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语文特级教师工作坊举办线上培训活动,工作坊全体成员以收看讲座视频的方式聆听了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万福成老师《问题与对策——基于新课标的五年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专题报告。 万老师基于新课标五年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浅出,聚焦和梳理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的提炼、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非语文课、精心拓展课、问题的度、对教材的理解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精准施策,开出良方,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反思,学习和改进。 岁寒之际,疫情当前,虽隔屏相望,但听讲老师的学习热情不减。大家都非常感谢万老师的倾囊相授,各地市工作坊成员听完报告后意犹未尽,在会后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并写下了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济南工作坊</font></h3> 从“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这就对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语文老师的知识要丰富,素养要丰厚;更要求语文老师能在整个的知识系统与框架上起到高屋建瓴的导向作用。万老师的讲座,给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只有方向正确了,努力才有意义。(王丽芹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滨州工作坊</font></h3> 教师的高度决定课堂的高度。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让语文课堂成为活动式课堂;教师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张芹芹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菏泽工作坊</font></h3> 以培养学生思考力,开启学生思维,丰盈学生思想,提升学生适应社会交际表达能力的语文课堂,才是语文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课堂。(王艳桂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德州工作坊</font></h3> 把课堂变为“学堂”,力求根据学情去做一个优秀的组织者,而不要再做结论的传达者。让学生学会自由地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吕敏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济宁工作坊</font></h3> 一节有灵魂的课,一节有语文味的课,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是否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拓展了广阔的心灵。(陈显波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营工作坊</h3> 精读深悟,博观约取,提升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师面对的教学内容是“文本”,不管是文学史上、教材中的传统经典文本,还是高考题模拟题中的时文,都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解读,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准确性、全面性、深刻性,因此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语文教师终其职业生涯要修炼的“内力”。(王朋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聊城工作坊</h3> 我们语文课,应该抓住文体特点,体现文体特征;我们要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朗朗的读书声;我们应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分析词语、体味语言、赏析修辞……语文的美需要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需要有语文味的语文教师。(肖雅蓉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临沂工作坊</h3> 教师必须提高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切不可把语文课上成情感分析和教育课、思想教育课、泛语文课的非语文课。一堂纯粹的语文课不能过度拓展,要把握好问题设置的度,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发现问题。(葛慧娟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青岛工作坊</h3> 不管语文课堂怎么改,“语文味儿”永远不能改,而且要越来越浓。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回归本色,充满着犹如扑面而来的春风般的“语文味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享受更加广阔自由的精神空间,并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陈祥军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照工作坊</h3> 活动式是新型课堂的突出特点。它的“实践性”“主动性”“参与性”“开放性”值得每一位老师深入理解,慢慢实践,使课堂真正旧貌换新颜。(于晓燕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泰安工作坊</h3> 语文学科最能做的,最该做的有两件事:语言表达与思维教育。没有言语思维指向和学科综合素养支撑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我学习经历的打造,学生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学习。(姬长明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威海工作坊</h3> 在老师们的潜意识里,文章是由知识点构建起来的,文学类看修辞,思辨类看方式,所以每每拿起文章就问学生文章有哪些技巧,却忘了一个基本逻辑,先要感受到文学或思辨的魅力,然后才有顺藤摸瓜寻找技巧,而不是适得其反。(刘英花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烟台工作坊</h3> 整场报告,万老师都透着股举重若轻的劲儿,对大家的问题精准开刀,同时,又显得特别真诚,不搞花架子,听着他一次次的“激动上头”,我坐在这里都觉得火辣辣的,因为这课堂教学新“六股”,谁能完全没有呢?谁不是这画像中的真人呢?(张丹丹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枣庄工作坊</h3> 万老师积极探索凸显和实现“语文味”的有效路径,六个抓住语文课味道的方法,为学生构建起更具语文特色、人文气息、自由意境的语文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赵文娟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淄博工作坊</h3> 丰富而真实的课堂教学实例,如同一面镜子,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拥有了刀刃向内,细化优化课堂教学的决心。(刘可翔老师) 老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老师要把学生放到舞台的中央,放到镁光灯下,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上只有有了教师“退”出来的空间,才有学生“前进”的空间。(潍坊璩存峰老师) 万老师的报告既直击课堂之流弊,又拨开云雾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我们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深刻的反省,同时在迷雾中找到了方向。学员们纷纷表示:对比万老师的报告,真正认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中会改变思想,深耕教材,把握学情,转换角色,通过活动式课堂上出语文课的真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