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心理健康教育是让师生家长看见、悦纳、成就更蓬勃的彼此”,这句话让人怦然心动。我想生命的蓬勃,一定要有心灵的滋养。</p> <p class="ql-block"> 今晚,小明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小学心理班会的“五动策略”》。“五动”即心动、意动、情动、行动、互动。</p><p class="ql-block"> </p> 心动 <p class="ql-block"> 小明老师的开场白幽默、接地气,他笑说自己是小学课本里的“小明”,今天从课本里走出来了。这样的开场白怎不让人“心动”?事实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会更受学生欢迎,会更让学生“心动”。心动了,学生自然更关注课堂,更有兴趣参与活动。</p> 意动 <p class="ql-block"> “意动”是感觉、思考、判断的过程和活动。“思源于疑”,我们可以巧设疑问或者运用案例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究,有效促进学生的“意动”。小明老师运用案例《一节“失败”的心理课》,让我们观看视频,再思考:这堂课到底失不失败?说说自己的看法。再出示图片“一”,让我们观察,说说这是什么,从而引出理念:多元视角。其实这个过程就促成我们学员的“意动”。</p> 情动 <p class="ql-block"> 现代哲学家德勒兹认为“情动就是生成”,在小明老师提供的案例《一节“失败”的心理课》中,那位心理老师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情动”。虽然看上去两个学生的情绪有点失控,但这不正好说明这堂心理班会课为这两位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的缓冲地带?哭泣也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p> 行动 <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以行为始,以行为终”。“行动”可以带动“心动、意动、情动”。“心动、意动、情动”也可以促进“行动”。设计实践性活动,把抽象的概念、方法化为“行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深度体验,反复练习,以行动来表达,实现知行合一。</p> 互动 <p class="ql-block"> “互动”,是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交往的过程。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亦是如此。今天我在五(三)班上了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理想中的我》,“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是有差距的,有些差距可以消除,但有些差距不可以消除。最后一个活动环节就是“让学生想想如果这个差距可以消除,你该怎样努力呢?请写出自己的计划。”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执笔,我让他们分享了之后,就要求他们课后互相监督,看谁能认真地执行自己的小计划。我想这就是“行动”加“互动”吧。</p> <p class="ql-block"> 今晚颇有收获,感谢小明老师的精彩讲座,让我学有所得。告诉自己:“心动不如行动”!让“五动”舞动我们的心理课堂,让我们和学生能够看见、悦纳、成就更蓬勃的彼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