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甘肃省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法制课”主题教育活动

雨薇

<p class="ql-block">主 持辅 导 员 :任 芬 莲</p><p class="ql-block">协 助 辅 导 员: 杜 江</p><p class="ql-block">参 与 人 员: 六(3)中队全体少先队员</p><p class="ql-block">资 料 收 集: 六(3)中队全体少先队员及辅导员</p><p class="ql-block">制 作: 少先队员宋佳及宋佳妈妈</p> <p class="ql-block">窗外,冬日的阳光温暖和煦,驱散了连日来强降温带来的阴霾,然而疫情又让这一丝温暖夹杂了些无奈。但今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打开电视、手机,满屏几乎都是神十四宇航员今晚即将着陆回家的报道,激动与期待牵扯着人们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没有约束的自由是危险的自由,只有在法律框架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法制护航,平安成长!——2022年甘肃省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法制教育课”主题教育活动是孩子们今天下午的主要任务。</p> 影集 知识点 <p class="ql-block">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懂法用法。做遵纪守法法的好少年。</p> <p class="ql-block">拒绝校园欺凌。</p> <p class="ql-block">既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正确认识毒品并远离毒品。</p> <p class="ql-block">预防火灾隐患,明确消防安全。</p> <p class="ql-block">预防溺水事故,保护自身安全。</p> <p class="ql-block">宪法像明媚的阳光,阳光照耀之处,草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我们会住有所居,食有所安,孩子们会更加快乐的成长。每一个青少年都应该认真学习宪法,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懂法用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p> 名人教子小故事 <p class="ql-block">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但"国"字没有一点,象征国内无首。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历代人民所敬仰。</p> <p class="ql-block">启示:</p><p class="ql-block">刺字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母亲是孩子的强大后盾,母亲深明大义,孩子就敢拼死赴国。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所有人都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国之不存,家将何为?”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志当存高远。</p> <p class="ql-block">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技之父”和“火箭之王”。钱学森智慧、爱国,几乎是所有人对钱学森的共识,他的伟人功绩也早已经被人们传颂知晓。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钱学森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他的父亲绝对是最重要的影响人物之一。钱学森曾经坦诚地说:父亲是我的第一位老师,教会了我太多的东西。1911年,钱学森在上海出生。父亲钱均夫在充分履职的同时,潜心教育钱学森。钱均夫对钱学森呵护有加,十分喜爱。据说,钱学森小时候十分害怕打雷,每次天空有雷鸣都会大哭出声,此时,钱均夫便会把钱学森搂在怀中温声细语,甚至对天空的怒雷“大打出手”、“喝骂”,逗得钱学森咯咯大笑。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三岁时,就对学习充满了兴趣。钱学森中学毕业以后,钱均夫原本是想让他在北大学习几年,但是当时北大的风气是重视文科,这与渴望学习科技的钱学森有些不同之处。因而钱学森报考了离家甚远的上海交大。上交的机械工程系在当时被认为是全国最优秀的。尽管钱学森所学习的类别是理科,但他一直强调钱学森要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如此,钱均夫一直注重钱学森的全面发展,因而经常送钱学森去学习音乐、绘画等艺术。这就是钱均夫的教育智慧,他既尊重钱学森学习科学技术的意愿,也强调要文理艺全面发展。当时钱均夫对年轻的钱学森要求十分严格,甚至连钱学森要去看哪一部电影都需要经过钱均夫的慎重考虑与审核。在父亲的指导下,钱学森对西方音乐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和高深的造诣。钱学森留美之前,他的母亲、钱均夫的妻子章兰娟离世,悲痛的钱学森每天待在南京的一间小洋房里,闭门不出。当时洋房的女主人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他深知钱学森心中的悲痛,因而为钱学森弹奏钢琴曲以舒缓他的情绪。哀伤的钱学森闻着琴声来到钢琴前,久久伫立静静聆听。一曲终了,钱学森准确无误地说出了曲名,并与女主人聊起了乐句处理、个人对音乐的见解与爱好。钱学森心中一叹,只暗暗感谢父亲的良苦用心。1935年,在上海驶往美国的一艘邮轮上,钱均夫望着临行的钱学森,父子久久无言。直到轮船的鸣笛声响起,两人才缓过神来。钱学森看着逐渐苍老的父亲,不禁升起一抹黯然。钱均夫看着意气风发的儿子,也是百感交集。临行,钱均夫塞给了钱学森一张纸条,并告诉他,这是他送给儿子的礼物。来到轮船上,钱学森打开纸条,赫然写着钱均夫对他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盼“吾儿此次西行,当灿烂然而返!”钱学森透过船舱的玻璃望着远去的大陆,心中暗暗发誓一定不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此后,钱均夫留在浙江任教育厅厅长,钱学森跟随冯·卡门学习航天技术。父子二人从形影不离,逐渐聚少散多。钱学森在美国学业有成之后,留在了自己的学校任职教授,收入不菲。1950年,不愿放钱学森回国的美国人将钱学森监禁,及至钱学森经中央的极力争取,得到了回国的机会以后,立即投入了新中国的导弹研究工程,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启示:</p><p class="ql-block">钱学森是越王勾践后人,父亲是留学生,著名的教育家、爱国人士。对子女的教育,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他营造了宁静的家庭氛围,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做出了榜样。他教育孩子志存高远,要爱国、清廉、正直、勤奋。他爱孩子,又对孩子极为严格。他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在孩子处在人生的关键时刻,给孩子指出前进道路。比如上哪个学校,读哪个学科,学成要归来报效国家等等。</p>

钱学森

钱均夫

岳飞

宪法

孩子

学习

父亲

太夫人

母亲

教育