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加拿大高校文学社2022年第48期 (总第309期))

由之

大家好,本期题目是《留白》,为了不影响各位的创作思路,这里不对题目做任何诠释,大家自由发挥,体裁不限。祝大家写出精彩的作品! 01. 竞明 《七律 留白迎春晚》<div>02. 孔展文 《薄雪漫长滩》</div><div>03. 庞进 《神,道,如来》</div><div>04. 童仕唐 《七绝 无题》</div><div>05. 江毅 《积》</div><div>06. Sally 《岁月的留白 夕阳无限好》</div><div>07. 艾子 《七律 留白福字迎春晚》</div><div>08. 孔展文 《素描大师》</div><div>09. 山佳 《人生留白》</div><div>10. 江毅 《连》</div><div>11. 舒瑜 《留白》</div><div>12. 王今中 《留白随想》</div><div>13. 周全 《雪色》</div><div>14. 杨鸿 《采桑子• 留白》</div><div>15. 邵玉田 《浅悟“留白”》</div><div>16. 冯风 《留白》</div><div>17. 颜如玉 《关于留白》</div><div>18. 曹晓梅 《生活留白 人生添彩》</div><div>19. 黎明 《留白》</div><div>20. 龙行天下 《传奇小城-Oakville 之(三)- 灯塔(Lighthouse )》</div><div>21. 應詩琦 《对“留白”的新理解》</div><div>22. 如玉 《烟雨漓江寄乡愁》</div><div>23. 汤道夷 《漫谈“留白”》</div><div>24. 由之 《浅析“留白”》</div><div>25. Sunny 《山中》</div><div>26. 龚如仲 眉妩•观《寒江独钓图》</div><div>27. 张清 《岁月留白》</div><div>28. 爱华主义 《海外中华教--不再留(空)白》</div><div>29. 一米阳光 《人生处处需留白》</div><div>30. 刘俊民 《留白的画》</div><div>31. 原野 《弦外之音》</div><div>32. 王今中 《结语 三言两语話留白》</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01. 竞明 《七律 留白迎春晚》</b><div>主题留白小诗投,添线加缘兴满瓯。<br>虎殿冬荣颜子巷,兔宫春韵玉妃喉。 <br>歌声婉转云穿树,疏影横斜蝶绕楼。 <br>冰雪风霜凭酒化,欢然意境作赓酬。<br><br>(平水韵十一尤)<br></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02. 孔展文 《薄雪漫长滩》</b><div>诗/孔展文<br>薄雪斜风涌云寒,<br>淡迹听浪媚长滩。<br>千里穷目渐漫漫,<br>层层追逐涛沫翻。<br>寄喻雄鹰展鸿图,<br>诗画留白艺术欢。<br></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03. 庞进 《神,道,如来》</b><br>“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是电视剧《天道》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也可以说是该剧力求达到的一个思想高度。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西方基督教讲的神即上帝,就是中国道家讲的道;道就是道自己,就是佛教讲的本来如此的宇宙万物的本性。<br><br>《天道》的主创者,试图用“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话,概括“基督教、道家和佛教的精义”,从而把三者贯通在一起。<br><br>先说“神即道”。“即”在这里是“就是”的意思。基督教将上帝说成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本原、创造者;道家将道说成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本原、生发者:从这个意义上看,上帝和道具有等同性。但是,在基督教的定义中,上帝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本原、创造者,还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宇宙万物的主宰者。——如此定位上帝,便带来一个逻辑悖论: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宇宙万物的主宰者,那么,上帝就要为世间的一切罪恶和灾难负责;如果上帝是世间一切罪恶和灾难负责者,那么,上帝也就不是全知、全能、全善了。对此问题,有一个叫约翰格林特的学者作了如下推论:<br><br>倘若上帝全知,则他必然预知了世上可能发生的任何罪恶和灾难。倘若上帝全能,则凡是他预知可能发生的任何罪恶和灾难,他必然有能力预先阻止。倘若上帝全善,则他必然不愿意看到世上发生任何罪恶和灾难。倘若上帝全知、全能、全善,则他必然预先阻止世上将要发生的任何罪恶和灾难。这也就是说,如果真的有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世上就不会有罪恶和灾难。但是,世上的确有罪恶和灾难不断地发生。因而可证: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不存在。<br>对道家讲的道,可以作这样的理解:道是世界本原、世象总根、究极存在、最高的形而上;道自本自根,化演万物;道自主自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道具有本原性、究极性、超越性、自主性和永恒性。对这样的道,道家没有作全知、全能、全善的定位。对道而言,不存在预先阻止世上将要发生的任何罪恶与灾难的问题。也就是说,道不为世上发生的任何罪恶和灾难承担人类社会通行的,或人类认为应该具备的道德责任。对此,《道德经·第五章》有经典表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天地是不讲仁慈的,对待宇宙万物就像人们对待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那样。”刍狗在完成使命后,就会被丢弃,任其坏灭。<br><br>显然,中国道家讲的道,与西方基督教的上帝不能完全画等号。两者的区别在于:上帝有全知、全能、全善的定位,道没有全知、全能、全善的定位。因而,“神即道”的说法,不能说一点都没有说对,也不能说全都说对了,总体上可以说说得不够准确。<br><br>再来看“道法自然,如来”。“道法自然”语来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理解为:“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自己效法自己。”也即从人可以追源到地,从地可以追源到天,从天可以追源到道,而道是究极存在,自己是自己的根源,追源到道就追到根上了,不能再追了。“如来”,是佛教用语,其意思可简要地理解为“本来如此”,即宇宙万有的本性本来就在那儿、就是那个样子。<br><br>对宇宙万物本原的追溯,属于哲学本体论讨论的问题。也就是说,基督教的上帝和道家的道都有哲学本体论的“形而上”的意义。而佛陀,在初创佛教时,回避了对宇宙万物本原的追溯。他天才地觉悟到,宇宙万物都是因缘和合、刹那生灭、化转不住的,所谓“缘起性空”“万法皆空”。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指无常、无自性、非恒定。在佛陀看来,宇宙万物的因缘和合、刹那生灭、化转不住、缘起性空,前无始,后无终,无限量地、时时刻刻、永永远远地都在进行中。因此,所谓的本体论、形而上、第一因等,是永远找不到答案的,因而是无法探讨、无需探讨的。<br>显然,“道法自然”与“如来”是有区别的:“道法自然”说直接涉及到了宇宙万物的本原问题,“如来”说对宇宙万物的本原问题保持缄默,没有直接应对,只讲宇宙万物的本性是所谓的“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佛教讲的“空”,具有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沿的无限性。佛陀显然觉悟到:人类和人类面对的一切,和那个无始无终、无边无沿的“无限”相比,都是极其短暂、极其渺小,且因缘和合、刹那生灭、化转不住,可用一个“空”字来定义、来言说的。也就是说,佛陀用一双“无限”之巨眼,看“空”了有限。也可以这样说:当佛陀睁开一双“无限”的巨眼后,一切的“有限”都“空”了。而一涉及“无限”,事实上已涉及到了本原。因为,探讨本原就意味着探讨“无限”,同理,探讨“无限”也意味着探讨本原。基督教的上帝、道家的道,实际上都是人类以极其有限,想象、猜测、探讨极其无限所取得的成果。在一定意义上,上帝(在排除了全知、全能、全善的定位之后)、道,和“无限”是同义词,“无限”就是本原。<br><br>总之,“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话,显示了该话讲出者将基督教的上帝、道家的道、佛教的如来三者相贯通的愿望。此三者各有各的理路、旨趣,虽然不是简单地画等号的关系,却能够引人作深入的关联性思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04. 《七绝 无题》</b><br>童仕唐 <br><br><div>卷首留空多胜意,<br><br>可容风月与春秋。<br><br>瘟君降伏宣言日,<br><br>满卷诗文颂九州。</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05. 江毅 《积》</b><div><br></div><div> 2022 汉字诗话<br><br>沉积<br><br>你不再让我<br>把那意思说。<br>从此 多少话儿<br>就都压在心窝。<br><br>心对心,寂静永恒,<br>任旷世的风儿拂过。。。<br><br>可会否有天,<br>你还是想听<br>我沉积的歌。<br>那你可想好,那滚滚潮儿啊,<br>会裹着你的泪水<br>把心儿淹没!<br><br>*积,从禾从只;只,架起的谷仓。象形装满谷粒的谷仓。 义:积累。<br></div></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6. 岁月的留白 夕阳无限好</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Sally</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2、12、06</b></div>时光清浅一路向前<br>秋天走了冬天来<br>寒风肆虐草木衰残<br>青蛙不叫大雁南飞<br>凄风枯雨赶走了繁花<br><br>大地由葱茏转到枯萎<br>风华正茂就这样走远<br>四季轮回 天寒地冻很正常<br>人生也是山一程水一程<br>常常风雨兼程 冰雪裹身<br><br>没有谁能留住青春的年华<br>没有谁总是春风拂面 玩转四季<br>做一个开在岁月中的闲花<br>不因秋悲寂寥 不为世态薄凉烦恼<br>不怕曲折离奇苦情 不畏严寒冰霜雨雪<br><br>绚烂夺目时神采奕奕<br>凋零萎谢时恬淡清宁<br>风雪交加时笑数六瓣花<br>安然着感受时光冷暖<br>从容地体味经历的丰盛<br><br>一往情深地热爱生活<br>感恩红尘中翻滚过几十个春秋<br>即使早出晚归也不再行色匆匆<br>退休的日子 不用为碎银几两慌里慌张<br>可以宠辱不惊 闲云野鹤悠游<br><br>虽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br>人前人后一样善良 必得上天奖赏<br>感叹时间过得太快的同时<br>说明自己已经开始变老<br>岁月的留白 在于夕阳无限好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7.【七律】 留白福字迎春晚</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 艾子</b></div>题记: 投稿本周双主题【留白】与【高校加缘,玉兔迎春】<br><br>留白福字迎春晚,高校加缘岁岁深。<br>兔躍新天来喜讯,虎伏旧地去丛林。<br><br>三年瘟锁疲于命,一旦放开愉在心。<br>赤县同春開妙运,乙级感染不惊侵。<br><br>(平水韵下平十二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08. 《素描大师》</b><div>孔展文</div><div> 黑灰留白描成图,<br></div>神妙之笔年练出。<br>素描大师惊人处,<br>时时刻画各人物。</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09. 《七律 · 人生留白》</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 山佳</b></div></b><br>“留白”,本为诗词书画尤其是绘画中的一种技法,即除了寥寥几笔主题图画外,整幅图画留下更多的是空白,让他人观后去浮想联翩……由此不由得联想每个人的人生,短暂的百十年中,虽经历了许多事情,也许有那么几件自认为是成功的事情,可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可不就是“留白”吗?!<br><br>诗词书画艺相融,留白遐思景色朦;<br>独钓渔翁窥见水,急驰骏马似闻风。<br><br>浩繁天地多玄妙,暂短人生少建功;<br>得意之时须喜乐,未成所事亦无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 江毅 《连》</b><div>【连】 江毅 2022 [汉字诗话]<br><br>连山<br><br>四千岁前山绵绵,<br>坐看星月想翩翩。<br>《连山》、《归藏》复《周易》,<br>论卦天人生宏篇。<br><br>独有易经度长澜,<br>何觅哲理蕴《连山》?<br>仙界可失一件宝,<br>余音不绝隐若悬。<br><br>*连:走之旁和车。意象:车的交通连接各地。<br>**《连山》《归藏》《周易》这三部书合称“三易”。是上古时期用“卦”的形式来分类宇宙间万物且揭示其循环变化道理的书籍。后《连山》、《归藏》二书失传。<br></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1. 舒瑜 《留白》</b><div><br>中国的艺术讲究留白。宋代马远的《独钓寒江图》,只有一舟一渔翁和寥寥几笔淡墨水纹,却让人觉得满眼烟波浩渺。园林中窗的使用,李渔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窗含西岭千秋雪”,空故纳万有。<br> 但人性天然追求完形完美,往往觉得加比减好,世上的事以锦上添花烈火烹油的为多。留白,不是显得孤单落寞,就是显得欠缺不足。<br> 《论语》八佾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孔子和弟子在这里可不是讨论美人,只有首先选择一张干净洁白的纸张或帛绢,然后才能画上好画。钱穆先生在解读这一章时说:“此章是礼必有本之意。孔门论诗,必推明之于人事。文学本原在人生,故治文学者,必本于人生而求之,乃能发明文学之真蕴。此皆孔门论学要义。”一个人首先必须具备仁爱之心,然后才学礼。人而不仁,如礼何?<br> 以前,只觉得不落一字,尽得风流才是留白。现在方知仁爱之心,才是真正的留白。留白,才能给众生万物各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留白,才能像空的水杯能装水一样,海纳百川,留有听取各种声音的空间;留白,才能有不受束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城市的天际线被高楼大厦分割,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心被名利塞满,我们呼唤留白。<br></div></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 《留白随想》</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今中2022.12.15</b></div></b>人生时时应敞阔 <br>生活处处需留白<br>留白在绘画和书法界是一种艺术手法,使之艺术作品更富有想象的空间和深邃的境界。说到留白,对此稍有了解的人,都不得不提到南宋名画家马远的一幅”寒江独钓图”即是留白的极品。全画仅画一钓翁,一小舟,看不清的几个水纹,余处就是一大片空白。人们看后却不禁使人产生清波浩渺,满幅皆水之感,与此同时使人产生无限遐想:广阔的水面,一叶孤舟,寒江上专心致致的漁翁,……。多少年来,凡见此画者,无不令人感到该画的魅力,把留白运用到了极致。当然与其同世的出名画家夏圭也以留白手法著名而被称为夏半空,成为山水画大师_享有盛名。齐白石、丰子愷等画家也多有留白的名作留世。<br>从看名画翻转回到身边,联想生话,何尝不念及留白这一人生哲理的剔透,做人做事均要有留白。<br><br>近有一事例说明生活之中需留白。<br>春节将至,各文艺团体联合举办汇演,众参与单位纷纷展现出最高的演技水平献给观众。在节目初选时有一参选节目確为主选人误解,被判定为落选。后经申述和调研,主选人收回原来意见,此事园满告罄。在刚知此事时,被筛单位内部意见之大可想而知,但该单位负责人则沉着冷静。从始至终中,都表现出了极大沉稳、豁达。对内部安稳、平息大家的怨气,对外则有节制、有力的进行申述与澄清。当事实水落石出而更正后,该负责人又要求大家冷静,不趾高气揚,心平气和的对待结果,犹如此事未曾发生过一样。<br><br>通过此事例中该负责人的表现,我认为他就是一位在生活中处处会留白的人。事发生后劝众人相安勿躁,与此同时他去舒缓和疏通,园满解决后又劝慰大家平心静气待事,各阶段都从容不廹,安然自在。<br>无论是对于古人的名画,还是对当前近人的处事事例,我认为二者中间有一精髓贯穿其中,那就是“人生时时需敞阔,生活处处要留白”。<br>留白这一人生哲理、生活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品德和涵养的修炼,是需要一辈子身体力行的实践才能有成效。作画需要有这意识和深功,而生活中则需要历炼。<br><br>在生活中对留白的扩展和延伸就是要留有余地。无论待人做事,就要以留有余地的思想成为自已的生活准则。留白的人生哲理运用到生治中既有意识上的透彻理喻,更要有日常涵养的修炼。文学上有“不着一字而形神具备”,而在生活上则是要处处留有余地。任何事都不是绝对的,说话、行动、处事都要留有迴转、调和、商量的余地。偶想及一实例。甲乙二人为一事争执,甲输理愤而关闭了与乙的微信往来。事开始乙不知,后经细查才知此事。乙並末声张此事,反而主动电话联系甲。事后甲自感惭愧不已。一正一反看出二人的思维方式和境界。也说明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留白的处事哲学。<br>习作此拙文时不断思虑留白之内涵:办事需留白,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本习作写就后顺手练一五绝以自勉。<br>茶续七分可<br>嚴言余三成<br>月园恆欠缺<br>水满必流盈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3. 《雪色》</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周全</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2.12.09</b></div></b><br>雪覆盖了草原<br>茫茫的白色世界<br>北风中摇曳的树杆<br>带着我的思绪飞扬<br><br>我想起<br>那冒着柴烟的帖房<br>柴火架上飘出的奶茶香<br>一双好奇的大眼<br>一对出生的羔羊<br><br>我想起<br>那金黄翻滚的麦浪<br>那浑汗扶腰的婆娘<br>长龙的番茄车辆<br>腾腾热气的工厂<br><br>我看到<br>那漫山多彩的秋色<br>落叶时的飘揚<br>还有那一张张口罩下的脸<br>默默地在等待中盼望<br><br>雪覆盖了大地<br>风填平了沟壕<br>西阳的光辉洒下<br>泛红了天边的彩光<br></div><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4.【摄影诗画】采桑子 • 留白(依李清照韵)❄️摄于万锦市Unionville,并填词一阕采桑子:</b><br><br>飞琼如幻迷窗景,<br>留白于情。<br>留白于情。<br>恰好题诗、心远展风翎。<br><br>长冬北国平常季,<br>玉洁冰清。<br>玉洁冰清。<br>烹茗围炉、且把雪来听。</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5.浅悟“留白”</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邵玉田</b></div></b>“留白”两字是几年前我阅读一篇散文中看到的。是作者谈及绘画时用到的。我喜欢观赏绘画作品,但不懂绘画艺术。出于好奇,我开始了解“留白”二字。<br>从艺术创作角度有人解释:留白,是一种极具美学特征的艺术创作手法。应用角度上,留白是一种简单、安闲的理念。艺术角度上,留白就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诗文有意在言外;音乐有弦外之音;戏曲中有虚拟动作。绘画中有计白当黑……,书画、建筑、设计……都因为留白而更加精彩”。<br>我的感悟:留白“虚”是为了突出主题“实”。是避免喧宾夺主,同时也为读者,欣赏者,观赏着,或听众留下充分想象或是进一步发挥的空间。这个留白是在特定环境、意境基础上,是促使人由此而产生更宽广,更深邃的联想或幻想。创作者留白给他人值得回味思考的空间。这样艺术作品才令人瞩目,回味无穷。才算是别有洞天意味深远,流芳百世。<br>留白在艺术创作中应用广泛,但留白一词在探讨生活,生命中出现相对少。细思颇感有必要去感悟生活中的“留白”。<br>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留白来自生活,又通过艺术创作为生活服务。它并非艺术创造者凭空创造了留白技巧。若是如此,留白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留白是生活的智慧,在艺术创作中的彰显。<br>生活中“留白”是智慧和善良。是修养出来的高贵品德,平凡而豁达。<br>“留白”是谦虚,是自知之明的人生态度。《濟公傳.第一八八回》:“豈不知泰山高矣,泰山之上還有天;滄海深矣,滄海之下還有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自满,方可进步。<br>“留白”是包容。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有千秋。不同传统、文化、地域、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人,经历各不相同。尊重他人,就像海纳百川。理解他人,就像翻开一本书,你得到的,是你预想不到的收获。<br>“留白”是醒世之智慧。凡事不可满,满则损。世间资源,利益等一切均属于在这世界上生存的万物。不可贪恋,方能平安久长。<br>“留白”是大度,是君子坦荡荡。不与人斤斤计较,方能海阔天空。老人常说“吃亏是福”。所谓的“亏”是针对“圆满”而言。大自然或道会眷顾你的“亏”,以不同的方式圆满你的生命,你的世界。<br>“留白”是利他,是高境界的爱。是我们修身养性与世无争的归宿。<br>感悟生活中的“留白”,让它带给你我一个得以思考,得以创造更有意义 ,更具魅力的人生经历。<br><br>2022.12.08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6.【留白】(闪小说)</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冯风</b></div></b><br>某航客机在8000米高空飞行。突然播音器传来振聋发聩的呼喊:各位旅客,飞行遇到故障!大家迅速系好安全带,准备不测。<br>话音刚落,如重磅炸弹投入机舱,炸开了锅。<br>呼喊声骚动声乱作一团。<br>说时迟,那时快!大家纷纷写下遗言。<br>老赵拿出纸笔,上书:爱妻,永别了!我的职务升级是否通过,耿耿于怀,去单位给我打听一下吧!<br>小钱也迅速撕张纸片,写道:亲爱的,让我们在另个世界结婚吧!今生无缘了。<br>孙老太,写的是:群友们,再见吧!咱们艺社的征文你们积极参加,让我在天堂饱览你们的大作。<br>李小姐,满含悲泪,拿着笔颤颤微微地写:挨刀的,你说娶我,与你那母老虎老婆离婚,我终于没有等到这一天。你骗我,不得好死!<br>飞机一头栽了下去。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17. 关于留白</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文/颜如玉</b></div></b>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有意留下空白,给观赏者留有想象的空间,从而参生美感。<br><br>齐白石的虾,寥寥几笔,就把虾的活泼灵动画了出来。虽然没画水,但留白处就可以想象出,虾在水里有多么愜意畅快。<br><br>其实留白既是艺术,也是人生。为什么失而未得的初恋总是那么美好,因为留白。没有得到的总是最好的。倘若两人没有错过,终成眷属,每天柴米油盐,鸡毛蒜皮,留白处填满了,最初想象的美好也可能就没了。<br><br>朋友间也是如此,应该留有足够空间,也就是留白。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是这个意思。朋友之间,如果太亲密了,彼此隐私都分享了,很容易八卦,也容易彼此伤害。比如火能温暖人,但靠得太近就会灼伤。距离很重要,距离就是留白,就是舒服。<br><br>夫妻间也是如此,有些夫妻没有把握好彼此间距离,以为既然是夫妻,就应该无保留地分享彼此的秘密。彼此分享肯定没错,但没有尺度,也会造成误会和伤害。很多妻子,喜欢查丈夫的手机,也喜欢打听丈夫的行踪,这种不信任,肯定会伤害彼此的关系。反之,有些丈夫也把妻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操控妻子。这也是没有把握好彼此距离,没有留白,婚姻也会有危机。<br><br>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应该有距离,有彼此的隐私,有留白。我听说过因父母想干预已经成年的孩子的日常生活而被拉黑的例子。<br><br>留白能成就美好,但尺度也重要。太远就疏离,太近就生厌。能做到相看两不厌,就得掌握好留白的艺术。<br><br>愿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留白艺术大师!<br><br>2022.12.09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18. 曹晓梅 《生活留白 人生添彩》</b><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留白是摄影中的用语,主要是为了衬托主题,其次是营造意境氛围。经常在朋友圈,看到某张照片,会觉得挺美的,图片的内容让人过目难忘,起心动念想要去那里亲眼看看,亲身经历和感受一下图片所传达出来的那种美。这样的图片,肯定是主题鲜明,所有入画的元素都衬托和渲染着主题。它不会是把景物拍得满满的,给人带来压迫感、让人喘不过来气的照片,而是懂得留白,留下遐想的空间。当然,照片中的留白,并不是局限于白色,留白的“白”并不专指颜色的“白”,而是空白的“白”,是区域中的空。在这一区域中,无额外元素、无装饰,处于空白状态。</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其实,在生活中也一样,不要把生活过得满满当当的,把事情做得满满地、把话说得满满地。那样给自己无形中带来很大的压力,让自己喘不过气来 ,时间长了就会透支身体,给自己带来麻烦。保留一些自我的空间,不要让无尽无止的工作、学习完全占据了本该属于自己和家庭的时间。这样的生活才是美丽的、才是属于自己的人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心电图检查是体检的常规项目,有次在做的时候,看到记录仪上,上下跳脱的指针画出一个又一个离开主轴的波峰波谷的图像,我的思想不知道为啥,它就飘离了医院。我不再是正面对着图像,而是顺时针转了90度,站在了图片的左边。</span></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我看到的是铺展在脚下的线路图,它向我显示,随着时间线往前走,主轴是生命线,左右跳脱的每个尖峰就是多彩的生活。暂时灵动的跳脱开主轴,就是给自己留出空间,用以追寻诗与远方,领会大自然的和谐与共——雨打芭蕉的美、晨钟暮鼓的静、石上清流的雅和仙雾缭绕的朦。也许我们遍寻温柔浪漫而不得,偶尔举目,却遇星河皎皎月色浓。</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0+0=1</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1×1=1</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看到这两个算式,如果你是老师正在批改作业,或是父母正在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给出错和对棒棒硬的结论,我无话可说。如果是别的角色,此刻暂时跳脱开去,拿笔写下“无中生有”和“一成不变”,看到的人定会莞尔一笑,气氛和心情马上就变了个样子。生活中的美,无形存在于各处,等待着我们去发觉。</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五岁时,我们为了捉一只蝴蝶,而跑了两公里的稻田。十岁时,我们为了一支冰淇淋,而问遍了大街小巷的商店。十七岁时,我们为了一个喜欢的人,而倾尽所有奔往一个陌生城市。但现在,有人叫我们去看年少时渴盼的海,我们却说:树下有块石头,还跑去看海干嘛?我们越来越喜欢说一句话:“凑合凑合得了!” 凑合的工作、凑合的婚姻、凑合的朋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我们凑合着生活,别人也凑合着给予评价。我们的周围就这样被“凑合”包围。</span></div><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我们输给了眼前的苟且,还用否定远方来寻求安慰。看到别人登山,我们不是敬佩,而是否定:“上去干嘛,上去你也得下来。”</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前面所有的“我们”,很像很像我自己,只是不敢承认而已。未来已来,所以,要想活得美,先要懂得留白、学会慢。找个地方发发呆,也许居然抬头望见了满天星斗。清晨推开窗,寒意料峭,却闻到了木叶的芬芳。深夜侧耳细听,竟然听到了树叶沙沙的声音,这不就是季节到来的脚步吗?</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让生活留白,让生命添彩!</span></div></div></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留白】</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谷中的百合花</b></div></b><br>浅冬<br>薄薄的雪轻轻飘逸<br>墨染了流年<br>春天的嫩枝芽<br>夏季的微风细雨<br>伴随着秋红和叶黄<br>光阴长巷的点滴记忆<br>零落,游离,留白<br><br>静静地<br>将浓郁的枫叶收藏<br>岁月流转<br>恰似那璀璨的夕阳<br>将年华酿成<br>一壶沉醉的美酒<br>在素描的美白中<br>慢慢回味品尝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 传奇小城-Oakville 之(三)- 灯塔(Lighthouse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龙行天下</b><br></div><div><br></div><div>但那只是小城的一个侧面。那两篇介绍的都和布朗溪(Bronte Creek)有关。一是布朗溪入湖口的码头景色,二是布朗溪旁边的省立公园。那条河可以看作是一条线,串起了沿途的几个景点。<br><br>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都和一个条件息息相关。那就是简单的一个字 - 水。水孕育生命、滋养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要考察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主要看她的水边。不是吗?你看,那些闻名世界的文明之都,大都位于海边、湖边或者河边。<br><br>Oakville 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传奇小城,也有赖于她得天独厚的水系条件。她东南依偎着大湖-安大略湖(Lake Ontario), 这是一条主线。另外,又有多条河流经过城区流入安大略湖。最著名的两条河流就是上次介绍的布朗溪(Bronte Creek), 以及这次要介绍的十六里溪(Sixteen Mile Creek),这是两条辅线。大湖主线连同两条小溪辅线,组成一个倒写的希腊字母π。这个字母π,基本串起了小城Oakville 的经典<br></div><div><br></div><div>(全文颇长不能尽录,可以登录作者美篇https://www.meipian.cn/4jw6tp3o?first_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4817701#查看)</div><div><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1. 对“留白”的新理解</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應 詩 琦</b></div></b><br> 我曾经的职业是一位服装设计员,为了预测设计服装的成衣效果,去学了画画。记得老师给我们第一次上课时,就说了,一幅画不能画满整张纸,必须留白。这个留白,并不是指四边的留白;也不是为盖章或写作者的名字和作画日期等的那个空白处,而是在画中的某处必须留有空间。犹如唐朝诗人白居易《琵琶行》里写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所示,那一瞬间的静场。<div>由此,我想到了在微信群这个平台里,也需要“留白”,那就是:当群友之间有不同观念,不同想法时,不要对群友对该事一直反论或议论不停。不一定要说服对方;更不要把自己的说法全套搬出,有像让群友们都得认同不可的模样。大可不必,伤了和气,又刷了屏。悄然而止,留下不在群里说该话题的空白,互相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无言胜多言。<br> 如,我建有多个主题不同的群,有时看见群友不注意群的主旨,发了不合适群名的信息,每每要去指正。最近,我总算不再特别指出,即使很想指出,也不会在群里而是通过私聊去说了。基于我懂得了:对群友说欣赏性的话,发到群里去说,比只和他(她)个人说,效果更好;对群友有别样看法甚或批评的话,适合与其私聊中说,这样不伤群友的面子,有时不伤和气。还有,让对方多说一句后不再应对了。这,正是一种修养里的“留白”。因为每一个人,本来就是一个有长处也有短处的结合体。长处就可看作画作或书法中的画和写的部分;短处正如没有画画或写字的那一小部分的“留白”吧。<br> 总之,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无处不在!<br><br><br> 2022年12月11日<br> 于日本东京寓所<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2. 烟雨漓江寄乡愁</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如玉</b></div></b><br>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留白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绘画技巧,留白就是预留空白,但其空白并非真空,正如美学家宗白华所说,“空白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通过留白来表现画家眼中的无限意境,拓展人们的审美想象空间。<br><br>曾看过徐悲鸿先生的一幅国画《漓江春雨图》,这幅画上留白很多,例如用宣纸的本色表现漓江清澈宁静的水面;泼墨之中的留白使远处的山峦和雨中的树林以及岸边的小屋既朦胧又和谐真实,让秀丽的漓江山水笼罩在一片烟雨迷蒙之中,带给人无限遐思。<br><br>二十年前,我乘游船由桂林顺漓江而下去往阳朔,犹记得那天细雨扑面,一江碧水,两岸青绿,万峰峭立,山间云雾缠绕,远山朦胧飘渺,近水含烟袅袅,雨中漓江,愈发清秀多姿。<br><br>我伫立甲板,远眺近观,吸一口江上的清新空气,深深迷醉了。<br><br>真实的烟雨漓江宛如是一幅中国山水画,不,它就是中国山水画的现实版,与山水画的意境异曲同工,充分展现出了中国文化中含蓄空灵、淡泊飘逸的精神实质。<br><br>那神姿仙态的山不正是美丽大自然的留白吗?!让我这个游客一路目光所及皆是图画,心中泛起皆是诗情,耳边回荡皆是山歌!<br><br>我在云雾中看见唐代诗人韩愈正举杯给友人饯行,并盛赞友人将去的桂林漓江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br><br>我在烟雨中听见当代诗人贺敬之朗声吟诵,“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br><br>我在翠色欲流的岸上看见青春洋溢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翩翩走来,边走边唱,“唱山歌嘞,山歌好比春江水也,不怕险滩弯又多喽……”<br><br>我在山色空蒙中听到台湾作家白先勇先生说,桂林山水太过奇特,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人间仙境,别的地方都找不到。我无论到哪儿,都记得起桂林的山水,看得见山水间的乡愁……<br><br>看得见山水间的乡愁,在我看来,这句话是对烟雨漓江的最高评价。<br><br>二十年前的漓江之行令我难忘,二十年岁月匆匆,千山万水脚下过,一缕情思挣不脱,那缕情思正是对故国的乡愁,而漓江的美丽,漓江的烟雨最担得起这份乡愁,因为那里有故国文化和精神的深深烙印以及游子们的美好记忆。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3. 《漫谈“留白”》</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汤道夷</b></div><br> ”留白”是一个书画术语,是指书画作品中,为表达的主题和意境更美感,更协调,更有联想,而有意留下的空白,让观赏者赋予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纵横驰骋,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使得整个作品达到更深远的境界。“留白”,对作者来说是留下想象空间,但对观赏者来说,它的内涵就是想象力挥洒,自由意志的表达。<br><br> “留白”不仅仅在书画作品里有淋漓尽致的展现,比如,齐白石的水墨画《虾》,活灵活现的虾被画得惟妙惟肖,就像游弋在小河之中,但画面上没有一丝水的痕迹,是“留白”创造了河水的氛围。书法有“疏密”之说,其中的“疏”,就是“留白”,字与字的疏密有致,整体上就起伏和谐,更具观赏魅力。“留白”的表现手法也在文学,造型,表演,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得到运用。<br><br> 文学上的“留白”,是侧面和虚景描绘,来体现主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运用省略符号,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表演艺术上的“留白”,是停顿,起伏,抑扬,造型,和背景设置,这些在音乐,戏剧和舞台表演中是习以为常。而在造型艺术中,“留白”也很普遍。建筑上的“留白”,是通过对建筑形体的空间围合、体块切割、空间联接等手法形成虚实相生的留白空间,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庭院、天井、廊庑、照壁、水榭等。在园林方面,欧美常见的手法是一大块绿油油的草坪,开阔的视野,让人有自由驰骋和想象;而中国庭院,则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方寸之间做腾挪”,在有限的空间里,设置让人想象的道具,比如小桥流水,水榭楼台,石舫船头,假山盆景等,让人身处方寸之地,却有纵横江湖之感,这是另外一种“留白”。雕塑作品,也有“留白”,也许是无意之举。如著名雕塑“维纳斯”。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即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现在的维纳斯雕塑是断臂的,这也更激发了人们更丰富的想象力:多种断臂的姿态———手举苹果、灯、衣服或是手指方向。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把手臂接上,维纳斯就再不是一件艺术品了。这就是断臂维纳斯留给世界的无穷魅力。<br><br> 再聊聊社会生活方面的“留白”。我们常听到这句生活箴言:“话留三分软,事留五分满,人留七分暖”,说的是讲话做事要留有余地,点到为止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经验的总结。更有另外一句老话:“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意思是做事留点情面,日后也好再来往,诫人为人处事不要绝情绝义,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br><br> 虽然古人在书画艺术上提倡“留白”理念,放下束缚,让人有丰富的想象空间。但我们的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千年的封建制度,让我们有了“君臣父子”的三纲五常,严规律纪,不得自由发挥,更不能越雷池一步。在教育方面,填鸭式的教育方式,除了几乎排满课程的每天学习,还要晨读,和晚自修。如此以来,泯灭了自由的思想和创造力,只好跟着别人亦步亦趋地模仿,这对民族的前途是极大的伤害。所以,呼吁“留白”给社会各个层面,让人民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br><br>浙大电子物理82级 汤道夷<br>2022年12月10日 于多伦多<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4.《浅析留白》</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由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22.12.10</b></div></b><br>一直觉得,中国艺术中“留白“两个字,极有意境,透着一种东方哲学的独特韵味。<br><br>就拿那幅著名的《寒江独钓图》来举例,偌大的一幅画,上面就只有一舟一人,人佝偻着背,探首做钓鱼状,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多余的物体。然而,千载以来,关于这幅画而延展开来的讨论和遐想,远远超过了画的寓意。画卷一展开,观众的视线落到了画卷当中的一人一舟,只需要几秒钟便一览无遗,然而观众抑制不住的思绪却展开得无边无际:画中人是谁?他在哪条江上垂钓?他钓到了什么鱼?他此时的心情如何?他为什么会在这么寒冷的天气穿这么少衣服来钓鱼?画家对此统统没有回答,但画卷大片大片空白的地方,似乎蕴含着所有问题的答案。<br><br>西方的绘画艺术,似乎没有“留白”这么清晰的一种艺术体现,最早文艺复兴的宗教宫廷绘画,都走的是《清明上河图》的路子,尽可能逼真,尽可能照顾细节,尽可能交代情节。最好观众一看,就知道画上描述的是圣经哪一幕情节,或者是宫廷历史上哪一起事件。当时的著名画家,比如透纳,比如鲁本斯,都能把画面的细致、颜色的调配、光线的调和,一一发挥到顶点。我曾经在费城博物馆,对着透纳的《议会大厦火灾》这幅画一看就是一小时之久,沉浸在那种氛围之内。极致的细节和迷离的光影,的确会吸引观众欲罢不能。<br><br>为什么我会提到透纳,是因为他绘画的后期,已经出现了印象主义和现代抽象绘画的发端印记。西方绘画经过文艺复兴以后也慢慢显现出百家争鸣的变化,颜色进一步简洁,线条进一步洗练,开始强调画面的冲击延续感而不是逼真度。发展到后现代抽象艺术,再到达达主义,从某种角度上来看,似乎也是东方“留白”的一种另类体现。<br><br>我对音乐不是很了解,不知道音乐的发展,是不是也经历过从繁到简的过程。前几天和王今中老师讨论诗词里的“留白”现象,倒是获益良多。中国古代君子八雅:琴、棋、书、画、诗、香、花、茶。本来就颇有共通之处。和马远《寒江独钓图》相应的,有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也有王士帧的“一人独钓一江秋”,还有张岱于湖心亭上赏雪“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种洗练到极致,寂寞到极致,洒脱到极致,又能想象到极致的东方哲学美,估计只有从小接受东方美学熏陶的中国人才能够共情共鸣。<br><br>那是一种心灵上的共鸣,我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是向内而不是外向的,独有一种“踟蹰独行”的精神快慰。如果从这方面猜想,“留白”这种艺术手法的诞生,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作者想表达的想法,只有少数人看得懂,所以留了大片空白出现-----你看得懂,那么吾道不孤,这条路上,不止只有我一个人在走。另外一种是作者想表达东西太多,或者你看了以后会想到的东西太多,前方有千百条路可以走,我如果指出其中一条,那么于你而言,可能就此疏忽其余的路。大音希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是不能说,而是说不全。于是干脆留了个白,留出最大的空间去遐想、去探索,这点和“昭氏之不鼓琴”有点类似,又有点类似于六祖慧能不识字却可解得佛经的禅宗公案,也是窃以为《金刚经》二十品离色离相分要表达的涵义。<br><br>可是,留白的初衷,究竟是哪一种呢?我才疏学浅,说不出个所以然。但是有一点我很明白,虽然留的是白,但这不是作者的一种否决,反而是一种鼓舞一种热爱。这里的白,不是八大山人“冷眼望天”,“天地为之一寒“的那一种白,而是“偷来梨蕊三分白”的那一种白,只有这样,一整幅画、一整首诗、一整杯茶、一整局棋,才能有着“借得梅花一缕魂”而得来的神韵。<br><br>如果把“留白”做一个解构的话,可以说这是一种打破现有窠臼,跳出思想框架,但又巧妙地迫使受众集中精神同时又极大发挥想象的艺术手法。用一种矛盾甚至是突兀的手段,但又不似西方巴洛克艺术那种极端生死的对比,而是一种轻柔地不着痕迹地推动。“留白”在某些方面,又可以说是一种“多维度时态“,受众的思绪因而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散----从这个方面来说,为什么这种艺术表现,在君子八雅里面都有所体现,而唯独在“画”一道上,独有“留白”这个词语出现。是因为八雅里面,可能只有画相对比其他,是以二维空间特征为主,很少能有描述时间延续的特质。举个例子,钱钟书在《七缀集》里就讲到,绘画里要描绘出“手挥五弦,目送归鸿”这种延续性时态就很难,光一个“送“,一个“归”就很难描绘出来。苏东坡的词“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所描绘的场景,这种在诗词一道,称作余韵悠长;在音乐一道,唤作余音袅袅;在留香一道,便是前调中调后调分明;而在茶艺一道,就是回味无穷。可是绘画一道,又该怎么表现“笑渐不闻声渐悄”,又该怎么表达“多情却被无情恼”呢?再比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诗,毫无动词,可是细细一回想,只觉念头一兴起便收纳不住。这在画之一道,又该怎么表述?更不用说李商隐那首时空来回转折交错反复的《巴山夜雨》了。<br><br>也不是没有那种很巧妙的以诗入画,时间延续的例子,比如“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的夺魁画作,便是一骑骏马飞驰,蝴蝶在马蹄边翩翩飞舞,巧妙地用蝴蝶的飞舞,延续了踏花的时间性。但这仅仅是少数的例子,而通常这种延续性在画作里最佳的表现,在西方莫过于蒙娜丽莎嘴角神秘缥缈若隐若现的一笑,在东方,就是留白。<br><br>在写作上,留白未尝不是一种“表面的结束,里子的延续”呢?《雪山飞狐》结局胡斐的一刀,是砍下去还是没砍下去?陈逸飞电影《人约黄昏》最后梁家辉的一个回眸,是看到了她还是没看到她?一出戏宛如登峰,层层盘旋而上,于最高潮处戛然而止,和一杯好茶叠叠滋味在口中的百转千回而让人回味不已,给大脑的冲击性,恐怕是相同的。<div><br>数学和物理里也有留白,忘了是古埃及人还是玛雅人,他们是没有”零”这个概念的,更不用说负数了,发展到近代,出现了“虚数”,发展到了现代,出现了”弦”,用一句挺拗口且难懂的话来表达,就是“不存在的不代表不存在”。这点,和留白隐隐有些相通之处。<br><br>宗教上的留白也是如此,张三丰演太极,“似断不断,绵绵密密,无始断绝“,唯有空,才能容千百种实,佛家也是如此,万般演法,都比不过天龙和尚对俱胝高高竖起的一指头。<br><br>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借叶问之口,说了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也许,世间万事万物,到了极高境界,都是难以描述和不可描述,老子说莫以名之,佛家说不可说不可说,于画之一道,则叫留白。<br><br>留白,留的不仅仅是一抹白,而是一抹魂、一抹天地、一抹众生。</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5. 山中</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詩/Sunny</b></div></b><br>山中無忙事<br>似與紅塵隔<br>長坐林風裡<br>光陰但幾何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6. 眉妩•观《寒江独钓图》</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 <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龚如仲(Ralph)</b></div></b> <br>看钦山名画,意境奇佳,无水更青眼。独钓翁舟去,云空下,寒江波涌悠远。趣情款款。听野歌、寻觅闲散。马良技,满幅丹青里,为留白惊叹。<br> <br>时限。人生难缓。直行无回返,诚受规谏。平静冲融处,红尘事,宽怀仁厚严简。莫须突显。净魄魂、多读经典。与禅道相携,需忘我、少成见。<br> <br>注:钦山:南宋大画家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其《寒江独钓图》乃传世之作。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7. 岁月留白</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清 2022年12月10日于弗吉尼亚</b></div></b><br>大幕暴烈地落下,各路角色逐次退场,而已经灵魂出窍的观众仿佛感觉不到剧终,对着一帘幕帐出神,忘记了鼓掌,想不起来尖叫,亦真亦幻,似梦似醒,想看清空空如也的舞台上骤然留下的空白。<br><br>人同此理,我也想看看岁月留下的空白。空白的地方往往比充满的地方更耐人寻味。<br><br>这是怎样的一年啊!<br><br>这是很戏剧化的一年。粉墨登场的人物都很卖力,剧情本来不复杂,却被一些人演得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应该说,演技真的不错!<br><br>演的是喜剧?或者是闹剧?<br><br>公道自在人心,观众心明如镜。<br><br>当看到一个地方的新闻发布会,提问者煞有介事地问如何解决居家时的“颈椎”疼痛,而官员一本正经地科普,还头头是道地告诉大家如何如何预防,我相信很多人都开心地地笑了,开怀大笑!<br><br>比看卓别林的喜剧还好看,比看陈佩斯的小品更带劲!<br><br>还有的演员,没有高潮创造高潮也要演出高潮,自我陶醉,自我感动,还以为能感天动地,还以为普天之下都感动得一塌糊涂,当听到有嘘声时,往往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恼羞成怒。<br><br>觉得天下负我,舞台才是最明亮的地方,而舞台以外的世界都很黑暗。<br><br>我演我杰出,我演我优秀!<br><br>喜剧、闹剧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舞台可演。<br><br>有的人是如此的入戏,已经忘了世俗的价值体系,已经不在乎别人的生计,譬如有个餐饮店主因为说的顺序不对而面临关店,而对方何曾想过关店的后果!<br><br>喜剧、闹剧的背后,有多少人关心过悲剧?<br><br>生活中不乏悲剧,只是被人们刻意演成了喜剧结局。热热闹闹的喜剧里,那些大幕遮掩的阴影中,有冤魂悲泣。<br><br>愿所有的灵魂都能安息,即使在被岁月遗忘的空白处。<br><br>年关将近,光阴如梭,思考一下岁月留白。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8. 海外中华教--不再留(空)白》</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爱华主义</b></div><br>留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被广泛用于研究中国陶瓷、绘画、诗词等领域中。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在文学作品、绘画和话剧上都有留白。这是艺术类留白。<br><br>留白还有词语留白,哲学留白、应用留白等类别。在我的标题中的留白是词语留白。词语留白意思是留言,英文是leave a note。<br><br>标题的意思是,在海外的中华教,需要留白,即留言下来写下来,留下痕迹,不光是理论,还有要去实践。<br><br>那么,什么是中华教呢?就是从中华传统与文化中而得来的一种教,教给我们自己,教给我们后代,教给其他人。<br><br>在西方,在海外,人们常说中国人没有信仰。但其实这是不对的,我们是可以有信仰的,我们中国人是有信仰的,在海外的华人是有信仰的。这个信仰就是我们信中华传统与文化中好的东西与方面,并向其他人宣传与传播,向我们的后代传下去。这就是我们在海外的中华教,传的是中华传统与文化的精髓。虽然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br><br>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给世人留下了中华传统与文化丰富的内涵。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有义务将将精华传开来传下去,将好的精炼的东西传开来传下去,精华的东西比较好引导我们华人的思想,精炼的东西其他人也比较容易学习,比较容易去在生活中实践。<br><br>下面可以举些例子。内容可以增减与修改。<br><br>所向披靡的祖先是中国人的信仰<br><br>马丁·雅克是一位研究于中国文化的西方学者,当他谈到中国人的信仰问题时说道:中国的信仰问题被西方误读了几百年,早在最初来华的那批传教士中,他们大多怀着将基督教播撒在中华国度上的念头,最终却发现当地的民众对基督教兴趣缺失,他们在意的不是基督教教义的那些条条与框框,他们仅仅是对于常常分发食物有兴趣罢了,所以西方一直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br><br>如今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西方人惊奇地发现中国人不信仰宗教并不代表没有信仰!中国人信仰、崇拜的是自己的祖先,那些为我们披荆斩棘的祖先才是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共同的信仰是炎黄蚩尤,他们自称自己是炎黄子孙。<br><br>相信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才可以渡过难关<br><br>就拿面对洪水、灾难来说,西方人首先想到的是祈求来自天上神明,例如神明制造的诺亚方舟而去逃命,在西方神便是神圣,被西方世人给无限制地放大,其无所不能,神技也更是通天盖世举世无双。<br>而面对类似的困境,中国人却没有将自己的命运寄托于什么神明,因为他们相信人定胜天,或者说他们愿意相信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可以渡过难关解决面临的危机,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团结起来的能力终将可以改变整个世界。洪水来了,他们便疏河道,让狂妄的洪水最终也只得听从他们的指挥。最典型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br><br>不信神佛自己<br><br>中国人有一句比较熟悉能详的谚语: "我命由我不由天。" 从这一句小的文化谚语就能窥见一斑,我们中国人对于神明是没有那么相信的。<br><br>稍有心的人就会发现,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与文化中,神明的存在感并不强。被中国人奉为帝王的, 是尧、舜、禹这些为民做出大贡献的普通人。不信神佛,这是因为中国人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去克服困难。小农社会从来都是自给自足,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土地与粮食才是中国人时时刻刻关注的问题。历代中国人的勤劳刻苦,中华民族早已自己总结出在土地上靠努力吃饭的生存规则。<br><br>神佛并不能让土地长出粮食,也没办法让农民不挨饿,于是中国人非常清醒地知道, 靠自己才是唯一的出路 。这一个自强不息,勤劳勇敢的精神也就成了中国人的烙印,代代传承到现在,帮助中国人度过了许许多多艰难险峻。<br><br>中华民族精神——抗争是最主要的其中之一<br><br>人类历史上有两个永恒的话题也就是文明与战争。战争一向被我们认为是文明的敌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辉煌无比的文明,最终都被摧毁在残忍战争的铁蹄之下。遥远的人们至今谈论的希腊、封着金字塔法老的埃及、拥有神一般花园的巴勒斯坦,还有其他的一些文明曾经都令世人震撼,但它们都枯萎在战争的鲜血之中。中华文化的传承之路,是一帆风顺的吗?显然不是的。中华文明也曾经历过几乎被抹杀的时刻,中华民族也曾成为铁蹄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战争的俘虏。顶峰与低谷,这些中国人都曾经历过。 支撑着一代代中国人走到今日的,其实就是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本身即是一种信仰。中国人民骨子里流淌着的最多的都写着抗争两个字。抗争似乎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中国人一直在做的事情 。一位哈佛教授说:"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有自己的烙印。"中国的神话中,人才是主角,彰显的永远是中国人与大自然做抗争的主题”,这便是中国人抗争精神的烙印。<br><br>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钻木取火、愚公移山等等,都是在赞颂我们这个农业大国里,敢于与自然抗争的中华民族。中国人的文化教育中,最常提及的便是自强不息,勤劳勇敢 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等等。这其实就是在传承中华的一种民族精神,教育一代又一代华人,无论遇到各种什么样的艰难与困苦,都要迎上去,要靠自己的力量勇敢的与其抗争,最终取得成功。<br><br>有人说,有意思的是,黑人的圣诞老人是黑人,黑人的最佳明星是黑人,黑人的上帝也是一位黑人。我们华人是否也可以得到一点启发?<br><br>印度人在海外都在传播自己的东西,即使在他国做了首相。作为我们龙的传人,我们华人为什么就不行呢?<br><br>让我们的中华教,在世界上从此不再留空白。我们作为龙的传人,也将骄傲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如印度人那样,一如犹太人那样,我们华夏儿女,同样是上帝的选民。<br><br>2022年12月10<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9. 人生处处需留白</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一米阳光</b></div></b><br>作家白落梅说:“真正完美的人生当留白。”<br><br>从艺术角度上说,留白就是以“空白”为载体进而渲染出美的意境的艺术。应用角度上说,留白更多指一种简单、安闲的理念。留白主要分为:词语留白、艺术留白、哲学留白、应用留白。<br><br>留白是一门生活的艺术,是书法、绘画和写作中一种常见的手法,能够让整幅作品更加具有张力,留给人们遐想的空间。绘画中有空白云烟,音乐有弦外之音,戏曲中有虚拟动作,诗文有意在言外,书法有计白当黑,佛陀有拈花一笑。留白非白,“不著一字,尽得风流”!<br><br>中国画留白讲究“画鱼不画水”、“画山不画云”,三笔两画,神韵皆出,简洁干净,下笔如神。达到“沉默是金”、“以少胜多”、“无声胜有声”的妙处。看一幅画,看它的留白,可以看出主人胸中的丘壑,境界的高下。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以无胜有,以少胜多。<br><br>以南宋马远的山水画代表作《寒江独钓图》为例,烟波浩渺的江面上,一叶漂浮水面的孤舟,一位独坐垂钓的渔翁,以极其凝炼的笔墨,“留白”的艺术手法,传递出遗世独立的萧然之态,延伸出山水画中的空灵之美,展现出诗一般耐人寻味的意境,从而让我们感受到垂钓江心的旷达与自由。<br><br>除此之外,还有清八大山人,石涛的画,大部分是空白,空灵虚幽,如散僧入圣;板桥画竹,稀稀落落几笔,风骨顿出;齐白石画虾,虾透明,无水,满纸水汽淋漓;徐悲鸿画马,马蹄飞驰,满屏风的速度。这都是留白的效果,说了,但不说透,任你去遐想。<br><br>写作方面的留白主要分两种, 第一种结局留白在写作中的作用就是留下让读者思考参与情景的空间,是一种加深主题的手法,给了想象空间又在前文中有所提示。第二种是情节留白让读者自由补白随意想象。<br><br>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在《项链》中运用过这种“留白”写法:“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五百金法郎!……”作者在妇人讲述真相后结尾,对女主人公之后的生活及反应不再加以叙述,从而更激发了读者对其未来日子的丰富联想。这里作者就是通过留白的手法,让结局充满了多元化,扑朔迷离,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br><br>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结尾这样写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不知道他是怎么生病的,后来的桃花源变成什么样子。结局留白,令人产生更多猜想的同时,也会激起人无限向往的冲动。鲁迅先生在他的《孔乙己》中也曾多处使用留白写法,“这……下回还清罢。”“跌断,跌,跌……”作者用省略号代替语言,来超越语言,使语言的省略给读者更多思考的空间。这样的语言有着主人公孔乙己鲜明的强词夺理、不知羞耻、毫不争气的语言特点,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br><br>综上所述是一些关于艺术方面的创作手法——留白。那么,我们在生活当中同样也需要掌握留白艺术。<br><br>人生漫漫,时时处处需留白!数十载的光阴,我们要学会取舍,只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我们也要学会给生活一点留白,学会忙里偷闲。太拥挤的生活,就不是生活了。<br><br>经常听到有人说:“我是个做事要求完美型的人!”其实,我也不止一次说过类似的话。孰不知,世上哪有什么是完美无缺的人或事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人尚且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又有什么不能参透的呢?<br><br>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没有百分之百的完美,何不留下一点空间,对人对事,给他人给自己一个回旋的余地,如此,岂不更好?前面提到,留白是一门生活艺术,那么我们为人处世也应该讲究一点生活艺术。换句话说,就是在做人做事方面,时时处处需要留白,以无胜有,才会轻轻松松,从从容容。<br><br>《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淡,减三分让人尝。”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做事要懂得谦卑礼让,不要目中无人,自以为是,要知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能人背后有能人。<br><br>留白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学会留白,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这些道理在我们与人交往沟通过程中,就足够体现出“留白”的重要性。一位社会学家说,造物主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少说多听。少说多听,其实就是人际关系中的“留白”艺术。<br><br>老子说:“多言数穷。”这倒不是要求不说,而是强调言多必失,说话要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该说的时候要懂得适可而止。与人交流,切忌狂言妄语,把话说死,要给双方留有一点回旋的余地。如果把话说绝对了,等于把自己的后路封死了。 说话狂妄的背后是做人太狂妄,不知天高地厚,不懂分寸,不留余地。<br><br>尤其在群体中,有的人伶牙俐齿,能把谬论当成理论,咄咄逼人,逞的只是一时之强,别人不跟他(她)计较,并不是人家就不在理,说不过他(她),只不过是人家更懂得深沉内敛,不屑与之争辩。说得通俗一点,人被疯狗咬了一口,难道还能咬回去吗?就是这个道理。可能有的人还会说,他(她)是刀子嘴豆腐心,说话直了点。但是,我们都知道,说话也是一门艺术。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一个自以为很有文化的人,却不懂说话艺术,不懂如何与人沟通,这样的人就是缺乏教养。试想,谁愿意跟一个没有素质的人打交道?再豁达的人也难以容忍这样没素质缺乏教养的粗俗。<br><br>与人交往沟通需要留白。人与人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无论亲人朋友,即便是父母子女之间都是一样,距离产生美。同在一个屋檐下,天长日久,哪有舌头不碰牙的时候,日积月累,慢慢就会有矛盾产生。所以,保持一定的距离,就是留白给彼此。<br><br>我们做事也需要留白。要给自己留有适度的空间,太紧会有压迫感,会很累;太松会散漫,懈怠下来。要做到张弛有度,所以要适当留白,才能活出生活质量。<br><br>川端康成曾经叹息:“这世界太拥塞了。”为人处世,学会给他人留白,给自己留白,才能活得从容。只有把空间都留合适了,我们才能进退自如,轻松自在。当然,这要看我们的能力,这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智慧去应对,需要有一定的思想境界。<br><br>人生百态,处处皆学问,处处需留白!<br><br>2022 . 12 . 11. 午后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30. 留白的画</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刘俊民</b></div></b><br>国画中,留白起着衬托、构图及渲染意境的作用。中国画的主要颜色是黑白灰,画面由黑白灰这类无彩色系构成基调。这本身就限制了着色,凡是无法用黑色表达的,便只能用灰白色来显示。轻淡的灰白色,或不着色,以纸媒为色,形成留白,最初的留白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哲学的或思想性的东西都是后来用于理解渲染早期绘画的。<br><br>远古时代的壁画、岩画,都存在大量的留白。留白是原始绘画的特征,而非中国画的独创。中国古人所使用的绘画工具及媒介的限制,使得这一远古的绘画方法得以保留和发展。须知中国的岩画传统一直保持到西汉乃至北魏时期的木板漆画中。<br><br>留白既是画家们的无奈之举,又是画家们的感性选择。比如,黑白颜色如何画水(水波纹的淡墨画法到明代的周辰、唐伯虎、邱英等人才开始经常应用),如何表达空间?大量运用淡墨的灰色充填空白,会使画面呆板,给人以沉闷阻塞的感觉,且很难突出画家的意图。背景细节难画,画出来又会喧宾夺主,所以,只好不画不着色,用空白来表达。比如东晋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的留白,并非要表达什么,只是不想以杂物琐碎添堵而已。<br><br>另外,在东汉壁画及北魏时期的木板漆画中,总是在画面上留有一个空白处,以便写上画中的人物身分地位等。这种在画面上为有身分地位的人留有空白的做法,一旦略去人物介绍,就成了真正的留白。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开始关注空白的利用。这个时候,时代已进入宋朝。这之前一直到五代,中国绘画中的留白比例都并不大。甚至在北魏至南北朝时代的佛生本事画及道教壁画中(如《跨鹤图》),几乎看不到留白的存在。<br><br>换句话说,这之前,画家们并未将留白的作用上升到理性上,而只是不自觉地运用在构图中,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人物间的空白。自然,那时的画家也未将留白作为一种技法有意识地运用到画作中。<br><br>人们喜欢用南宋的马远和夏圭的构图作为留白的代表人物,如马远的《踏歌图》及《寒江独钓图》,夏圭的《山水十二景》及《西湖柳艇图》等。其实,如果看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就会发现留白在这幅图画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图中着色轻淡的水面部分几乎占到三分之一。<br><br>与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的留白处理相比,东晋的顾恺之《女史箴图》中山水部分便显得缺乏留白,山石树木溪流几乎布满画面。顾恺之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留白典范《洛神赋图》的空白,其实并非画家有意以“留白”构图,而是为实现其“传神”而形成的副产品,实乃无意的留白。假如顾恺之真的知道“留白”的玄妙,并真的在有意识地运用留白,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线条来画其中的水纹,让观者看了眼闷,而不似后人以留白来处理水面呢?<br><br>同是唐代绘画,永泰公主墓室壁画中的人物安排得十分拥挤,而张萱《捣练图》中的人物十分松散,大片留白间隔其中。可以看出,留出大块空白画面仅仅是那个时代部分画家的一种风格,远没有形成普遍的画法。<br><br>到了南宋(按《根源之美》编者庄申的说法,“留白法在北宋时代还没有使用,大概是可以确定的。”),留白才成为一种流行,画家们才开始形成有意识的追求。这也是人们常以南宋的马远等人的作品作为留白法代表的一个原因。实际上,南宋时期,大量的留白体现在人物、花鸟、蔬果等绘画类别中。<br><br>按计算机对留白像素进行的分析统计,留白法到元代达到巅峰,即留白比例达到最大。之后,留白比例逐代减少。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降至最低。作为观众,我们从李可染、傅抱石、张大千及吴冠中等名家的现代山水画作中即可见一斑,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傅抱石的《西陵峡》及《中山陵图》,张大千的《泼墨山水图》及吴冠中的《江南水乡》等,画面几乎没有留白。他们一定深谙留白法,他们恐怕要比我们更懂老庄哲学,如历史走势所示,这应该是遵从时代的呼唤。<br><br>改开以来,留白比例有所回升。但在大量当代中国画画家接受西方绘画技法训练及风格影响下,相当数量的山水画作品中的留白比例依旧很低。画家们对留白的重视及运用远低于对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传神论,强调形神兼备的重视与运用。我们今天所见的留白运用,大量地存在于承袭唐宋以来传统的花鸟鱼虫画的创作中,无论写意画,还是工笔画。<br><br>留白是由着墨处勾勒出来的,所以,留白依墨色而存,由墨色所定。譬如李可染的《浅塘渡牛图》,水牛的存在决定了留白处的意义。所以,留白不是空白,不是空虚,是盈盈满满的一湾塘水。人生境遇中,留白不是不做,不是不说,是以所做做成留白,以所说说成留白。留白之处已在所做所说笼罩之内,无法摆脱,无法消失。所做所说对留白处具有控制支配作用,使留白处无法被介入,被另行着墨。<br><br>在着墨及留白交界处存在着极大的张力,这张力驱动观者的想象。正是由张力驱动的想象,构成了画作的完整性。而想象的方向必定由画者决定,而非想象者。留白是画者的无为而有为之作,着眼于着墨处,才会明白留白的意义。着眼于所为,才懂得无为的意义。只有以着墨的有为,才会与貌似无为的留白一起构成人生完整的水墨图画。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31. 弦外之音</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原野</b></div></b><br>世界名著《呼啸山庄》的结尾是这样描写的:“我在那温和的天空下面,在这三块墓碑前留连!瞅着飞蛾在石南丛和兰铃花中飞舞,听着柔风在草间吹动,我纳闷有谁会想象得出在那平静的土地下面的长眠者竟会有并不平静的睡眠。”<br><br>作者以第一人称演绎的这段凝炼的文字留给了读者海阔天空的想像,三块墓碑,一个女墓穴旁边,长眠着两位彼此深爱着她的情敌,那该是一个怎样的曲折传奇,撕心裂肺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又会是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发人深省,引人沉思。<br><br>《呼啸山庄》描写的是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善良的山庄老主人好心收养后,因受老主人儿子的歧视、侮辱及追求爱他的老主人的女儿凯瑟琳不遂而愤然出走。希斯克利夫致富发达后“衣锦还乡”,老主人的儿子对他则低头哈腰,刮目相看。 他很不情愿地发现他深爱着的凯瑟琳已然嫁人而且有了身孕。为了发泄爱恨交加的满腔怒火,他对与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了无微不至的报复。为追求爱情和幸福,主人公在积郁成疾的日积月累中含恨离去,最终的结局是鸡飞蛋打。<br><br>这部长篇小说的结尾,正像一部悲怆交响曲的戛然而止,那“无声胜有声”的“弦外之音”穿越了近两个世纪后,依然余音袅袅,吸引和影响着成千上万的读者。<br><br>在浩如烟海的经典文学作品中,在丰富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铺垫的基础上,意犹未尽的结尾,往往会格外强有力地充满了渲染的张力,直击人类灵魂的深处,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领略人生,感悟人性,这正是文学作品中“留白”的艺术魅力所在。<br><br>作为一种智慧和艺术,留白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的必不可少地存在起到了点到为止,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有了它,绘画、雕刻、书法、音乐、舞蹈、哲学等艺术会更加灵动自如,抑扬顿挫;更加张驰有度,赏心悦目;更加峰回路转,回味无穷。<br><br>留白是一种生活艺术,更是一种人生态度。<br>在纷繁复杂的芸芸众生中,努力做到洒脱豁达,理性思考,谨慎行事,凡事要留有余地,宜留白时且留白,给生活中的弦外之音赋予真善美的无穷力量。这样的人生谁不愿拥有?<br><br><br>(12/11/2022 Oakville)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32.结语 三言两语話留白</b></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王今中</b></div><br>这期文社主题为“留白”,引起众多文友深思热议。从中我学习到了不少,很感激出题人,自已思考了也感欣慰。<br><br>这一主题有多方面意义。一是对主题本身思考后的深刻理解,思想意识上的提高。二是因这一主题衍生或延伸扩展出来的联想,进而深入到诸多方面。例如:修炼、包容、距离等等,涉及到待人接物和处世哲学,可以归纳为修养或涵养的历炼。<br><br>就这第二点来讲,意义更大。因为它牽涉的面相当广泛,对个人的修行和素质提昇影响也更大。<br>我认为这个主题已超出了一个作业,一个写作的意义和影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