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实践性研究活动。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努力构建有效课堂,崇文学校语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一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主备人许京玥老师对八单元的内容进行解析: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编排了《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三篇课文,这些课文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充满了童真和童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可以体会到,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雪地里的小画家》描写了雪地里一群“小画家”画画的场景,是一幅一首富有儿童情趣,又融汇了科普知识的儿歌,全文语言浅显易懂,排列整齐,又错落有致,气韵生动,充满儿童情趣。《乌鸦喝水》,这是一则经典的寓言故事,课文以“乌鸦喝水”为线索,围绕着“乌鸦急着喝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这一系列变化过程描写了一只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乌鸦。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获得成功。《小蜗牛》这是一篇童话,与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的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下一个季节的风景。课文通过小蜗牛先后三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牛爬的慢的特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培养学生寻找明显信息的能力,在第六单元的《青蛙写诗》这一课中学生了解了根据问题从文中提取明显信息的学习方法,本单元要继续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借助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从文中提取明显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图画阅读课文。本单元首次出现了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要引导学生利用连环画图文应的特点,借助图画猜读不认识的生字,理解课文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线上备课内容是第八单元。首先进行了教材解读:本单元围绕“相处”这一主题编排了《狐假虎威》《纸船和风筝》《风娃娃》三篇课文。这些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让学生从中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一年级编排连环画课文,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纸船和风筝》《风娃娃》两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之前学习的方法以及本学期学习的部首查字法,提升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为二年级下册开始学习不全文注音的课文作铺垫。“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围绕这个重点,《狐假虎威》课后要求学生先给词语分类,再分角色表演故事。《风娃娃》课后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和句子的提示讲故事。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二年级所有语文老师一起讨论了,本单元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借助以往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大胆猜读生字,分享交流猜读的方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借助查字典、请教老师等方法,对猜读的结果进行验证,让学生准确掌握生字的读音。第二,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讲故事,要充分利用教材为学生搭建的“台阶”也可以适当降低讲故事的难度,如小组接力讲故事、分部分讲故事。鼓励学生加入适当的动作与表情,体会讲故事的乐趣。第三,要继续加强默读的训练,注意体现默读的指导过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或借助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将默读和理解有机融合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王主任对第八单元进行了梳理,第八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教材编排了《司马光》《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一个粗瓷大碗》四篇课文,教材一并编排了口语交际、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语文园地对本单元进行了总结、拓展。王主任先梳理了本单元的重点词语,接着梳理了课文内容,落实语文要素,强调关注重点句子、关注重点句子中体现出的人物品质,关注课后题,如《司马光》一课能借助注释理解《司马光》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感受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人物品质,要求会背会默写。《灰雀》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的语句等重点内容。习作要打开学生思路,帮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回顾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总结出默读有“三到”——眼到 手到 心到, 日积月累中选取的都是如何待人的名言,同样要求会背会默写,讲解大意,但不必精准解释。可以让学生试着联系本册课文说一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待人的,以加深对名言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本单元以“历史传说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三篇课文,既有文言文,也有根据古代经典改编的现代文,讲述了古代一些很经典的故事:有名士王戎幼年“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有战国地方官西门豹惩治恶人、造福百姓的故事;有名医扁鹊和蔡桓侯之间的故事;有纪昌在飞卫指导下苦练眼力,终成射箭能手的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能给予学生多方面的教益。</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教材在三年级下册安排了“详细复述”的学习要求,本单元是在详细复述基础上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概括能力。本单元围绕这个语文要素进行了精心编排:《西门豹治邺》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练习简要复述。《故事二则》引导学生提取表示故事发展顺序的关键词句,练习简要复述。“交流平台”对简要复述的方法作了归纳与小结。“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写具体和写简略的不同表达效果,为学生进行简要复述提供帮助。</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话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这是在本册习作单元“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基础上的延伸。这个话题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能唤醒他们的生活体验,引导他们表达真实感受。</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教学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第一,要处理好阅读理解与简要复述的关系。简要复述有助于提升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教学时,应避免对课文内容面面俱到地分析,要着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详细讲述,次要内容则应该简略。第二,应注意本单元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可以适当调整板块顺序。学生初学简要复述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取舍、语言不够简洁。“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教学时可进行前后勾连。如,学习《西门豹治邺》,可借助“交流平台”中梳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区分内容的主次;学习《故事二则》,可以借助“词句段运用”第二题提供的长话短说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简洁表达。</p> <p class="ql-block"> 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主备人马玉静对八单元的内容进行解析: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包括《古人谈读书》《忆读书》两篇精读课文和《我的“长生果”》一篇略读课文。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古人谈读书》一文呈现了两则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将孔子、朱熹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化为精练的文字,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忆读书》主要写了作者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和读书的体会,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我的“长生果”》中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自己少年时的读书生活,表达了对书的深厚感情和对阅读的热爱,感情真挚,层次分明。本单元的课文均与读书有关,因此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学到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并且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身。其次,要注重单元间的整合。可以把三篇课文作为一组进行教学,或者再补充一些与读书相关的文章,组织指向“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一目标的学习活动。最后,还可以围绕“读书”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在本单元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读一读课文中作者提到的一些书籍。也可以在本单元学之初,提前布置口语交际和习作的任务,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选择要介绍的人物形象和推开的书籍,认真研读推荐的书籍或人物。</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语文集体备课,郑主任对本单元内容进行解读: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四篇课文,前两篇精读课文文是鲁迅的作品,后两篇略读课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说《故乡》,刻画了一个童年伙伴的形象。《好的故事》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了美好的梦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散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有的人》是臧克家写的现代诗歌,运用对于比手法,歌颂了鲁迅的高尚品质。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本单元选用一组与其相关的文章,旨在通过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表表现手法,从多角度展现鲁迅的形象,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其文学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 体会其精神境界。</p> <p class="ql-block"> 集体备课既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又有群体的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既有利于教师的扬长避短,更有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博览众长,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一课每一节都经过讨论,重难点,教学方法,都说的很清楚。大家在集体备课中更能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集思广益,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样一来,教师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少走了很多弯路,个人素质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