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课标,交流方案 <p class="ql-block"> 作业是一种巩固课堂知识的活动形式,在一堂课进行完毕后,教师常会以本节课为依据,以巩固课堂重难点为目标,有目的地编制习题、任务等,供学生完成。传统的作业方式对学生提升能力效果不佳,且易导致学生厌烦心理,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对此,我们语文人反复研读新课标、研判学情,商讨并确定了本学期及今后我们作业布置的理念:因人而异,寓练于趣。</p><p class="ql-block"> </p> “作业超市”因人而异 <p class="ql-block"> 同一班级,同种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依然有高有低,归根结底,因生活环境、本身认知、个性、智力等的不同,导致了学生间的差异。设计“作业超市”,实现“因人而异”就很有必要。设计多梯级的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练习的数量上有一定的选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们的作业设计案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九年级上第一单元整体作业案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春》的作业案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济南的冬天》的作业案例</b></p> 寓练于趣,提升素养 <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其学习的热情必然会高涨,学习效果必然会显著提高。因此我们语文组在作业的设计上力求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弥补传统作业的死板、机械、枯燥、乏味的缺陷,寓练于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p> <p class="ql-block">(一)搭建平台,激发兴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二)日积月累,培养习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三)注重实践,拓展能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四)寓练于趣,提升素养</b></p> <p class="ql-block">(五)多元评价,全面发展</p> <p class="ql-block">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我们语文组全体老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作业因人而异,优化作业形式;使作业寓练于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有效、高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