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次晨,去餐厅早餐的途中,抬头远望,会稽山顶的大禹像在晨雾中隐现,河道里残荷在微风中摇曳。慢慢体会着贺知章“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的意境,顿觉早餐也有了诗意。</p> <p class="ql-block">八点多绍兴的学生就来酒店接我们了,今天的行程是兰亭。我们的酒店离兰亭不远,聊着天不一会就来到了兰亭。</p> <p class="ql-block">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0多公里处会稽山脉的兰渚山下,是绍兴的著名景点之一,因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而名闻海内外;兰亭是一座晋代园林,也是王羲之的住所。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p> <p class="ql-block">兰亭之“亭”并非亭台楼阁之亭,而是秦汉时期乡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汉书》云:“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汉高祖刘邦就曾是秦时的一个亭长。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郡守沈启重建,而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踏入兰亭大门,一大片竹林掩映下,蜿蜒的小路伸展着。果然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这种环境确实十分符合古代修禊之礼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步入景区,穿过那条修篁夹道的石砌小径,迎面见一泓碧水,即为鹅池。池内浮游着数只大白鹅,这是王羲之父子的最爱。李白送贺知章回乡的诗句“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大约也是表达这个意思吧。</p> <p class="ql-block">池畔有一个造型独特的三角亭,亭内立有一碑,碑上“鹅池”二字传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分别所书,也被称为“父子碑”。 </p> 过鹅池越三曲桥前行,便是小兰亭,亭中碑上“兰亭”二字是康熙皇帝手书。这块碑在十年浩劫中被砸碎成了四块,现在的碑是拼接起来的残碑,“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也算是那个年代的纪念吧。<br> 旁边的御碑亭里那块大碑上正面是康熙皇帝手写兰亭集序,背面是乾隆皇帝“向慕山阴镜里行”的“兰亭即事”诗。爷孙两个皇帝的手迹在一个碑上,也被称为“祖孙碑”。这些构成了兰亭著名的“三碑”。<br> 现在的兰亭与我们大学时期参观过的兰亭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比如,当年的“祖孙碑”是裸露着没有亭子的。说起这个亭子,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御碑亭的亭子是1956年被台风吹倒的,从那以后御碑就露天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御碑也面临被砸的命运,当时驻扎在兰亭的血吸虫防治所的医生们得到消息后,连夜在碑上涂上石灰,再用红漆写上伟人的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御碑因此得以幸存。 过御碑亭,随着通幽的曲径来到流觞亭和右军祠,这应该是景区核心的景点。在这个地方还原了“曲水流觞”的场景。 <p class="ql-block">到了此地,我们也不能免俗地在溪旁做出饮酒的姿态以留影。遥想在那么动荡的年代,这批从北方南迁的士族文人们有那么大的雅兴搞这些活动,也真是醉了。不过,这也是魏晋之风的真实写照,毕竟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在人类的文化史上是一大贡献。</p> 以前的园子也小得多,现在面积扩大了很多。增加了很多景点,与时俱进的互动景点也有了,游客可以在这里蘸水写字,体验一下书法家的感觉。 <p class="ql-block">转过一个荷塘,一条平整的石板路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别致的建筑物前面。这就是“兰亭书法博物馆”。</p> 宽敞明亮的大厅,灵动的设计,现代化的设备以及丰富的内容,使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这里对“兰亭集序”的前世今生和扑朔迷离的遭遇都有详细的介绍。 <p class="ql-block">那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上已日(阴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了他的一批朋友,包括名士谢安、孙绰等并亲朋子侄41人聚会于此,行修禊之礼。那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等人列坐于兰渚山下这弯曲的小溪两侧,将酒觞置于水面,任其逐流漂浮。酒觞滞留在谁的跟前,谁就得即兴赋诗一首,诗如不成,则罚酒3觞,如此以为娱乐。在这次雅集中,有26人作诗37首,其中11人赋诗两首,25人赋诗一首,结为“兰亭集”。大家公推王羲之为这个诗集作序。王羲之乘着酒兴,一气呵成,写下了这千古名篇,记录了这次盛事。“兰亭集序”共324字,字字珠玑,其中重复的字笔锋皆有不同,二十几个“之”字没有一个相同的。据说王羲之次日酒醒后,打算重新规规矩矩地书写,然而写来写去,终不及酒兴之中草书之功力,“再写不能逮”,因此放弃了重新书写。这就是被褚遂良,米芾等评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爱“兰亭集序”,手下有人就想方设法从王家后人处骗得真迹献给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后爱不释手,最后“兰亭集序”真迹就成了李世民的陪葬品。现在看到的都是后人的摹本。后世对“兰亭集序”的真伪问题一直有争议,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连乾隆皇帝都认为“聚讼千秋不易评”。对我们外行来说,是否真迹其实区别不大。</p> <p class="ql-block">这样一圈走下来,对王羲之和“兰亭集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觉得,游览兰亭,这个博物馆一定不能错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兰亭,了解王羲之,了解书法。看来要学习和精研书法还是要去兰亭静修才行呢,你看,李白在得了张司马赠墨后都这样写到:“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今日赠予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一个上午就过去了。下午到绍兴人民医院放射科看望了与赵院长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对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做了讨论、交流。。</p> 四点以后去参观了鲁迅故里,晚餐后又夜游沈园,看了一场越剧表演。这些活动与唐诗之路关系不大,就不在这里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