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土炕

尘风渡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南人喜欢床,北方人喜欢炕。对我而言,做为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对土炕却是情有独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古代,北方人生活的房屋里,都喜欢在内屋高出的地方,用铲、凿等工具做成供人们睡觉的地方,然后在地面低平的中间,凿出一个小洞,驾上柴火进行取暖,这就是北方人最早的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意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北方人也由凿炕到修建土炕,陕甘宁一带的方言叫“盘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于盘炕,我想每一个生活在北方,尤其是在农村居住的人尤为熟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盘炕有着一套完整的工序。首先确定好房屋里盘炕所在位置。然后寻找湿土,打土坯做炕面,做炕面和泥的方法与盘炕和泥的方法是一致的。最后和好的泥放在固定的模子里摸平整,在夏日的太阳下晾晒一周,最后取出模子,再晾晒干翻起来即可。最后将晒好的炕面抬至避雨处,炕面制作完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下来就是盘炕打土坯,打土坯的第一步先寻找好干净、潮湿的泥土,用铁掀取出,如果泥土太干,可以适当洒些水,如果土质潮湿,不需要洒水,直接用铁掀将湿土端至准备好的模子里。木模框俗称墼模子,里填上湿黏土,用础子捶实,制成四边棱角分明,两面光平的土坯。础子、墼模子、铁掀、青石板是打墼子必不可少的工具。铁掀用来挖土、取土和铲土之用。础子是用青石錾的平底锤子,形状如鼓,底部较大,顶部有眼,用来楔丁字形的把子;墼模子是一个用当地的硬杂木,大多是用洋槐木做的可以开合的长方形模子,长约尺半,宽约半尺许,厚约10公分,光滑不粘。再将打好的土坯,一块块垒成空心墙的形状堆放,让其在太阳底下晾晒至十天半个月,直到晒干土坯后,再聘请熟悉盘炕的工匠进行盘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盘炕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的,家里人打个下手,取土,找泥麦秸垛,搅拌均匀。然后一边洒水,一边用耙耨把土、泥麦秸垛和水搅拌均匀,在搅和的过程中,为了是泥麦秸垛更加均匀,有的主人也会穿上泥靴,亲自站在泥垛中间进行来回的踩泥,最后用耙耨反复搅和即可。当泥坯准备好了,再找一块塑料膜覆盖在和好的泥上,以防止太阳将和好的泥晒的失去水分,同时让泥像做馍馍时行的发面一样,发挥它的活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活好了泥,一家人腾出手来,请来盘炕匠人进行盘炕。这时一个人往里屋抱土坯,匠人会拿起水壶,往盘炕选址的位置处和盘炕接触的墙面不停地洒水。洒水一来可以防止灰尘飞扬,也能使土坯和和好的泥更好地黏结,从而为更好地进行下一套工序而做准备。这时候,再安排一人用铁锹给匠人端泥,将端进来的泥沉入匠人跟前的小盆里。匠人一边用土坯垒砌,一边左手拿着一个小木板,右手拿着泥壁。泥壁是工匠、木匠、泥瓦匠专门用于摸平整所砌砖墙、土墙的工具。在经过一层又一层的垒砌,土块和泥垒砌好,炕的大体框架构建完成。最后,一家人在匠人的指挥下,抬来晒干的炕面,按照匠人的指引,放在指定的位置,匠人将衔接处,用右手中的泥壁,从左手中铲起的泥,一泥壁一泥壁的往炕缝、炕面处反复的上泥,反复的摸平整,最后用他那盘过三千六百多个土炕的千里眼,反复的观察,反复的修整,通过小半天的功夫,一个土炕建造成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炕盘结束,匠人和家里人进行一番洗漱,走进主人家的上房,开始吃饭。通常主人家招待匠人,都会宰鸡炒鱼,荤腥硬菜统统端上来,以最高的标准招待匠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饭后,一般匠人在离开前,都会再去看一下自己盘的新炕后离开。也有些匠人会反复嘱咐主人,注意盘炕结束后的相关事宜。最后在一家人的目送下,匠人离开主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时候,家里的男主人看到炕面周围哪里做的还有瑕疵,就会亲自拿起泥壁,不断地将泥膜往缝隙处、往高低不平整处、粗糙处等地方,进行夯实、垫平抹平,这叫做修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再加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盘好炕,主人在建房预留的炕门(也叫做炕眼门)处,往里面塞上柴禾先烧一通,一是为了烘干,二是验证新盘的炕灶通不通火,炕面周边冒不冒烟,有无缝隙。当新盘的炕完好时,再驾上干柴草,连续烧上三五天,将土炕彻底烧干,直至潮气散去,确保炕体坚固完好。再拿来炕帚或扫炕帚,清扫干净盘好的炕面,铺上席子,上面再放上毛毡或者毛毯,最上面铺上炕单就算完成,土炕上就可以睡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人,炕面、炕边不会用泥,而是会花钱购买水泥做好的现成炕面,再购来红砖,找来匠人用沙子、水泥贴上。还有些家庭,盘炕时会在炕沿处、炕的周边面上贴上瓷砖,以达到美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对我而言,还是喜欢原汁原味的土炕,不喜欢花里胡哨、装饰精美的砖砌瓷贴的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城市高楼鳞次栉比,农村人为了生计,住进了迭床架屋的城市。而我依旧深爱着生活恬静,莺鸣雀和的农村,家里的土炕也是游子最温暖的港湾。土炕才是我的最爱,无论我身处何处,都会思念着妈妈烧热的那一面土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土炕是北方人冬季里最暖和地方,躺在烧热的土炕上,脑海里浮现出的是一幕幕的童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李国成:男,回族,笔名:尘风渡客,生于甘肃天水,喜好写诗,是中国散文网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文学会员、原昌吉州作家协会会员兼理事、原阜康市作家协会会员兼副主席。作品先后发表于中国散文网、诗刊、诗林、《现代作家文学》、《新疆文学》、昌吉日报、《回族文学》等报刊物杂志和网络媒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