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书香校园,做书香教师——博才阳光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组共读一本书活动

何老师

<p class="ql-block">“时光漫卷书页过,只觉芳气满闲轩。”读书是教师崇高的职业素养,是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为加深文化积淀,促进教研组内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为教师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精神保障,本学期三语组教师共读张祖庆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p> <p class="ql-block">这本书是浙江省级教师、全国百班千人读写研究院院长、古理书院创始人张祖庆老师,于2020年4月出版的一本关于指导语文教师如何从新手走向卓越的书籍。书中共有四个章节,分别是:1.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2.《从新手到卓越》的课堂修炼3.当我们谈语文时,我们谈什么4.评课就是评自己。</p> <p class="ql-block">三语组13位老师对本次阅读活动进行了充分的阅读交流,每位老师都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p> <p class="ql-block">冯以馨老师:读完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如醖醐灌顶,令我幡然顿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与其去追逐自己能力不及的名,不如沉下心来阅读、备课,提升自己,上好每一堂家常课,做好语文老师该做的事情。书中记录了于永正先生的话:“当教师,一定要多琢磨。多琢磨,才能上出好课。”“与其花更多时间磨课,不如更多地磨自己,打磨自己的教育思想,磨练自己的教学技能。自身水平提高了,课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张祖庆老师接触了很多名师、明师,在书中以个人亲身经历举例,得出结论,这一句话适用于每个成长阶段的语文教师:“教师所能教给孩子的,常常就是自己。文本细读功夫,常常不是单独靠公开课练出来的,而是靠大量的书籍涵养出来的。备课的时候,要去发现'这一个'文本独一无二的地方。”关注文本特点,回归语文特色,以课本为源,欲流之远。</p> <p class="ql-block">黄旭梅老师: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专注”二字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常有年轻教师问张祖庆老师,教师成长有什么秘密?他的回答,常常只有两个字:专注。“唯有专注,才能获得更好的生长。”“如听课之道,其实和传统的学徒跟师傅学艺差不多,专注于一个或几个师傅,把基础打实了,慢慢地,方可‘转益多师’。切不可基础未夯实,就想‘博采众长’。”</p><p class="ql-block"> 让我震撼的是,张祖庆老师说:“每一节课,都不可苟且,不容苟且。一生都在备一节课,一生都在上一节课。这节课,叫生命。”心无旁骛,一心向前,于是,路越走越远,越走越宽。</p><p class="ql-block"> 而成长中,我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干扰和诱惑,“每一条外部飘来的信息,每一点外部环境的干扰,都像是一个强行插入的休止符,让手中的工作戛然而止,让脑中的思考忽然停顿,让心中的梦想永远是梦想。”庆幸自己在热爱的天空里,一如既往。一如既往的探索,静静思考,静静努力,静静收获;一如既往的学习,采他山之石,牢固自己的城池,不断更新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法宝。</p> <p class="ql-block">王芳园老师:这本书有很多对新语文老师有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听课,评课,观课,还有如何上出自己的特色课程。里面许多观点 个人很支持,比如说先看一线教师出的书,多模仿某个有名的老师的课,并在此基础上模仿,打造自己的 特色课程等等。另外,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文本细读的能力,这需要用 大量的书籍来涵养自己。备课,一定要裸读原文,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和设计。“刚入职的老师,多花时间磨自己的课;走向成熟的老师,要多花时间磨自己这个人。</p><p class="ql-block">当然,对于任何阶段的老师都需要面对的公开课,张 祖庆老师也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出了一些建议。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演绎课堂精彩”并非公开课的唯一追求,而应该把“协助学生学习”作为头等大事。</p><p class="ql-block">受益匪浅,实在应当常常翻阅。 </p> <p class="ql-block">余礼英老师:《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本书中写了关于那些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听课史,仿课史,磨课史,换课史,评课。读完后,我更加深切地确信教学一定要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只是主导,不是主角,是学生的促进者,帮助者,引导者,切不可本末倒置。</p><p class="ql-block">刚开始听课,自己总是最关注听讲课内容,PPT制作的精美度,教师的教态,环节的处理,导入语,衔接语,结尾语,关注的重点总是在教师身上,一直觉得“好玩有趣、耐人寻味、行云流水、环环相扣、诗意盎然”就是好课的标准。但往往有时被电影的'美感暂时蒙蔽了双眼,经常忘记电影的内在美:真!学生是否真正在思考、真正在主动学习语文?是否真正在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自己听课的关注点更应该多放在学生身上,看学生学会了多少?关注点多放在学生学的身上,我们给孩子们上课就会有侧重点,有的放矢,可以高效有力地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学的轻松而有效率。 </p> <p class="ql-block">刘欢老师: 张祖庆老师是一位有趣的语文老师,他会将自己曾经是新教师时产生的忧虑, 曾经踩过的坑毫不避讳地告诉读者,告诉新语文教师一- 不用担心,成长需要过程。看了张祖庆老师的所课、仿课、裸课、败课史等章节,我的心中忽然有了一些小信心一一原来不是所有名师一-开始就这么厉害,在经过沉淀,经过思考后,名师才成为了名师。</p><p class="ql-block"> 在张老师的一书中,,我从原本的理论知识更多地接触到实践。在语文教学中,小学阶段,“识字”“写字”“阅读”“表达”始终是绕不开的四大板块,语文教学不能繁冗,要简约。教学设计应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学习的核心价值”,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当词语被作者当成抒发情感的工具的时候,每一个词语都是富有温度的。语文老师要去引导学生朗读这些词语,读出它原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语文学习充满着天马行空的公]想。在孩提时代,幻想就像天上忽明忽暗的云,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总是出现,但是当我们长大,幻想就想百年难遇的奇观,难以把握。所以,激发和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重要。当课堂上语文老师让学生想 象时,不管多么天马行空,尊重和引导是语文老师- -生的功课。</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课例, 即《归园田居》与《瓦尔登湖》的相遇。其中提出的一句话让我永生难以忘怀,我相信这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更 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一清洁思想,朴素生活。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语文教育?最终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人?我想,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世俗功利向心灵自由的回归是最可贵的。</p><p class="ql-block"> 一辈子做语文老师, 一辈子学做语文老师。路太漫长,我们太渺小,像张祖庆老师那样慢慢成长,成为胸中有丘壑的语文老师,我相信是我一生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蒋琴琴老师:作为一线的新手老师或正经历各种公开课的年轻老师,往往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是特别自信,多希望能有一本实操性的书籍来指导自己。很幸运,我遇到了张祖庆老师所撰写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该书实践性、针对性强,是一本对一线教师富有借鉴和启迪意义的书。</p><p class="ql-block">张老师从自身的专业成长经历出发,直面剖析自己的仿课史、磨课史、辩课史、败课史,用大量鲜活的教育实践、课例成败,为一线教师总结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从而成为卓越教师的实用建议。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二章内容:从新手到卓越的课堂修炼。因为该章节的内容直面了当下一线新手老师的痛点:如何上好一节公开课。尤其是在讲到借班上好公开课的七条贴心建议中我感觉受用匪浅。 [图片]</p> <p class="ql-block">谢丽梅老师: 《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 张老师的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很有必要深度的阅读,因为阅读是指引我们通往未来更精彩的路。正如张老师说的,阅读才能让一个老师持续往前走。你能不能冒出来,这些可能取决于你的灵气,但你能不能走远,还要看你的底气。底气从哪里来?底气是从书堆里冒出来的。今后,希望自己能做到像张老师说的那样,守得住初心,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扎实地练好教学基本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努力从骨干走向卓越,成为一个有底气的语文老师。</p> <p class="ql-block">何贝贝老师:读完这部书,收获颇丰,祖庆老师的三个关键词:方向、能量、专注让我加以反思,“认识自我,准确定位”,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事情中准确定位自己,适当地甄别,让自己专注一项,可以是公开课、论文、课程,也可以是家常课,定准目标,一路向前,清晰路径,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成为卓越的自己。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解答了很多老师能成为骨干教师,但很难成为卓越教师的关键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听了那么多课,依然上不好公开课?也为我们指引了。如何才能走出语文教学“套路太深”的误区。</p><p class="ql-block">书中没有刻板严肃的长篇大论,也没有什么强理论、强学术著作,而是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让我能够在书中也能找到自己教学的影子。从职初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三个阶段的成长路径:“职初教师踏踏实实学技术,骨干教师认认真真积经验,卓越教师风风火火做课程。”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也阐明了教师从职初迈向卓越的成长变化。 <br></p> <p class="ql-block">舒雅芸老师:这一本书的作者是特级语文老师张祖庆。本书写了很多对新语文老师有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听课,评课,观课,还有如何上出自己的特色课程。里面许多观点都很有实际性,比如说先看一线教师出的书,多模仿某个有名的老师的课,并在此基础上模仿,打造自己的特色课程等等。张老师接触了很多名师、明师,并得出结论:“教师所能教给孩子的,常常就是自己。文本细读功夫,常常不是单独靠公开课练出来的,而是靠大量的书籍涵养出来的。“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读书的结果就是导致心灵的匮乏,知识的缺失,能力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张老师认为“教师日常生活中的水流花开,才能推动自己的永续成长。”是的,作为教师,唯有阅读,才能让自己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唯有上好每一堂课,才能真正打磨自己,提升自己。张老师常常在不同时期进行一个人静悄悄的“同课异构”,每次上出截然不同的课,便觉新生一般,欣喜异常。他是真正的热爱教学,才会如此执着地研究课堂教学。 </p> <p class="ql-block">彭瑶老师:在《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这一本书的第四章“评课就是评自己”里,王文丽老师的《风筝》教学实录,让我几度眼眶湿润。这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情感层层递进,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给学生足够的表达空间,孩子们真诚而灵动的表达,光是看着这些记录的文字,我都能想象到这是一堂多么精彩的课。</p><p class="ql-block">这堂课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这种思想的交流,正是我十分渴望的。王老师带着孩子们放飞了自己心中的“风筝”,我在心中感叹:多么美好的一堂语文课啊!</p><p class="ql-block">等看完课例后再回过头来细细地看祖庆老师的点评,“对言语的感悟力和感染力”“重视文本视野和学生视野的融合”“教师与学生在对话过程中逐步达成视野融合”“帮助学生建构精神家园”……不愧是特级教师啊! 对于评课祖庆老师也说:“一线教师,要“站直了”上课,既要保持必须的谦卑之心,又要保持必要的自信之姿。你说的对,我谢谢你,认真改正;你说的不对,我谢谢你,坚决捍卫自己的主张。” 说得真好!</p><p class="ql-block">听专家点评,可以让我们进步,面对不同的声音,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但有时候我们不要被权威和专家的头衔吓住,不能认为专家说的就是正确的,而是应该经过自己的思考,想一想这个是不是对的,或者这个观点适不适用你自己。 </p> <p class="ql-block">彭姿老师:张老师的文字如他的课一样越来越安静, 越来越朴素。张老师从自身的专业成长经历出发,为新手教师走向卓越教师提供了建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持续阅读,汲取能量,专注一项,练就绝招。阅读是长根的事业,一定要扎根。</p><p class="ql-block">今天重读第一章,张老师回顾了自己的听课史、仿课史、磨课史、裸课史、说课史、评课史、辩课史、换课史和败课史。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好课应该回归“真”,公开课要源于常态课,打通它们的边界。要做到这点,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阅读,还要文本细读。张老师的裸课不是真的裸,深入研读文本,课已经在脑子里演练了无数遍,不用磨,自然而然就生成了。这需要大量的积累,要形成自己的“格”。印象最深的是张老师第一次评课,他从评课前两三个星期就开始做准备,阅读摘抄了整整一本备课本,精彩的评课一下子让大家记住了他,自此也有了更多的上课机会。愚者丧失机会,庸者等待机会,强者把握机会,智者创造机会。有时候机会就是靠自己创造并把握的。</p> <p class="ql-block">张玲老师:《给语文老师的新建议》这本书,是祖庆老师从教三十多年的思想精华,每一篇都有着他对语文的爱,对教学的真,对学生的懂,每一篇都是良心之作。三十年,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数字,它更是祖庆老师在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无数教育智慧的凝聚。 感恩这本书书和我,能够刚好遇见,得以欣喜对语。细读罢前三章,再来跟随祖庆老师品读第四章的一节节“名师”课,便能真切体味各位“名师”的课堂精妙,也就慢慢领悟,自己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更好! “从来学问欺浮华,好文章出自孤灯下。” 阅读,向下扎根;人生,向上拔节。教育为天命,唯有多读书,方圆此生志! </p> <p class="ql-block">彭俊瑶老师: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原来特级教师的厉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也有与课纠缠不休的坎坷岁月,也有对自己的课听不下去的尴尬时刻,也经历过被批评、被否定的阶段。原来不是自己一个人这样啊!读了这本书,还学到了老师身上执着、认真、努力、专注的品质。犹记得张老师与课纠缠不休的岁月,先仿其形,再悟其神、学其格,找到与自己教学风格和气质相契合的老师,大量地听那几位老师的课,揣摩他们的对话艺术和教学观,从模仿到逐渐形成自己风格的课堂。为了评一节课,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收集了大量评课资料,试炼、对比,寻找自己的不足。磨一堂课,在心中演练了近半年,做到了“成竹在胸”的程度。在专业成长中的一个个惊喜背后,是张老师为此付出了200%的努力!今后,也希望自己能做到像张老师说的那样,守得住初心,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耐得住寂寞。扎实地练好教学基本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p> <p class="ql-block">分享文字,收获成长喜悦,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通过阅读分享,不仅学习书本精华,更重要的是经过交流能够学以致用,将行动、改变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p>

老师

语文

教师

自己

张老师

教学

课史

公开课

张祖庆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