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习填词(二)

海納百川

<p class="ql-block">词的基础知识二</p><p class="ql-block">链接:零基础学习填词(一)</p><p class="ql-block">一,词的“基础”&nbsp;</p><p class="ql-block">之所以把“基础”打栓引号,是因为它并不是完整的。上期我们讲了词的入门基础,也属于基础一类,这期算是补充也算延伸扩展吧。</p><p class="ql-block">1,词的押韵&nbsp;</p><p class="ql-block">词韵历来没有正式规定。宋人一般根据当时的实际语音用韵,后人归纳编纂成书,就成为了词韵,其中比较通行的是戈载的《词林正韵》。《词林正韵》分词韵19部,其中舒声(包括平上去)14部,入声5部,大致根据《平水韵》106部归并而成。从诗韵106部到词韵的19部,可见词韵要比诗韵宽的多。词韵与诗韵有很大不同,即平上去可以通押,而这并不意味填词是平上去可以随意而互押,具体怎样互押当然要根据词调来定。</p><p class="ql-block">词的押韵方式大概有三种:一是一韵到底,比如《沁园春》、《木兰花》、《喝火令》等等,这种押韵方式是词中最常见的,秋风认为也是写一首好比较好的押韵方式;二是同部平仄互押,比如《西江月》等,这种押韵方式词中也比较少见;三是平仄换韵,比如《菩萨满》、《减字木兰花》、《清平乐》、《更漏子》等,这种押韵方式是比较常见的.</p><p class="ql-block">2,词的平仄&nbsp;</p><p class="ql-block">与近体诗相比,词的平仄有两点不一样:&nbsp;</p><p class="ql-block">第一是,有些地方,词的平仄比近体诗更加严格。近体诗中有些地方可平可仄,比如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一、第三字,但是在同样的句式当中有的词牌确实不通的,比如柳永《雨霖铃》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此外词的仄声有时还分上声、去声,这也比近体诗更严格。</p><p class="ql-block">第二是,近体诗一句之内总是平仄两两相间的,符合这样的规则的句子叫律句。但是词中除了用这种平仄相间的句子外,还有很多不符合规则的叠平或叠仄的句子,比如“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等等,这样的句子叫拗句。从这一点看词的平仄又不如近体诗规整了。词的平仄格式不容易记住,大家要学习只能靠熟读一些前人的名作(有条件者可以根据词谱填词),按照格式填词。&nbsp;</p><p class="ql-block">3,词的对仗&nbsp;</p><p class="ql-block">词的对仗与近体诗不尽相同。&nbsp;</p><p class="ql-block">(1)近体诗的对仗是诗律要求,而词的对仗有相对固定的,也有可以用对仗的,可以不用对仗的。&nbsp;</p><p class="ql-block">相对固定的对仗,比如苏轼的《西江月》上下片两句“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又如《浣溪沙》下片前两句(晏殊的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回来”,秦观的词“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一类较为固定的对仗不多见到。 可以用对仗的,可以不用对仗的。例如水调歌头上下片头两句(苏轼的词《中秋》“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没有用对仗;而张孝祥《金山观月》“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河摇动”,用对仗。又如《沁园春》上片2,3句毛主席的《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对仗的;而他的《长沙》在同一位置则是“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没有用到对仗。</p><p class="ql-block">又如《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的你《临江仙》柳絮词,上片末两句做”几曾随水逝,岂必委芳尘”,是对仗的;下片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又没有用对仗。毛泽东赠丁玲的《临江仙》恰好相反。上片“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下片末两句“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又用了对仗。&nbsp;</p><p class="ql-block">尽管如此,词的对仗还是有一定的习惯的。一般说来,上下片起首两句如果字数相同,那么常常要用对仗。比如秦观《踏沙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又如梅晓臣《苏幕遮》的“露堤平,烟野杳”和“接长亭,迷远道”。&nbsp;</p><p class="ql-block">(2)近体诗的对仗要求平仄相对,词却不一定。&nbsp;</p><p class="ql-block">词的对仗有两种:一是律诗形式,即平仄相对,如上面所举《西江月》《临江仙》《踏沙行》中的例子。另一种是非律诗形式的,即平仄不完全相对,甚至完全相同。比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是“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又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擒苍”,上下片都是“仄平平”;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上下都是“仄(或平)仄平平平仄”。&nbsp;</p><p class="ql-block">(3)近体诗的对仗避免同字相对,词则不然。&nbsp;</p><p class="ql-block">词的对仗可以同字相对。如上面所举例子“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同了“里”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同了“有”字。又如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同了“江”字,李清照的《一剪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p class="ql-block">4,词的词谱&nbsp;</p><p class="ql-block">词谱本是指音乐曲谱,后演变为格律形式,即各个词牌的字数,平仄,韵脚,句读,段落等等。我们这里指的是最后一种含义。当词乐盛行的时候,词的作者按曲谱填词,根本不需要词谱,词谱的出现,是在词乐衰亡以后,后人将各种词谱收集到一起编纂成的,这种赚书就叫做词谱。清末以来比较有影响的有:《词律》,清万树撰,后经过杜文澜、徐立本校勘,共800多个词调、1900多体。比较完整的是清朝康熙年间陈妍敬、王奕清等峰值编纂的《词谱》(又名《钦定词谱》),收826个词调、2306种体。另外还有清代舒梦兰编纂的《白香词谱》,收100词调,适合初学者学习。&nbsp;</p><p class="ql-block">5,词调与词牌的关系&nbsp;</p><p class="ql-block">关于词调与词牌的关系,应该注意同调异名,异调同名和异调同体三种情况。同调异名即同一词调有不同的词牌名,比如《卜算子》又名《白尺楼》《楚天谣》《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贺新郎》又名《金缕衣》、《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貂裘换酒》《雪月江山夜》等。</p><p class="ql-block">异调同名恰好与其相反,比如《卖花生》既是《浪淘沙》的别名,又是《谢池春》的别名;《子夜歌》既是一个词调的本名又是《忆秦娥》和《菩萨蛮》的别名。异调同体是一个词调有几种别体,如《满芳庭》这个词牌,《钦定词谱》以晏几道的作品为正格,又列出了周邦彦、黄公度、程垓、赵长卿、元好问、无名氏的词6种别体。&nbsp;</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