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徐飞的这本《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是一本鼓励教师见贤思齐的书,是一本催人向上的书,也是一本传递缕缕情思的书。徐飞因热爱阅读而得来的感悟,对读者启悟多多。他说:“现代人更要去过一种简朴生活,东西用到坏为止,不拥有不需要的东西。人只是匆匆过客,在生命的尽头衡量你的不是物的多少,而是心的广狭、灵的重轻。”当下社会,拥有金钱权力名利越多者,似乎越受人尊敬,许多人都被物欲、权力欲捆绑,整个社会功利化氛围非常浓厚。现代人唯有懂得为自己的身心松绑,卸去不必要、不需要的精神枷锁,才能够轻车简从地行走在人生之路上,也才能距离真正的幸福与纯粹的快乐更近一步。在阅读的过程里,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就是像徐飞这样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怎样深远的影响?我未听过徐飞的课,也没有与徐飞的学生交流过,但是我最起码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是徐飞的学生,我会喜欢这样的课,每节课前我都会有所期待,每节课后我都会有所回味。因为徐飞在课堂上打开的不是一片面向考试的狭窄天空,而是打开一个与品德、性情、意志、梦想有关的精神天空。</p> <p class="ql-block"> 正因为如此,就要求教师在讲台上必须人身在场,更要人格在场,意志在场,性情在场,精神在场。养成主动读书的习惯,就是让老师发挥榜样与引领作用的必经之路。徐飞说:“为学生读书,其实是在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为自己读书,可以不断更新自我、丰富自我、完善自我,间接地起到为学生服务的作用。”读书对教师来说,是一举两得的美事。</p> <p class="ql-block">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既要扮演好“经师”这个角色,更要扮演好“人师”的角色。在古人的为师之道里,问学与做人原本就是交织融合于一个真正的师者身上的。因此韩愈才会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何为“道”?何为“业”?又何为“惑”?三者涵盖的内容显然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在我看来,尤其可贵的是,徐飞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他的读书之道里,而是就当下学生与教师阅读的状况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针对学生做读书笔记成为走过场的现状,徐飞介绍了四种更有效果的读书笔记的类型:品评式、应和式、探究式、延展式。有分析,有举例,也有相应的评价,实用性很强。这是我与徐飞的第一次“相遇”,却是从头至尾处于一种陶陶然的微醺状态。</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给我的意外之喜,何止一二?为何会有这些接二连三的意外之喜?其根本原因在于徐飞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他能走进书里,又能从书里走出来。教育理当是理想主义者的乐园,因为教育本身孕育着远大的理想,饱含着人们对改造现实提升现状的巨大热爱。徐飞指出,“教师的成长,既有专业水平的提升,更有人格境界的提升”。理想中的教育,是不必局限于课堂之内的,即使学生已经毕业了,只要师生之间尚有交流,教育行为仍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时段、任意一个场合。正如庄子所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抱持这份信念才是谦虚之士,才是智者,才保有理想主义者的真本色,而这都需要阅读作为坚实的支撑。然而,现实却是诸多教师被应试教育的重负压垮了信仰,被各种诱惑掏空了灵魂,他们已经陷入惯性的职业倦怠中久矣,阅读对他们来说甚至显得“奢侈”。在盲目化、功利化的教育现实面前,在拒绝读书的心灵面前,我实在不敢期待我们能够拥有多么美好的教育未来。在当下的环境里,我们尽管不可能完全抛却对分数的追求,但是否也可以在乌云密布的应试天空里,为学生拨开一道缝隙,让一点阳光洒向大地,促成学生阅读习惯的逐渐养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