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东、西、北阳东区智能化名校长网络培训day4

小杏子

<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6日,是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全员轮训省级项目阳江市阳东区智能化名校长线上培训的第4天。疫情原因,阻挡了学员们线下跟岗学习的步伐,但阻挡不了大家线上学习的热情,学员们依然准时相聚云端。</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学习主要有以下精彩讲座: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林志春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技术赋能教育的福田实践》、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校长刘锐娟的《AI赋能,思维教学模式引领智慧教育》、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方海光的《信息化教育案例成果培育、挖掘和提炼》。</p> 讲座一 <p class="ql-block">  专家简介:林志春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曾获评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深圳市骨干教师、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全国机器人教育教师基本功比赛评委,现为广东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深圳市教育学会信息化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常务理事、福田区AI赋能教学实验学校联盟秘书长,福田区林志春问题解决研究所主持人。个人致力于信息科技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方面有较丰富经验。主编和参编《上网手册》《中小学课堂“学”与“教”》《数字化生活》《STEM+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创新教育大突围》教材等十多本书籍,参与省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和教参的编写工作,主持和参与国、省、市区级八个课题,多次指导教师在全国优质课展评活动中获特等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奖。</p> <p class="ql-block">  上午,林志春老师给我们作讲座,主题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技术赋能教育的福田实践》。大数据的应用对各个领域影响很大,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可以说大数据是一种宝贵的战略资源,其潜在价值和增长速度正在改变着人类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当然,大数据并不能主宰一切,大数据虽然能够发现“是什么”,却不能说明“为什么”,大数据提供的是些描述性的信息,而创新还是需要人类自己来实现。</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网上教学的特殊环境下,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的内涵,终身学习是教师教学的基础。俗话说“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在信息网络与教育结合的今天,对教师也是一个挑战,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做一个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型教师。</p> 讲座二 <p class="ql-block">  专家简介:刘锐娟,现任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附小校长、党支部书记,华南师范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韩山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小学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广东省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2015年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她秉承“上善教育”的办学理念,构建开放、动态、生长的“上善课程”,以“十个一”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以“五个工程”为抓手,“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真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她先后荣获“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小智能教育名校长”培养对象、“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广东省优秀大队辅导员”“深圳市名教师”“深圳市语文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深圳市党代表”“深圳市巾帼标兵”“深圳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福田区语文学科首席教师”等。主持或参与10多项省级、市级课题;在《人民教育》《中国教师》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8篇,主编了《红领巾心向党》《我爱听爷爷讲故事》《国学经典绽放》《我爱阅读》《我爱写字》等,出版了专著《行走在教育路上》。</p> <p class="ql-block">  10:30分,刘锐娟校长给我们带来了《AI赋能,思维教学模式引领智慧教育》的专题分享。刘校长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一是简要的介绍她们学校的情况,二是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的发展,三是ai赋能的课程,四是学研融创思维教学模式。</p><p class="ql-block"> 刘校长从打造智慧校园环境、建设教师队伍、以研促教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保障机制等多种方式推动实验项目的应用,附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研融创四维联动教学模式:从学生的学,到双研,再到技术平台多学科的融合,最后是创新评价。学即学生利用智慧平台,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研即研究学生学习数据,研究教师的课堂行为。双研相结合的延续模式,实践学习与教学一体化,塑造了附小的课堂研究特色。融即实现课堂教学的多技术、多平台、多学科的多融合。创即创素养活动、创作业形式、创多元评价来创新评价体系。</p><p class="ql-block"> 刘校长的这场关于智慧教育的专题分享,让我们每一位听课者记忆深刻,受益匪浅。在“双减”政策之下,我们要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学生评价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家校等方面不断思考与探索,努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切实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未来人才。</p> 讲座三 <p class="ql-block">  专家简介:方海光,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北京市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研究基地主任,教育部数学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于教育大数据、人工智能教育、移动学习、教育机器人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社科规划项目、自然基金项目等5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其中先后出版的国内第一本《教育大数据》图书和《中小学教育大数据分析师系列培训教材》丛书,为解决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迫切需要建立的教育大数据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新问题,提升中小学教师、主任、校长的数据思维、应用、研究和领导能力等方面具有巨大贡献价值。此外,拥有“中小学校本绩效管理平台”“基础教育课程远程点评平台”“移动学习资源智能自适应引擎系统”“教师教育在线同步课堂”“改进型弗兰德斯课堂观察系统”等软件著作权5个,并作为牵头人,主持了《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研究、人工智能教育机器人“小娜”智慧校园应用研究、全国课题“中小学互联网数学实验室建设与应用研究”、全国课题“移动互联网教育教学创新应用研究”等,助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教育智慧化水平。</p> <p class="ql-block">  下午,方海光教授主讲的题目是《成果培育与提炼:信息化教育案例成果培育、挖掘和提炼》。方教授从四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一、AI产业和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二、技术整合教育的系统化方法论;三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及反思;四、大数据驱动的课堂变革。方教授首先通过对本次听课学员的调查问卷答题情况,分析了教师在工作中常用到的技术有那些方面,引入课堂。结合相关案例,讲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p><p class="ql-block"> 通过方教授的课堂,学员们都感到数字化时代的教学变革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要求、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应争做一名置身其中、顺势而为的参与者,而不是置身其外、因循守旧的旁观者。</p> 感言 <p class="ql-block">  通过今天的学习,亲密接触精彩又丰富的学习资源,聆听专家讲解,领略先进的教学,分享优势教学经验,发表点评,激扬思想。我们认真观看每个视频,积极反思,解决了不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疑惑。培训使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让我更加意识到了作为老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不能只顿步不前,而应该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提升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们更加明白了: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所谓,国之命脉系教育,教育值得我们付出、值得我们期盼、值得我们追求。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们定会不断加强学习,充分利用研修所学、所感、所悟,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相信我的教育教学之路终将会花满锦簇!</p> <p class="ql-block">组别:阳东二组</p><p class="ql-block">团队:李芬爱、关秋銮、李宜威、郑健兰</p><p class="ql-block"> 冯奕劲、李清、黄荣锋、茹进文</p><p class="ql-block"> 陈仕开、麦荣高、谭进光、敖杏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