙足以展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 在现存最大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中华门城堡旁有一座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博物馆。2018年动工,2021年开放,是中国首个加入“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文博单位。南京城墙博物馆里有对南京都城的历史介绍,有明朝定都的规划介绍,还有明城墙的城砖介绍.......内容很丰富。馆内视频短片将历史重现,让我们瞬间穿越到古代,身临其境,很是精彩。</p><p class="ql-block"> 在南京城墙博物馆里,无论是文字的表述还是沙盘的展示、还是视频的沉浸,都让我对明城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保护好它就是对历史文化最好的传承。</p><p class="ql-block">C班韦振岳 全文635字 用时1.5小时 12.4</p> <p class="ql-block">妈妈手记:抢到红帽子啦!这学期有想实现的目标,就是连续一学期的红帽子。上课笔记也写起来,就是不整齐,乱了些。共得8个学分。写作上,按照何老师要求写三个部分,也自己能想些过渡句了,总结概括的能力不够。</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背诵在第35章,前面的章节继续巩固中…</p><p class="ql-block"> 这次妈妈跟何老师学到一句话:“越抽象的东西,想象空间越大。”最近儿子美术课讲毕加索的画,他有些不理解,正好把话送给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南京城墙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这首童谣是南京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南京,历史名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这一块块四四方方的城砖砌造而成的城墙是这座古城最好的时代印记。历经风吹雨打,千百年后的今天,一座壮观的城墙博物馆拔地而起,与一路之隔的中华门城墙,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南京城墙博物馆外观呈仿瓮城设计,玻璃大规模运用于外立面的建筑,颇具现代风格,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如果说古老的城墙是一部历史,那么现代化的城墙博物馆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电影讲述者。整座博物馆集中在地下负一层的文化陈列区,进入馆内参观,先进入地下,似乎带着一种穿越的奇妙感。地下一层展厅“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围绕“旷世城垣”的主题,从设计思想、筑城技术、皇都威仪、军事防御、遗产传承5个方面进行展示,不仅有实打实的城砖,更能看到遥远的古代,建造一座都城的独具匠心与智慧。当我通过扶梯从地下一层缓缓而上,仍在回味方才的城砖故事,行至一层大厅,绵延的城墙就已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映入眼帘。站在馆内看城墙,玻璃幕墙似乎从眼前“消失”了,古朴沧桑的城墙、川流不息的街区闯入视线,通透清晰又身临其境。位于一层的展厅“城·墙—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城市摄影展”,精选了西安、开封、长汀等国内8座申遗核心城市的城墙照片。出博物馆西侧有仿马道,马道上刻有“世界第1长的城市城墙”“南京明城墙历时28年基本建成”“南京城墙使用城砖超过100000000块”……一串串数字沿着坡道不断增大。来顶层平台上,还绘有南京城墙的轮廓,13座明代城门用铜板印刻在平台之上。这里视野开阔,与中华门瓮城基本“平视”,雄伟城墙尽收眼底。 </p><p class="ql-block"> 中国明代都城南京城墙,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后期,耗费百万工匠,历时28年建筑而成。无论历史还是现存,其规模都是世界第一,富有多元文化价值。文化是多元的,这座城墙博物馆不仅是中国的“财富”,更是世界交流的“会客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