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携手共奋进,匠心筑梦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为促进学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达到以老带新共同进步的目的,我校积极开展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的“师徒结对”活动。</p> 《烙饼问题》 <p class="ql-block"> 师傅:陈文丽老师</p><p class="ql-block"> 徒弟:舒宗雪老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舒老师和一群可爱的四(3)班学生,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心设计的数学课堂——《优化-烙饼问题》</p><p class="ql-block"> “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舒老师引导学生从烙饼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本课从始至终,一直贯穿于生活情景中。上课开始,由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煎鸡蛋入手,煎鸡蛋中用到一起煎的情况就比较节省时间,学生很快能够理解这样的问题,为本节课的知识引入做了很好的铺垫。</p> <p class="ql-block"> 接着创设了小红妈妈为全家人烙饼的情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运用小圆片作“饼”,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怎样去烙两张饼、三张饼,让学生亲身体验烙饼最优化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明白什么是同时烙、什么是交替烙,然后通过观察、猜想、比较、分析得出烙饼张数与所用时间的关系以及烙饼的张数不同方法也不同。以直观生动的体验过程击破烙三张饼最优化烙法的难点所在,这样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循序渐进。</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评课环节,各位数学老师积极的进行研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提出了建议,使本课真正落到实处。</p> 《认识钟表》 <p class="ql-block"> 师傅:王和老师</p><p class="ql-block"> 徒弟:李施晓老师</p> <p class="ql-block">  老师们都在认真记笔记</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的优点:</p><p class="ql-block"> 1、课堂气氛活跃 </p><p class="ql-block"> 2、评价多样 </p><p class="ql-block"> 3、注重引导学生规范表达</p><p class="ql-block"> 不足:</p><p class="ql-block"> 1、习题训练较少</p><p class="ql-block"> 2、教师说得多,给学生表达的时间过少 </p><p class="ql-block"> 3、重点内容没有讲透 4、缺少教具-----时钟模型</p><p class="ql-block"> 建议:</p><p class="ql-block"> 1、把“时针”和“分针”拟人化、形象化加深印象 </p><p class="ql-block"> 2、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整时的特点 </p><p class="ql-block"> 3、低年级老师要充分利用游戏形式开展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p><p class="ql-block"> 4、根据年龄特点,以激励制组织课堂 </p><p class="ql-block"> 5、要全面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p>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p class="ql-block"> 师傅:王翠柳老师</p><p class="ql-block"> 徒弟:李秋琴老师</p> <p class="ql-block"> 符莼老师: 1、重难点把控到位,但学生自主摸索过程比较少,造成后续写练习有些卡顿。</p><p class="ql-block"> 2、可适当拓展植树问题中的其他几个方面,如一端栽树另一端不栽树,或者两端都不栽的情况。</p><p class="ql-block"> 3、板书时要注意画图要用尺子,每份平均分,教学要严谨。</p><p class="ql-block"> 周娇娥老师:导入部分的手指“间隔”要渗透到位,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间隔”和“两端”。</p><p class="ql-block"> 王庆信老师:1、教学各环节紧凑,但是每个环节有待优化。导入到正课的过渡语衔接不够自然。</p><p class="ql-block"> 2、探究间隔长时不够精准,要注重平分 </p><p class="ql-block"> 3、对于常态课来说上的非常不错,但是也需要注意学生的展示环节,可以多一些学生展示。</p><p class="ql-block"> 王翠柳老师:1、教学设计有层次,符合班级学情。</p><p class="ql-block"> 2、缺少过渡语和激励性语言,语言比较口语化,需要专业化一些,必要时也要渗透这节课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p><p class="ql-block"> 3、导入的谜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会更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4、提问要精准一些,有时候问题提的过于宽泛,学生难于反应。</p><p class="ql-block"> 袁碧波老师:可以在植树问题中渗透一些德育教育,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p> <p class="ql-block"> “薪火相传,携手共进”师徒结对活动的实施,为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营造了良好氛围,也为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动作用,促进教师交流互动搭建了有效平台。活动的开展,将为加乐中心学校教师队伍注入一股强大而新鲜的血液。</p>

学生

老师

烙饼

数学

骨干教师

间隔

问题

渗透

植树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