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span>,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动工于1960年,勤劳勇敢的30万林州人民,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段令人难以想象的岁月,那是一群令人难以忘怀的人们。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河南省林县的几十万百姓,为了解决困扰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吃水难问题,硬是靠着一双双手,凭着自己的血肉之躯,在太行山深处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全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将远在山西境内的漳河水引入了他们千百年来饱受干旱之苦的故土,这就是闻名世界人工天河“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的思政课就一起走进红旗渠,走进一段段让我们感动的故事</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开凿青年洞</font></h1> 青年洞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进口左侧为一条深沟,崖壁陡峭,西是一崖壁,像“弓”形,如同鬼斧神工一刀切,岩石青一块、白一块、紫一块,构成一幅丑怪险恶的画面,人称“小鬼脸”。素有“小鬼脸,顶着天,山高鸟难飞,崖陡猴难攀”之称。东面是巨石累累的狼牙山,上边是金鸡垴,穿过狼牙山,便可到卢家拐寺沟,是红旗渠的又一艰险工段。<br> 总干渠动工后,横水公社民工曾在这里绕山开明渠,县委和总指挥部领导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考察,认为开明渠路线长,费工费料,确定开凿隧洞穿山而过。工地党支部召开为期两天的支部扩大会议,对施工任务作了安排,并向团支部部署任务说:“共青团是党的助手,你们是青年的旗手,把卢家拐隧洞开凿任务交给你们。”工地团支部无条件地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3月5日,工地团支部书记张汉良(城关公社北观西村人)和技术人员钟志远(四川人)等四人来到工地,他们看着清一色的崖壁,研究施工办法。横水公社九家庄村青年贾九虎腰系绳索,凌空作业,在崖崭上挖出炮眼,打响了开凿青年洞的炮声。又选出四名炮手,用高木杆把炸药包顶在石壁上放炮,硬是炸开一道梯形小道,为民工施工扫除了障碍,接着大队人马上阵。横水公社组织320名青年民工施工,青年们为增加工作面,加快工程进度,在金鸡垴上设下三角套桩,腰系绳索,手拿锤钎,悬空作业,在隧洞外壁开出五个旁洞,增加10个工作面,共12个工作面。但渠道山势弯曲而行,在悬崖绝壁上的几个工作面能不能对准是个难题。分管此段工程测量的技术人员钟志远,终日在崖壁爬上爬下,进行复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br> 在开凿青年洞的过程中,面对艰巨的施工任务,工地团委利用晚上召开团员青年会,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泽东《愚公移山》著作,学习刘胡兰、董存瑞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提高青年们的凿洞勇气。有个青年叫郭福贵,横水公社郭家窑大队人,共产党员,退伍军人,任第二突击队队长,主攻开辟二号旁洞。施工处是青年洞最险要的地方,在阳凤山半腰中,往下看是几十丈深的悬崖峭壁,往上看巨石压顶,向外倾斜,好像快要倒下来。他带着两个青年炮手,腰系绳索,像壁虎一样在悬崖上抡锤打钎放炮,他鼓励大家说:“为了修成红旗渠,即便在这里牺牲了,比泰山还重。等大渠建成了。咱们在这里立上一块石碑,让后代知道他的前辈都是英雄好汉。”他们以移山填海的决心,一锤锤,一钎钎的苦干,一寸寸的向大山腹部凿进。他有六次受伤,都不让领导知道,暗暗忍受疼痛,坚持不下“火线”。一天深夜,刚放了炮,洞内烟雾弥漫,郭福贵就第一个钻进洞内除险,用铁锤打掉活石。就在这时,一块石头滚下来,砸伤他的脚,这是他第七次负伤。大家把他抬进战地医院,可是,他争强好胜,离开工地总是放心不下,一怕工地出事故,二怕进度慢,三怕流动红旗被别单位夺走,第二天又一瘸一拐地来到洞内。他的威名在工地传颂,后来被评为红旗渠建设特等劳动模范。<br> 11月,工地党委执行上级“百日休整”指示后,改从全县修渠民工中抽调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在漳河库渠管理所干部岳松栋带领下继续施工。因该工程施工由总指挥部共青团组织分工负责,凿洞民工由青年组成,故取名为“青年洞”。<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